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骨 第99节(2 / 4)
这是一个下着雨的午后,立在门口的内侍撑着伞一路送户部尚书走远了。
滴水檐上的水珠子好像串成了一条线,淅淅沥沥地掉在地上。
宋也川在门口又站了一会儿,直到大伴何素走出来对他说:“宋御史请进吧。”
宋也川绕过牙雕屏风对着温兖行礼。
墙角的睃猊兽金耳博山炉里燃着龙涎香,因为下雨室内的光线也显得有些黯淡。
今日是温兖主动叫他来的,一直到走进门时宋也川也没猜到他所谓何事。
“宋也川。”
“是。”
“都察院那边差事办得如何了?”
“上半年的卷宗已经开始封装了,还有十一卷需要和刑部大理寺勘对,有两卷要延续到下半年重审,其余的都核对完了。”
“真快,又到夏天了。”
温兖抬起头看向立在自己面前的青年,灯烛燃得不甚亮,他的五官都显得有了几分朦胧和依稀:“今天听户部那几个人说了一下户部的差事,朕突然就想起你来。”
宋也川懂了,陛下是在找人叙旧。
“建业八年,你把朕拦在宜阳的府门外。无论如何都不许朕进去。那时朕觉得,你这人是个能堪大用的。后来你也对得起朕,这个江山有你的功劳。”
宋也川跪下称不敢。
“别跪着,坐下。何素,上茶。”
“这两天朕听了好多话,人人在朕的旁边都恨不得说一百句一千句,唯独你总是话不多,这是你的好处。”
何素给宋也川端了一杯茶,带着人都下去了,温兖抬手捏了捏眉心,他身上已经多了许多稳重与圆融,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怒形于色了。
“朕的大梁这些年从来没有真的太平过一天。他们喜欢跟朕粉饰太平,但是朕不爱听。父皇在世时有阉党、阉党倒了有权臣,如今还有像承国公一样的世家豪强。他们表面上喜欢听朕的,实际上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朕。朕现在都不知道,真正的太平该是什么样的。是该像今日这般平衡着和稀泥,还是该推了重来。”
宋也川的缓缓抬起眼睫:“那得看陛下想用几年、几十年还是几百年去做这一件事。”
“说来听听。”
“几年内的改制,势必惨烈异常。若用几十年,倒是可以重新培养陛下的天子门生,至于几百年……”
温兖缓缓苦笑:“大梁还能有几百年吗?”
他摇头说:“哪里有万世为君的呢?”
“宋也川,你说朕是不是该继续用文人,用南面的寒门士子。”
“臣也是出身于江南,但是陛下,江南的文人并不算是寒门,又可以说不全是寒门。在我朝,寒门众人还挣扎于饥困与温饱中,没有功名的指望。很多地方甚至没有百姓可入的学堂,能够进书院、精舍中读书的士子,背后大都会有自己的攀附和依傍。若想让真正的寒门子弟可以打破壁垒,向上求生,须得有教无类。但培养这样的人走入朝堂,至少得要两代人、五十年。”
温兖沉默地听完,而后摇头:“朕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不必说什么千秋万岁的话,大梁的积弊朕心里清楚,尤其是经历了这次匪寇之祸,朕很多事都想得更清楚了。”
“朕过去的方向走错了。”温兖低声说。
他一直把自己的目光放在权臣和世家的身上,初时确实颇有成效,可若一家独大起来,就得用另一剂猛药来遏制。大梁而今病骨支离,虽有一息尚存却又不知何时会土崩瓦解。
何素在外头通报:“陛下,到了该进金丹的时候了。” ↑返回顶部↑
滴水檐上的水珠子好像串成了一条线,淅淅沥沥地掉在地上。
宋也川在门口又站了一会儿,直到大伴何素走出来对他说:“宋御史请进吧。”
宋也川绕过牙雕屏风对着温兖行礼。
墙角的睃猊兽金耳博山炉里燃着龙涎香,因为下雨室内的光线也显得有些黯淡。
今日是温兖主动叫他来的,一直到走进门时宋也川也没猜到他所谓何事。
“宋也川。”
“是。”
“都察院那边差事办得如何了?”
“上半年的卷宗已经开始封装了,还有十一卷需要和刑部大理寺勘对,有两卷要延续到下半年重审,其余的都核对完了。”
“真快,又到夏天了。”
温兖抬起头看向立在自己面前的青年,灯烛燃得不甚亮,他的五官都显得有了几分朦胧和依稀:“今天听户部那几个人说了一下户部的差事,朕突然就想起你来。”
宋也川懂了,陛下是在找人叙旧。
“建业八年,你把朕拦在宜阳的府门外。无论如何都不许朕进去。那时朕觉得,你这人是个能堪大用的。后来你也对得起朕,这个江山有你的功劳。”
宋也川跪下称不敢。
“别跪着,坐下。何素,上茶。”
“这两天朕听了好多话,人人在朕的旁边都恨不得说一百句一千句,唯独你总是话不多,这是你的好处。”
何素给宋也川端了一杯茶,带着人都下去了,温兖抬手捏了捏眉心,他身上已经多了许多稳重与圆融,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怒形于色了。
“朕的大梁这些年从来没有真的太平过一天。他们喜欢跟朕粉饰太平,但是朕不爱听。父皇在世时有阉党、阉党倒了有权臣,如今还有像承国公一样的世家豪强。他们表面上喜欢听朕的,实际上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朕。朕现在都不知道,真正的太平该是什么样的。是该像今日这般平衡着和稀泥,还是该推了重来。”
宋也川的缓缓抬起眼睫:“那得看陛下想用几年、几十年还是几百年去做这一件事。”
“说来听听。”
“几年内的改制,势必惨烈异常。若用几十年,倒是可以重新培养陛下的天子门生,至于几百年……”
温兖缓缓苦笑:“大梁还能有几百年吗?”
他摇头说:“哪里有万世为君的呢?”
“宋也川,你说朕是不是该继续用文人,用南面的寒门士子。”
“臣也是出身于江南,但是陛下,江南的文人并不算是寒门,又可以说不全是寒门。在我朝,寒门众人还挣扎于饥困与温饱中,没有功名的指望。很多地方甚至没有百姓可入的学堂,能够进书院、精舍中读书的士子,背后大都会有自己的攀附和依傍。若想让真正的寒门子弟可以打破壁垒,向上求生,须得有教无类。但培养这样的人走入朝堂,至少得要两代人、五十年。”
温兖沉默地听完,而后摇头:“朕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不必说什么千秋万岁的话,大梁的积弊朕心里清楚,尤其是经历了这次匪寇之祸,朕很多事都想得更清楚了。”
“朕过去的方向走错了。”温兖低声说。
他一直把自己的目光放在权臣和世家的身上,初时确实颇有成效,可若一家独大起来,就得用另一剂猛药来遏制。大梁而今病骨支离,虽有一息尚存却又不知何时会土崩瓦解。
何素在外头通报:“陛下,到了该进金丹的时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