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关从哪来的从哪来】(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一位分析员说道:“市场上未来半年都不会出现大成本的青春剧,数据表明这里有需求缺口。”
  得到了这些信息后,一切变得明朗。
  老板最终可以给出合理的决策了:“暮光之城!保留男女主,其它角色压低片酬,压不低就换,那帮乳臭未乾的小鲜肉还真当自己是盘菜了!!《西部世界》先往后放!咱们看过环球那部科幻片的市场数据再讨论!”
  这就是美国人的市场,相对均匀,不存在什么明确的主力,大众审美在某个区间均匀分布,什么电影都有人喜欢,他们的文化阅历与审美都是均匀的。
  正因如此的成熟,美国的文化市场多样性到令人发指,各种曲风的音乐层出不穷,各种小说都有涉猎,基于强大的均匀市场,漫威也无法随便拿一个xx侠出来骗钱,他们不得不努力钻研故事和特效,确保比dc以及其他超级大片更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赚到钱。
  他们并不更高尚,更聪明,他们与中国电影人一样,都是在赚钱,为了赚钱,都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只不过他们观众的口味是均匀的,苛刻的,饱经沧桑且丰富多样的。不可否认,他们市场也是巨大无比的,这才能支撑各种类型的佳作诞生。
  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却并没有交出配得上这个市场的佳作成绩单,甚至输给了日韩印度。
  当然,佳作数量虽然输了,但票房不会输的,票房稳稳第二没毛病,只不过赢得票房的主力军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佳作,而是符合“文化新人”需要的作品。
  可以说“文化新人”现象,存在于方方面面,电影只是一个最直观的影射。
  在十年前,财富还集中在少部分城市人的手中,他们拥有几乎全部的“未来投资”,而其余70%以上的农民,毕生都没有几次离开家乡的机会,更别提用手上仅有的财富投资未来。
  经济的飞跃,给了所有人涌入城市的契机,种地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按照劳动价值,每个人都得到“未来投资卷”,每个人都有权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20年内,这样一批极其相似的“新人”,成为了占据绝大多数市场70%的份额!!
  他们的经历与境遇极其相似,从文化白纸开始,他们追求相同的颜色!
  如此强大的一股势力,如此强大的一股投资,无疑迅速扭转了市场的风向,这让原来的“我们”无所适从,直至愤怒,《小时代》的大行其道也许就是愤怒的第一个高潮,而现在,变成了小鲜肉和王者荣耀。
  而其余的人们仿佛弃儿一般,发出了绝望的哀嚎,唯有面对屈指可数的佳作与进口作品方能解渴。
  “传统的我们”成为了市场的弃儿,正如一个段子所说:
  “为什么要做主机游戏?那些人嘴巴那么刁,给的钱那么少,为什么要做?手游啊!那么多人那么多钱那么好赚!”
  关于《王者荣耀》,最近的一期stn快报中,屎蛋说自己的团队没有人在玩王者荣耀,所以无法评论这款游戏。
  为什么没人在玩?
  他说:“因为有太多好玩的游戏了,我还没时间玩那些,为什么要玩王者荣耀?”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不过这是主观的,在他们眼里的确有太多好玩的游戏了,玩一年也玩不完。
  但这些游戏在更多的人眼里,也许完全无法理喻,因为有限的“游戏经验”,更多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上手,更何况让一个年轻人买一个强大的“pc”或者“xbox”的难度,远大于卖身割肾抢购一款最新的“iphone”!
  我们尝试用一个美观的表达来总结这一部分——
  经济大爆炸将数量巨大的新人推向了城市,他们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个世界,就已经拥有了足够“投资未来”的钞票,并且不自知的主导了未来。
  很多我不认同的谩骂也能从中得到解释——
  得吊丝者得天下,越脑残越赚钱,傻子太多了骗子不够用……
  最终我想说的人,整件事没有对错与高下之分,这一切都是客观因素导致的,主观的行动选择很少,每个人做出自己视野内的选择,向未来投资,各类的互相批判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利益而进行的抗争,并没有高低对错之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