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残破的自由女神像(1 / 2)
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是英国陆军元帅、喀土穆伯爵,英国军界最具代表性的实力派人物。他功勋卓著,与英伦贵族和内阁的不少人有着深厚的联系,与王室有着密切的友谊。年轻时的基钦纳曾任皇家工程兵军官。1883年在中东服役。1892年成为埃及陆军总司令,然后是布尔战争,他为了很快击败了布尔人,消灭游击队,不惜采取一切残酷手段并在南非大肆烧杀,摧毁布尔人的农场,建立集中营关押平民(此乃集中营一词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现),最终征服南非。虽然他在非洲的所做作为受到很多人的谴责,但他依然被英国捧为民族英雄。可惜随后的东西战争,让基钦纳满身的光辉凋落,他在战场上很吃了几次败仗。
英国退出那场战争的时间相当早,可谁都知道那只是面子活,英国人的战争机器一直伴随着战争激转到1897年。战后的第二年,即是1898年,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在恩图曼镇压马赫迪苏丹军,并成为苏丹总督,阻止了法国在苏丹的扩张,被英国王室封为子爵。
1902~1909年他在印度任职期间,重新组织起了几年前受创惨重的英印殖民军,并将总兵力扩大到百万人规模。因此与印度总督寇松爵士发生分歧,导致总督的辞职。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本人也随之不久一样离开了印度,他担任了一年的埃及总督,爵位晋升为伯爵。
1910年再次回到印度担任英印军总司令的基钦纳一直就在印度工作到了现在,他在印度的根基也是非常非常深厚的,这前后15年的时间真的太长久了,印度总督的影响力和权威都没有他来的广大。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却必须成为一只‘替罪羔羊’,来让民众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惊惧,让他们将对政府的矛头转向别的方向。
“我赞同惩罚基钦纳元帅,加尔各答的惨败,必须有人负责,我们必须给民众一个交代!”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这样的说着。
谁都明白基钦纳有多么的冤屈。英国民间的震动明显不全全因为加尔各答会战的失利,也不是随后一连串的战斗失利,英国军队现在已经退出了整个北印度,只在靠着德干高原的自然地理狙击者中国大军的南下速度。可那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英帝国先前在澳大利亚的失利,英国在上次战争中付出的代价,美国人已经惨淡的前景,奥匈和意大利数十万人的损失,上百万人的伤病,还有德国人在北方与俄罗斯人一场接着一场的拉锯战,一切的一切汇总起来都成为了民众内心里的恐惧,然后借着印度的危局一下引爆了来……
周边的英国军政高层们都一阵沉默。就是英国陆军的头号boss伦约翰.登顿.平克斯通.弗伦奇元帅也没有发出反驳。所有人都公认的一件事,现在必须为大英帝国承受的一连串失败寻找一个替罪羊。就像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都已经更换了两茬陆军的最高指挥官,德国的威廉二世也将小毛奇打发到了后勤运输管理上去了。英国也需要这样的一个人存在,为英国政府吸引去民间的沉重压力。
基钦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如果伦敦要寻找一个替罪羊,让民众的怒火找到了一个可宣泄的靶子,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减少政府的压力,那么还有比基钦纳更适合的替罪羊吗?
战争开始之后,澳大利亚沦陷的太快了,而且一开始就处于绝对的劣势。再乐观的人对于澳大利亚战区也乐观不起来的。所以英国上下对于澳大利亚战区的英军指挥官只有遗憾而没有太多的愤怒。可是印度不一样啊,印度有巨量的人力物力,基钦纳还几年前就组建起了一支百万规模的军队,加尔各答会战更是顶过了两个月,这就像原时空中国抗战中的淞沪会战一样,全国上下对这一战都充斥着寄托。
整个英国民间可以接受印度的失去,但这必须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任务’在基钦纳手里完成的太快了。只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失去印度就已经步入了倒计时。
基钦纳是英军在印度的总负责人,英帝国在印度一连串的惨败和失城陷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关系。如果不是基钦纳本身在英国陆军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加上内阁和王室的多加维护的话,说不定他早就被调离英印军总司令的岗位了。不管接替他的人是否有能力做的比他还好。
这一次,基钦纳是没有可能再逃脱一劫了!
丘吉尔的‘落井下石’后,连伦约翰.登顿.平克斯通.弗伦奇都没有站出来为基钦纳说话,可想而知这一结论已经为整个英国军政界大佬们心不照宣了。
道格拉斯.黑格也保持着沉没。如今的‘败像’确实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而基钦纳的的确确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不然陆军要推出谁呢?是陆军总参谋长弗伦奇元帅吗?黑格可不敢这么没脑子,他只能闭上了嘴,保持沉默!
“那么,大家都认为基钦纳伯爵应该为现在的失败负责吗?”阿斯奎斯看了众人一眼,又一次问道。
还是没有人回答,大家都保持沉默。于是基钦纳成为‘替罪羔羊’就如此的被众人一致认为了。对于这些高官们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这或许就是政治的‘黑暗’所在,可对于这个时候的大英帝国,这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好吧。等到前线的情况‘稳定’下来之后,就让伯爵先生回到伦敦来。”阿斯奎斯语气带着感慨的说着,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印度糟糕的局面绝对不能完全怪最到基钦纳的头上,换做别人担当基钦纳的职务,绝对不会比基钦纳做的更好。至少大英帝国陆军中除了基钦纳再也没有第二个人敢早早的在印度建立起百万规模的英印军队,更不会有第二个人拥有在开战前就下令全面扩充英印军的伟大魄力。迄今为止,整个英印军的招募数量已经达到了225万。
英国在北印度得到了一连串的战败,可现今英印军的总数量却并不比开战前少多少,这些都是基钦纳的功劳。他一点都不愧于自己第一任喀土穆伯爵和陆军元帅的荣誉。
“将基钦纳元帅推出来,只是治标不治本,对,这句中国话的意思非常适合形容现在的情况。我们可以推出来第一个基钦纳,也能推出第二个基钦纳,可只要战场上的败势不得挽回,或是缓解,大英帝国的危机就永远不会消散。”
阿斯奎斯身边剩下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这是战争期间大英帝国真正的权力核心。比如丘吉尔,比如伦约翰.登顿.平克斯通.弗伦奇,比如财政大臣安德鲁.博纳.劳。
“丘吉尔爵士,航空母舰和作战飞机,大英帝国需要你最迟在明年下半年拿出必要的成果。”
“弗伦奇元帅,大英帝国,整个西方文明都迫切的需要更先进的战车和飞机。”
“安德鲁,我的财政大臣,大英帝国明年的一切开销全部依靠你来解决。”
阿斯奎斯不信英国人或是西方人真就不比中国人能打仗。一切全是武器装备的问题,飞机和坦克,两边的差距太大了。大到已经不是人的勇敢和拼搏能够抵消的了。这场战争西方唯一的希望就是在今后的时间里能够近最大可能的将飞机、战车的性能提高上去,至少能够抵挡住中国人的进攻。
“首相先生,驻印陆军的计划是在未来的时间内,将东部陆军主力从默哈讷迪河防线上撤下来,然后利用印度中南部密集的河流和德干高原的地势,节节抵抗,至少在中国的新年到来之前将战线稳定在戈达瓦里河一线。利用那一带密集的河流和德沃迪—蒙达山来阻击中国人南下的脚步。”
基钦纳的来电里说的很清楚,他手中的英印军虽然依旧有着百万人的数量,却士气严重低迷。如果之所以还能成军,完全是靠着基钦纳手中三万多英国士兵的震慑,以及英国人在印度几百年来深重的影响力控制。他们只能依靠地势地理,一步步迟滞中国人的进攻,采取节节抵抗的方式,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这支英印军已经不可能再发起大规模的反击或是会战了。这是一支士气低迷,缺乏勇气的军队。他们根本没有同中国国防军正面对抗的能力。所以基钦纳在组织撤退的时候,会将沿途路上所有的铁路和桥梁全部炸毁,中国人因为交通而延迟的时间都会比中英交战的过程时间长。
……
在纽约,刘暹前世今生,八十年的人生历程,第一次看到自由女神像。只不过这是一尊残破的自由女神像。它高举着火炬的右手只剩下了小半截臂膀,象征自由的火炬凋落到了泥土里。似乎也在象征着什么。 ↑返回顶部↑
英国退出那场战争的时间相当早,可谁都知道那只是面子活,英国人的战争机器一直伴随着战争激转到1897年。战后的第二年,即是1898年,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在恩图曼镇压马赫迪苏丹军,并成为苏丹总督,阻止了法国在苏丹的扩张,被英国王室封为子爵。
1902~1909年他在印度任职期间,重新组织起了几年前受创惨重的英印殖民军,并将总兵力扩大到百万人规模。因此与印度总督寇松爵士发生分歧,导致总督的辞职。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本人也随之不久一样离开了印度,他担任了一年的埃及总督,爵位晋升为伯爵。
1910年再次回到印度担任英印军总司令的基钦纳一直就在印度工作到了现在,他在印度的根基也是非常非常深厚的,这前后15年的时间真的太长久了,印度总督的影响力和权威都没有他来的广大。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却必须成为一只‘替罪羔羊’,来让民众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惊惧,让他们将对政府的矛头转向别的方向。
“我赞同惩罚基钦纳元帅,加尔各答的惨败,必须有人负责,我们必须给民众一个交代!”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这样的说着。
谁都明白基钦纳有多么的冤屈。英国民间的震动明显不全全因为加尔各答会战的失利,也不是随后一连串的战斗失利,英国军队现在已经退出了整个北印度,只在靠着德干高原的自然地理狙击者中国大军的南下速度。可那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英帝国先前在澳大利亚的失利,英国在上次战争中付出的代价,美国人已经惨淡的前景,奥匈和意大利数十万人的损失,上百万人的伤病,还有德国人在北方与俄罗斯人一场接着一场的拉锯战,一切的一切汇总起来都成为了民众内心里的恐惧,然后借着印度的危局一下引爆了来……
周边的英国军政高层们都一阵沉默。就是英国陆军的头号boss伦约翰.登顿.平克斯通.弗伦奇元帅也没有发出反驳。所有人都公认的一件事,现在必须为大英帝国承受的一连串失败寻找一个替罪羊。就像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都已经更换了两茬陆军的最高指挥官,德国的威廉二世也将小毛奇打发到了后勤运输管理上去了。英国也需要这样的一个人存在,为英国政府吸引去民间的沉重压力。
基钦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如果伦敦要寻找一个替罪羊,让民众的怒火找到了一个可宣泄的靶子,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减少政府的压力,那么还有比基钦纳更适合的替罪羊吗?
战争开始之后,澳大利亚沦陷的太快了,而且一开始就处于绝对的劣势。再乐观的人对于澳大利亚战区也乐观不起来的。所以英国上下对于澳大利亚战区的英军指挥官只有遗憾而没有太多的愤怒。可是印度不一样啊,印度有巨量的人力物力,基钦纳还几年前就组建起了一支百万规模的军队,加尔各答会战更是顶过了两个月,这就像原时空中国抗战中的淞沪会战一样,全国上下对这一战都充斥着寄托。
整个英国民间可以接受印度的失去,但这必须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任务’在基钦纳手里完成的太快了。只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失去印度就已经步入了倒计时。
基钦纳是英军在印度的总负责人,英帝国在印度一连串的惨败和失城陷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关系。如果不是基钦纳本身在英国陆军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加上内阁和王室的多加维护的话,说不定他早就被调离英印军总司令的岗位了。不管接替他的人是否有能力做的比他还好。
这一次,基钦纳是没有可能再逃脱一劫了!
丘吉尔的‘落井下石’后,连伦约翰.登顿.平克斯通.弗伦奇都没有站出来为基钦纳说话,可想而知这一结论已经为整个英国军政界大佬们心不照宣了。
道格拉斯.黑格也保持着沉没。如今的‘败像’确实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而基钦纳的的确确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不然陆军要推出谁呢?是陆军总参谋长弗伦奇元帅吗?黑格可不敢这么没脑子,他只能闭上了嘴,保持沉默!
“那么,大家都认为基钦纳伯爵应该为现在的失败负责吗?”阿斯奎斯看了众人一眼,又一次问道。
还是没有人回答,大家都保持沉默。于是基钦纳成为‘替罪羔羊’就如此的被众人一致认为了。对于这些高官们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这或许就是政治的‘黑暗’所在,可对于这个时候的大英帝国,这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好吧。等到前线的情况‘稳定’下来之后,就让伯爵先生回到伦敦来。”阿斯奎斯语气带着感慨的说着,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印度糟糕的局面绝对不能完全怪最到基钦纳的头上,换做别人担当基钦纳的职务,绝对不会比基钦纳做的更好。至少大英帝国陆军中除了基钦纳再也没有第二个人敢早早的在印度建立起百万规模的英印军队,更不会有第二个人拥有在开战前就下令全面扩充英印军的伟大魄力。迄今为止,整个英印军的招募数量已经达到了225万。
英国在北印度得到了一连串的战败,可现今英印军的总数量却并不比开战前少多少,这些都是基钦纳的功劳。他一点都不愧于自己第一任喀土穆伯爵和陆军元帅的荣誉。
“将基钦纳元帅推出来,只是治标不治本,对,这句中国话的意思非常适合形容现在的情况。我们可以推出来第一个基钦纳,也能推出第二个基钦纳,可只要战场上的败势不得挽回,或是缓解,大英帝国的危机就永远不会消散。”
阿斯奎斯身边剩下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这是战争期间大英帝国真正的权力核心。比如丘吉尔,比如伦约翰.登顿.平克斯通.弗伦奇,比如财政大臣安德鲁.博纳.劳。
“丘吉尔爵士,航空母舰和作战飞机,大英帝国需要你最迟在明年下半年拿出必要的成果。”
“弗伦奇元帅,大英帝国,整个西方文明都迫切的需要更先进的战车和飞机。”
“安德鲁,我的财政大臣,大英帝国明年的一切开销全部依靠你来解决。”
阿斯奎斯不信英国人或是西方人真就不比中国人能打仗。一切全是武器装备的问题,飞机和坦克,两边的差距太大了。大到已经不是人的勇敢和拼搏能够抵消的了。这场战争西方唯一的希望就是在今后的时间里能够近最大可能的将飞机、战车的性能提高上去,至少能够抵挡住中国人的进攻。
“首相先生,驻印陆军的计划是在未来的时间内,将东部陆军主力从默哈讷迪河防线上撤下来,然后利用印度中南部密集的河流和德干高原的地势,节节抵抗,至少在中国的新年到来之前将战线稳定在戈达瓦里河一线。利用那一带密集的河流和德沃迪—蒙达山来阻击中国人南下的脚步。”
基钦纳的来电里说的很清楚,他手中的英印军虽然依旧有着百万人的数量,却士气严重低迷。如果之所以还能成军,完全是靠着基钦纳手中三万多英国士兵的震慑,以及英国人在印度几百年来深重的影响力控制。他们只能依靠地势地理,一步步迟滞中国人的进攻,采取节节抵抗的方式,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这支英印军已经不可能再发起大规模的反击或是会战了。这是一支士气低迷,缺乏勇气的军队。他们根本没有同中国国防军正面对抗的能力。所以基钦纳在组织撤退的时候,会将沿途路上所有的铁路和桥梁全部炸毁,中国人因为交通而延迟的时间都会比中英交战的过程时间长。
……
在纽约,刘暹前世今生,八十年的人生历程,第一次看到自由女神像。只不过这是一尊残破的自由女神像。它高举着火炬的右手只剩下了小半截臂膀,象征自由的火炬凋落到了泥土里。似乎也在象征着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