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 / 2)
-
【瑞贵人】关心其父的子嗣,及德保给令贵妃上请安折,乃历史记载。
-
【贲巴瓶】金属贲巴瓶作为藏传佛教法器,曾作为活佛转世灵童掣签而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廷颁布《钦定二十九条章程》:“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各蒙古之大呼必勒罕转世,令于雍和宫之金瓶内掣签。”若同器型带流,则称为贲巴壶,为藏传佛教灌顶及盛圣水之用。瓷质彩绘贲巴瓶为乾隆朝所首创,作为佛心天子弘历的一份献礼而载入瓷史,除了供自身修持佛法之外,还作为御礼赏赐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是当时皇室与密宗上层交流的见证。
-
【胡惟庸案】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譬如,浙□□田人刘基,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翌年,刘基告老还乡。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徐达对胡极其厌恶,密报明□□;胡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
-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三万余人,时称“胡狱”。
-
排斥异己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与皇帝。从此明朝名义上再无丞相一职,后来在永乐帝后由内阁首辅实质取代。
-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功用相同,可以算作军机处的历史前身,都是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和手段,军机领班相当于内阁首辅。所以胡惟庸案除了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到了乾隆朝,因为军机处完备,皇帝集权达到顶峰,内有内务府,外有军机处,外朝和内宫其实都完全掌控在皇帝手里。清朝皇后在后宫的权力,因为内务府的强大,早已被削弱。太后因为地位尊崇,反而成了后宫的真正主人,到了清朝末期,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太后的权力臻于顶峰,扩张到彻底控制前朝,这就是慈禧。 ↑返回顶部↑
【瑞贵人】关心其父的子嗣,及德保给令贵妃上请安折,乃历史记载。
-
【贲巴瓶】金属贲巴瓶作为藏传佛教法器,曾作为活佛转世灵童掣签而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廷颁布《钦定二十九条章程》:“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各蒙古之大呼必勒罕转世,令于雍和宫之金瓶内掣签。”若同器型带流,则称为贲巴壶,为藏传佛教灌顶及盛圣水之用。瓷质彩绘贲巴瓶为乾隆朝所首创,作为佛心天子弘历的一份献礼而载入瓷史,除了供自身修持佛法之外,还作为御礼赏赐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是当时皇室与密宗上层交流的见证。
-
【胡惟庸案】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譬如,浙□□田人刘基,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翌年,刘基告老还乡。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徐达对胡极其厌恶,密报明□□;胡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
-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三万余人,时称“胡狱”。
-
排斥异己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与皇帝。从此明朝名义上再无丞相一职,后来在永乐帝后由内阁首辅实质取代。
-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功用相同,可以算作军机处的历史前身,都是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和手段,军机领班相当于内阁首辅。所以胡惟庸案除了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到了乾隆朝,因为军机处完备,皇帝集权达到顶峰,内有内务府,外有军机处,外朝和内宫其实都完全掌控在皇帝手里。清朝皇后在后宫的权力,因为内务府的强大,早已被削弱。太后因为地位尊崇,反而成了后宫的真正主人,到了清朝末期,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太后的权力臻于顶峰,扩张到彻底控制前朝,这就是慈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