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2 / 4)
“是!”赵六安这是第一次见识到被人称为君子典范的方使君发怒,战战兢兢地交割了粮草后,就忙不迭地回程,也不知方靖远新式“折中法”送达户部和兵部后,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临安那边会如何,方靖远已不在乎,有了这批粮草,总算能度过开春前的饥荒时期,征兵时也可以直接让前来应征入伍的士兵扛着粮食回家,安顿好家人,才能放心地入伍。
这次江北的京东军扩军十万,投军的士兵在通过选拔后,即可获得二两银子和百斤粮食做安家费,入伍后包吃包住还每月都有饷银,这让许多在战乱中身无长物的流民纷纷来投,毕竟就算有官府的借贷和扶持,从春耕到收获,也得好几个月时间,一家人总得吃饭,以往灾年年年都有饿死的家人,现在有了这条生路,很多人都动了心。
毕竟,方靖远并未施行按户征兵,江北也没有了大宋的军户,他也不愿在这里再施行这种一户定终身甚至世代为兵的制度,而是采用募兵制,简单粗暴的给钱给粮,有饷银有福利还有伤残补贴和高额抚恤金,解除士兵的后顾之忧,也避免强征入伍的士兵缺少士气和战斗力。
强扭的瓜不甜,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卖命。
如此,就在完颜雍还没召集来八部勤王兵马时,方靖远已从山东流民之中,招募出一支又一支新兵队伍,分送到河北和河南两大战区,交给岳璃和辛弃疾训练,为来日更激烈的战斗打下基础。
这些新兵,完全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就连辛弃疾收到这些人时,都跟着心疼了几分。
无他,辛家商行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也跟着砸了进去,方靖远在花钱上,可是一点儿都没给他省着。
若不是还附送了不少新研制出的器械和装备,辛弃疾真想去跟他算算账,花出去的银子,官家可给报销否?
作者有话要说:
赵昚:我不可,我不给,你们自己赚的自己花!
方靖远: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花呗!
第一百七十一章 知恩图报
得知方靖远以盐换粮的新“折中法”后, 临安朝中的弹劾奏章又如雪片般飞到了赵昚的案头。
赵昚连翻都没翻,直接一句话怼回去。
“取消折中法,你们送粮送钱去, 再把盐运回来自己卖, 朕没意见。办不到,就闭嘴。”
要是能办到,他们也不用弹劾了,直接就跟着那些商人一起去赚钱了, 何必在这里费尽心思地弹劾指责方靖远不守规矩呢?
正因为他不守规矩, 打破了粮商和盐商的垄断, 眼下去送粮去换盐的, 压根不是正经粮商和盐商,甚至有些就是世家大户,以支援前方将士的名义送粮, 以自用的名义换盐,正经八百得让人连话都说不出来, 可谁都知道, 哪家大户能一买就是成千上万斤的盐, 就算是拿回来腌咸鱼咸菜也用不完。
别说还真有人干脆在新建的胶东新港那边, 一边换盐, 一边就地买了海鱼腌成咸鱼贩到江南,价格低得能逼死一众南方咸鱼小贩, 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大半腌制品市场,完全打乱了原本的商家势力。
起因不过是粮商们给江北的粮食价格抬了两成……如今江南的盐价跌了三成, 其他相关产业都跟着大跌不说,连粮商盟囤着的粮食都卖不出去了。毕竟,除了那些大粮商之外, 更多的普通商人也有门路收集低价粮运去北方换盐,这一进一出的利润,远高于涨上去的那点粮价。毕竟,从前年官家让南方各地推行种植双季稻后,工部又推广改良的农具,使得米面产量几乎翻倍增长,粮价比先前跌得太多,就算涨一点,也比不上贩盐的利润。
要知道,就算江南的盐商,也得先从官府盐务衙门买了盐引,才能去盐场购盐运销,其中的关节越多,消耗折损越多,几乎每个关节部门都会雁过拔毛,哪里像方靖远在江北的京东路盐场那样,统一生产,直接销售,以粮换盐,简单粗暴的方式反而是中间环节最少,几乎没什么折损。
而江北的官场几乎都是重新组建的新丁,那些尚未经过官场洗礼没学会官场规则的书院派,虽然只是“临时公务员”,却比正式的官员更恪守法纪,一丝不苟,充满了朝气和为官为民的热诚,使得整个江北京东路原本荒废破败的城市,在短短数月间,就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建设,几乎一天一个样,其中产生的无数商机更是让走过路过的商人们眼都红了。
海州黄金港那一波没赶上的,现在的京东路重建若是再赶不上,以后在大宋的商圈里简直就没法混了。
毕竟这几十年大家窝在江南的确发展迅速,可竞争之残酷,从临安御街每月花样百出的节日和促销就可以看出,有限的地方和市场消耗了他们大多的精力在竞争上,自然就抬高了成本减少了利润,而如今江北的大片“空白”出现在眼前,又有云台书院和齐鲁书院研究的那些层出不穷的“发明”和新产品,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去晚了就赶不上趟了。
弹劾无用,赵昚就笑看他们气急败坏地回去清仓,暗暗在心底比划了个倒竖着的大拇指,“该!”
囤积居奇,尤其是粮食,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可恶的存在,可因为这些人大多跟朝中高官纠缠不清的关系,甚至本身就是他们的家人,以至于朝廷还拿不出有效可行的办法来对付这些人,就算身为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处置就处置,有时候依律办事,反而成了这些掌握律法和权势的人的保护伞。
方靖远这招,让赵昚十分满意,再有人来逼逼京东军扩军之事,他一样可以说,也想学着他们扩军啊,可以,只要军费军粮军资自负,募兵的费用自己承担,并接受朝廷管辖调配,那就随便扩军随便招人,如今正是对付金兵的大好时机,谁行谁上,不行就下,江北四州得而复失就是前车之鉴,看人打胜仗眼红的,给你机会自己上,至于上了是立功还是送死,就各安天命了。
而新招募来的士兵,方靖远只给他们进行了最简单的初期培训,懂得统一行动,令行禁止即可,其他的作战方式和技巧,还是得让辛弃疾和岳璃他们自己去训练,毕竟那是他们的专业,而不是他的。新兵在这次战斗中也只能起辅助作用,充个场面还行,若是一来就上战场,那简直就是让人送死。
好在如今宋金两国的交锋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春耕开始,双方也默契地不再战斗,毕竟若是真的破坏了春耕,那就不是你死我活了,而是同归于尽了。
是人都得吃饭,无论宋人还是金人,至于春耕种下的粮食,最后谁来收获,就得看今年战局的胜负手了。 ↑返回顶部↑
临安那边会如何,方靖远已不在乎,有了这批粮草,总算能度过开春前的饥荒时期,征兵时也可以直接让前来应征入伍的士兵扛着粮食回家,安顿好家人,才能放心地入伍。
这次江北的京东军扩军十万,投军的士兵在通过选拔后,即可获得二两银子和百斤粮食做安家费,入伍后包吃包住还每月都有饷银,这让许多在战乱中身无长物的流民纷纷来投,毕竟就算有官府的借贷和扶持,从春耕到收获,也得好几个月时间,一家人总得吃饭,以往灾年年年都有饿死的家人,现在有了这条生路,很多人都动了心。
毕竟,方靖远并未施行按户征兵,江北也没有了大宋的军户,他也不愿在这里再施行这种一户定终身甚至世代为兵的制度,而是采用募兵制,简单粗暴的给钱给粮,有饷银有福利还有伤残补贴和高额抚恤金,解除士兵的后顾之忧,也避免强征入伍的士兵缺少士气和战斗力。
强扭的瓜不甜,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卖命。
如此,就在完颜雍还没召集来八部勤王兵马时,方靖远已从山东流民之中,招募出一支又一支新兵队伍,分送到河北和河南两大战区,交给岳璃和辛弃疾训练,为来日更激烈的战斗打下基础。
这些新兵,完全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就连辛弃疾收到这些人时,都跟着心疼了几分。
无他,辛家商行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也跟着砸了进去,方靖远在花钱上,可是一点儿都没给他省着。
若不是还附送了不少新研制出的器械和装备,辛弃疾真想去跟他算算账,花出去的银子,官家可给报销否?
作者有话要说:
赵昚:我不可,我不给,你们自己赚的自己花!
方靖远: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花呗!
第一百七十一章 知恩图报
得知方靖远以盐换粮的新“折中法”后, 临安朝中的弹劾奏章又如雪片般飞到了赵昚的案头。
赵昚连翻都没翻,直接一句话怼回去。
“取消折中法,你们送粮送钱去, 再把盐运回来自己卖, 朕没意见。办不到,就闭嘴。”
要是能办到,他们也不用弹劾了,直接就跟着那些商人一起去赚钱了, 何必在这里费尽心思地弹劾指责方靖远不守规矩呢?
正因为他不守规矩, 打破了粮商和盐商的垄断, 眼下去送粮去换盐的, 压根不是正经粮商和盐商,甚至有些就是世家大户,以支援前方将士的名义送粮, 以自用的名义换盐,正经八百得让人连话都说不出来, 可谁都知道, 哪家大户能一买就是成千上万斤的盐, 就算是拿回来腌咸鱼咸菜也用不完。
别说还真有人干脆在新建的胶东新港那边, 一边换盐, 一边就地买了海鱼腌成咸鱼贩到江南,价格低得能逼死一众南方咸鱼小贩, 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大半腌制品市场,完全打乱了原本的商家势力。
起因不过是粮商们给江北的粮食价格抬了两成……如今江南的盐价跌了三成, 其他相关产业都跟着大跌不说,连粮商盟囤着的粮食都卖不出去了。毕竟,除了那些大粮商之外, 更多的普通商人也有门路收集低价粮运去北方换盐,这一进一出的利润,远高于涨上去的那点粮价。毕竟,从前年官家让南方各地推行种植双季稻后,工部又推广改良的农具,使得米面产量几乎翻倍增长,粮价比先前跌得太多,就算涨一点,也比不上贩盐的利润。
要知道,就算江南的盐商,也得先从官府盐务衙门买了盐引,才能去盐场购盐运销,其中的关节越多,消耗折损越多,几乎每个关节部门都会雁过拔毛,哪里像方靖远在江北的京东路盐场那样,统一生产,直接销售,以粮换盐,简单粗暴的方式反而是中间环节最少,几乎没什么折损。
而江北的官场几乎都是重新组建的新丁,那些尚未经过官场洗礼没学会官场规则的书院派,虽然只是“临时公务员”,却比正式的官员更恪守法纪,一丝不苟,充满了朝气和为官为民的热诚,使得整个江北京东路原本荒废破败的城市,在短短数月间,就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建设,几乎一天一个样,其中产生的无数商机更是让走过路过的商人们眼都红了。
海州黄金港那一波没赶上的,现在的京东路重建若是再赶不上,以后在大宋的商圈里简直就没法混了。
毕竟这几十年大家窝在江南的确发展迅速,可竞争之残酷,从临安御街每月花样百出的节日和促销就可以看出,有限的地方和市场消耗了他们大多的精力在竞争上,自然就抬高了成本减少了利润,而如今江北的大片“空白”出现在眼前,又有云台书院和齐鲁书院研究的那些层出不穷的“发明”和新产品,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去晚了就赶不上趟了。
弹劾无用,赵昚就笑看他们气急败坏地回去清仓,暗暗在心底比划了个倒竖着的大拇指,“该!”
囤积居奇,尤其是粮食,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可恶的存在,可因为这些人大多跟朝中高官纠缠不清的关系,甚至本身就是他们的家人,以至于朝廷还拿不出有效可行的办法来对付这些人,就算身为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处置就处置,有时候依律办事,反而成了这些掌握律法和权势的人的保护伞。
方靖远这招,让赵昚十分满意,再有人来逼逼京东军扩军之事,他一样可以说,也想学着他们扩军啊,可以,只要军费军粮军资自负,募兵的费用自己承担,并接受朝廷管辖调配,那就随便扩军随便招人,如今正是对付金兵的大好时机,谁行谁上,不行就下,江北四州得而复失就是前车之鉴,看人打胜仗眼红的,给你机会自己上,至于上了是立功还是送死,就各安天命了。
而新招募来的士兵,方靖远只给他们进行了最简单的初期培训,懂得统一行动,令行禁止即可,其他的作战方式和技巧,还是得让辛弃疾和岳璃他们自己去训练,毕竟那是他们的专业,而不是他的。新兵在这次战斗中也只能起辅助作用,充个场面还行,若是一来就上战场,那简直就是让人送死。
好在如今宋金两国的交锋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春耕开始,双方也默契地不再战斗,毕竟若是真的破坏了春耕,那就不是你死我活了,而是同归于尽了。
是人都得吃饭,无论宋人还是金人,至于春耕种下的粮食,最后谁来收获,就得看今年战局的胜负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