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夺嫡(上)(1 / 2)
将来的事儿言之尚早, 何况雉奴根本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就在这时, 一班小内侍过来通传, 说是陛下醒了, 要他们全部入内觐见。雉奴原想邀萧可同住, 谁料人家不睬他,拂袖而去, 他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因何惹恼了她。
寝宫内,乌压压跪了一地的人, 卷帘内是诸王、妃嫔、公主、驸马, 卷帘外则是一帮大臣,李世民已经清醒过来, 此时在御案后落座。
萧可微微抬眸, 看到了自家李三郎, 和魏王李泰并肩而立, 就在李世民的左侧。纱幕内隐隐立着一个女人,原是李元吉的王妃杨氏,自玄武门之变后便被李世民纳入宫闱,再无别的封号, 一直称为‘杨氏’, 平时极少露面, 今日却难得出现一回。
沉默了片刻, 李世民终于切入正题, “昨晚在观荷殿发生的事儿, 想必你们也知道了,李承乾大逆不道,不配为我大唐太子,国不可无储君,诸位怎么看?朕该立谁为太子?”
天子一开口,诸臣各抒己见,刘洎、岺文本等绝大多数臣工是拥立李泰的,一来天意如此,二来魏王深得天子的欢心。而长孙无忌、褚遂良与他们意见相左,他们要拥立的正是雉奴。
遥望李泰,确实面有喜色,这也难怪,拥戴他的人有百分之八十左右,而雉奴正在长孙无忌的背后窃窃私语,大概是在诉说被李泰恐吓一事。突然,大殿里传出一声惨叫,众人皆向晋王看了过去。
“怎么了?”大唐天子也觉察到了这一点,眼光停留在雉奴身上。
众目睽睽之下,雉奴手足无措,本来就觉得委屈,又被这么多人用怪异的眼光打量,‘哇’的一声儿哭了出来。
“朕还没死呢!”这些儿子就一个个不让他省心,李世民直着脖子大吼,“说,你到底怎么了?”
“儿臣冤枉,儿臣没有跟着汉王叔父谋反,儿臣冤枉。”雉奴膝行向前,哭得泪眼汪汪。
“谁说你跟着李元昌谋反了?你是嫌不够乱,故意来填堵。”不问青红皂白,李世民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骂。
雉奴哭诉道:“儿臣适才来探视耶耶,在兴仁门与四哥相遇,四哥说儿臣与汉王叔父走得近,还说耶耶不会放过儿臣,儿臣好害怕。”
长孙无忌明明刚才就晓得了,还要装作闻初之下义愤填膺,上前一步重重跪倒,“陛下,这魏王也忒阴险狡诈,为了谋夺太子之位,恐吓晋王,简直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请陛下严加惩处。”
“青雀,可有此事?”李世民大孔一声,吓得魏王直挺挺跪了下来。
“儿臣知错了。”做过的事岂能抵赖,纵使李泰才高八斗也无言可辩,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一向懦弱的九弟竟敢当堂告御状。
至亲之人,接二连三的让他失望,李世民艰难的起身,踉踉跄跄移着步子,仰天长叹,“慕容天峰何在?传朕的口谕,遣散李泰的护骑,将他幽禁在北苑,没有朕的命令,不得任何人相见。”
“父皇。”李泰跪下来,脸色惨白,“儿臣知错了,儿臣知错了。”
慕容天峰一挥手,立时有千牛卫将魏王带走,上一刻还是帝之爱子李泰,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押走,唬得在场诸臣大气儿也不敢多喘一口,他们里面有一大半儿人在天子面前举荐过魏王为太子,牵连下来恐也脱不了干系。
大殿内又是一片沉寂,恰好慕容天峰入内复命,见此情形,便垂首肃立在一侧,李世民摇摇晃晃来到他的身边,‘唰’的抽出了千牛卫将军的佩剑,挺剑移上丹墀,似笑非笑,似叹非叹,“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此作为,朕实在痛心疾首,朕这个天子不做也罢。”
眼不见,他横剑竟要往脖子上抹,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李三郎单手抓住了那柄剑的剑锋,才不至自伤,鲜血从的手掌间殷殷淌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也争先上前相劝,内待总管陈福顺一面传召御医,一面同几名内侍把李世民扶回了寝宫医治。总之,甘露殿内一片大乱。
天色渐明时,甘露殿总算恢复了宁静,幽幽灯火下,李世民支走了妃嫔、公主及陈福顺等内侍,寻问了御医几句,便一并把他们遣走。李三郎慢慢闪了进来,将刚刚包扎过的左手掩在了衣袖内。
李世民招手叫过他,细细查看了伤处,皮外伤,应该不打紧,无力的半开玩笑道:“下次耶耶再抹脖子,抓手腕就好。”
“耶耶,您说什么呢!刚才可把我们吓坏了,您还想吓唬我们。”这种事儿还有下次,耶耶这玩笑开得未免让人心寒。
抚着儿子的手背,李世民出生了一种念头,自立了太子以来,从未有过的念头,“三郎,你来说说,耶耶该立谁太子?”
“大哥在儿臣的心目中就是大唐太子,难道耶耶真想废掉他?”在李三郎看来,大哥无非就是一时冲动,还是希望耶耶能够回心转意的。
“如果耶耶立你为太子呢?”李世民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
“啊!”李三郎深感意外,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什么太子,在他心目中,大哥的储君形象早已确立,“耶耶,您就不能原谅大哥吗?他也是一时冲动才铸成大错,他……。”
“耶耶现在是问你?”李世民仔细端详着儿子,眉目之间像极了年少时的他,虽然儿孙众多,但唯有在三郎身上找到曾经最熟悉的身影。
“儿臣不知道。”这个问题怕是世上最难的,他无法回答。
“问得太仓促了些是吗?耶耶给你时间考虑。”李世民放开了儿子手,缓缓向凭几上靠去,眼神涣散无光,仿佛在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陈福顺,让他们都进来吧!” ↑返回顶部↑
寝宫内,乌压压跪了一地的人, 卷帘内是诸王、妃嫔、公主、驸马, 卷帘外则是一帮大臣,李世民已经清醒过来, 此时在御案后落座。
萧可微微抬眸, 看到了自家李三郎, 和魏王李泰并肩而立, 就在李世民的左侧。纱幕内隐隐立着一个女人,原是李元吉的王妃杨氏,自玄武门之变后便被李世民纳入宫闱,再无别的封号, 一直称为‘杨氏’, 平时极少露面, 今日却难得出现一回。
沉默了片刻, 李世民终于切入正题, “昨晚在观荷殿发生的事儿, 想必你们也知道了,李承乾大逆不道,不配为我大唐太子,国不可无储君,诸位怎么看?朕该立谁为太子?”
天子一开口,诸臣各抒己见,刘洎、岺文本等绝大多数臣工是拥立李泰的,一来天意如此,二来魏王深得天子的欢心。而长孙无忌、褚遂良与他们意见相左,他们要拥立的正是雉奴。
遥望李泰,确实面有喜色,这也难怪,拥戴他的人有百分之八十左右,而雉奴正在长孙无忌的背后窃窃私语,大概是在诉说被李泰恐吓一事。突然,大殿里传出一声惨叫,众人皆向晋王看了过去。
“怎么了?”大唐天子也觉察到了这一点,眼光停留在雉奴身上。
众目睽睽之下,雉奴手足无措,本来就觉得委屈,又被这么多人用怪异的眼光打量,‘哇’的一声儿哭了出来。
“朕还没死呢!”这些儿子就一个个不让他省心,李世民直着脖子大吼,“说,你到底怎么了?”
“儿臣冤枉,儿臣没有跟着汉王叔父谋反,儿臣冤枉。”雉奴膝行向前,哭得泪眼汪汪。
“谁说你跟着李元昌谋反了?你是嫌不够乱,故意来填堵。”不问青红皂白,李世民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骂。
雉奴哭诉道:“儿臣适才来探视耶耶,在兴仁门与四哥相遇,四哥说儿臣与汉王叔父走得近,还说耶耶不会放过儿臣,儿臣好害怕。”
长孙无忌明明刚才就晓得了,还要装作闻初之下义愤填膺,上前一步重重跪倒,“陛下,这魏王也忒阴险狡诈,为了谋夺太子之位,恐吓晋王,简直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请陛下严加惩处。”
“青雀,可有此事?”李世民大孔一声,吓得魏王直挺挺跪了下来。
“儿臣知错了。”做过的事岂能抵赖,纵使李泰才高八斗也无言可辩,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一向懦弱的九弟竟敢当堂告御状。
至亲之人,接二连三的让他失望,李世民艰难的起身,踉踉跄跄移着步子,仰天长叹,“慕容天峰何在?传朕的口谕,遣散李泰的护骑,将他幽禁在北苑,没有朕的命令,不得任何人相见。”
“父皇。”李泰跪下来,脸色惨白,“儿臣知错了,儿臣知错了。”
慕容天峰一挥手,立时有千牛卫将魏王带走,上一刻还是帝之爱子李泰,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押走,唬得在场诸臣大气儿也不敢多喘一口,他们里面有一大半儿人在天子面前举荐过魏王为太子,牵连下来恐也脱不了干系。
大殿内又是一片沉寂,恰好慕容天峰入内复命,见此情形,便垂首肃立在一侧,李世民摇摇晃晃来到他的身边,‘唰’的抽出了千牛卫将军的佩剑,挺剑移上丹墀,似笑非笑,似叹非叹,“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此作为,朕实在痛心疾首,朕这个天子不做也罢。”
眼不见,他横剑竟要往脖子上抹,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李三郎单手抓住了那柄剑的剑锋,才不至自伤,鲜血从的手掌间殷殷淌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也争先上前相劝,内待总管陈福顺一面传召御医,一面同几名内侍把李世民扶回了寝宫医治。总之,甘露殿内一片大乱。
天色渐明时,甘露殿总算恢复了宁静,幽幽灯火下,李世民支走了妃嫔、公主及陈福顺等内侍,寻问了御医几句,便一并把他们遣走。李三郎慢慢闪了进来,将刚刚包扎过的左手掩在了衣袖内。
李世民招手叫过他,细细查看了伤处,皮外伤,应该不打紧,无力的半开玩笑道:“下次耶耶再抹脖子,抓手腕就好。”
“耶耶,您说什么呢!刚才可把我们吓坏了,您还想吓唬我们。”这种事儿还有下次,耶耶这玩笑开得未免让人心寒。
抚着儿子的手背,李世民出生了一种念头,自立了太子以来,从未有过的念头,“三郎,你来说说,耶耶该立谁太子?”
“大哥在儿臣的心目中就是大唐太子,难道耶耶真想废掉他?”在李三郎看来,大哥无非就是一时冲动,还是希望耶耶能够回心转意的。
“如果耶耶立你为太子呢?”李世民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
“啊!”李三郎深感意外,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什么太子,在他心目中,大哥的储君形象早已确立,“耶耶,您就不能原谅大哥吗?他也是一时冲动才铸成大错,他……。”
“耶耶现在是问你?”李世民仔细端详着儿子,眉目之间像极了年少时的他,虽然儿孙众多,但唯有在三郎身上找到曾经最熟悉的身影。
“儿臣不知道。”这个问题怕是世上最难的,他无法回答。
“问得太仓促了些是吗?耶耶给你时间考虑。”李世民放开了儿子手,缓缓向凭几上靠去,眼神涣散无光,仿佛在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陈福顺,让他们都进来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