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第55节(1 / 4)
世子虽然这么说着,但是言语里还是有几分犹疑不定,“那么,是要将此事隐瞒住吗?”
明先生却摇了摇头,“不,世子正应该主动将此事告知陛下。”
他的声音并不大,此时说出的话却让世子有些不解,“成安愚钝,还请先生教我。”
眼前之人一反常态,根本不像往日寡言少语,一说就是戳心窝子的话那样,开始长篇大论讲了起来。
“正因当今是个好肚量的人,才应该主动说出这件事,世子需得记得,告知此事的时候,不必说那么多,只需讲昭王在封地闲不住,做的许多事倒误打误撞让庶民得了些利,因此百姓对昭王才会如此。”
“与今上相处交谈时,你也可将其当成亲近长辈,不必拘束太多,甚至还可偶尔讲些昭王不着调的糗事来。”
“其他人对于昭王,自然也该如此。不能多说昭王在封地如何好,又是如何得民心,但是也不能不说,只把对方当成一个还算和善的主家便是。”
“陛下是个好人,但是却不能瞒骗于他,否则再温和的人也会心生怀疑来。”
“而且他这样的千金之躯,安坐如此高位,缺少的正是寻常人家那般的亲近,但是这其中的度却要把握好,既不能过于谄媚,也不能过分疏离。”
世子其实也正纠结于该如何对待宣文帝,对方虽然与父亲关系十分之好,但是这毕竟已经是年少时的事了。
现在父亲又走了,自己虽然喊对方一句皇伯父,但是他们此前可都没见过,更别提亲近不亲近了。
明先生的这番话却是为他指明了些方向,虽然他犹有不解,但是也已解了大半疑惑。
“昭王去后,圣上与昭地的关系就又远了一分,但是日后世子继位,依然要仰仗他,如今正好趁此时机,与对方打好交道才是。”
世子也已明白了,他在陛下面前需要尽量毫无隐瞒,展现出自己的无害来,和宫中交好。
他也知道,其实父王虽然分到了这样偏僻的地方,但是每次都会朝陛下求些帮助援手,因此才能有财力物力,将昭地建设成如今这番模样。
另一位兰王,却没有这样好的运气,往日里与陛下关系也不亲近,分封的地方虽然不算偏远,但也不是什么富庶地方,根本不受重视,地方土人即便闹得凶了些,只要不要太过,朝廷一般都睁只眼闭只眼,懒得管他封地上的事。
“世子可会觉得,昭王尸骨未寒,我便教你以他的名号,去求宫中的恩泽,太过凉薄了些。”
明先生一向是个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他便直接这样开口问了。
世子摇了摇头,“不,还要多谢先生教我。如今父亲已去,成安自该主持大局,若父亲尚在,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他还是第一次将感情和利益摆到一起,听人冷漠地讲起其中利害,虽然有些不适,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日后可是要负责昭地,照顾母亲弟妹的,如今也该成长起来了。
因此,听了明先生的话之后,他也开始揣度起来,该用何种适宜的态度来面对陛下和太后那些人来。
……
很快,一行人便进了京城,又得了陛下召见,世子很快便见到了宣文帝,这个他一直听闻却从未见过一面的皇伯父,这个孟朝最尊贵的人。
宣文帝这几日已经逐渐平复好了自己的情绪,但是见到如今已经失去父亲的侄儿侄女们,还是有些控制不住,眼眶有些微红。
他拍了拍几人的脑袋,安抚了他们几句,让他们这些日子里就安心待在宫里,当作自己家一样,不必太过拘束。
几人见他这副样子,心下的紧张感也缓解了几分,又见对方同自己父亲年纪差不了不少,模样又有几分相似,都不自觉对宣文帝产生了几分亲近感。
几人谈了一会儿天,逐渐打消了彼此的疏离感,拉近了些关系之后,宣文帝便让太子带着他们去拜见一下太后。
太后虽然不是昭王的生母,但是这么多年养育之恩下来,其实他们二人也与亲生母子相差无几了。
后来昭王封到昭地去之后,也不曾忘记这位养母,时常送些封地上特有的特产和物件,逢年过节也不忘送些节礼来。
因而太后霎时得知了对方的死讯之后,也是一时心痛万分,痛惜于自己的小儿竟比自己去得还要早,实在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返回顶部↑
明先生却摇了摇头,“不,世子正应该主动将此事告知陛下。”
他的声音并不大,此时说出的话却让世子有些不解,“成安愚钝,还请先生教我。”
眼前之人一反常态,根本不像往日寡言少语,一说就是戳心窝子的话那样,开始长篇大论讲了起来。
“正因当今是个好肚量的人,才应该主动说出这件事,世子需得记得,告知此事的时候,不必说那么多,只需讲昭王在封地闲不住,做的许多事倒误打误撞让庶民得了些利,因此百姓对昭王才会如此。”
“与今上相处交谈时,你也可将其当成亲近长辈,不必拘束太多,甚至还可偶尔讲些昭王不着调的糗事来。”
“其他人对于昭王,自然也该如此。不能多说昭王在封地如何好,又是如何得民心,但是也不能不说,只把对方当成一个还算和善的主家便是。”
“陛下是个好人,但是却不能瞒骗于他,否则再温和的人也会心生怀疑来。”
“而且他这样的千金之躯,安坐如此高位,缺少的正是寻常人家那般的亲近,但是这其中的度却要把握好,既不能过于谄媚,也不能过分疏离。”
世子其实也正纠结于该如何对待宣文帝,对方虽然与父亲关系十分之好,但是这毕竟已经是年少时的事了。
现在父亲又走了,自己虽然喊对方一句皇伯父,但是他们此前可都没见过,更别提亲近不亲近了。
明先生的这番话却是为他指明了些方向,虽然他犹有不解,但是也已解了大半疑惑。
“昭王去后,圣上与昭地的关系就又远了一分,但是日后世子继位,依然要仰仗他,如今正好趁此时机,与对方打好交道才是。”
世子也已明白了,他在陛下面前需要尽量毫无隐瞒,展现出自己的无害来,和宫中交好。
他也知道,其实父王虽然分到了这样偏僻的地方,但是每次都会朝陛下求些帮助援手,因此才能有财力物力,将昭地建设成如今这番模样。
另一位兰王,却没有这样好的运气,往日里与陛下关系也不亲近,分封的地方虽然不算偏远,但也不是什么富庶地方,根本不受重视,地方土人即便闹得凶了些,只要不要太过,朝廷一般都睁只眼闭只眼,懒得管他封地上的事。
“世子可会觉得,昭王尸骨未寒,我便教你以他的名号,去求宫中的恩泽,太过凉薄了些。”
明先生一向是个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他便直接这样开口问了。
世子摇了摇头,“不,还要多谢先生教我。如今父亲已去,成安自该主持大局,若父亲尚在,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他还是第一次将感情和利益摆到一起,听人冷漠地讲起其中利害,虽然有些不适,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日后可是要负责昭地,照顾母亲弟妹的,如今也该成长起来了。
因此,听了明先生的话之后,他也开始揣度起来,该用何种适宜的态度来面对陛下和太后那些人来。
……
很快,一行人便进了京城,又得了陛下召见,世子很快便见到了宣文帝,这个他一直听闻却从未见过一面的皇伯父,这个孟朝最尊贵的人。
宣文帝这几日已经逐渐平复好了自己的情绪,但是见到如今已经失去父亲的侄儿侄女们,还是有些控制不住,眼眶有些微红。
他拍了拍几人的脑袋,安抚了他们几句,让他们这些日子里就安心待在宫里,当作自己家一样,不必太过拘束。
几人见他这副样子,心下的紧张感也缓解了几分,又见对方同自己父亲年纪差不了不少,模样又有几分相似,都不自觉对宣文帝产生了几分亲近感。
几人谈了一会儿天,逐渐打消了彼此的疏离感,拉近了些关系之后,宣文帝便让太子带着他们去拜见一下太后。
太后虽然不是昭王的生母,但是这么多年养育之恩下来,其实他们二人也与亲生母子相差无几了。
后来昭王封到昭地去之后,也不曾忘记这位养母,时常送些封地上特有的特产和物件,逢年过节也不忘送些节礼来。
因而太后霎时得知了对方的死讯之后,也是一时心痛万分,痛惜于自己的小儿竟比自己去得还要早,实在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