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1 / 22)
“照你这种口吻,其实无形中已伤了人。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但愿口角之间留神,别弄得大家都扫兴。切记、切记!”
督抚衙门,皆有花园,不是在后,便是在西,南河总督衙门的花园在署右,是一座独一无二的“赐园”。
这座花园是康熙年间河督张鹏翮所辟,乾隆朝高斌大加扩充,避用园林之名,题名“荷芳书院”。高宗南巡,曾在此驻跸,照规制,类此驻跸之处,如果不改作行宫,亦应封闭,高宗格外体恤,特命赐南河总督为休沐之地。既是赐园,不必再用掩耳盗铃的书院名称,因而改名“淮园”,后来又改为“澹园”,最后取海晏河清之意,改名“清晏园”,园额最近换过,是麟庆的手笔。
清晏园之胜,全在张鹏翮所开的一座方池。池子很大,中有一道曲折虹桥,尽头一座六角亭,额题“倚虹得月”,便名为“得月亭”。亭柱上有麟庆题的一副楹帖:“四面绿荫春管领,一池红雨水文章。”池子四周,有三十多株大柳树,池中又满种红莲,所以这十四个字是写实。
一到夏天,麟庆以得月亭为会客治公之地。何俊陪着龚定庵到达时,麟庆正在接见一位人瑞,此人是漕船上的一个水手,虽然鹤发飘萧,但看上去只不过六七十岁,其实已经一百三十二岁,有雍正七年初充水手的印册,以及嘉庆十二年河督李长森赏给的百岁银牌为证。
由于是人瑞,麟庆特为给了他一个座位。在亭外旁观的龚定庵,听得麟庆问他:
“你叫什么名字?”
“史浩然。”声音还很清亮。
“哪里人?”
“山东汶上。”
“你是哪年生的?”
“康熙戊子。”
“你几岁到漕船上的?”
“廿二岁。”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到雍正七年正是廿二岁。只见麟庆屈着手指数了一会儿,大概因为他所言不虚,表示满意,便又问道:“你的养生之道一定很高明。”
史浩然听不懂他的话,便有带他来的一个武官说道:“大人是问你,你是有什么法子,能够活得这么长?”
“小人是蠢人。”史浩然说,“饿了吃,困了睡,心里从不想事。”
养生的秘诀,如是而已!麟庆自然不必再往下问什么了。赏了十吊制钱,遣走了史浩然,接待慕名已久的龚定庵。
他的称呼很客气,是“定庵先生”;龚定庵则论科名,称之为“老前辈”,麟庆早于龚定庵九科,但年龄却只大了一岁。
见了面,先叙师门渊源。“久闻太老师对定庵先生的赏识,异乎寻常。”麟庆说道,“我听甘泉乡人传说,京师有两句歌谣:‘阮公耳聋,见龚必聪;阮公俭啬,交龚必阔。’真正难得。”
这两句话,龚定庵还是第一次听到,对传述之人,无形中生出感激之心,但心知其故,说了老实话。
“果真有此两句歌谣,无非因为:第一,阮公失聪是假装的,常有人以俗务关税相扰,阮公拒之不可,只有装聋作哑,或许是因为我从不跟他谈这些事,所以不必有所顾忌。至于‘交龚必阔’,是因为我穷的缘故。”
这就自然而然地吐露了需要周济的意向,麟庆很痛快,但也很含蓄地表示说:“此为我辈之过。”接着,便看了何俊一眼,眼色中很明显地暗示,应该多送程仪。
“大帅的《鸿雪因缘图记》,不妨让定庵瞻仰瞻仰。”何俊转脸又问龚定庵,“想来你亦听说过,麟大人有这么一种生面别开的自订年谱?”
“噢,听说过,不知其详。”
“你一看就知道了。”
麟庆对这件事最感兴趣,当即命书童将他的《鸿雪因缘图记》的稿本捧了出来。原来“鸿雪”是出于苏东坡的诗意:“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麟庆自从道光三年外放徽州知府以后,升迁甚速,宦辙所经,无论人事景物,颇有可记,因而在道光七年兴起一个念头,不妨画图作记,以供晚年退归林下的回忆,同时流传后世,至少亦可让子孙知道先世的经历。因而请幕府绘画的三位幕友执笔,自髫年开始,每历一事,必制一记,绘一图,预定每八十帧图记,汇成一集,现在已经积有两集了。
这两集“图记”一时看不完,倘或借了去看,万一遗失损毁,主人痛惜,客人不安,所以龚定庵心中打算,只能略翻一翻,看到有可资以为谈助的,便即停下手来谈论一番,作为应酬主人的雅意。
哪知随手一翻,恰好翻到“西湖问水”这一帧,当然就停下来了。原来麟庆的父亲字曙墀,嘉庆十一年以知府分发浙江,第二年署理台州府,旋调温州,麟庆时年十七,随父宦居浙江,寻幽探胜,共有十三帧图,“西湖问水”“净慈坐禅”“韬光踏翠”“钱塘观潮”“玉泉引鱼”“六和避险”是在杭州的游踪;台州有两帧,“赤城餐霞”“石梁悬瀑”;此外有在绍兴的“禹穴征奇”,有在温州的“永嘉登塔”“石门跃鲤”。
有此渊源,龚定庵大感亲切,一帧一帧看下去,看到“敷文载笔”,复又读麟庆所作的记。敷文是指敷文书院,在凤凰山的万松岭上,南宋时密迩大内,所以明朝初建书院时,即名“万松”。入清以后重修,康熙五十五年御书赐额“浙水敷文”,因而改名敷文书院。其中有芙蓉石、玩心亭、飞跃轩、石匣泉诸胜,又有一座毓秀阁,供奉魁星,又名魁星阁。所谓“敷文载笔”,便与这座魁星阁有关。 ↑返回顶部↑
督抚衙门,皆有花园,不是在后,便是在西,南河总督衙门的花园在署右,是一座独一无二的“赐园”。
这座花园是康熙年间河督张鹏翮所辟,乾隆朝高斌大加扩充,避用园林之名,题名“荷芳书院”。高宗南巡,曾在此驻跸,照规制,类此驻跸之处,如果不改作行宫,亦应封闭,高宗格外体恤,特命赐南河总督为休沐之地。既是赐园,不必再用掩耳盗铃的书院名称,因而改名“淮园”,后来又改为“澹园”,最后取海晏河清之意,改名“清晏园”,园额最近换过,是麟庆的手笔。
清晏园之胜,全在张鹏翮所开的一座方池。池子很大,中有一道曲折虹桥,尽头一座六角亭,额题“倚虹得月”,便名为“得月亭”。亭柱上有麟庆题的一副楹帖:“四面绿荫春管领,一池红雨水文章。”池子四周,有三十多株大柳树,池中又满种红莲,所以这十四个字是写实。
一到夏天,麟庆以得月亭为会客治公之地。何俊陪着龚定庵到达时,麟庆正在接见一位人瑞,此人是漕船上的一个水手,虽然鹤发飘萧,但看上去只不过六七十岁,其实已经一百三十二岁,有雍正七年初充水手的印册,以及嘉庆十二年河督李长森赏给的百岁银牌为证。
由于是人瑞,麟庆特为给了他一个座位。在亭外旁观的龚定庵,听得麟庆问他:
“你叫什么名字?”
“史浩然。”声音还很清亮。
“哪里人?”
“山东汶上。”
“你是哪年生的?”
“康熙戊子。”
“你几岁到漕船上的?”
“廿二岁。”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到雍正七年正是廿二岁。只见麟庆屈着手指数了一会儿,大概因为他所言不虚,表示满意,便又问道:“你的养生之道一定很高明。”
史浩然听不懂他的话,便有带他来的一个武官说道:“大人是问你,你是有什么法子,能够活得这么长?”
“小人是蠢人。”史浩然说,“饿了吃,困了睡,心里从不想事。”
养生的秘诀,如是而已!麟庆自然不必再往下问什么了。赏了十吊制钱,遣走了史浩然,接待慕名已久的龚定庵。
他的称呼很客气,是“定庵先生”;龚定庵则论科名,称之为“老前辈”,麟庆早于龚定庵九科,但年龄却只大了一岁。
见了面,先叙师门渊源。“久闻太老师对定庵先生的赏识,异乎寻常。”麟庆说道,“我听甘泉乡人传说,京师有两句歌谣:‘阮公耳聋,见龚必聪;阮公俭啬,交龚必阔。’真正难得。”
这两句话,龚定庵还是第一次听到,对传述之人,无形中生出感激之心,但心知其故,说了老实话。
“果真有此两句歌谣,无非因为:第一,阮公失聪是假装的,常有人以俗务关税相扰,阮公拒之不可,只有装聋作哑,或许是因为我从不跟他谈这些事,所以不必有所顾忌。至于‘交龚必阔’,是因为我穷的缘故。”
这就自然而然地吐露了需要周济的意向,麟庆很痛快,但也很含蓄地表示说:“此为我辈之过。”接着,便看了何俊一眼,眼色中很明显地暗示,应该多送程仪。
“大帅的《鸿雪因缘图记》,不妨让定庵瞻仰瞻仰。”何俊转脸又问龚定庵,“想来你亦听说过,麟大人有这么一种生面别开的自订年谱?”
“噢,听说过,不知其详。”
“你一看就知道了。”
麟庆对这件事最感兴趣,当即命书童将他的《鸿雪因缘图记》的稿本捧了出来。原来“鸿雪”是出于苏东坡的诗意:“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麟庆自从道光三年外放徽州知府以后,升迁甚速,宦辙所经,无论人事景物,颇有可记,因而在道光七年兴起一个念头,不妨画图作记,以供晚年退归林下的回忆,同时流传后世,至少亦可让子孙知道先世的经历。因而请幕府绘画的三位幕友执笔,自髫年开始,每历一事,必制一记,绘一图,预定每八十帧图记,汇成一集,现在已经积有两集了。
这两集“图记”一时看不完,倘或借了去看,万一遗失损毁,主人痛惜,客人不安,所以龚定庵心中打算,只能略翻一翻,看到有可资以为谈助的,便即停下手来谈论一番,作为应酬主人的雅意。
哪知随手一翻,恰好翻到“西湖问水”这一帧,当然就停下来了。原来麟庆的父亲字曙墀,嘉庆十一年以知府分发浙江,第二年署理台州府,旋调温州,麟庆时年十七,随父宦居浙江,寻幽探胜,共有十三帧图,“西湖问水”“净慈坐禅”“韬光踏翠”“钱塘观潮”“玉泉引鱼”“六和避险”是在杭州的游踪;台州有两帧,“赤城餐霞”“石梁悬瀑”;此外有在绍兴的“禹穴征奇”,有在温州的“永嘉登塔”“石门跃鲤”。
有此渊源,龚定庵大感亲切,一帧一帧看下去,看到“敷文载笔”,复又读麟庆所作的记。敷文是指敷文书院,在凤凰山的万松岭上,南宋时密迩大内,所以明朝初建书院时,即名“万松”。入清以后重修,康熙五十五年御书赐额“浙水敷文”,因而改名敷文书院。其中有芙蓉石、玩心亭、飞跃轩、石匣泉诸胜,又有一座毓秀阁,供奉魁星,又名魁星阁。所谓“敷文载笔”,便与这座魁星阁有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