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20)
“愿如所言。”龚定庵问道,“听说《绣余小草》刻出来了,怎么不赐寄一册?”
“刻得不好,所以不曾奉寄。”归佩珊笑道,“既承登门坐索,不容我不献丑了。”
说着,站起身来,进入西首一间,回出来时,手中持着一本磁青纸装裹的册子,正是她的诗词集《绣余小草》。
“请斧正。”
“不敢,不敢!”
龚定庵随手一翻,恰好就看到她跟他唱酬的那首《百字令》,后面附着他的原作:
扬帆十日,正天风吹绿江南万树。遥望灵岩山下气,识有仙才人住。一代词清,十年心折,闺阁无前古。兰霏玉映,风神消我尘土。 人生才命相妨,男儿女士,历历俱堪数。眼底云萍才合处,又道伤心羁旅。南国评花,西洲吊旧,东海趋庭去。红妆白也,逢人夸说亲睹。
他一面看旧作,一面想往事。那是嘉庆二十一年春天,他也是从杭州循运河到上海,去省视他的前一年由安徽徽州知府擢升苏松太兵备道的父亲,路经苏州,由友人介绍来访归佩珊,与她的夫婿李学璜秀才,所以说“东海趋庭去”。归佩珊的诗名,东南闺阁中数第一,有“女青莲”之号,他用杜甫赠李白的诗“白也诗无敌”的故事,才有“红妆白也”的字样。
前面是归佩珊步韵的和作,题目是《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
萍踪巧合,感知音得见风前琼树。为语青青江上柳,好把兰桡留住。奇气拏云,清谈滚雪,怀抱空今古。缘深文字,青霞不隔泥土。 更羡国士无双,名姝绝世,仙侣刘樊数。一面三生真有幸,不枉频年羁旅。绣幕论心,玉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词中有两处小注,一处是在最后,“时尊甫备兵海上,公子以省觐过吴中”;另一处是在“名姝绝世”之下,“谓吉云夫人”,指龚定庵续弦的新夫人何吉云。
原来龚定庵的外祖父,便是乾嘉大儒段玉裁,江苏金坛人,做过两任知县,便归隐不仕。他功名虽只是个举人,而于书无所不读,得休宁戴东原的真传,尤精于音韵之学。龚定庵十二岁时,便由段玉裁教他《说文解字》,读书从彻头彻尾识字开始,是最扎实的功夫。龚定庵生来便有一双极灵的耳朵,一条极巧的舌头,偏又会有段玉裁这样一位外祖父,亲承其教,先天的资质加上后天的熏陶,使得他在语言上有任何人所不及的特长,每到一个陌生地方,只要住个几天,就通那里的方言,能听能说,倒像侨居了多少年似的。
他是二十一岁娶的亲,那年——嘉庆十七年,他的父亲龚丽正字闇斋,以礼部郎中充任军机章京,外放徽州知府。龚定庵随父母沿运河南下,先到苏州省亲,段玉裁做主将他的孙女儿美贞,也就是龚定庵同岁的表妹,许配给他。在苏州成婚后,先回杭州,再循富春江入皖南,侍父任所。
下一年癸酉,是大比之年。龚定庵在上一科以监生的资格入北闱,却只中了一个“副榜”,其实与落第没有两样。因此,在这年四月间进京应顺天乡试,不道仍是名落孙山。怀念着已有喜信的爱妻,榜发第二天,便专程南归,哪知到了徽州,但见明镜尘封,香闺寂寂,美贞已经在七月里去世了。
问起来方知道误于庸医,哪里是有喜?是鼓胀病。半年多的工夫,一直吃安胎药,药不对症,终于不治。
两年以后,也就是龚定庵初遇归佩珊的前一年,他续弦了,娶的是安庆何知府的孙女儿,闺名吉云,写得一手极好的簪花格。归佩珊说他们“国士无双,名姝绝世,仙侣刘樊数”,虽是恭维的话,但确也当得起这样的恭维。
“早就想见吉云夫人了。”归佩珊问,“不知几时得偿宿愿?”
“一开了年,我就要带她进京,一定让她登堂拜见大姑!”龚定庵问道,“有个馆地,你肯不肯屈就?”
“这几年懒得远游。多谢、多谢。”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有个女孩子,资质很不错,而且也不远。”
“噢,是在哪里?”
“嘉兴——”
归佩珊已无意于此,只为龚定庵很热心,不便太扫他的兴,所以听他谈了那家的情形后,只答一句:“请容我好好筹划一下,专函奉答。”
“嗯,嗯。”龚定庵知道她的心意了,不再殷勤敦劝,文字之交自然还是谈文字,“大姑,我最近得了一方明人的小砚,觉得只有请你品题最合适,而且也只有你来品题,才能令此砚增重。”
听得这一说,归佩珊大感兴趣。“我倒想不出,是怎么一方砚台,只有我来品题最合适?”她问,“莫非是马湘兰的画砚?”
“教坊女子岂可唐突‘女先生’。是叶小鸾的眉子砚。”
明末的叶小鸾是苏州附近的吴江人,姐妹三人都是才女,而以小鸾为最有名,七岁便能作对子;到得及笄之年,既美且慧,世家子弟求婚的,不知多少,最后选中了昆山张家。哪知临嫁前夕,突然香消玉殒,遗体遍身轻软,传说是“仙去”了。其时她的大姐叶宛宛,正在为幼妹作催妆诗,得知噩耗,哭妹过哀而卒。这一双姐妹花的故事,在苏州流传得很广。归佩珊有她们父亲叶绍袁所刻的《午梦堂十集》,其中便收有叶宛宛的《芳室轩遗集》与叶小鸾的《疏香阁遗集》。
“砚呢?”
“因为是眉子砚,所以我总随身带着。”
于是命书童取来那枚一鸾纤纤新月样的眉子砚,正在欣赏谈论时,忽然门帘一掀,但见惊鸿照影似的,有一张脸一闪即没。龚定庵没有看清,归佩珊却开口在唤了。 ↑返回顶部↑
“刻得不好,所以不曾奉寄。”归佩珊笑道,“既承登门坐索,不容我不献丑了。”
说着,站起身来,进入西首一间,回出来时,手中持着一本磁青纸装裹的册子,正是她的诗词集《绣余小草》。
“请斧正。”
“不敢,不敢!”
龚定庵随手一翻,恰好就看到她跟他唱酬的那首《百字令》,后面附着他的原作:
扬帆十日,正天风吹绿江南万树。遥望灵岩山下气,识有仙才人住。一代词清,十年心折,闺阁无前古。兰霏玉映,风神消我尘土。 人生才命相妨,男儿女士,历历俱堪数。眼底云萍才合处,又道伤心羁旅。南国评花,西洲吊旧,东海趋庭去。红妆白也,逢人夸说亲睹。
他一面看旧作,一面想往事。那是嘉庆二十一年春天,他也是从杭州循运河到上海,去省视他的前一年由安徽徽州知府擢升苏松太兵备道的父亲,路经苏州,由友人介绍来访归佩珊,与她的夫婿李学璜秀才,所以说“东海趋庭去”。归佩珊的诗名,东南闺阁中数第一,有“女青莲”之号,他用杜甫赠李白的诗“白也诗无敌”的故事,才有“红妆白也”的字样。
前面是归佩珊步韵的和作,题目是《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
萍踪巧合,感知音得见风前琼树。为语青青江上柳,好把兰桡留住。奇气拏云,清谈滚雪,怀抱空今古。缘深文字,青霞不隔泥土。 更羡国士无双,名姝绝世,仙侣刘樊数。一面三生真有幸,不枉频年羁旅。绣幕论心,玉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词中有两处小注,一处是在最后,“时尊甫备兵海上,公子以省觐过吴中”;另一处是在“名姝绝世”之下,“谓吉云夫人”,指龚定庵续弦的新夫人何吉云。
原来龚定庵的外祖父,便是乾嘉大儒段玉裁,江苏金坛人,做过两任知县,便归隐不仕。他功名虽只是个举人,而于书无所不读,得休宁戴东原的真传,尤精于音韵之学。龚定庵十二岁时,便由段玉裁教他《说文解字》,读书从彻头彻尾识字开始,是最扎实的功夫。龚定庵生来便有一双极灵的耳朵,一条极巧的舌头,偏又会有段玉裁这样一位外祖父,亲承其教,先天的资质加上后天的熏陶,使得他在语言上有任何人所不及的特长,每到一个陌生地方,只要住个几天,就通那里的方言,能听能说,倒像侨居了多少年似的。
他是二十一岁娶的亲,那年——嘉庆十七年,他的父亲龚丽正字闇斋,以礼部郎中充任军机章京,外放徽州知府。龚定庵随父母沿运河南下,先到苏州省亲,段玉裁做主将他的孙女儿美贞,也就是龚定庵同岁的表妹,许配给他。在苏州成婚后,先回杭州,再循富春江入皖南,侍父任所。
下一年癸酉,是大比之年。龚定庵在上一科以监生的资格入北闱,却只中了一个“副榜”,其实与落第没有两样。因此,在这年四月间进京应顺天乡试,不道仍是名落孙山。怀念着已有喜信的爱妻,榜发第二天,便专程南归,哪知到了徽州,但见明镜尘封,香闺寂寂,美贞已经在七月里去世了。
问起来方知道误于庸医,哪里是有喜?是鼓胀病。半年多的工夫,一直吃安胎药,药不对症,终于不治。
两年以后,也就是龚定庵初遇归佩珊的前一年,他续弦了,娶的是安庆何知府的孙女儿,闺名吉云,写得一手极好的簪花格。归佩珊说他们“国士无双,名姝绝世,仙侣刘樊数”,虽是恭维的话,但确也当得起这样的恭维。
“早就想见吉云夫人了。”归佩珊问,“不知几时得偿宿愿?”
“一开了年,我就要带她进京,一定让她登堂拜见大姑!”龚定庵问道,“有个馆地,你肯不肯屈就?”
“这几年懒得远游。多谢、多谢。”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有个女孩子,资质很不错,而且也不远。”
“噢,是在哪里?”
“嘉兴——”
归佩珊已无意于此,只为龚定庵很热心,不便太扫他的兴,所以听他谈了那家的情形后,只答一句:“请容我好好筹划一下,专函奉答。”
“嗯,嗯。”龚定庵知道她的心意了,不再殷勤敦劝,文字之交自然还是谈文字,“大姑,我最近得了一方明人的小砚,觉得只有请你品题最合适,而且也只有你来品题,才能令此砚增重。”
听得这一说,归佩珊大感兴趣。“我倒想不出,是怎么一方砚台,只有我来品题最合适?”她问,“莫非是马湘兰的画砚?”
“教坊女子岂可唐突‘女先生’。是叶小鸾的眉子砚。”
明末的叶小鸾是苏州附近的吴江人,姐妹三人都是才女,而以小鸾为最有名,七岁便能作对子;到得及笄之年,既美且慧,世家子弟求婚的,不知多少,最后选中了昆山张家。哪知临嫁前夕,突然香消玉殒,遗体遍身轻软,传说是“仙去”了。其时她的大姐叶宛宛,正在为幼妹作催妆诗,得知噩耗,哭妹过哀而卒。这一双姐妹花的故事,在苏州流传得很广。归佩珊有她们父亲叶绍袁所刻的《午梦堂十集》,其中便收有叶宛宛的《芳室轩遗集》与叶小鸾的《疏香阁遗集》。
“砚呢?”
“因为是眉子砚,所以我总随身带着。”
于是命书童取来那枚一鸾纤纤新月样的眉子砚,正在欣赏谈论时,忽然门帘一掀,但见惊鸿照影似的,有一张脸一闪即没。龚定庵没有看清,归佩珊却开口在唤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