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爱国主义(二)】(2 / 2)
徐承恩心里面想着「嘿!嘿!这件良渚古玉都长灰尘了,就不信你不就范……」,然后一副有些困扰的样子说:「待会儿还有事情,其他的不方便带,要不就三折价带走那『良渚玉璜』唄!」说着说着,转身就朝门口走去,还边点了一组电话号码说了起来。
老闆哪吃得住徐承恩这招?自然,徐承恩掏了3600元人民币,很对得住自己的荷包,得意地打道回府了。不是付不起,是你知道行情还要不要被人当棒槌的问题。
这是徐承恩购藏有感应的第三件「良渚古玉」。由于古文物的管制越来越上轨道,原来市场上的真品也被识货的藏家收藏一空,短时间之内不会流放出来,真的到代的「良渚古玉」徐承恩后来也没再见过多少件了。
话说徐承恩收了这「良渚玉璜」回去之后,自然不会放过它,当晚肯定要「陪睡」的。这「良渚玉璜」确实也没让徐承恩失望,效果比之前的「蚩尤环」、「冠状器」更大大地提昇了一个档次。
梦中,自己穿着麻纤维的衣服,带着那新购藏的「良渚玉璜」,在一处非常辽阔的巨大工地之中,爬上爬下地监督着族人劳动。
一会儿忙着指挥族人挖地,循着原本已经测定好的方向,把一条地沟掘深、挖宽,不时地要手下扛着捆大约五、六十米长的绳索去查看地沟的宽度够不够。
一会儿,又指导族人把远方「溪中飘玉的山」上所开凿下来的巨大石块,均匀地摆放在挖掘出来宽阔的地沟之中。大大小小的石块,已经摆放在大概八、九百米长的地沟之中了。
这是在筑墙吧?应该是在为城墙打地基,梦中的自己是这么认知的。
太阳偏西了,梦中的自己走到一处已经打好地基,正要夯筑高台的地方。那高台的地基长超过200米、宽超过150米。有些族人正在把地沟挖出来的泥土用圆形的畚箕担了过来,有些族人拿了支大半个人高、约莫两手掌可以合握的树干,把倒在地基中的泥土夯实。
徐承恩看着、看着,突然觉得族人的这个夯筑方式大有问题。大家没系统的你一块、我一块隔着几米、几十米不等的地方各自干着,就算最后大家夯的泥土可以连接在一起,但那结实的程度绝对是有问题的。
所以,梦中的徐承恩,就指导族人先把大竹剖成竹片,再用竹篾把四、五片竹片和较细的竹枝绑成一面长形的竹排,插在泥地上,从地基的边缘开始,筑起了一排十二个长、宽各约十米,高约30厘米的方格。每个方格安排十五个人,一次五个人进入方格内,面对同一方向,各自间隔两米排成一排,自右向左一起夯实泥土,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上另五个人,分三班操作。
如此一来,劳动时互相不会干扰到;操作的人夯一休二,在方格子里的人都是用全力夯筑着,所以速度加快;大家互相有个比较,进度也比较接近;小块小块的连接,紧实度也高。很快地,夯筑的土台就见到由小块连成一条带,由带连成了面,大家进度一致了,质量也就提高了。
太阳下山收工的时候,第一梯次的十二个方格都已夯了两层泥土,约20厘米上下。大家对这种工法都觉得很满意,对徐承恩更是信赖、敬重了。
梦醒之后,徐承恩非常累,对晚上做的梦还歷歷在目,却兴奋不已。因为他发现自己带着这件「良渚玉璜」,虽然做的仍然是良渚时代的「古梦」,但是非常真实,丝毫没有力不从心、朦胧虚幻的感觉。
最重要的,他可以在梦中思考,还可以自主无碍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举止,对梦境中的其他人沟通如何改善工程技术,或下达各项指示。感觉上实在很不像是做梦,反而像自己就是生活在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
只不过,梦醒后的徐承恩,心中一直縈绕着个困扰。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当然不会自称为「良渚人」,那他们是甚么民族?中国的歷史上有留名吗? ↑返回顶部↑
老闆哪吃得住徐承恩这招?自然,徐承恩掏了3600元人民币,很对得住自己的荷包,得意地打道回府了。不是付不起,是你知道行情还要不要被人当棒槌的问题。
这是徐承恩购藏有感应的第三件「良渚古玉」。由于古文物的管制越来越上轨道,原来市场上的真品也被识货的藏家收藏一空,短时间之内不会流放出来,真的到代的「良渚古玉」徐承恩后来也没再见过多少件了。
话说徐承恩收了这「良渚玉璜」回去之后,自然不会放过它,当晚肯定要「陪睡」的。这「良渚玉璜」确实也没让徐承恩失望,效果比之前的「蚩尤环」、「冠状器」更大大地提昇了一个档次。
梦中,自己穿着麻纤维的衣服,带着那新购藏的「良渚玉璜」,在一处非常辽阔的巨大工地之中,爬上爬下地监督着族人劳动。
一会儿忙着指挥族人挖地,循着原本已经测定好的方向,把一条地沟掘深、挖宽,不时地要手下扛着捆大约五、六十米长的绳索去查看地沟的宽度够不够。
一会儿,又指导族人把远方「溪中飘玉的山」上所开凿下来的巨大石块,均匀地摆放在挖掘出来宽阔的地沟之中。大大小小的石块,已经摆放在大概八、九百米长的地沟之中了。
这是在筑墙吧?应该是在为城墙打地基,梦中的自己是这么认知的。
太阳偏西了,梦中的自己走到一处已经打好地基,正要夯筑高台的地方。那高台的地基长超过200米、宽超过150米。有些族人正在把地沟挖出来的泥土用圆形的畚箕担了过来,有些族人拿了支大半个人高、约莫两手掌可以合握的树干,把倒在地基中的泥土夯实。
徐承恩看着、看着,突然觉得族人的这个夯筑方式大有问题。大家没系统的你一块、我一块隔着几米、几十米不等的地方各自干着,就算最后大家夯的泥土可以连接在一起,但那结实的程度绝对是有问题的。
所以,梦中的徐承恩,就指导族人先把大竹剖成竹片,再用竹篾把四、五片竹片和较细的竹枝绑成一面长形的竹排,插在泥地上,从地基的边缘开始,筑起了一排十二个长、宽各约十米,高约30厘米的方格。每个方格安排十五个人,一次五个人进入方格内,面对同一方向,各自间隔两米排成一排,自右向左一起夯实泥土,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上另五个人,分三班操作。
如此一来,劳动时互相不会干扰到;操作的人夯一休二,在方格子里的人都是用全力夯筑着,所以速度加快;大家互相有个比较,进度也比较接近;小块小块的连接,紧实度也高。很快地,夯筑的土台就见到由小块连成一条带,由带连成了面,大家进度一致了,质量也就提高了。
太阳下山收工的时候,第一梯次的十二个方格都已夯了两层泥土,约20厘米上下。大家对这种工法都觉得很满意,对徐承恩更是信赖、敬重了。
梦醒之后,徐承恩非常累,对晚上做的梦还歷歷在目,却兴奋不已。因为他发现自己带着这件「良渚玉璜」,虽然做的仍然是良渚时代的「古梦」,但是非常真实,丝毫没有力不从心、朦胧虚幻的感觉。
最重要的,他可以在梦中思考,还可以自主无碍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举止,对梦境中的其他人沟通如何改善工程技术,或下达各项指示。感觉上实在很不像是做梦,反而像自己就是生活在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
只不过,梦醒后的徐承恩,心中一直縈绕着个困扰。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当然不会自称为「良渚人」,那他们是甚么民族?中国的歷史上有留名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