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文原配不干了 第45节(2 / 4)
就连陈知意上街后,听到的报童的声声叫卖声,也变成了“《保罗穿越记》在英国大卖!华夏人将要走向世界!”这类的口号。
市井人家的早晨,大多是各种喧哗的叫卖声,混合着包子出炉热气腾腾的白气,讨价还价的买卖来往等等场合,但今天的胡同街口,却和以往有所不同。
一位卖包子的老大爷,听到小报童的叫卖口号后,愣了愣才问,“今天的报纸上都讲的什么?保罗都传到英国佬那边啦?”
他不识字,也从没看过《保罗》的连载,但闲暇时最大的消遣,就是花一两个小钱,去茶馆里听一整天的书。
这也是《保罗》火了之后,许多底层老百姓的日常,只要是人,就会有着各种娱乐放松的需求,别的高档的他们消费不起,但点一杯粗茶,听听说书人讲保罗的故事,他们还是能承担的。
其实这才是《保罗》最大的生命力所在,它真的扎根在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古往今来那么多经典,许多已经落寞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最后流传最广的,还不是像《安徒生童话》那样,被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
卖包子的大爷虽然不会买报,但小报童还是挺了挺胸口,大声的回答他,“报纸上说,英国佬现在都在追着看保罗呢!这可是我们国家的人写的故事!”
“保罗当真那么受欢迎?”
对很多燕京市民来说,《保罗》是他们看着出生长大的,他们每天读着他的故事,接近一年以来日日如此,这故事早就亲切得就像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虽然知道这是个讲外国人的,但潜移默化之下,尤其许多人看书都喜欢带入主角,他们再看保罗都有种,这是个本土化产物的移情感。
“那还有假?报纸上还说,看现在的势头,保罗还能走向世界呢!”
“走向世界?那感情好啊!”老大爷听了,脸上都是掩盖不住的乐呵呵的笑意,“我们保罗出息啦!”
和文学界的迅速反应不同,民众间对这件事的反应速度要慢了许多,如今还只是街头巷尾的,有着三两个人讨论这则新闻。
陈知意和林路留一路走过来,听见这句直白的夸奖,“我们保罗出息啦”,眼神微微的侧了一下,落在左边的柿子树上。
林路留就是那个得知消息后,匆匆给家里打完电话,随即衣冠不整便跑上街来敲她家门的人。
“这位大爷说得倒没错,”他看着陈知意的眼神,越发像是在看什么稀世珍宝,“你知道我现在最庆幸的是什么吗?”
不等陈知意回答,他就慢慢开口,“是当年你写信寄来南城日报的时候,我没有错过你,回了你的信。”
说到这里,林路留想起了早上的那通电话。
之前因为陈知意被简家为难,他曾向祖父写了一封信求助,信里言辞恳切的陈述了自己对容与的感情,当时祖父虽然应下了这件事,但却并未流露出任何赞同他感情的态度。
可在今天早上,他再次向祖父打过去电话时,对方言语里却是掩饰不住的,对容与的欣赏。
林路留的祖父林渔时,是真正的近代华夏文坛的奠基人,近代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就是在他的一手主持下建立的。
旧朝还在时,他便是名满天下的泰斗大儒,后来建立的两朝政府,都曾盛情邀请过他前去任要职,但却都被他给拒绝了。
他如今已经年过古稀,辈分比大多数人都大,垂垂老矣之际,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到一个强大的、光明的政府,能重振这已经支离破碎的大好河山。
可惜他多半是等不到了,他自己心里也清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该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只不过回首这一生,想想还是有着许多遗憾,林渔时出生时,旧朝便风雨飘摇,而等到他去世,国家仍旧积弱得人人都能来踩上一脚,终其一生,竟都不能挺直腰板,看一眼这山河重振。
也大概是因为人老了,格外容易生出各种感慨,所以《保罗》的消息传来时,他才会这样的激动。
之前最得意的孙辈林路留寄信来的时候,林渔时虽然应下了他的要求,保住容与,但这只是因为《说张三》等文章,他心里对这人生出的一点爱才之心。
现在这样的时刻,国家要重振,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国人众志成城的决心,林渔时最不耐烦在这样的关头,认不清形势,还要搞什么排除异己的手段的人。
既然知道了这件事,那么他必定是要管一管的。
但除此之外,得知容与竟是个女子,而且还已经嫁人,甚至让他孙子林路留信里流露出了非卿不娶的意思时,他心里还是难免的对这人生出了一点不喜。 ↑返回顶部↑
市井人家的早晨,大多是各种喧哗的叫卖声,混合着包子出炉热气腾腾的白气,讨价还价的买卖来往等等场合,但今天的胡同街口,却和以往有所不同。
一位卖包子的老大爷,听到小报童的叫卖口号后,愣了愣才问,“今天的报纸上都讲的什么?保罗都传到英国佬那边啦?”
他不识字,也从没看过《保罗》的连载,但闲暇时最大的消遣,就是花一两个小钱,去茶馆里听一整天的书。
这也是《保罗》火了之后,许多底层老百姓的日常,只要是人,就会有着各种娱乐放松的需求,别的高档的他们消费不起,但点一杯粗茶,听听说书人讲保罗的故事,他们还是能承担的。
其实这才是《保罗》最大的生命力所在,它真的扎根在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古往今来那么多经典,许多已经落寞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最后流传最广的,还不是像《安徒生童话》那样,被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
卖包子的大爷虽然不会买报,但小报童还是挺了挺胸口,大声的回答他,“报纸上说,英国佬现在都在追着看保罗呢!这可是我们国家的人写的故事!”
“保罗当真那么受欢迎?”
对很多燕京市民来说,《保罗》是他们看着出生长大的,他们每天读着他的故事,接近一年以来日日如此,这故事早就亲切得就像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虽然知道这是个讲外国人的,但潜移默化之下,尤其许多人看书都喜欢带入主角,他们再看保罗都有种,这是个本土化产物的移情感。
“那还有假?报纸上还说,看现在的势头,保罗还能走向世界呢!”
“走向世界?那感情好啊!”老大爷听了,脸上都是掩盖不住的乐呵呵的笑意,“我们保罗出息啦!”
和文学界的迅速反应不同,民众间对这件事的反应速度要慢了许多,如今还只是街头巷尾的,有着三两个人讨论这则新闻。
陈知意和林路留一路走过来,听见这句直白的夸奖,“我们保罗出息啦”,眼神微微的侧了一下,落在左边的柿子树上。
林路留就是那个得知消息后,匆匆给家里打完电话,随即衣冠不整便跑上街来敲她家门的人。
“这位大爷说得倒没错,”他看着陈知意的眼神,越发像是在看什么稀世珍宝,“你知道我现在最庆幸的是什么吗?”
不等陈知意回答,他就慢慢开口,“是当年你写信寄来南城日报的时候,我没有错过你,回了你的信。”
说到这里,林路留想起了早上的那通电话。
之前因为陈知意被简家为难,他曾向祖父写了一封信求助,信里言辞恳切的陈述了自己对容与的感情,当时祖父虽然应下了这件事,但却并未流露出任何赞同他感情的态度。
可在今天早上,他再次向祖父打过去电话时,对方言语里却是掩饰不住的,对容与的欣赏。
林路留的祖父林渔时,是真正的近代华夏文坛的奠基人,近代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就是在他的一手主持下建立的。
旧朝还在时,他便是名满天下的泰斗大儒,后来建立的两朝政府,都曾盛情邀请过他前去任要职,但却都被他给拒绝了。
他如今已经年过古稀,辈分比大多数人都大,垂垂老矣之际,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到一个强大的、光明的政府,能重振这已经支离破碎的大好河山。
可惜他多半是等不到了,他自己心里也清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该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只不过回首这一生,想想还是有着许多遗憾,林渔时出生时,旧朝便风雨飘摇,而等到他去世,国家仍旧积弱得人人都能来踩上一脚,终其一生,竟都不能挺直腰板,看一眼这山河重振。
也大概是因为人老了,格外容易生出各种感慨,所以《保罗》的消息传来时,他才会这样的激动。
之前最得意的孙辈林路留寄信来的时候,林渔时虽然应下了他的要求,保住容与,但这只是因为《说张三》等文章,他心里对这人生出的一点爱才之心。
现在这样的时刻,国家要重振,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国人众志成城的决心,林渔时最不耐烦在这样的关头,认不清形势,还要搞什么排除异己的手段的人。
既然知道了这件事,那么他必定是要管一管的。
但除此之外,得知容与竟是个女子,而且还已经嫁人,甚至让他孙子林路留信里流露出了非卿不娶的意思时,他心里还是难免的对这人生出了一点不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