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3 / 4)
苏塔道:“昨日我去看过,许是天儿冷, 屋子里没有地龙,冷浸浸的。姑娘的病也受累。”
“这病放到开春就好了, 年轻人虽说根底好, 长久这样熬下去, 老了会吃亏。”眼见芳春插好了梅花,便指道:“屋子里长久煮药,都是药气。姑娘家年纪轻轻可不兴这个,正好把这花儿给她送去。腊梅能在严寒里开,开过便是春天了。”
苏塔一一应下,“过会子我给她送去,再瞧瞧她。”苏塔觑了一眼太皇太后的神色,积年的老人家端稳,喜怒不形于色,脸上永远是从从容容的模样,“只是今年的冬天,未免太长了些,风雪也缠绵得厉害。”
“世间从没有突如其来的风雪,岁序嬗递皆因时而动,非人力可为。”太皇太后呷了口茶,“因果轮回方是好世道,拨开云翳,才能见得着太阳。”
正说着,外头仪仗飒踏,渐闻靴声橐橐,是皇帝散朝来问安来了。
太皇太后笑吟吟地望着隔断后转身行入的少年,皇帝摘了红缨暖帽,扫袖向太皇太后问安,老太太忙说起来吧,“真难为你,一日跑上几趟,我还不是老样子。”
“玛玛比先前要精神好些!”皇帝望着赞叹,“皇天明德,祖宗福佑。”
“我还真梦见你玛法了。”老太太背着雪光,连眉目都有些模糊,“我同他做夫妻这些年,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太少了。”
皇帝沉静地听着,眼风已往四周扫了一圈,亲自接过芳春递来的茶给太皇太后换了一杯,这才提袍坐在炕上,闷声道:“孙儿的皇后,您是知道的。当年为的什么立她,她又是为什么没了的。”他自嘲地笑了笑,“如今时局未定,中宫不稳,后宫也跟着动摇。还是不立为好。”
太皇太后甚少见他如此颓然的神色,“有个体心知意的人,知道冷暖,陪着说说话,不好么?”
皇帝不过一哂:“这么些年过来惯了。有没有,什么要紧。”
太皇太后心里明白了三四分,皇帝素来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性子,今儿这样外露,倒有些年轻人的少年气。听说那日是皇帝亲自把人送到慈宁宫来,他这么做,不论旁人敢不敢知道,未免也太莽撞太招摇了些。
太皇太后望向苏塔,说对了:“正好这会子我跟前没事,你去瞧瞧她,把花一道给她送去吧。”
皇帝并没有说什么,转而与太皇太后说起朝上的事,从河工漕运说到西北战事,太皇太后耐心听着,却觉得他今日真是古怪得很,说的话没有一丝条理,这里说了一半,又落下那里。
太皇太后很平静地啜了口茶,委实心疼她这大孙子,索性说算了,“咱们今儿不提这事,东一宗西一宗,你讲得头疼,我听着也头疼。话有千万种说法,咱们换一种。”
皇帝默然半晌,最终还是问:“方才有什么重要的事,要玛嬷亲自送去?”
太皇太后看着他这样子简直觉得有点好笑,“你同我扯了一刻钟的朝事,末了就为了这个?”
事已至此,索性开门见山的好,不管皇帝是什么态度,她把态度先放出来,总不会让事情变得太坏。太皇太后沉吟了会子,将手中的茶盏搁下,盏底碰上炕几,磕托的声响。
“我想护着她。”老太太望着皇帝,语意俨然:“她的来历你也知道,我原以为慈宁宫能庇佑得了她,没料到六宫的手伸得长,伸得无处不在。你既然没有立后的心思,我也不逼迫你。但是她命就这样一条,再磋磨,怕就真的没了。”
皇帝眼角动了动,仰起头来迎上天光,照得他半边脸亮堂堂的。便是这样一仰,常服袍上光华流转,隐隐露出绵延不尽的葫芦纹样。
过了良久,皇帝才说:“竟还没有好么?”
他的话语惘然,仿佛是峰回路未转,柳暗花不明。太皇太后忽然觉得心里发凉,连声音都有些颤,她轻轻吸了口气,细细的,混杂着惯用的奇楠,温润中裹挟着锋芒,如同茶盏里的碧波一漾。
“高门显贵里养出来的姑奶奶,是什么模样,你知道的。先皇后才入宫时,御六宫何等威风,那毕竟还是你一手扶持上来的人家,何况舒宜里氏这样的世代簪缨。再刚强的人也总有摧折的时候,毕竟她是亲眼见着自己没了爷娘。朝荣夕辱,放在寻常男儿身上,也未免遭熬得住。”
太皇太后看着皇帝的神色,狠下心来,接着道:“我原先想着,先放在身边养上几年,待舒宜里氏的风波过去了,我从宗室里指人也好,送她回海子也罢,左右我能护上一天,便尽力护上一天。若是宗室里的人嫌她是罪臣之后,门楣不光,我硬陪上一张老脸,让她余生平安顺遂,也没什么不可以。”
老太太素来是个刚强的人,只是养尊处优日久,皇帝又孝顺,待人接物也宽仁松泛。太皇太后出面将摇光指给宗室,未免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宗室们顾着太皇太后的面子,绝不会苛责了她。若是回了海子…先前苏塔也说过,郑济特氏族人大多安置在海子,那里有广袤的草原,有牛羊,有望不到头的芬翠,有她的郭罗玛法与郭罗玛玛。
无论哪一种,都似乎比,留在这万仞宫墙中要好。
皇帝头一回发现,自己虽然坐拥天下,君临四海,却无路可去,无措可施,只能困囿于这四方围城,终其一生。
末了,皇帝垂眉敛目,恭敬道:“孙儿知道了。”
李长顺随着皇帝从慈宁宫出来,芳春送到阶下,皇帝颔首道谢,便被人簇拥着出慈宁门了。
这程子机务繁重,皇帝一连几日都没睡好觉,刚回养心殿,弥勒赵便带着人奉上膳牌,密密麻麻都是臣工的名字。议事议了一下午,大人们进进出出,俨而有序,流水似的走了,主子爷还端端正正坐在炕首,纹丝不动。 ↑返回顶部↑
“这病放到开春就好了, 年轻人虽说根底好, 长久这样熬下去, 老了会吃亏。”眼见芳春插好了梅花,便指道:“屋子里长久煮药,都是药气。姑娘家年纪轻轻可不兴这个,正好把这花儿给她送去。腊梅能在严寒里开,开过便是春天了。”
苏塔一一应下,“过会子我给她送去,再瞧瞧她。”苏塔觑了一眼太皇太后的神色,积年的老人家端稳,喜怒不形于色,脸上永远是从从容容的模样,“只是今年的冬天,未免太长了些,风雪也缠绵得厉害。”
“世间从没有突如其来的风雪,岁序嬗递皆因时而动,非人力可为。”太皇太后呷了口茶,“因果轮回方是好世道,拨开云翳,才能见得着太阳。”
正说着,外头仪仗飒踏,渐闻靴声橐橐,是皇帝散朝来问安来了。
太皇太后笑吟吟地望着隔断后转身行入的少年,皇帝摘了红缨暖帽,扫袖向太皇太后问安,老太太忙说起来吧,“真难为你,一日跑上几趟,我还不是老样子。”
“玛玛比先前要精神好些!”皇帝望着赞叹,“皇天明德,祖宗福佑。”
“我还真梦见你玛法了。”老太太背着雪光,连眉目都有些模糊,“我同他做夫妻这些年,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太少了。”
皇帝沉静地听着,眼风已往四周扫了一圈,亲自接过芳春递来的茶给太皇太后换了一杯,这才提袍坐在炕上,闷声道:“孙儿的皇后,您是知道的。当年为的什么立她,她又是为什么没了的。”他自嘲地笑了笑,“如今时局未定,中宫不稳,后宫也跟着动摇。还是不立为好。”
太皇太后甚少见他如此颓然的神色,“有个体心知意的人,知道冷暖,陪着说说话,不好么?”
皇帝不过一哂:“这么些年过来惯了。有没有,什么要紧。”
太皇太后心里明白了三四分,皇帝素来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性子,今儿这样外露,倒有些年轻人的少年气。听说那日是皇帝亲自把人送到慈宁宫来,他这么做,不论旁人敢不敢知道,未免也太莽撞太招摇了些。
太皇太后望向苏塔,说对了:“正好这会子我跟前没事,你去瞧瞧她,把花一道给她送去吧。”
皇帝并没有说什么,转而与太皇太后说起朝上的事,从河工漕运说到西北战事,太皇太后耐心听着,却觉得他今日真是古怪得很,说的话没有一丝条理,这里说了一半,又落下那里。
太皇太后很平静地啜了口茶,委实心疼她这大孙子,索性说算了,“咱们今儿不提这事,东一宗西一宗,你讲得头疼,我听着也头疼。话有千万种说法,咱们换一种。”
皇帝默然半晌,最终还是问:“方才有什么重要的事,要玛嬷亲自送去?”
太皇太后看着他这样子简直觉得有点好笑,“你同我扯了一刻钟的朝事,末了就为了这个?”
事已至此,索性开门见山的好,不管皇帝是什么态度,她把态度先放出来,总不会让事情变得太坏。太皇太后沉吟了会子,将手中的茶盏搁下,盏底碰上炕几,磕托的声响。
“我想护着她。”老太太望着皇帝,语意俨然:“她的来历你也知道,我原以为慈宁宫能庇佑得了她,没料到六宫的手伸得长,伸得无处不在。你既然没有立后的心思,我也不逼迫你。但是她命就这样一条,再磋磨,怕就真的没了。”
皇帝眼角动了动,仰起头来迎上天光,照得他半边脸亮堂堂的。便是这样一仰,常服袍上光华流转,隐隐露出绵延不尽的葫芦纹样。
过了良久,皇帝才说:“竟还没有好么?”
他的话语惘然,仿佛是峰回路未转,柳暗花不明。太皇太后忽然觉得心里发凉,连声音都有些颤,她轻轻吸了口气,细细的,混杂着惯用的奇楠,温润中裹挟着锋芒,如同茶盏里的碧波一漾。
“高门显贵里养出来的姑奶奶,是什么模样,你知道的。先皇后才入宫时,御六宫何等威风,那毕竟还是你一手扶持上来的人家,何况舒宜里氏这样的世代簪缨。再刚强的人也总有摧折的时候,毕竟她是亲眼见着自己没了爷娘。朝荣夕辱,放在寻常男儿身上,也未免遭熬得住。”
太皇太后看着皇帝的神色,狠下心来,接着道:“我原先想着,先放在身边养上几年,待舒宜里氏的风波过去了,我从宗室里指人也好,送她回海子也罢,左右我能护上一天,便尽力护上一天。若是宗室里的人嫌她是罪臣之后,门楣不光,我硬陪上一张老脸,让她余生平安顺遂,也没什么不可以。”
老太太素来是个刚强的人,只是养尊处优日久,皇帝又孝顺,待人接物也宽仁松泛。太皇太后出面将摇光指给宗室,未免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宗室们顾着太皇太后的面子,绝不会苛责了她。若是回了海子…先前苏塔也说过,郑济特氏族人大多安置在海子,那里有广袤的草原,有牛羊,有望不到头的芬翠,有她的郭罗玛法与郭罗玛玛。
无论哪一种,都似乎比,留在这万仞宫墙中要好。
皇帝头一回发现,自己虽然坐拥天下,君临四海,却无路可去,无措可施,只能困囿于这四方围城,终其一生。
末了,皇帝垂眉敛目,恭敬道:“孙儿知道了。”
李长顺随着皇帝从慈宁宫出来,芳春送到阶下,皇帝颔首道谢,便被人簇拥着出慈宁门了。
这程子机务繁重,皇帝一连几日都没睡好觉,刚回养心殿,弥勒赵便带着人奉上膳牌,密密麻麻都是臣工的名字。议事议了一下午,大人们进进出出,俨而有序,流水似的走了,主子爷还端端正正坐在炕首,纹丝不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