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3 / 4)
“妙玉师父今年已二十有二,父母双亡,身边有一位老嬷嬷并两个丫环服侍。下官们思来想去,还是请夫人定夺该如何安置这位师父。若要将妙玉师父移出庵中,又要往何处安置方好。”
李明诚说完后,就做了一个揖停在当地。
文皎听完恍然大悟,心道工部那么些人,纵然李明诚出身高,又是上一科的探花,怎么这样报喜的好事儿能轮到他?原来是有这一桩难事等在这儿呢。
妙玉这个身份,说来非常适合安置在各家园子的庵堂内——大家出身,知书识礼,比外面各庵堂内乱七八糟的女尼可信多了。
但难就难在妙玉是荣国府请来的主持,世人又都知道荣国府是楚国公原配妻子的娘家,但现任楚国公夫人是皇后娘娘的妹妹,两家一向没多亲近,谁知道苏夫人会不会厌恶妙玉?
妙玉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又是带发修行,又是出身大家,又是孤女,工部的人也得顾着名声,不好直接把她赶走,所以就得有人问到她头上。
说公府修缮完了要搬家是喜事,但说妙玉的事儿说不定就要触霉头。人人都不想干,这事儿不就轮到李明诚头上了?
官场上谁还没有个背景?李明诚一个才入官场没几年的小年轻,就是家里有人,也得学会生存之道。
李明诚这小子倒也机灵,她说要让李夫人有事儿找她的时候,没装模作样的推辞,而是直接应了,让她少费许多口舌。
但文皎并不讨厌妙玉,她觉得这姑娘有些可怜。
祖籍苏州,幼年时体弱不见好,非得入空门才能好。诗书世家,家财丰厚,父母双亡,再无亲眷,模样极好,才学甚佳……想一想,这不就是父母听了和尚道士话的黛玉吗?
原书里妙玉的结局是“无瑕白玉遭泥陷”,这一世贾府没出事,妙玉得以清清静静的在栊翠庵住了四年,她又何必把妙玉赶出去呢?
这世道,无父无母的孤女,没有靠山,样貌又那样出众,还有财产,流落到外面差不多就是暗娼馆的庵堂里,无异于把她推向绝路。
看李明诚纹丝不动的立在那里作揖,连头都不抬,文皎笑了两声,道:“李世侄,这是什么大事儿,值得你吓得这样?”
“妙玉师父既已在栊翠庵住长了,那就请她继续住着罢,正好儿还省了我费劲去请师父的事儿。你快坐罢,也别傻站着了。”
李明诚听苏夫人声音没有丝毫生气的意思,立时就抬头眉开眼笑的坐了,道:“晚辈也觉得不是大事。晚辈虽然从前没见过夫人,却听姑母说过夫人不是这等小气之人。”
“只是大人们硬要推了晚辈来,晚辈想着,咳,必然是看晚辈年轻,夫人不好怪罪才如此,所以难免小心了些。还望夫人大人有大量,忘了这回事儿吧?”
文皎摇头笑叹道:“罢了罢了,你都这么说了,我再怪罪你,不是把名声坐实了?只是你让我定了这件事,我也有一事不明,想问问你。”
“李世侄是探花出身,殿选之后就被点为翰林院正七品编修。按着常理,入了翰林院后若要调官,不是要往吏户礼三部或大理寺调任,就是调往一地做知州知县,历练一番。如此,不仅能尽快升迁,履历上也更好看。工部……实在不像是探花出身的年轻官员出了翰林院外的第一次调任任职啊。”
文皎看李明诚面色微微一变,便知说到了点子上,继续问道:“比方世侄的表弟潘世侄,是二甲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的,今年就调往了渤海去任一地知州(注2)。渤海初初建省,虽然苦些,但也更好立功升迁。”
“李世侄更是探花出身,圣上惜才,若不是有什么缘故,必不会舍得把李世侄调往工部盖房子修园子。”
文皎看着李明诚,真心问道:“不知世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难?若有什么为难之处,尽可可我说说,我能帮的就帮了,不要外道。”
听完苏夫人之言,李明诚心中感慨万千。
得知他调往工部后,不知缘由的昔日同僚们有的惋惜,有的暗讽,说什么“就算是从五品又怎么样?没见过探花出身调往工部去的,我看他是失了圣心”。就是工部的这些大人们,看他的眼神也都各有深意。
苏夫人还是他调任这几个月来,除了苏尚书外——那时苏尚书正逐步接手吏部事宜,看见他的调令,特找他问过一回——头一位关心他是不是有什么难处的。
不管苏尚书和苏夫人父女是不是存着拉拢之意,李明诚都心下感动,也承这个情儿。不是谁都能在明知他可能惹了皇上不喜的情况下,几乎是明着说会帮忙的。
他便又起身道:“请夫人不必担忧,调往工部一事,是晚辈心甘情愿,里头并没什么阴私诡计。晚辈多谢夫人关怀。”
说完,李明诚长长一揖到地。
文皎想一想,略明白了几分,知当是皇上看重他才如此,里面当有些机密,便笑道:“无事就好,我也安心了。”
说完,文皎忽然想起一条传言,又想到李明诚二十有二了,还真未定亲,便开口问道:“对了,我怎么前几日恍惚听见,说你爹娘在庙里占了签,你这几年都不宜婚娶,得过了二十五岁才行呢?” ↑返回顶部↑
李明诚说完后,就做了一个揖停在当地。
文皎听完恍然大悟,心道工部那么些人,纵然李明诚出身高,又是上一科的探花,怎么这样报喜的好事儿能轮到他?原来是有这一桩难事等在这儿呢。
妙玉这个身份,说来非常适合安置在各家园子的庵堂内——大家出身,知书识礼,比外面各庵堂内乱七八糟的女尼可信多了。
但难就难在妙玉是荣国府请来的主持,世人又都知道荣国府是楚国公原配妻子的娘家,但现任楚国公夫人是皇后娘娘的妹妹,两家一向没多亲近,谁知道苏夫人会不会厌恶妙玉?
妙玉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又是带发修行,又是出身大家,又是孤女,工部的人也得顾着名声,不好直接把她赶走,所以就得有人问到她头上。
说公府修缮完了要搬家是喜事,但说妙玉的事儿说不定就要触霉头。人人都不想干,这事儿不就轮到李明诚头上了?
官场上谁还没有个背景?李明诚一个才入官场没几年的小年轻,就是家里有人,也得学会生存之道。
李明诚这小子倒也机灵,她说要让李夫人有事儿找她的时候,没装模作样的推辞,而是直接应了,让她少费许多口舌。
但文皎并不讨厌妙玉,她觉得这姑娘有些可怜。
祖籍苏州,幼年时体弱不见好,非得入空门才能好。诗书世家,家财丰厚,父母双亡,再无亲眷,模样极好,才学甚佳……想一想,这不就是父母听了和尚道士话的黛玉吗?
原书里妙玉的结局是“无瑕白玉遭泥陷”,这一世贾府没出事,妙玉得以清清静静的在栊翠庵住了四年,她又何必把妙玉赶出去呢?
这世道,无父无母的孤女,没有靠山,样貌又那样出众,还有财产,流落到外面差不多就是暗娼馆的庵堂里,无异于把她推向绝路。
看李明诚纹丝不动的立在那里作揖,连头都不抬,文皎笑了两声,道:“李世侄,这是什么大事儿,值得你吓得这样?”
“妙玉师父既已在栊翠庵住长了,那就请她继续住着罢,正好儿还省了我费劲去请师父的事儿。你快坐罢,也别傻站着了。”
李明诚听苏夫人声音没有丝毫生气的意思,立时就抬头眉开眼笑的坐了,道:“晚辈也觉得不是大事。晚辈虽然从前没见过夫人,却听姑母说过夫人不是这等小气之人。”
“只是大人们硬要推了晚辈来,晚辈想着,咳,必然是看晚辈年轻,夫人不好怪罪才如此,所以难免小心了些。还望夫人大人有大量,忘了这回事儿吧?”
文皎摇头笑叹道:“罢了罢了,你都这么说了,我再怪罪你,不是把名声坐实了?只是你让我定了这件事,我也有一事不明,想问问你。”
“李世侄是探花出身,殿选之后就被点为翰林院正七品编修。按着常理,入了翰林院后若要调官,不是要往吏户礼三部或大理寺调任,就是调往一地做知州知县,历练一番。如此,不仅能尽快升迁,履历上也更好看。工部……实在不像是探花出身的年轻官员出了翰林院外的第一次调任任职啊。”
文皎看李明诚面色微微一变,便知说到了点子上,继续问道:“比方世侄的表弟潘世侄,是二甲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的,今年就调往了渤海去任一地知州(注2)。渤海初初建省,虽然苦些,但也更好立功升迁。”
“李世侄更是探花出身,圣上惜才,若不是有什么缘故,必不会舍得把李世侄调往工部盖房子修园子。”
文皎看着李明诚,真心问道:“不知世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难?若有什么为难之处,尽可可我说说,我能帮的就帮了,不要外道。”
听完苏夫人之言,李明诚心中感慨万千。
得知他调往工部后,不知缘由的昔日同僚们有的惋惜,有的暗讽,说什么“就算是从五品又怎么样?没见过探花出身调往工部去的,我看他是失了圣心”。就是工部的这些大人们,看他的眼神也都各有深意。
苏夫人还是他调任这几个月来,除了苏尚书外——那时苏尚书正逐步接手吏部事宜,看见他的调令,特找他问过一回——头一位关心他是不是有什么难处的。
不管苏尚书和苏夫人父女是不是存着拉拢之意,李明诚都心下感动,也承这个情儿。不是谁都能在明知他可能惹了皇上不喜的情况下,几乎是明着说会帮忙的。
他便又起身道:“请夫人不必担忧,调往工部一事,是晚辈心甘情愿,里头并没什么阴私诡计。晚辈多谢夫人关怀。”
说完,李明诚长长一揖到地。
文皎想一想,略明白了几分,知当是皇上看重他才如此,里面当有些机密,便笑道:“无事就好,我也安心了。”
说完,文皎忽然想起一条传言,又想到李明诚二十有二了,还真未定亲,便开口问道:“对了,我怎么前几日恍惚听见,说你爹娘在庙里占了签,你这几年都不宜婚娶,得过了二十五岁才行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