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情报部门(1 / 2)
第二天一大早刘封便来找刘备,关羽和诸葛亮也都在,也不知道有没有劝说刘备登基的事情,对于这件事,刘封不便参与其中,太过热心会让人以为他别有所图,一切等诸葛亮他们安排就好。
看刘封进来,刘备很是高兴,笑道:“东吴送来的物资钱粮不说,光是那几条大船,就足够让人吃惊的,子益你这次可是让孙权大出血了。”
刘封谦虚了一番,说道:“父王,此次随船而来的东吴将士也有一些,就让他们先留下来训练我们的水军,等学会操控了再送回东吴。”
诸葛亮看了刘封一眼,点头道:“不错,子益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刚才已经和主公商议过了,正准备安排人给东吴送信,说他这些士兵贪恋蜀中美景,要游玩些时日才肯回去。”
几人一听相视大笑,不知道孙权听到这个消息,会不会气得吐血。
关羽捻须沉吟道:“不过这些士兵还是要和降兵分开,以免生出祸乱来,那些归降的士兵想必都是没有什么牵挂的,也不怕孙权报复,其他的就不好说了,还是不要为难他们的好。”
刘备点头道:“二弟所言极是,不过东吴水军强大如斯,在这川蜀之地,恐难训练出能与之匹敌的水军来。”
诸葛亮笑道:“主公勿忧,孙权借水军乃是为求自保,如今两家和解,我们可以暂缓训练,徐图水师,但要入主中原,消灭曹贼,马步兵才是眼下当务之急。”
刘封言道:“叔父所言极是,前几日在回程路上,我还曾和子龙叔叔谈过此事,想分出东吴一半钱粮来组建骑兵,不知他可曾和父王提起。”
“这倒没有,”刘备摇头,言道,“骑兵乃是重中之重,等召集齐了子龙、孟起他们再详细商议吧。”
刘封又说起荀方的事情,刘备思考了半晌说道:“此事当然要办,军师你看该如何行动?”
诸葛亮轻摇羽扇,闭目沉思了一会道:“此事说难也不难,颍川离蜀中路途遥远,只是怕路上不太方便,一定要派可信之人前去,而且还不能多,否则容易泄露踪迹。”
关羽在一旁说道:“寇威与荀方同在军中共事,可派他去。”
“寇威?”刘备眉头微皱,“听起来有些耳熟,莫非和子益有关系?”
关羽点头道:“此人原来也是子益属下一个将领,也是他的同族,我看他刀法不错,便收为弟子,果然悟性极高,为人诚恳,最近武艺大有长进,若是他们两个前去,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诸葛亮刚才似乎也找到了人选,但既然关羽主动提出,只好打消自己的念头:“那好,就派这两人前去,马上就到年底,魏军排查也会疏松一些,可借着走亲访友之机将其家人接来。”
没想到这几人对荀方的事情还挺上心,也没有怀疑荀方会一去不回,也可能是荀彧的面子大,或者诸葛亮和荀方相处的时间里,渐渐取得了他的信任?
不过刘备和诸葛亮都是属于城府极深的人物,刘封即便知道一些历史评论,但面对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猜不透他们心中所想,一切只能顺其自然了。
荀方的事情安排好,刘封看看时间还早,干脆把自己想组建情报部门和屯田的事情一并说出来,而且文武大会已经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宣布出去了,不知道效果如何。
先问刘备道:“父王,如今天下三分,局势已定,要想一统中原,还任重道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父王对曹魏和东吴的军情、民心可有过调查?”
刘备看了诸葛亮一眼,还是点头道:“敌我交战,斥候、哨探当然是要安插的,否则便太过被动了。”
刘封也猜测这肯定是有的,又问道:“不知道这些斥候可有专门的人来统一管理调度,可否如军营中那般专门培养,长期潜伏于敌军之中?”
听到这句话,刘备不由双目微凛,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细作古已有之,我们也有安排,但如你所说,要专门培养、管理,还真没有。”
诸葛亮眼中精光闪烁,以他的聪明睿智,自然很快就想到了关键之处,羽扇摇摆的节奏更加缓慢,有一下没一下的,拂须沉吟。
关羽虎目微睁,赞赏地看向刘封,缓缓说道:“某在荆州,若能如子益这般安排,能有人潜伏在东吴,也不会被孙权和吕蒙蒙骗,铸成如此大错,唉!”
诸葛亮已然恢复了正常神色,脸上古井不波,笑道:“先前之事二将军不必再挂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先前的斥候都是由我和主公来管理,派遣细作也有些会失去联系,导致消息不通,子益说出此事,莫非有什么好主意?”
刘封点头说道:“孙子兵法也有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等说法,但都是临时所用,细作之重,不亚于三军统帅,我以为应该重点培养,成立专门的署衙,由专人培养管辖,可挑选一些流离失所的孤儿,男女皆可,学会一技之长,便能派去他国打探消息,
甚至还可以暗中监督属下官吏,若有贪官污吏,欺压百姓,贪赃枉法者,都可以直达天听,如此方能长治久安,百战不殆。”
刘备的思绪在此时渐渐明朗起来:“你的意思是要专门组织人手刺探军情,监督百官?”
刘封点头道:“这些人都是暗中行动,若不暴露身份,便和常人无异,比之细作更加隐蔽,也和督查、御史并不冲突,一明一暗,相辅相成。” ↑返回顶部↑
看刘封进来,刘备很是高兴,笑道:“东吴送来的物资钱粮不说,光是那几条大船,就足够让人吃惊的,子益你这次可是让孙权大出血了。”
刘封谦虚了一番,说道:“父王,此次随船而来的东吴将士也有一些,就让他们先留下来训练我们的水军,等学会操控了再送回东吴。”
诸葛亮看了刘封一眼,点头道:“不错,子益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刚才已经和主公商议过了,正准备安排人给东吴送信,说他这些士兵贪恋蜀中美景,要游玩些时日才肯回去。”
几人一听相视大笑,不知道孙权听到这个消息,会不会气得吐血。
关羽捻须沉吟道:“不过这些士兵还是要和降兵分开,以免生出祸乱来,那些归降的士兵想必都是没有什么牵挂的,也不怕孙权报复,其他的就不好说了,还是不要为难他们的好。”
刘备点头道:“二弟所言极是,不过东吴水军强大如斯,在这川蜀之地,恐难训练出能与之匹敌的水军来。”
诸葛亮笑道:“主公勿忧,孙权借水军乃是为求自保,如今两家和解,我们可以暂缓训练,徐图水师,但要入主中原,消灭曹贼,马步兵才是眼下当务之急。”
刘封言道:“叔父所言极是,前几日在回程路上,我还曾和子龙叔叔谈过此事,想分出东吴一半钱粮来组建骑兵,不知他可曾和父王提起。”
“这倒没有,”刘备摇头,言道,“骑兵乃是重中之重,等召集齐了子龙、孟起他们再详细商议吧。”
刘封又说起荀方的事情,刘备思考了半晌说道:“此事当然要办,军师你看该如何行动?”
诸葛亮轻摇羽扇,闭目沉思了一会道:“此事说难也不难,颍川离蜀中路途遥远,只是怕路上不太方便,一定要派可信之人前去,而且还不能多,否则容易泄露踪迹。”
关羽在一旁说道:“寇威与荀方同在军中共事,可派他去。”
“寇威?”刘备眉头微皱,“听起来有些耳熟,莫非和子益有关系?”
关羽点头道:“此人原来也是子益属下一个将领,也是他的同族,我看他刀法不错,便收为弟子,果然悟性极高,为人诚恳,最近武艺大有长进,若是他们两个前去,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诸葛亮刚才似乎也找到了人选,但既然关羽主动提出,只好打消自己的念头:“那好,就派这两人前去,马上就到年底,魏军排查也会疏松一些,可借着走亲访友之机将其家人接来。”
没想到这几人对荀方的事情还挺上心,也没有怀疑荀方会一去不回,也可能是荀彧的面子大,或者诸葛亮和荀方相处的时间里,渐渐取得了他的信任?
不过刘备和诸葛亮都是属于城府极深的人物,刘封即便知道一些历史评论,但面对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猜不透他们心中所想,一切只能顺其自然了。
荀方的事情安排好,刘封看看时间还早,干脆把自己想组建情报部门和屯田的事情一并说出来,而且文武大会已经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宣布出去了,不知道效果如何。
先问刘备道:“父王,如今天下三分,局势已定,要想一统中原,还任重道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父王对曹魏和东吴的军情、民心可有过调查?”
刘备看了诸葛亮一眼,还是点头道:“敌我交战,斥候、哨探当然是要安插的,否则便太过被动了。”
刘封也猜测这肯定是有的,又问道:“不知道这些斥候可有专门的人来统一管理调度,可否如军营中那般专门培养,长期潜伏于敌军之中?”
听到这句话,刘备不由双目微凛,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细作古已有之,我们也有安排,但如你所说,要专门培养、管理,还真没有。”
诸葛亮眼中精光闪烁,以他的聪明睿智,自然很快就想到了关键之处,羽扇摇摆的节奏更加缓慢,有一下没一下的,拂须沉吟。
关羽虎目微睁,赞赏地看向刘封,缓缓说道:“某在荆州,若能如子益这般安排,能有人潜伏在东吴,也不会被孙权和吕蒙蒙骗,铸成如此大错,唉!”
诸葛亮已然恢复了正常神色,脸上古井不波,笑道:“先前之事二将军不必再挂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先前的斥候都是由我和主公来管理,派遣细作也有些会失去联系,导致消息不通,子益说出此事,莫非有什么好主意?”
刘封点头说道:“孙子兵法也有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等说法,但都是临时所用,细作之重,不亚于三军统帅,我以为应该重点培养,成立专门的署衙,由专人培养管辖,可挑选一些流离失所的孤儿,男女皆可,学会一技之长,便能派去他国打探消息,
甚至还可以暗中监督属下官吏,若有贪官污吏,欺压百姓,贪赃枉法者,都可以直达天听,如此方能长治久安,百战不殆。”
刘备的思绪在此时渐渐明朗起来:“你的意思是要专门组织人手刺探军情,监督百官?”
刘封点头道:“这些人都是暗中行动,若不暴露身份,便和常人无异,比之细作更加隐蔽,也和督查、御史并不冲突,一明一暗,相辅相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