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予将军心所向 完结 太平盛世(2 / 3)
“什么!”郑中谨瞪大了双眼,断然拒绝:“陛下不可!”
“禅位诏书在我登基那日便已拟好,”刘治脸上笑意不减,言语温柔,仿佛是情人间耳语:“我从未贪恋皇位,甚至对这个位置厌恶至极,若不是父皇和太子阻了中谨所求,我亦不会费心思夺了来,这三年我坐在龙椅上,每一日每一日都累极,那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只能让中谨自己来了。”
“陛下,社稷乃是天大的事,陛下莫要乱来!”郑中谨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苦苦劝阻:“禅让之事岂可乱来,陛下雄韬武略,臣相信陛下定能开辟太平盛世,臣愿陪在陛**边,鞍前马后,为陛下肝脑涂地。”
刘治轻叹了一口气:“我要的从来就不是这些,中谨,你当真不知我要的是什么吗?”
郑中谨抿嘴,不答,他不知,该如何答。
“若我不禅位,你可愿终生不娶,做我的皇后,一生一世一双人。”
“陛下知道,”郑中谨艰难开口:“臣乃郑家独子,父亲对臣寄望……太重,况且皇后一事……实乃辱人……陛下乃一国之君,更不可无可继之人……”
“好,你不愿,我也不愿辱你,那换,我禅位,你为帝,我甘愿为你皇后,不仅如此,你还可与女人有子嗣,如此,郑家香火,可继之人都有了,这样,你可愿?”
“不可以,”郑中谨喉结上下一动,心中骇然:“陛下九五之尊,万万不可……”
刘治苦笑,不再看身旁跪着的男人:“郑中谨,你终究不懂我,你心中,没有我……罢了,我也不强求与你,你我可以再无干系,但这大启的皇帝,只能你来做。”
“不……”郑中谨想说不是这样的,又想说他不做这大启的皇帝,可说了又如何?他觉得肩上家国责任快将他压塌了,而刘治却还苦苦相逼,他说出口的不是这样,却又无法去证明,说了,也不过是一句空言罢了;而这大启的皇帝,若刘治非要强加,大不了他以命相抵就是了,人没了,刘治的心思也就会淡了。
“你以为你有选择的权利?”刘治眼中柔软慢慢褪去,冷厉让他看起来遥不可及:“你回京七日可曾见过一个郑家人?可曾见过赵姬行?”
郑中谨猛然抬头。
“明日.你不应,我就杀一个赵家人,每日杀一个,最后是与你志同道合的赵姬行,”刘治说的漫不经心:“待杀完了赵家九族,你还不应,我便开始杀郑家人,一日一个,与赵家一般,最后便是你的父亲。”
郑中谨惊讶于刘治的狠戾的手段,他咬紧牙关,眼神倔强不屈。
“莫要觉得你死了我就歇了这心思,郑中谨,你信不信,你死了,死的人会更多,你若死了,我要整个大启为你陪葬,你若死了,不仅赵家、郑家无一人会活着,我还会杀更多人,杀尽天下忠臣,做一个真正的暴君,届时,我会让天下人看看什么叫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我会一直杀,一直杀,杀到有人反我,杀到大启覆朝。”刘治懂郑中谨,他知道他怕什么,最不愿见什么,只是刘治不愿逼他罢了,若刘治认真起来,郑中谨从来就没有拒绝的权利。
郑中谨死死的望着他,一字一句开口质问:“陛下,你这么做,可对得起刘氏皇族?可想过百年之后该如何去见他们?”
“百年之后?”刘治哈哈大笑:“你还不知道这皇位我是如何得来的吧?”
刘治缓缓蹲在郑中谨面前,阴沉的目光直视着郑中谨的眼睛:“我现在告诉你,我亲手,杀了刘堰和刘业,郑中谨,我和你不同,我不守你守的那些道,我,早就在地狱里了,你该庆幸你在我心里还有几分立足之地,让我还有几分顾忌,不过,”刘治伸出手指轻轻的点在郑中谨的下巴上,一触即离:“我也没几分耐性了,郑中谨,我给你三天的时间考虑,三天后,你进宫来告诉我你的决定,你要记得,你的答复关系着到底死多少人,关系着大启朝的未来。”
说完,刘治站起身,转身准备离开,他刚踏出一步,忽然想起什么:“别想着出什么歪招反抗我,郑中谨,你会是个明君,却不会是个权谋之士,你太磊落,而我,比你想的阴损。”
一月后,钦天监夜观天象,言大启国运衰,只有北方归来的将星转而为帝星方可为天下谋福祉,谋昌盛,此言如雨后春笋一般三月之内在大启境内人人传唱。半月之后景元帝自称将星归京,龙体不适,觉愧对天下苍生,愿禅位于北方将星郑中谨,并出家为僧,助将星转为帝星,为万万百姓谋盛世之典。
十日之后,禅位大典举行,郑中谨称帝,史称开元帝。
大典之后,景元帝离京城前往凌云寺,开元帝亲自相送,半年后,景元帝自凌云寺消失,此后了无音讯。
开元十年,开元帝任人唯才,广纳谏言,使得君圣臣贤,国库渐充盈,大启盛世之象初显。
开元十二年,大臣上奏,请帝王立后选妃,繁衍子嗣,以奠大启之基业,所奏之折皆被开元帝扔在了朝堂上,当日,开元帝选定太子,为景元帝远亲三岁侄儿,名唤,刘思庸。
开元二十五年,开元盛世初定,大启国泰民安,外无边境之扰,内无叛乱之忧。
开元二十七年,太子刘思庸迎娶太子妃,次年诞下一子,人丁不旺的皇室终于添了一位皇世子。
开元帝在位一生未立后,未选妃,后宫空无一人。
开元三十年,开元帝禅位太子刘思庸,禅让大典后,他带着几个内伺前往凌云寺安度晚年,直至逝世。
开元帝离开皇宫那日,丞相赵姬行相送,二人在城外凉亭话别。 ↑返回顶部↑
“禅位诏书在我登基那日便已拟好,”刘治脸上笑意不减,言语温柔,仿佛是情人间耳语:“我从未贪恋皇位,甚至对这个位置厌恶至极,若不是父皇和太子阻了中谨所求,我亦不会费心思夺了来,这三年我坐在龙椅上,每一日每一日都累极,那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只能让中谨自己来了。”
“陛下,社稷乃是天大的事,陛下莫要乱来!”郑中谨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苦苦劝阻:“禅让之事岂可乱来,陛下雄韬武略,臣相信陛下定能开辟太平盛世,臣愿陪在陛**边,鞍前马后,为陛下肝脑涂地。”
刘治轻叹了一口气:“我要的从来就不是这些,中谨,你当真不知我要的是什么吗?”
郑中谨抿嘴,不答,他不知,该如何答。
“若我不禅位,你可愿终生不娶,做我的皇后,一生一世一双人。”
“陛下知道,”郑中谨艰难开口:“臣乃郑家独子,父亲对臣寄望……太重,况且皇后一事……实乃辱人……陛下乃一国之君,更不可无可继之人……”
“好,你不愿,我也不愿辱你,那换,我禅位,你为帝,我甘愿为你皇后,不仅如此,你还可与女人有子嗣,如此,郑家香火,可继之人都有了,这样,你可愿?”
“不可以,”郑中谨喉结上下一动,心中骇然:“陛下九五之尊,万万不可……”
刘治苦笑,不再看身旁跪着的男人:“郑中谨,你终究不懂我,你心中,没有我……罢了,我也不强求与你,你我可以再无干系,但这大启的皇帝,只能你来做。”
“不……”郑中谨想说不是这样的,又想说他不做这大启的皇帝,可说了又如何?他觉得肩上家国责任快将他压塌了,而刘治却还苦苦相逼,他说出口的不是这样,却又无法去证明,说了,也不过是一句空言罢了;而这大启的皇帝,若刘治非要强加,大不了他以命相抵就是了,人没了,刘治的心思也就会淡了。
“你以为你有选择的权利?”刘治眼中柔软慢慢褪去,冷厉让他看起来遥不可及:“你回京七日可曾见过一个郑家人?可曾见过赵姬行?”
郑中谨猛然抬头。
“明日.你不应,我就杀一个赵家人,每日杀一个,最后是与你志同道合的赵姬行,”刘治说的漫不经心:“待杀完了赵家九族,你还不应,我便开始杀郑家人,一日一个,与赵家一般,最后便是你的父亲。”
郑中谨惊讶于刘治的狠戾的手段,他咬紧牙关,眼神倔强不屈。
“莫要觉得你死了我就歇了这心思,郑中谨,你信不信,你死了,死的人会更多,你若死了,我要整个大启为你陪葬,你若死了,不仅赵家、郑家无一人会活着,我还会杀更多人,杀尽天下忠臣,做一个真正的暴君,届时,我会让天下人看看什么叫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我会一直杀,一直杀,杀到有人反我,杀到大启覆朝。”刘治懂郑中谨,他知道他怕什么,最不愿见什么,只是刘治不愿逼他罢了,若刘治认真起来,郑中谨从来就没有拒绝的权利。
郑中谨死死的望着他,一字一句开口质问:“陛下,你这么做,可对得起刘氏皇族?可想过百年之后该如何去见他们?”
“百年之后?”刘治哈哈大笑:“你还不知道这皇位我是如何得来的吧?”
刘治缓缓蹲在郑中谨面前,阴沉的目光直视着郑中谨的眼睛:“我现在告诉你,我亲手,杀了刘堰和刘业,郑中谨,我和你不同,我不守你守的那些道,我,早就在地狱里了,你该庆幸你在我心里还有几分立足之地,让我还有几分顾忌,不过,”刘治伸出手指轻轻的点在郑中谨的下巴上,一触即离:“我也没几分耐性了,郑中谨,我给你三天的时间考虑,三天后,你进宫来告诉我你的决定,你要记得,你的答复关系着到底死多少人,关系着大启朝的未来。”
说完,刘治站起身,转身准备离开,他刚踏出一步,忽然想起什么:“别想着出什么歪招反抗我,郑中谨,你会是个明君,却不会是个权谋之士,你太磊落,而我,比你想的阴损。”
一月后,钦天监夜观天象,言大启国运衰,只有北方归来的将星转而为帝星方可为天下谋福祉,谋昌盛,此言如雨后春笋一般三月之内在大启境内人人传唱。半月之后景元帝自称将星归京,龙体不适,觉愧对天下苍生,愿禅位于北方将星郑中谨,并出家为僧,助将星转为帝星,为万万百姓谋盛世之典。
十日之后,禅位大典举行,郑中谨称帝,史称开元帝。
大典之后,景元帝离京城前往凌云寺,开元帝亲自相送,半年后,景元帝自凌云寺消失,此后了无音讯。
开元十年,开元帝任人唯才,广纳谏言,使得君圣臣贤,国库渐充盈,大启盛世之象初显。
开元十二年,大臣上奏,请帝王立后选妃,繁衍子嗣,以奠大启之基业,所奏之折皆被开元帝扔在了朝堂上,当日,开元帝选定太子,为景元帝远亲三岁侄儿,名唤,刘思庸。
开元二十五年,开元盛世初定,大启国泰民安,外无边境之扰,内无叛乱之忧。
开元二十七年,太子刘思庸迎娶太子妃,次年诞下一子,人丁不旺的皇室终于添了一位皇世子。
开元帝在位一生未立后,未选妃,后宫空无一人。
开元三十年,开元帝禅位太子刘思庸,禅让大典后,他带着几个内伺前往凌云寺安度晚年,直至逝世。
开元帝离开皇宫那日,丞相赵姬行相送,二人在城外凉亭话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