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860节(3 / 4)
朱厚照则边走边说:“朕一直说过,大明的发展永无止境,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如果我们自己都人自己自己登上了顶峰,那么再往前走就是由盛转衰啊,所以当朝者要始终思考如何才能更好。不知你们是怎么想的,但朕还觉得有不足之处。
譬如说,睿亲王与朕讲大明的在编之户数量不断增长,在以往的观念之中,人丁滋生此为盛世之相,确实不错。可接下来呢?是盛世了,然后呢?朕应该带着这句颂圣之语安坐于龙椅之上了吗?”
老五上前,“请父皇赐教。”
“只需看这些年的大明就该明白,国力或者说财富来源之一便是产业,产业的源头是什么?”朱厚照强调了一下,“是专才!专于某一道或某一产业的人才。虽说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根本上还是专才,有专才所以做得出水泥,有专才所以能改良织机,有专才所以能造出更新式的战船。朕敢断言,若大明还想如这三十年一般再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关键就在专才之身。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专才。问题如何做?”
庆亲王在府里有过这番讨论,此时心中有了底气,说:“父皇,儿臣以为是要大力兴办私塾,现在的县学、府学仍然不够,要让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便既学儒学,也学科学。如此,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便可为父皇所用,为朝廷所用。”
朱厚照略感意外,老三竟也看透,确实不易。
庆亲王是觉得皇帝此次不惜推翻首揆也要进行改制,那就说明这不是一个小事,因此后面还会跟着一系列的动作。
不错,
朱厚照想要各个府学、县学当中插入科学的教育内容,这怎么做到?就是考试考这一科,你学不学?
他还要国库投入更多以建立私塾,同时让更多的孩子进入私塾。
此外,还要与科举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县里开始,一级一级的往上考,考上了就进入上一级学校,最终进入这些高校。
实际上就是套上现代教育体系的外壳。
这样一来,大明就在成体系的教育自己的百姓。
如果这一点再能完成,那实在是不敢想象,因为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都是充斥着文盲,包括大明现在也是。
至于学而优则仕,这种观念实在很难改变,官本位是刻在骨子里的,孩子们结业以后就是要做官,就是不去企业或者其他领域,这就交给每个个人自己去选择吧。
生活会把一部分逼向企业的。
也只有不断的吸收这些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这就是朱厚照此次要动的地方,相比于税法当中的一些或大或小的缺陷,他自信这件事更加重要。
载壡也跟上讲,“父皇,儿臣觉得是不是这样,将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私塾建立以后,学生是逐级考试,一直到院校毕业,这时朝廷给他们两条路,第一便是参加科举,第二便是由院校派发结业证明,他们可对应进入自己所学的行业。如此一来,则私塾、院校、科举以及行业能充分连接,只要坚持几年以后,造船行业可以专才不断,纺织行业也能专才不断,而百业兴旺,天下自然大兴。”
载壡这番话说到朱厚照心底里去了,“这是对的,而且具有可行性,记下来,今后在改制中尝试实行。”
毕业之后自主选择,考上科举就做官,考不上自己赶紧想办法去,不错不错。
现在的大明始终被皇帝重视的两个行业一个是军工、一个是造船,这两个大行业有国家投入,所以人才培养一直没有中断,其中优秀的是不必担心没有去处的。
载垚看着自己五弟还是一如既往的受宠,心中有半分无奈,他已经很努力了,不过这个被冠以‘睿’字的亲王脑袋转的就是快,这些问题他稍一想一下又能说到皇帝心坎之上。
真是无奈。
这件事情,基本也就讨论到这里,因为科学院要到了。
今天严嵩也跟来了,先前那些事他虽没插嘴,但都很仔细的听着,因为这就是他这作为内阁首揆要着重推动的事项。
至于裕亲王还是一句话没说,带着皇帝往科学院里走,目的地不是一个典雅、精美的所在,而只是一个大大的厂房。
走到近处,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机车,蒸汽机车! ↑返回顶部↑
譬如说,睿亲王与朕讲大明的在编之户数量不断增长,在以往的观念之中,人丁滋生此为盛世之相,确实不错。可接下来呢?是盛世了,然后呢?朕应该带着这句颂圣之语安坐于龙椅之上了吗?”
老五上前,“请父皇赐教。”
“只需看这些年的大明就该明白,国力或者说财富来源之一便是产业,产业的源头是什么?”朱厚照强调了一下,“是专才!专于某一道或某一产业的人才。虽说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根本上还是专才,有专才所以做得出水泥,有专才所以能改良织机,有专才所以能造出更新式的战船。朕敢断言,若大明还想如这三十年一般再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关键就在专才之身。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专才。问题如何做?”
庆亲王在府里有过这番讨论,此时心中有了底气,说:“父皇,儿臣以为是要大力兴办私塾,现在的县学、府学仍然不够,要让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便既学儒学,也学科学。如此,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便可为父皇所用,为朝廷所用。”
朱厚照略感意外,老三竟也看透,确实不易。
庆亲王是觉得皇帝此次不惜推翻首揆也要进行改制,那就说明这不是一个小事,因此后面还会跟着一系列的动作。
不错,
朱厚照想要各个府学、县学当中插入科学的教育内容,这怎么做到?就是考试考这一科,你学不学?
他还要国库投入更多以建立私塾,同时让更多的孩子进入私塾。
此外,还要与科举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县里开始,一级一级的往上考,考上了就进入上一级学校,最终进入这些高校。
实际上就是套上现代教育体系的外壳。
这样一来,大明就在成体系的教育自己的百姓。
如果这一点再能完成,那实在是不敢想象,因为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都是充斥着文盲,包括大明现在也是。
至于学而优则仕,这种观念实在很难改变,官本位是刻在骨子里的,孩子们结业以后就是要做官,就是不去企业或者其他领域,这就交给每个个人自己去选择吧。
生活会把一部分逼向企业的。
也只有不断的吸收这些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这就是朱厚照此次要动的地方,相比于税法当中的一些或大或小的缺陷,他自信这件事更加重要。
载壡也跟上讲,“父皇,儿臣觉得是不是这样,将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私塾建立以后,学生是逐级考试,一直到院校毕业,这时朝廷给他们两条路,第一便是参加科举,第二便是由院校派发结业证明,他们可对应进入自己所学的行业。如此一来,则私塾、院校、科举以及行业能充分连接,只要坚持几年以后,造船行业可以专才不断,纺织行业也能专才不断,而百业兴旺,天下自然大兴。”
载壡这番话说到朱厚照心底里去了,“这是对的,而且具有可行性,记下来,今后在改制中尝试实行。”
毕业之后自主选择,考上科举就做官,考不上自己赶紧想办法去,不错不错。
现在的大明始终被皇帝重视的两个行业一个是军工、一个是造船,这两个大行业有国家投入,所以人才培养一直没有中断,其中优秀的是不必担心没有去处的。
载垚看着自己五弟还是一如既往的受宠,心中有半分无奈,他已经很努力了,不过这个被冠以‘睿’字的亲王脑袋转的就是快,这些问题他稍一想一下又能说到皇帝心坎之上。
真是无奈。
这件事情,基本也就讨论到这里,因为科学院要到了。
今天严嵩也跟来了,先前那些事他虽没插嘴,但都很仔细的听着,因为这就是他这作为内阁首揆要着重推动的事项。
至于裕亲王还是一句话没说,带着皇帝往科学院里走,目的地不是一个典雅、精美的所在,而只是一个大大的厂房。
走到近处,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机车,蒸汽机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