第123节(2 / 4)
李隆基未有不喜之意,凝思道:“此法果然可行吗?譬如山上积冰到了地面,肯定很快融化,又如何能到涪郡呢?”
“臣想过此节。可令上山凿冰之人携带厚厚棉胎,再凿以大块积冰,以棉胎裹之。如此到了地面,厚厚棉胎可将外面热气阻住,就是驰传之时有些许融化,毕竟不能全部化完。”
李隆基闻言大喜,上前轻拍高力士之膀,赞道:“好一个高力士,如此犯难的事儿竟有法儿化解,实为睿智之人。我听说荔枝成熟之期不过一月,你这就去办吧。嗯,除了冰雪保鲜之法,我也有一法可同时尝试。”
高力士想不到李隆基还有新法儿,急忙问询究竟。
李隆基道:“荔枝离枝失味,可使它不离枝嘛。若将荔枝树连根拔起,且根上固有原土,如此整树输来长安,肯定能得其味。”
高力士鼓掌赞道:“对呀,臣为何就想不起来呢?此法简略得当,比臣的笨法儿要强许多。”
君臣二人为了将荔枝保鲜,可谓殚精竭虑。二旬之后,李隆基与杨玉环果然食到鲜嫩可口的荔枝。后人有诗写道:
长安迥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传递荔枝到底用了贮冰之法或是连棵搬运之法,抑或他人另想新法,惜未可知。不过李隆基所提整棵搬运之法,恐怕难以实现,因为单骑单人难以将整棵树轻松携带,何况还要疾驰如飞呢?
李隆基与杨玉环情爱日甚,终不能长期让杨玉环如此无名无分。杨玉环此时身份依然为号为太真的女道人,外人称呼时也有呼之为“太真妃”的,实为不伦不类。那日李隆基想起此节,笑对杨玉环说道:“太真妃?呵呵,莫非大唐天子后宫无人吗?他们如此说话,心中会不会暗笑朕呢?”
“他们如何敢暗自取笑?”
“哼,知人知面不知心。他们许是心想,皇帝后宫无人,只好寻一个女道士来滥竽充数了。”
杨玉环听到李隆基如此说话,知道他又在调笑自己,遂嗔道:“滥竽?妾如此滥竽,在陛下身边无声无音,早该裁撤才是。”
“对呀,该是裁撤的时候了。”看到杨玉环的脸色有些焦虑,李隆基知道她会错了自己的意思,遂补充说道,“人嘛就不用换了,这‘太真’之名应该裁撤。”
杨玉环回嗔作喜道:“陛下要予妾何名号呢?”
“嗯,此事需从长计议。”
李隆基所说的从长计议,即是要定杨玉环名号,需先办好寿王妃的事儿。
自从杨玉环度为女道士,寿王妃的位置空置至今。如此之事,若无李隆基发话,李瑁万万不敢自专。
宗正寺根据李隆基的吩咐,在名门中选出韦氏拟为寿王妃。李隆基认可后,即册韦氏为新任寿王妃。册封韦妃之时,其排场不亚于册杨玉环为寿王妃之场面。册书中既赞韦氏出身名门,又赞其性柔温婉,有辅佐之德。并遣左相兼兵部尚书、宏文馆学士李适之为正使,门下侍郎、集贤院学士兼崇文馆大学士陈希烈为副使,前往韦氏家中册封。
李瑁有了新妃,一颗悬了数年的心方才踏踏实实放了下来。父夺子妃,若李瑁这些年有怨言冲尊,或死或废,实为易如反掌之事。李瑁这些年小心谨慎,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又主动提出替宁王守孝,如此孝顺恭敬之态,终于得到了回报。
不说李瑁欢颜得妃,李隆基也因此使册封杨玉环为妃有了前奏。既然寿王妃新立,昔日的寿王妃被度为女道士已历数年,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太真女道士与寿王有何瓜葛。过了十日,李隆基册杨玉环为贵妃。
自大唐立国之后,唐因隋制,贵妃之号相当尊崇,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到了高宗皇帝之后,因迭出强势皇后,贵妃之号再未轻易授人;到了李隆基即位之后,取消了“贵妃”之号,别出心裁地设立了“惠妃、丽妃、华妃”的封号,如今再恢复贵妃之名授予杨玉环,意味着李隆基再复旧制。自从王皇后之后,李隆基不再议封皇后,那么前有武惠妃,后有杨贵妃,实为后宫之主。
皇帝纳皇后或纳妃,均有一套繁杂而隆重的礼仪。杨玉环今被立为贵妃,非是以父家闺女受册的,其仪式也就从简,李隆基仅在内宫中举办了一场小范围的欢庆宴乐而已。杨玉环受册后觉得今后有名有分,内心早就喜动非常,并不在意仪式的大小。
所谓一人得宠,合家升迁,此前杨玉环没有贵妃名分,其家族也非外戚,也就无法讨到便宜。如今贵妃之名已定,那么皇恩浩荡、惠泽周流,李隆基肯定会推恩于杨门。
杨玉环的养父杨玄璬早年因养女之故,已从河南府士曹参军的位置上升为国子监同业,从七品官员骤升至四品官员,可谓大讨便宜。然此时已逝,也就没有必要再升迁了。
杨玉环亲生父母早亡,如今女儿成了贵妃,他们虽在墓中也要追赠一番以显荣耀。李隆基赠其父为兵部尚书,其母为凉国夫人。杨玉环之父生前不过官至蜀州司户,至多为七品官员,如今夫妇二人在地下享受着正三品的秩级,可惜人鬼殊途,不过成为活在世上的家人的虚荣罢了。
杨玉环还有一个亲叔叔杨玄珪在世,此时为光禄寺太官令,李隆基超擢其为光禄卿。
杨玉环的亲哥哥杨铦,被任为殿中少监,是为四品职;其堂兄杨锜,即叔父杨玄珪的儿子现任侍御史,当杨玉环被册妃后的第二日,李隆基命杨锜娶了武惠妃的幼女太华公主,杨锜由此成为驸马都尉。
杨玉环为寿王妃时,太华公主常入李瑁宅中,见了杨玉环例呼为“嫂”,如今杨玉环被册封为妃,太华公主也就成了晚辈。令今人不可理解的是,杨玉环的堂兄却娶了皇帝的女儿为妻,如此一来,这辈分岂不是乱得一塌糊涂?其实唐人对此等事儿不太重视,李隆基夺儿媳为妻也就变得比较正常了。 ↑返回顶部↑
“臣想过此节。可令上山凿冰之人携带厚厚棉胎,再凿以大块积冰,以棉胎裹之。如此到了地面,厚厚棉胎可将外面热气阻住,就是驰传之时有些许融化,毕竟不能全部化完。”
李隆基闻言大喜,上前轻拍高力士之膀,赞道:“好一个高力士,如此犯难的事儿竟有法儿化解,实为睿智之人。我听说荔枝成熟之期不过一月,你这就去办吧。嗯,除了冰雪保鲜之法,我也有一法可同时尝试。”
高力士想不到李隆基还有新法儿,急忙问询究竟。
李隆基道:“荔枝离枝失味,可使它不离枝嘛。若将荔枝树连根拔起,且根上固有原土,如此整树输来长安,肯定能得其味。”
高力士鼓掌赞道:“对呀,臣为何就想不起来呢?此法简略得当,比臣的笨法儿要强许多。”
君臣二人为了将荔枝保鲜,可谓殚精竭虑。二旬之后,李隆基与杨玉环果然食到鲜嫩可口的荔枝。后人有诗写道:
长安迥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传递荔枝到底用了贮冰之法或是连棵搬运之法,抑或他人另想新法,惜未可知。不过李隆基所提整棵搬运之法,恐怕难以实现,因为单骑单人难以将整棵树轻松携带,何况还要疾驰如飞呢?
李隆基与杨玉环情爱日甚,终不能长期让杨玉环如此无名无分。杨玉环此时身份依然为号为太真的女道人,外人称呼时也有呼之为“太真妃”的,实为不伦不类。那日李隆基想起此节,笑对杨玉环说道:“太真妃?呵呵,莫非大唐天子后宫无人吗?他们如此说话,心中会不会暗笑朕呢?”
“他们如何敢暗自取笑?”
“哼,知人知面不知心。他们许是心想,皇帝后宫无人,只好寻一个女道士来滥竽充数了。”
杨玉环听到李隆基如此说话,知道他又在调笑自己,遂嗔道:“滥竽?妾如此滥竽,在陛下身边无声无音,早该裁撤才是。”
“对呀,该是裁撤的时候了。”看到杨玉环的脸色有些焦虑,李隆基知道她会错了自己的意思,遂补充说道,“人嘛就不用换了,这‘太真’之名应该裁撤。”
杨玉环回嗔作喜道:“陛下要予妾何名号呢?”
“嗯,此事需从长计议。”
李隆基所说的从长计议,即是要定杨玉环名号,需先办好寿王妃的事儿。
自从杨玉环度为女道士,寿王妃的位置空置至今。如此之事,若无李隆基发话,李瑁万万不敢自专。
宗正寺根据李隆基的吩咐,在名门中选出韦氏拟为寿王妃。李隆基认可后,即册韦氏为新任寿王妃。册封韦妃之时,其排场不亚于册杨玉环为寿王妃之场面。册书中既赞韦氏出身名门,又赞其性柔温婉,有辅佐之德。并遣左相兼兵部尚书、宏文馆学士李适之为正使,门下侍郎、集贤院学士兼崇文馆大学士陈希烈为副使,前往韦氏家中册封。
李瑁有了新妃,一颗悬了数年的心方才踏踏实实放了下来。父夺子妃,若李瑁这些年有怨言冲尊,或死或废,实为易如反掌之事。李瑁这些年小心谨慎,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又主动提出替宁王守孝,如此孝顺恭敬之态,终于得到了回报。
不说李瑁欢颜得妃,李隆基也因此使册封杨玉环为妃有了前奏。既然寿王妃新立,昔日的寿王妃被度为女道士已历数年,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太真女道士与寿王有何瓜葛。过了十日,李隆基册杨玉环为贵妃。
自大唐立国之后,唐因隋制,贵妃之号相当尊崇,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到了高宗皇帝之后,因迭出强势皇后,贵妃之号再未轻易授人;到了李隆基即位之后,取消了“贵妃”之号,别出心裁地设立了“惠妃、丽妃、华妃”的封号,如今再恢复贵妃之名授予杨玉环,意味着李隆基再复旧制。自从王皇后之后,李隆基不再议封皇后,那么前有武惠妃,后有杨贵妃,实为后宫之主。
皇帝纳皇后或纳妃,均有一套繁杂而隆重的礼仪。杨玉环今被立为贵妃,非是以父家闺女受册的,其仪式也就从简,李隆基仅在内宫中举办了一场小范围的欢庆宴乐而已。杨玉环受册后觉得今后有名有分,内心早就喜动非常,并不在意仪式的大小。
所谓一人得宠,合家升迁,此前杨玉环没有贵妃名分,其家族也非外戚,也就无法讨到便宜。如今贵妃之名已定,那么皇恩浩荡、惠泽周流,李隆基肯定会推恩于杨门。
杨玉环的养父杨玄璬早年因养女之故,已从河南府士曹参军的位置上升为国子监同业,从七品官员骤升至四品官员,可谓大讨便宜。然此时已逝,也就没有必要再升迁了。
杨玉环亲生父母早亡,如今女儿成了贵妃,他们虽在墓中也要追赠一番以显荣耀。李隆基赠其父为兵部尚书,其母为凉国夫人。杨玉环之父生前不过官至蜀州司户,至多为七品官员,如今夫妇二人在地下享受着正三品的秩级,可惜人鬼殊途,不过成为活在世上的家人的虚荣罢了。
杨玉环还有一个亲叔叔杨玄珪在世,此时为光禄寺太官令,李隆基超擢其为光禄卿。
杨玉环的亲哥哥杨铦,被任为殿中少监,是为四品职;其堂兄杨锜,即叔父杨玄珪的儿子现任侍御史,当杨玉环被册妃后的第二日,李隆基命杨锜娶了武惠妃的幼女太华公主,杨锜由此成为驸马都尉。
杨玉环为寿王妃时,太华公主常入李瑁宅中,见了杨玉环例呼为“嫂”,如今杨玉环被册封为妃,太华公主也就成了晚辈。令今人不可理解的是,杨玉环的堂兄却娶了皇帝的女儿为妻,如此一来,这辈分岂不是乱得一塌糊涂?其实唐人对此等事儿不太重视,李隆基夺儿媳为妻也就变得比较正常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