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两口儿(种田) 第90节(3 / 4)
“哎呀,行啦行啦,人已经住到家里来了,能怎么办?再者说,不是你出的主意将她们一家接到家里来住的吗?”
“唉,我后悔了呀,我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本来是想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郁家的亲戚朋友非富即贵,一定会接济郁家的。咱们雪中送炭,等郁家人过了这个坎儿,我们肯定能得一大笔好处的。你知道我一直焦心儿子将来娶媳妇儿的事儿。家里太穷,没有好家世的姑娘看得上。若是想给他娶一房好媳妇儿,肯定要盖两间大瓦房才成样子,还有聘礼,还要置办新房的家什,处处要用银子啊。”
“说起来,老婆子,郁家大少爷不是去了县学教书吗?兴许以后咱们儿伢子还得跟着大少爷读书呢,到时候仍是会叫大少奶奶一声师娘的。你这会儿若将人给得罪了,咱们儿伢子读书这事儿岂不是要黄?”
“哎呀!我倒没想到这层。亏得你提醒,那老头子,你找个机会赶紧跟郁家人提这事儿啊!依我的意思,最好大少爷能把咱们儿子带到县学去,跟其他的公子少爷一块儿读书,一来让他见见世面,二来结交些衿贵的朋友,将来他长大了,找活计的门路才多哩。”
芦花:“……”
县学不是小孩子上学的地方啊,再说,都能上县学,还只是巴望着从同窗手里找份好活儿干这样的愿望吗?何不靠自己的本事在衙门里谋份体面且能光宗耀祖的好差事?
鼠目寸光也是可悲。
郁家没倒的时候,想把香秀送来府中做丫头时低头哈腰,再三请托清箫说好话。这会儿给脸色看,想要自她家索取什么,这么直白,统统都不遮遮掩掩的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也不能光怨人家势利眼。
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土地就跟人命一样珍贵。
许多开国皇帝,招兵买马,欲要号召百姓跟着自己一起造反,颠覆王朝,大都扛着分田分粮的旗帜,几乎一呼百应,且百试百灵。皇帝赏罚奖惩,也莫不是动不动就赏赐良田千亩云云。
就是庄稼人没什么做生意的意识,而且士农工商,人们的传统思想里,商人是叫人轻视的下贱行业,尽管艳羡从商的人多数穿金戴银,仆从云集,但打心眼里还是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所以,看看郁家,苦于读书无法超越郁齐书,郁齐山改行从商,给家里赚得盆满钵满,且以生意为幌子收了多少贿赂,帮父亲做了多少灰色生意,但还不是没能真正得到父亲的欢心,郁家光耀门楣的始终就一个郁齐书。以至于他郁郁寡欢,常借酒浇愁,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远的就不多扯了。
说说近点的。
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百姓足可以利用它自给自足。好比农村里生火做饭用的柴禾,全都是地里庄稼收割后的废物再利用,比如麦秆、稻草、玉米杆、黄豆杆等等。农村人欲望又少,也就是需要花些银子买点盐巴、布匹、针线之类不能自己地里出产的东西。所以,只要没有战乱灾荒,这样的小日子可以几代人优哉游哉地一直延续下去。
但是土地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更加弥足珍贵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有人将一家子生存的根本卖掉。
香秀家里,就人多地少,也就是她几个姐姐出嫁了后家里的日子才好过了些。
原先她家囤积的柴禾恰好够一家四口用个一年,可是因为郁齐书这一家子的到来,一下子平添了五口人,以至于烧火做饭用的柴禾每日翻倍消耗。像那两米多高的谷草垛子四五天就要烧掉一个,靠墙码起来的玉米杆子和黄豆杆,整整码了四壁墙,也已经烧掉了一半,而现在才开春呢。
废柴的主要是那对母子。
特别是小萝卜头。
芦花每天烧水给他洗小屁屁起码都要五六次。
而他娘又是他的粮仓,他现在是个奶娃儿,这世界没奶粉这种东西,郁家败了后羊奶牛奶这些玩意儿就更不要奢望了,芦花便每天尽量将给婆婆煮些能够发奶的东西给她吃的。
好比此刻,小灶上熬的鱼汤,熬了一个多时辰了,已是汤白汁浓,鱼肉早已化渣进了汤里,连鱼骨头都熬散了,为的便是能尽量将这来之不易的鲫鱼身上的营养成分全部送进婆婆的肚子里。
她需要吃点营养的东西发奶,不然没奶水,小萝卜吃东西又会成为问题。
原先芦花煮鱼还不是这个煮法的,但冯慧茹吃了几天就腻味儿了,可不吃又没办法,就叫芦花多熬些时候,届时她当汤药一样闭着眼睛一口闷了,简单又方便。
另外鸡蛋、母鸡汤、鸽子汤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芦花三天两头买来给她补。平常人家一日三餐,芦花服侍婆婆,一日四餐五餐是常有的事情。就是简简单单的鸡蛋,她也是变着花样儿弄给她吃,就怕她嫌样式简单,又天天吃,会食不下咽。
冯慧茹是高龄产妇,身体状况本就不如年轻女人。如果不多吃点,奶水从哪里来?没了奶,芦花就得想法子给几个月大的小萝卜头弄吃的,那不是自找罪受么?显然给大人弄吃的比给小奶娃儿弄吃的要简单多了啊。
你想想,这么着服侍大的小的,那柴烧得自然就快了。 ↑返回顶部↑
“唉,我后悔了呀,我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本来是想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郁家的亲戚朋友非富即贵,一定会接济郁家的。咱们雪中送炭,等郁家人过了这个坎儿,我们肯定能得一大笔好处的。你知道我一直焦心儿子将来娶媳妇儿的事儿。家里太穷,没有好家世的姑娘看得上。若是想给他娶一房好媳妇儿,肯定要盖两间大瓦房才成样子,还有聘礼,还要置办新房的家什,处处要用银子啊。”
“说起来,老婆子,郁家大少爷不是去了县学教书吗?兴许以后咱们儿伢子还得跟着大少爷读书呢,到时候仍是会叫大少奶奶一声师娘的。你这会儿若将人给得罪了,咱们儿伢子读书这事儿岂不是要黄?”
“哎呀!我倒没想到这层。亏得你提醒,那老头子,你找个机会赶紧跟郁家人提这事儿啊!依我的意思,最好大少爷能把咱们儿子带到县学去,跟其他的公子少爷一块儿读书,一来让他见见世面,二来结交些衿贵的朋友,将来他长大了,找活计的门路才多哩。”
芦花:“……”
县学不是小孩子上学的地方啊,再说,都能上县学,还只是巴望着从同窗手里找份好活儿干这样的愿望吗?何不靠自己的本事在衙门里谋份体面且能光宗耀祖的好差事?
鼠目寸光也是可悲。
郁家没倒的时候,想把香秀送来府中做丫头时低头哈腰,再三请托清箫说好话。这会儿给脸色看,想要自她家索取什么,这么直白,统统都不遮遮掩掩的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也不能光怨人家势利眼。
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土地就跟人命一样珍贵。
许多开国皇帝,招兵买马,欲要号召百姓跟着自己一起造反,颠覆王朝,大都扛着分田分粮的旗帜,几乎一呼百应,且百试百灵。皇帝赏罚奖惩,也莫不是动不动就赏赐良田千亩云云。
就是庄稼人没什么做生意的意识,而且士农工商,人们的传统思想里,商人是叫人轻视的下贱行业,尽管艳羡从商的人多数穿金戴银,仆从云集,但打心眼里还是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所以,看看郁家,苦于读书无法超越郁齐书,郁齐山改行从商,给家里赚得盆满钵满,且以生意为幌子收了多少贿赂,帮父亲做了多少灰色生意,但还不是没能真正得到父亲的欢心,郁家光耀门楣的始终就一个郁齐书。以至于他郁郁寡欢,常借酒浇愁,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远的就不多扯了。
说说近点的。
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百姓足可以利用它自给自足。好比农村里生火做饭用的柴禾,全都是地里庄稼收割后的废物再利用,比如麦秆、稻草、玉米杆、黄豆杆等等。农村人欲望又少,也就是需要花些银子买点盐巴、布匹、针线之类不能自己地里出产的东西。所以,只要没有战乱灾荒,这样的小日子可以几代人优哉游哉地一直延续下去。
但是土地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更加弥足珍贵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有人将一家子生存的根本卖掉。
香秀家里,就人多地少,也就是她几个姐姐出嫁了后家里的日子才好过了些。
原先她家囤积的柴禾恰好够一家四口用个一年,可是因为郁齐书这一家子的到来,一下子平添了五口人,以至于烧火做饭用的柴禾每日翻倍消耗。像那两米多高的谷草垛子四五天就要烧掉一个,靠墙码起来的玉米杆子和黄豆杆,整整码了四壁墙,也已经烧掉了一半,而现在才开春呢。
废柴的主要是那对母子。
特别是小萝卜头。
芦花每天烧水给他洗小屁屁起码都要五六次。
而他娘又是他的粮仓,他现在是个奶娃儿,这世界没奶粉这种东西,郁家败了后羊奶牛奶这些玩意儿就更不要奢望了,芦花便每天尽量将给婆婆煮些能够发奶的东西给她吃的。
好比此刻,小灶上熬的鱼汤,熬了一个多时辰了,已是汤白汁浓,鱼肉早已化渣进了汤里,连鱼骨头都熬散了,为的便是能尽量将这来之不易的鲫鱼身上的营养成分全部送进婆婆的肚子里。
她需要吃点营养的东西发奶,不然没奶水,小萝卜吃东西又会成为问题。
原先芦花煮鱼还不是这个煮法的,但冯慧茹吃了几天就腻味儿了,可不吃又没办法,就叫芦花多熬些时候,届时她当汤药一样闭着眼睛一口闷了,简单又方便。
另外鸡蛋、母鸡汤、鸽子汤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芦花三天两头买来给她补。平常人家一日三餐,芦花服侍婆婆,一日四餐五餐是常有的事情。就是简简单单的鸡蛋,她也是变着花样儿弄给她吃,就怕她嫌样式简单,又天天吃,会食不下咽。
冯慧茹是高龄产妇,身体状况本就不如年轻女人。如果不多吃点,奶水从哪里来?没了奶,芦花就得想法子给几个月大的小萝卜头弄吃的,那不是自找罪受么?显然给大人弄吃的比给小奶娃儿弄吃的要简单多了啊。
你想想,这么着服侍大的小的,那柴烧得自然就快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