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芝兰逢珠玉 第78节(2 / 4)
知足的人,但在连续的挫败和无可奈何里也学会了自我安慰。说到底,她们身为女儿身,能改变的本来就不多。探春不比贾环强百倍千倍?可是贾环如今坏事做尽,和土匪勾结,坑害了家里一堆人反而跑了,如今是死是活不知道,但这世道,兴许真让他这种没有心又不要命的人闯出什么名堂来呢。而探春呢?只能远嫁海外,生死都由不得自己。她自己若是个男子,薛蟠再怎么混账,影响她也有限,就算家业败光了,带着妈妈也能过活,可她偏偏是个女儿家,除了指望丈夫外,也没有别的路好走。便是如今一步登天的林黛玉,她纵使再漂亮、再有才情,倘若没去她叔叔家,而是继续留在贾家,恐怕抄家的时候就坚持不住了。好在宝玉虽然原先没有林家的哥哥们争气,现在也上进了,他们都还这样年轻,未来如何尚未可知。
宝钗来京里的时候,其实黛玉已经去了苏州,后来再回来,就去了自己叔叔家,真要说起来,宝钗并没有和她真正地一起长大,但是架不住贾母喜欢她,宝玉也成天把她挂在嘴边上,连荣国府的下人们都喜欢把两位“表小姐”放在一起比较,虽然都是说她和善,比林姑娘大方之类的好话,但她也知道,这些人当着林姑娘的面,又是另一种说法了。况便是最嘴碎的人,都会说一句“林姑娘的模样和才气是没得挑的”,宝钗再老成稳重,也难免起了比较的心思。只是后来,越来越没得比,也就罢了。
现在想起来,甚至觉得当年小心翼翼地在心里吃醋、计较的时光甜丝丝的,至少那时候,她发愁的只是这样无足轻重的小事,而不是现在的柴米油盐、生计未来。
她当年做过的最坏的坏事也就是在背后说说别人的闲话了,现在呢?已经可以不动声色地把邢夫人吓病在床上,随时一命呜呼了。也许有一天,她也会像凤姐那样面不改色地做出那些大胆得吓人的选择?想到这里,宝钗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宝玉看了她一眼:“冷么?要不把火盆端进来吧,让她们在外面烧火,实在太为难人了。”
宝钗估量着呛到和冻到的危险,看着宝玉冻得通红的手,还是叫麝月把火盆端了进来。几个人一起围着火盆烤手,想到从前锦衣玉食的日子,都恍若隔世。麝月想着想着,甚至落下泪来,心里想道:“从前二爷走到哪儿不是十几个人跟着?林之孝家的女儿原来在怡红院院子里喂鸟的,进屋里来给二爷倒杯茶,都能被晴雯说呢,现如今就剩了我们几个,宝二爷这位爷,日子过得也是越发地难了。等家里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二爷又怎么办呢?”
宝钗虽不知麝月在哭什么,但看她的表情,多少也能猜出一二来,忙拍了拍她,道:“你别急,科考在即,等二爷中了举,自然就好起来了。”
宝玉听了,神色却莫名起来,也没有顺着宝钗的话继续说下去安慰麝月,众人只当他担忧自己考不上,反而说了些“二爷放宽了心去下场一试,祖宗会保佑的”之类的话来宽慰他。宝玉也没说什么,只是当晚就在书桌旁的贵妃榻上睡了。宝钗只当他要用功,也不敢来打扰,只帮他把被褥铺好,灌好汤婆子,才自去睡了。其实看着宝玉看书的样子,她心里清楚得很,宝玉还是不爱这些八股文章,眼下用功,大约也只是想叫她和王夫人放心罢了,有时候甚至想冲口而出“二爷歇一歇吧,若是不喜欢考学,也不必这么勉强”这样的话,但想到家里的样子,又狠狠地憋了回去。在宝玉的妻子这个身份前,她还是贾家的媳妇儿、薛家的大姑奶奶,宝玉考学可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这一大家子,这世上谁能一切从心,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连丫头们都牺牲了这么多,眼下家里的光景可由不得宝玉任性了。
考学的也不只是宝玉一人。林徥头悬梁,锥刺股了这么些年,恩科取消了,又多捱了这么久,才逢上这次
考试,自是勤奋得紧。连对钱几栀的那份情愫都放下了,这次考试有不少熟人,如二嫂家的族弟、族侄,郁家的次子郁启等,便是宋氏等从没提过,他也在心里暗暗比较,怕自己不如人。况他心里也清楚得很,考过同年的考生不算,若是能中进士,等到了殿试的时候,皇上是要拿他和二哥比的。因而这个年,他也是过得匆匆忙忙的,把一概应酬酒席都推了,安心看书。
好在父母也体谅他,并不叫他出来应酬。加上二哥外放,二嫂也随他去了平州,家里并不如想象中的热闹。幸而韵婉这时查出又有了身孕,阖家上下无不欢喜。宋氏正月里去宫里请安的时候,自然也告诉了黛玉这一喜事。
黛玉听了,果然欢喜,又担忧韵婉安胎,昭昭无人照料。宋氏道:“你放心吧,馥丫头如今成天往征儿婉娘那儿跑,有她看着,婉娘也放心。再者说,我不在家吗?到了这个年纪,我也没力气忙别的了,有的是时间含饴弄孙。”她怕黛玉误以为自己在催她赶紧诞下皇嗣,忙转移着话题,问道:“娘娘在宫里一切可好?”
“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对我颇为关照。”黛玉斟酌着用词,而后又觉得好笑,冲宋氏笑道,“好不好的,婶娘现在也看到了。昨儿个量尺寸做衣裳,紫鹃说我比之前胖了点儿呢。”
“冬天是要长点肉,不然太冷了。”宋氏习惯性地说了句,又反应过来如今身份不同了,好在宫里的人也只是笑着,并没有责备她的意思,她又说了些闲话,眼看着到了时辰,也不待女官来催,便自觉地要告辞。
黛玉虽想留她,但宫规如此,她也不能做这个特例,让皇后难做,只能依依不舍地站起来,拉着宋氏的手要送她出去,宋氏忙请她留步。二人正在道别之时,太监来报,太子回来了。
宋氏忙给刘遇行礼,刘遇一路赶过来,脸上还有些热气腾腾的汗意,他摘下狐狸毛围脖,递到黛玉手里,笑吟吟地道:“我去给母后请安的时候,母后说舅母来宫里了,叫我早些回来,留舅母吃顿饭。我怕赶不上,还催了一下他们,幸好赶上了。”又叫身边的太监,“去摆桌子罢。”
黛玉欣喜若狂,直道:“一会儿用完了饭,我陪婶娘一起去谢皇后娘娘的恩。”
第214章
“你怎么不谢我?”刘遇与她玩笑。
宋氏看着他们小夫妻说笑, 心里百感交集。平心而论, 皇后对太子算得上优待,话里话外到处都是偏袒之意。不论她是出于本心还是利益,在这个后宫里, 她是摆出了“太子与其他皇子不同”的态度来的。刘遇对皇后也称得上尊敬,但这对整个王朝最尊敬的嫡母庶子,却还是各有各的心思的。当年林妃去得早,刘遇小小年纪,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心里本就隔着一层,他也从不对人说自己对各宫娘娘真实的看法, 别人更不敢猜了。幸好皇后这个人, 也不是什么热络的要与庶子交付真心、情同亲生母子的人, 兴许刘遇这种和她带点疏离、互相利用的态度反而让她更自在。
席上自然比在林家的酒席更拘谨些, 刘遇提起林徹到了平州后, 凳子还没坐热就开始改革的事儿, 宋氏忧心道:“只知宗族长老而不知太守这种事, 也确实不好管, 有的地方, 就是老祖宗的规矩比律法大, 你想破陈规陋习,那连受害者都要骂你。阿徹年轻,还有股拼劲,只盼着别在平州被磨平了就好。”
刘遇笑道:“我确实想见识见识二表哥的手段。”其实这种情况也不只是平州才有, 只是平州格外严重些,倘若林徹真有本事改善平州的风气,那造福的也不只是平州一方百姓。只是平州民风强悍,那么多人都折在了这儿,最后要么老老实实地充作地方豪绅的傀儡,要么闷头装傻,干到任期满就一走了之,这次派林徹去,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想着这个人一向乖张,素来行事不怎么走寻常路数,又有太子撑腰,兴许他放手一搏,还真能见到些成效,也好威慑其他地方。
其实有些话,并不好跟女眷们讲,林徹出发前,上书皇帝,称是前几年没有起色,除了当地民风外,还有一点便是平州当地的兵改实行得不够彻底,如今的守备与当地豪绅们皆是姻亲,刺史不能干涉军事,军官们却能施压刺史,实在是不合理。因而他人还没到平州,兵部特使已然到了,持虎符而来,从涿州调了名将谷子柏来任平州守备,幸好当年为了从太上皇手里夺回皇权,皇帝实行了兵改,平州驻军本就是外地调派的,换帅并未受阻。等林徹带着御赐金锏走马上任时,平州几大家族的族长便相约去驿站迎他,整个年节,家家都请他吃过席,各怀心事,小心试探。在刘遇看来,林徹已经比旁人起点高了,要是做不出什么成绩来,可真是有些丢人了。
“对了,马兖定了蔡相的孙女,你们听说了吗?”他想起今天在坤宁宫听到的消息,不由地感叹了一句,“蔡姑娘比他小了十岁有吧?他要是成亲成得早,生个女儿都不会比蔡姑娘小多少的。蔡相怎么舍得?”
宋氏可不敢说自己当初给黛玉择亲的时候也考虑过马兖,是林徹告诉她长平公主的事儿她才丢掉那心思的,笑道:“马大公子年轻有为,家世也好,为人也正派,又没成过亲,蔡家的长辈中意他,再正常不过了。”要不是馥环不愿意,哪怕知道马家是想用求亲来断了昌平公主的念想,她也是想答应的。可惜馥环不高兴,此事只能作罢。蔡相家的孙女本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选,只是刘遇另有打算,在大选前就定下了黛玉,但以那位蔡姑娘的品貌出身,大选时被指给哪个皇子做王妃都当得的。谁料蔡相竟在大选前给孙女定了下来。
只是想到那天周昌敬对蔡相的态度,实在不难猜出蔡相的心思了。倘若是寻常人家,孙女儿哪怕做不成太子妃,给别的皇子做王妃,也是莫大的荣耀。但是蔡相已然位极人臣,并不缺这份体面,反而要担心被牵扯进皇子的争斗里去。倘若皇上乱点鸳鸯谱,把他孙女儿许给二皇子,好停一停朝中所谓的“周蔡之争”,那他可就真的有苦说不出了。蔡嫔明明是他的族人,他尚从不提这曾亲戚关系,何况是要利用亲孙女的婚事?
周昌敬还真别不服气,就冲这份爱惜羽毛的架势,所谓的周蔡之争,一定会是蔡客行大获全胜。
黛玉进宫前才拜托了林徹去与马兖说清楚,请他不要再拿馥环做挡箭牌了。治国公府的蒋夫人实在是动作迅速。她笑着问道:“已经定下来了么?年前都没听说呢。”
刘遇道:“就算才只是说说,今儿个皇后问了,当时又没人否认,那就肯定定下来了。”哪怕皇后只是闲着无事,好奇随便问问,这事儿也非得办成了。好在正如宋氏所说,马兖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模样、性子都不差,和蔡姑娘也称得上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想来蔡相也是满意的,否则,以他的行事老辣的作风,这事儿压根不会传出半点风声来,更别说传进宫里来让皇后知道了。
馥环如今名声在外,都晓得她厉害、有钱,但是也都知道她打算孤独终老了。不少替她可惜的,也有暗自在背地里说她傻,不知道在傲个什么劲儿的,等马兖当真和蔡姑娘定下来,怕是她又要成为一部分人的谈资了。刘遇小时候常去舅舅家玩,也是和这位表姐一起捣过蛋打过架的,如今提起来尚有些难以自制的不平:“馥姐自己打点铺子,难免与些闲人接触,倘被冒犯了,以她的脾气,我也不担心她会被欺负,只是她若是还嘴了,舅母该体谅一二,莫要责备她才是。” ↑返回顶部↑
宝钗来京里的时候,其实黛玉已经去了苏州,后来再回来,就去了自己叔叔家,真要说起来,宝钗并没有和她真正地一起长大,但是架不住贾母喜欢她,宝玉也成天把她挂在嘴边上,连荣国府的下人们都喜欢把两位“表小姐”放在一起比较,虽然都是说她和善,比林姑娘大方之类的好话,但她也知道,这些人当着林姑娘的面,又是另一种说法了。况便是最嘴碎的人,都会说一句“林姑娘的模样和才气是没得挑的”,宝钗再老成稳重,也难免起了比较的心思。只是后来,越来越没得比,也就罢了。
现在想起来,甚至觉得当年小心翼翼地在心里吃醋、计较的时光甜丝丝的,至少那时候,她发愁的只是这样无足轻重的小事,而不是现在的柴米油盐、生计未来。
她当年做过的最坏的坏事也就是在背后说说别人的闲话了,现在呢?已经可以不动声色地把邢夫人吓病在床上,随时一命呜呼了。也许有一天,她也会像凤姐那样面不改色地做出那些大胆得吓人的选择?想到这里,宝钗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宝玉看了她一眼:“冷么?要不把火盆端进来吧,让她们在外面烧火,实在太为难人了。”
宝钗估量着呛到和冻到的危险,看着宝玉冻得通红的手,还是叫麝月把火盆端了进来。几个人一起围着火盆烤手,想到从前锦衣玉食的日子,都恍若隔世。麝月想着想着,甚至落下泪来,心里想道:“从前二爷走到哪儿不是十几个人跟着?林之孝家的女儿原来在怡红院院子里喂鸟的,进屋里来给二爷倒杯茶,都能被晴雯说呢,现如今就剩了我们几个,宝二爷这位爷,日子过得也是越发地难了。等家里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二爷又怎么办呢?”
宝钗虽不知麝月在哭什么,但看她的表情,多少也能猜出一二来,忙拍了拍她,道:“你别急,科考在即,等二爷中了举,自然就好起来了。”
宝玉听了,神色却莫名起来,也没有顺着宝钗的话继续说下去安慰麝月,众人只当他担忧自己考不上,反而说了些“二爷放宽了心去下场一试,祖宗会保佑的”之类的话来宽慰他。宝玉也没说什么,只是当晚就在书桌旁的贵妃榻上睡了。宝钗只当他要用功,也不敢来打扰,只帮他把被褥铺好,灌好汤婆子,才自去睡了。其实看着宝玉看书的样子,她心里清楚得很,宝玉还是不爱这些八股文章,眼下用功,大约也只是想叫她和王夫人放心罢了,有时候甚至想冲口而出“二爷歇一歇吧,若是不喜欢考学,也不必这么勉强”这样的话,但想到家里的样子,又狠狠地憋了回去。在宝玉的妻子这个身份前,她还是贾家的媳妇儿、薛家的大姑奶奶,宝玉考学可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这一大家子,这世上谁能一切从心,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连丫头们都牺牲了这么多,眼下家里的光景可由不得宝玉任性了。
考学的也不只是宝玉一人。林徥头悬梁,锥刺股了这么些年,恩科取消了,又多捱了这么久,才逢上这次
考试,自是勤奋得紧。连对钱几栀的那份情愫都放下了,这次考试有不少熟人,如二嫂家的族弟、族侄,郁家的次子郁启等,便是宋氏等从没提过,他也在心里暗暗比较,怕自己不如人。况他心里也清楚得很,考过同年的考生不算,若是能中进士,等到了殿试的时候,皇上是要拿他和二哥比的。因而这个年,他也是过得匆匆忙忙的,把一概应酬酒席都推了,安心看书。
好在父母也体谅他,并不叫他出来应酬。加上二哥外放,二嫂也随他去了平州,家里并不如想象中的热闹。幸而韵婉这时查出又有了身孕,阖家上下无不欢喜。宋氏正月里去宫里请安的时候,自然也告诉了黛玉这一喜事。
黛玉听了,果然欢喜,又担忧韵婉安胎,昭昭无人照料。宋氏道:“你放心吧,馥丫头如今成天往征儿婉娘那儿跑,有她看着,婉娘也放心。再者说,我不在家吗?到了这个年纪,我也没力气忙别的了,有的是时间含饴弄孙。”她怕黛玉误以为自己在催她赶紧诞下皇嗣,忙转移着话题,问道:“娘娘在宫里一切可好?”
“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对我颇为关照。”黛玉斟酌着用词,而后又觉得好笑,冲宋氏笑道,“好不好的,婶娘现在也看到了。昨儿个量尺寸做衣裳,紫鹃说我比之前胖了点儿呢。”
“冬天是要长点肉,不然太冷了。”宋氏习惯性地说了句,又反应过来如今身份不同了,好在宫里的人也只是笑着,并没有责备她的意思,她又说了些闲话,眼看着到了时辰,也不待女官来催,便自觉地要告辞。
黛玉虽想留她,但宫规如此,她也不能做这个特例,让皇后难做,只能依依不舍地站起来,拉着宋氏的手要送她出去,宋氏忙请她留步。二人正在道别之时,太监来报,太子回来了。
宋氏忙给刘遇行礼,刘遇一路赶过来,脸上还有些热气腾腾的汗意,他摘下狐狸毛围脖,递到黛玉手里,笑吟吟地道:“我去给母后请安的时候,母后说舅母来宫里了,叫我早些回来,留舅母吃顿饭。我怕赶不上,还催了一下他们,幸好赶上了。”又叫身边的太监,“去摆桌子罢。”
黛玉欣喜若狂,直道:“一会儿用完了饭,我陪婶娘一起去谢皇后娘娘的恩。”
第214章
“你怎么不谢我?”刘遇与她玩笑。
宋氏看着他们小夫妻说笑, 心里百感交集。平心而论, 皇后对太子算得上优待,话里话外到处都是偏袒之意。不论她是出于本心还是利益,在这个后宫里, 她是摆出了“太子与其他皇子不同”的态度来的。刘遇对皇后也称得上尊敬,但这对整个王朝最尊敬的嫡母庶子,却还是各有各的心思的。当年林妃去得早,刘遇小小年纪,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心里本就隔着一层,他也从不对人说自己对各宫娘娘真实的看法, 别人更不敢猜了。幸好皇后这个人, 也不是什么热络的要与庶子交付真心、情同亲生母子的人, 兴许刘遇这种和她带点疏离、互相利用的态度反而让她更自在。
席上自然比在林家的酒席更拘谨些, 刘遇提起林徹到了平州后, 凳子还没坐热就开始改革的事儿, 宋氏忧心道:“只知宗族长老而不知太守这种事, 也确实不好管, 有的地方, 就是老祖宗的规矩比律法大, 你想破陈规陋习,那连受害者都要骂你。阿徹年轻,还有股拼劲,只盼着别在平州被磨平了就好。”
刘遇笑道:“我确实想见识见识二表哥的手段。”其实这种情况也不只是平州才有, 只是平州格外严重些,倘若林徹真有本事改善平州的风气,那造福的也不只是平州一方百姓。只是平州民风强悍,那么多人都折在了这儿,最后要么老老实实地充作地方豪绅的傀儡,要么闷头装傻,干到任期满就一走了之,这次派林徹去,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想着这个人一向乖张,素来行事不怎么走寻常路数,又有太子撑腰,兴许他放手一搏,还真能见到些成效,也好威慑其他地方。
其实有些话,并不好跟女眷们讲,林徹出发前,上书皇帝,称是前几年没有起色,除了当地民风外,还有一点便是平州当地的兵改实行得不够彻底,如今的守备与当地豪绅们皆是姻亲,刺史不能干涉军事,军官们却能施压刺史,实在是不合理。因而他人还没到平州,兵部特使已然到了,持虎符而来,从涿州调了名将谷子柏来任平州守备,幸好当年为了从太上皇手里夺回皇权,皇帝实行了兵改,平州驻军本就是外地调派的,换帅并未受阻。等林徹带着御赐金锏走马上任时,平州几大家族的族长便相约去驿站迎他,整个年节,家家都请他吃过席,各怀心事,小心试探。在刘遇看来,林徹已经比旁人起点高了,要是做不出什么成绩来,可真是有些丢人了。
“对了,马兖定了蔡相的孙女,你们听说了吗?”他想起今天在坤宁宫听到的消息,不由地感叹了一句,“蔡姑娘比他小了十岁有吧?他要是成亲成得早,生个女儿都不会比蔡姑娘小多少的。蔡相怎么舍得?”
宋氏可不敢说自己当初给黛玉择亲的时候也考虑过马兖,是林徹告诉她长平公主的事儿她才丢掉那心思的,笑道:“马大公子年轻有为,家世也好,为人也正派,又没成过亲,蔡家的长辈中意他,再正常不过了。”要不是馥环不愿意,哪怕知道马家是想用求亲来断了昌平公主的念想,她也是想答应的。可惜馥环不高兴,此事只能作罢。蔡相家的孙女本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选,只是刘遇另有打算,在大选前就定下了黛玉,但以那位蔡姑娘的品貌出身,大选时被指给哪个皇子做王妃都当得的。谁料蔡相竟在大选前给孙女定了下来。
只是想到那天周昌敬对蔡相的态度,实在不难猜出蔡相的心思了。倘若是寻常人家,孙女儿哪怕做不成太子妃,给别的皇子做王妃,也是莫大的荣耀。但是蔡相已然位极人臣,并不缺这份体面,反而要担心被牵扯进皇子的争斗里去。倘若皇上乱点鸳鸯谱,把他孙女儿许给二皇子,好停一停朝中所谓的“周蔡之争”,那他可就真的有苦说不出了。蔡嫔明明是他的族人,他尚从不提这曾亲戚关系,何况是要利用亲孙女的婚事?
周昌敬还真别不服气,就冲这份爱惜羽毛的架势,所谓的周蔡之争,一定会是蔡客行大获全胜。
黛玉进宫前才拜托了林徹去与马兖说清楚,请他不要再拿馥环做挡箭牌了。治国公府的蒋夫人实在是动作迅速。她笑着问道:“已经定下来了么?年前都没听说呢。”
刘遇道:“就算才只是说说,今儿个皇后问了,当时又没人否认,那就肯定定下来了。”哪怕皇后只是闲着无事,好奇随便问问,这事儿也非得办成了。好在正如宋氏所说,马兖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模样、性子都不差,和蔡姑娘也称得上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想来蔡相也是满意的,否则,以他的行事老辣的作风,这事儿压根不会传出半点风声来,更别说传进宫里来让皇后知道了。
馥环如今名声在外,都晓得她厉害、有钱,但是也都知道她打算孤独终老了。不少替她可惜的,也有暗自在背地里说她傻,不知道在傲个什么劲儿的,等马兖当真和蔡姑娘定下来,怕是她又要成为一部分人的谈资了。刘遇小时候常去舅舅家玩,也是和这位表姐一起捣过蛋打过架的,如今提起来尚有些难以自制的不平:“馥姐自己打点铺子,难免与些闲人接触,倘被冒犯了,以她的脾气,我也不担心她会被欺负,只是她若是还嘴了,舅母该体谅一二,莫要责备她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