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劣狂妻之妃要出逃 第70节(2 / 4)
葛世德不由有些着急,他对着离自己不远的官员使了一个眼色,那官员就当没有看到一般,缩头缩脑的跪着。
葛世德握了握手,何御史撞了柱子,太子竟然没有开口让人上前去看看,这本来就是帝王的忌讳,逼死忠心耿耿的御史不说,竟然还不管不问,只这一条传出去,太子便在天下有志之士面前失了民心。
可是,偏偏所有的人都畏惧太子的威势,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开头的,葛世德摇了摇头,在考虑自己要不要出这个头?
刚才有一些官员跟着何御史一起跪下求救国之策,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跪下了,可在太子说了谁想死谏孤绝不拦着这句话之后,文武百官一起跪了下来,太子震怒众人当然要跪下一求殿下息怒了。
因为所有人都跪下了,所以当所有人当中,葛世德这样摇摆不定,在上首坐着的皇上和太子便看的一清二楚。
太子直接点了葛世德,“葛大人,你有话说?或者要死谏?”葛世德被太子点名,心思不由一跳,本来他就做贼心虚,毕竟今天这些人讨伐太子都是他安排的,现在太子直接点了他的名,不由让他怀疑,是不是太子知道什么了?
但是现在太子开了口,不容他多想其他,葛世德咬着牙说道:“殿下,何御史生死不知,求殿下看在何御史忠心耿耿刚正不阿的份上,派人救一救何御史吧!”
葛世德没有直接说太子殿下逼死何御史,可是他说的一番话,却是向百官们暗示太子逼死御史还不管不问。
刚才没有人敢出头,现在他点名了,他就不信那些整天拿着忠孝信义弹劾人的御史会无动于衷,要是他们今天敢当缩头乌龟,那么他们以后还有什么资格弹劾别人,这样畏惧权势他们还有什么资格做御史?
葛世德想的很好,然而现实却与他想的相悖,竟然没有一个御史站出来为何御史出头,葛世德不由感觉浑身如置冰窖般,今天这些御史们到底怎么了?
容不得葛世德想明白,上面的太子又开了口?“哦?葛大人认为何御史忠心耿耿刚正不阿?”葛世德的冷汗不由落了下来,这话让他怎么回答?说何御史忠心耿耿,就是直指太子逼死重臣,可若是说何御史不忠,那他刚才说的不就是欺君吗?
好像不管怎么说都是错,葛世德没有多长时间思考,只能凭着对自己最有利的地方回答。
“回殿下,何御史以往的政绩臣等有目共睹,便是看在往日的功劳上,求殿下救救何御史吗?”葛世德说完对着上面磕了一个头,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解释了。
“既然葛大人认为何御史该救,那么葛大人就过去看看何御史怎么样了吧!”太子冷冰冰的声音再次传来。
葛世德不敢不应,起身对着何御史僵硬的走了过去,何御史是头撞柱,头顶上被撞破了不断的往外留下,他还没有走到何御史的面前,便先踩到了何御史流出来的血上。
葛世德全身不自然的僵硬着,就连他的步伐也僵硬无比,说起来何御史撞柱是他怂恿的,何御史今天要是死在这殿上,有一半的原因可以说是他逼死的。
现在殿下又让他来看看何御史死没死,葛世德只感觉说不出的恐惧。到了何御史的身边,他僵硬的蹲下身去,伸出手颤抖的在何御史的鼻息上探了探,竟然还有一丝呼吸在。
葛世德不由大喜道:“殿下,何御史还有气息尚在?求殿下救救何御史吧!”葛世德跪在何御史的身边,不由又对着百官那边看了看,既然何御史还活着,为什么他们连求殿下救何御史都不敢?
太子没有看葛世德,反而是对着百官问道:“还有谁认为该救的,都站出来让孤瞧瞧?”
听了太子的话,更是没有人敢站出来了,有些问心无愧的还能镇定的跪着,有些参与了今天的讨伐,在太子这一声声的威势下,不由瑟瑟发抖连跪都跪不好了,支持不住的倒在了地上。
太子看着那些倒在地上的官员,眼中闪过讽刺,就这样还想在朝堂上搅风搅雨?
太子眼睛一转,对着文昌运问道:“文大人?你认为何御史该救吗?”文昌运正是葛世德的上次,也是葛世德曾经极力拉拢的对象,因为文雨的事情,文昌运已经隐约的站在了太子的对立面。
要说起被杨莫远玷污的文雨,在那次马车内被甩出去,被人看到她与杨莫远偷情,文雨便精神开始不正常,见到人就躲,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害怕,一旦靠近她便打人。
文雨这样疯疯癫癫的,就是想要将她嫁出去也不可能了,所以文家只能将她单独关在一个院子内,打算着养她一辈子。
文昌运被太子点了名之后,沉稳的说道:“禀殿下,臣以为何御史不为君分忧反而添乱,是为臣子的不贤。以自身之死来污君主名声,是为臣子的不忠,这样不忠不贤的臣子,不值得殿下救。”
文昌运虽然对太子有些不满,但是考虑事情还是习惯站在君主的角度考虑,那么自然看到的就是何御史这样做的坏处了。
朝堂上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着太子,但是只要脑子清楚的便都知道何御史这样做不对,太子并不像先帝那样糊涂,这看他这些年的行事便知道了,所以边关的事情,身为人臣可以有疑问,但绝不能这样死谏。
但凡长脑子的,就应该明白,这轩辕朝是轩辕氏的,而这王朝以后又是交到太子手中的,他身为这天下将来的主子,难道他会眼睁睁的看着江山被蛮夷占去吗?
所以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殿下心中必然有计划,作为忠于朝廷的臣子在边关出事之后对太子有质疑,一方面是引起太子对边关的重视,而另一方面则是配合太子的计划,朝廷百官总要有个反应不是?
这是身为君臣之间不需要商量便有的默契,这也是那些忠于皇上忠于殿下的臣子的想法,也只有那些心怀不正的人才会认为这是机会,却没有想到正好落到了太子的眼中罢了。 ↑返回顶部↑
葛世德握了握手,何御史撞了柱子,太子竟然没有开口让人上前去看看,这本来就是帝王的忌讳,逼死忠心耿耿的御史不说,竟然还不管不问,只这一条传出去,太子便在天下有志之士面前失了民心。
可是,偏偏所有的人都畏惧太子的威势,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开头的,葛世德摇了摇头,在考虑自己要不要出这个头?
刚才有一些官员跟着何御史一起跪下求救国之策,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跪下了,可在太子说了谁想死谏孤绝不拦着这句话之后,文武百官一起跪了下来,太子震怒众人当然要跪下一求殿下息怒了。
因为所有人都跪下了,所以当所有人当中,葛世德这样摇摆不定,在上首坐着的皇上和太子便看的一清二楚。
太子直接点了葛世德,“葛大人,你有话说?或者要死谏?”葛世德被太子点名,心思不由一跳,本来他就做贼心虚,毕竟今天这些人讨伐太子都是他安排的,现在太子直接点了他的名,不由让他怀疑,是不是太子知道什么了?
但是现在太子开了口,不容他多想其他,葛世德咬着牙说道:“殿下,何御史生死不知,求殿下看在何御史忠心耿耿刚正不阿的份上,派人救一救何御史吧!”
葛世德没有直接说太子殿下逼死何御史,可是他说的一番话,却是向百官们暗示太子逼死御史还不管不问。
刚才没有人敢出头,现在他点名了,他就不信那些整天拿着忠孝信义弹劾人的御史会无动于衷,要是他们今天敢当缩头乌龟,那么他们以后还有什么资格弹劾别人,这样畏惧权势他们还有什么资格做御史?
葛世德想的很好,然而现实却与他想的相悖,竟然没有一个御史站出来为何御史出头,葛世德不由感觉浑身如置冰窖般,今天这些御史们到底怎么了?
容不得葛世德想明白,上面的太子又开了口?“哦?葛大人认为何御史忠心耿耿刚正不阿?”葛世德的冷汗不由落了下来,这话让他怎么回答?说何御史忠心耿耿,就是直指太子逼死重臣,可若是说何御史不忠,那他刚才说的不就是欺君吗?
好像不管怎么说都是错,葛世德没有多长时间思考,只能凭着对自己最有利的地方回答。
“回殿下,何御史以往的政绩臣等有目共睹,便是看在往日的功劳上,求殿下救救何御史吗?”葛世德说完对着上面磕了一个头,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解释了。
“既然葛大人认为何御史该救,那么葛大人就过去看看何御史怎么样了吧!”太子冷冰冰的声音再次传来。
葛世德不敢不应,起身对着何御史僵硬的走了过去,何御史是头撞柱,头顶上被撞破了不断的往外留下,他还没有走到何御史的面前,便先踩到了何御史流出来的血上。
葛世德全身不自然的僵硬着,就连他的步伐也僵硬无比,说起来何御史撞柱是他怂恿的,何御史今天要是死在这殿上,有一半的原因可以说是他逼死的。
现在殿下又让他来看看何御史死没死,葛世德只感觉说不出的恐惧。到了何御史的身边,他僵硬的蹲下身去,伸出手颤抖的在何御史的鼻息上探了探,竟然还有一丝呼吸在。
葛世德不由大喜道:“殿下,何御史还有气息尚在?求殿下救救何御史吧!”葛世德跪在何御史的身边,不由又对着百官那边看了看,既然何御史还活着,为什么他们连求殿下救何御史都不敢?
太子没有看葛世德,反而是对着百官问道:“还有谁认为该救的,都站出来让孤瞧瞧?”
听了太子的话,更是没有人敢站出来了,有些问心无愧的还能镇定的跪着,有些参与了今天的讨伐,在太子这一声声的威势下,不由瑟瑟发抖连跪都跪不好了,支持不住的倒在了地上。
太子看着那些倒在地上的官员,眼中闪过讽刺,就这样还想在朝堂上搅风搅雨?
太子眼睛一转,对着文昌运问道:“文大人?你认为何御史该救吗?”文昌运正是葛世德的上次,也是葛世德曾经极力拉拢的对象,因为文雨的事情,文昌运已经隐约的站在了太子的对立面。
要说起被杨莫远玷污的文雨,在那次马车内被甩出去,被人看到她与杨莫远偷情,文雨便精神开始不正常,见到人就躲,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害怕,一旦靠近她便打人。
文雨这样疯疯癫癫的,就是想要将她嫁出去也不可能了,所以文家只能将她单独关在一个院子内,打算着养她一辈子。
文昌运被太子点了名之后,沉稳的说道:“禀殿下,臣以为何御史不为君分忧反而添乱,是为臣子的不贤。以自身之死来污君主名声,是为臣子的不忠,这样不忠不贤的臣子,不值得殿下救。”
文昌运虽然对太子有些不满,但是考虑事情还是习惯站在君主的角度考虑,那么自然看到的就是何御史这样做的坏处了。
朝堂上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着太子,但是只要脑子清楚的便都知道何御史这样做不对,太子并不像先帝那样糊涂,这看他这些年的行事便知道了,所以边关的事情,身为人臣可以有疑问,但绝不能这样死谏。
但凡长脑子的,就应该明白,这轩辕朝是轩辕氏的,而这王朝以后又是交到太子手中的,他身为这天下将来的主子,难道他会眼睁睁的看着江山被蛮夷占去吗?
所以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殿下心中必然有计划,作为忠于朝廷的臣子在边关出事之后对太子有质疑,一方面是引起太子对边关的重视,而另一方面则是配合太子的计划,朝廷百官总要有个反应不是?
这是身为君臣之间不需要商量便有的默契,这也是那些忠于皇上忠于殿下的臣子的想法,也只有那些心怀不正的人才会认为这是机会,却没有想到正好落到了太子的眼中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