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嫁给昏君之后 第84节(2 / 4)
幸好屋里只有葫芦一人,俞氏才放心些,强调说:“皇上勤政爱民,是个好皇帝!”
王琼姿窃笑,“勤政”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像先帝那样宵衣旰食,早中晚朝一起上,算是勤政,但是先帝所学全部出自于书本,这一生就没有踏出过繁华的京城一步,对于真正的民间疾苦并不了解,实际的情况与圣贤书中并不一样,因此他勤政,但是国家治理的并不算好,百姓的日子也更谈不上好过。
李逸与他父皇相反,于上朝一时并不热衷,有时候甚至觉得就是个形式而已,很多事情只需与内阁商议就行,再就是批阅折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深入民间,切切实实地了解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可惜,世人认为皇上就应该安分地待在紫禁城。
想想成婚近三年,李逸的作所作为,王琼姿颇感欣慰,虽然他还是一样爱玩,有时候想要偷偷懒,但这是人之常情,而且他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一些政策措施实施下去,颇有成效。开放海禁,设置市舶司,倭寇大规模侵犯沿海地区的的情况越来越少,大多都转为海上经商往来,国库收入充盈后,便可整顿军队,不至于像先帝朝甚至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清量权贵土地的事情也打击了不少兼并土地的恶行;王琼姿也借由李逸的手将高产的红薯、玉米、土豆等粮食在全国推广,这样可以解决很多百姓的温饱问题。
想想这些事情,王琼姿不禁开颜,事情真的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有赖于李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小昏君”,当然也少不了自己时时督促他。王琼姿理所当然给自己揽功,教导主任就教导主任吧,虽然在学生心中不是个那么好的名词,但是每个学校少不了教导主任啊。先帝与太后对李逸这个独生儿子的宠爱太过了,先帝早逝,太后渐渐演变成扶弟魔,不可能劝李逸什么,朝中大臣们则动不动就倚老卖老教训他,王琼姿觉得还非得自己去劝他不可,不过眼看着李逸越来越自觉,她也不必像最初成婚时那样经常劝他了。
有了宁儿后,两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李逸每天下朝后都会先来坤宁宫看看宁儿。
宁儿太小,憨吃憨睡,但是每天都有一个人逗他,抱着他玩,他很快就能认人,见到李逸就伸开双臂,咿咿呀呀地叫唤。
王琼姿有时候就吃醋,“我这当娘的天天陪着他,他好像更喜欢你一些。”
李逸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得意,“不是好像,就是。你知道原因吗?”
“什么?”
“因为我们都是男人,男人跟男人之间自然更好些。”李逸如是说。
王琼姿看着眼前这个不满两个月的……男人,道:“他跟你好,等日后有个女儿,一定跟我更好。”
生宁儿的时候,她很害怕,可是把宁儿平安生产下来,王琼姿突然觉得再生一个孩子也不错,男孩子五岁就要出阁读书,天然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更多,若有个女孩子,她会一直陪着自己。
李逸笑道:“好,等你身子彻底好了,我们再生一个女儿,咱们一人一个玩。”
这话说的仿佛孩子成了他们的玩具一样。不过王琼姿现在还真把宁儿当玩具,小小的婴儿,白胖软萌,一股奶香味,可爱极了,坐月子的时候她每天跟这小婴孩玩一点都不闷。
李逸将孩子抱在怀里,手臂时不时托着他的襁褓往上举,宁儿咧嘴直笑。李逸的心都要融化了,他对王琼姿说:“因他太小,册封太子的典礼就先不办,不过我打算大赦天下,为他祈福。”
大赦天下,即将一些犯罪或者流放的人减罪,再有就是减免百姓赋税,施恩天下。
王琼姿觉得非常好,小孩子太过柔弱,希望宁儿能够健康成长。
某日,李逸从朝堂上回来,脸上喜气洋洋,洗过手,抱了宁儿,道:“这孩子可真是我的福星。琼姿,你知道吗,边关传来吉报,邵廷玉大胜蒙古人,将鞑靼的二皇子给擒获了,而且还深入蒙古境内烧荒捣巢,蒙古人元气大伤,只怕三年内不敢再大肆犯边。”
王琼姿:“……”
龙傲天不亏是龙傲天,才到甘肃一年多,就收拢了兵马,树立威望,屡得大功。有他龙傲天在,何愁边患不平?
“等甘肃那边彻底平复下来,再把他调到辽东去对付女真人。”王琼姿提了一个建议。
李逸觉得甚好,“可以,只是马上就要新年了,邵廷玉押解鞑靼二王子回京献俘。你说,我该怎么赏赐他呢?”
邵廷玉这次功绩不可谓不大,至少要给他封个爵位了。
李逸虽然是问王琼姿,但是心里早有一套想法,“我打算封他平西伯,赏赐良田百顷,白银万两,京城豪宅一座,怎么样?”
按功行赏,王琼姿觉得没问题,龙傲天打仗,总是拿自己的命在搏,比那些外戚之流不知好多少倍。
宣和五年,王琼姿在怀孕生子中读过,只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宣和六年的新年。
宫里依然张灯结彩,热热闹闹。今年楚王进贡一批宫灯进京,绢纱灯,羊角灯,走马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御花园与主要宫殿都挂满了,到了夜晚,灯火通明,引着宫人纷纷出来看灯。
王琼姿也去凑了一回热闹,好看是好看,但是她担心,这些灯都是用蜡烛或者灯油,宫殿的材料以木头居多,极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她将主要宫殿的灯给撤了,只留御花园与寿宁宫,然后着令了三班人马,轮班时刻不停的巡逻。至于坤宁宫,也只留了两盏灯。
但这两盏灯极其精美,四壁绘有春时四景,在灯的四角坠有四颗拇指甲盖大的夜明珠。 ↑返回顶部↑
王琼姿窃笑,“勤政”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像先帝那样宵衣旰食,早中晚朝一起上,算是勤政,但是先帝所学全部出自于书本,这一生就没有踏出过繁华的京城一步,对于真正的民间疾苦并不了解,实际的情况与圣贤书中并不一样,因此他勤政,但是国家治理的并不算好,百姓的日子也更谈不上好过。
李逸与他父皇相反,于上朝一时并不热衷,有时候甚至觉得就是个形式而已,很多事情只需与内阁商议就行,再就是批阅折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深入民间,切切实实地了解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可惜,世人认为皇上就应该安分地待在紫禁城。
想想成婚近三年,李逸的作所作为,王琼姿颇感欣慰,虽然他还是一样爱玩,有时候想要偷偷懒,但这是人之常情,而且他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一些政策措施实施下去,颇有成效。开放海禁,设置市舶司,倭寇大规模侵犯沿海地区的的情况越来越少,大多都转为海上经商往来,国库收入充盈后,便可整顿军队,不至于像先帝朝甚至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清量权贵土地的事情也打击了不少兼并土地的恶行;王琼姿也借由李逸的手将高产的红薯、玉米、土豆等粮食在全国推广,这样可以解决很多百姓的温饱问题。
想想这些事情,王琼姿不禁开颜,事情真的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有赖于李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小昏君”,当然也少不了自己时时督促他。王琼姿理所当然给自己揽功,教导主任就教导主任吧,虽然在学生心中不是个那么好的名词,但是每个学校少不了教导主任啊。先帝与太后对李逸这个独生儿子的宠爱太过了,先帝早逝,太后渐渐演变成扶弟魔,不可能劝李逸什么,朝中大臣们则动不动就倚老卖老教训他,王琼姿觉得还非得自己去劝他不可,不过眼看着李逸越来越自觉,她也不必像最初成婚时那样经常劝他了。
有了宁儿后,两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李逸每天下朝后都会先来坤宁宫看看宁儿。
宁儿太小,憨吃憨睡,但是每天都有一个人逗他,抱着他玩,他很快就能认人,见到李逸就伸开双臂,咿咿呀呀地叫唤。
王琼姿有时候就吃醋,“我这当娘的天天陪着他,他好像更喜欢你一些。”
李逸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得意,“不是好像,就是。你知道原因吗?”
“什么?”
“因为我们都是男人,男人跟男人之间自然更好些。”李逸如是说。
王琼姿看着眼前这个不满两个月的……男人,道:“他跟你好,等日后有个女儿,一定跟我更好。”
生宁儿的时候,她很害怕,可是把宁儿平安生产下来,王琼姿突然觉得再生一个孩子也不错,男孩子五岁就要出阁读书,天然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更多,若有个女孩子,她会一直陪着自己。
李逸笑道:“好,等你身子彻底好了,我们再生一个女儿,咱们一人一个玩。”
这话说的仿佛孩子成了他们的玩具一样。不过王琼姿现在还真把宁儿当玩具,小小的婴儿,白胖软萌,一股奶香味,可爱极了,坐月子的时候她每天跟这小婴孩玩一点都不闷。
李逸将孩子抱在怀里,手臂时不时托着他的襁褓往上举,宁儿咧嘴直笑。李逸的心都要融化了,他对王琼姿说:“因他太小,册封太子的典礼就先不办,不过我打算大赦天下,为他祈福。”
大赦天下,即将一些犯罪或者流放的人减罪,再有就是减免百姓赋税,施恩天下。
王琼姿觉得非常好,小孩子太过柔弱,希望宁儿能够健康成长。
某日,李逸从朝堂上回来,脸上喜气洋洋,洗过手,抱了宁儿,道:“这孩子可真是我的福星。琼姿,你知道吗,边关传来吉报,邵廷玉大胜蒙古人,将鞑靼的二皇子给擒获了,而且还深入蒙古境内烧荒捣巢,蒙古人元气大伤,只怕三年内不敢再大肆犯边。”
王琼姿:“……”
龙傲天不亏是龙傲天,才到甘肃一年多,就收拢了兵马,树立威望,屡得大功。有他龙傲天在,何愁边患不平?
“等甘肃那边彻底平复下来,再把他调到辽东去对付女真人。”王琼姿提了一个建议。
李逸觉得甚好,“可以,只是马上就要新年了,邵廷玉押解鞑靼二王子回京献俘。你说,我该怎么赏赐他呢?”
邵廷玉这次功绩不可谓不大,至少要给他封个爵位了。
李逸虽然是问王琼姿,但是心里早有一套想法,“我打算封他平西伯,赏赐良田百顷,白银万两,京城豪宅一座,怎么样?”
按功行赏,王琼姿觉得没问题,龙傲天打仗,总是拿自己的命在搏,比那些外戚之流不知好多少倍。
宣和五年,王琼姿在怀孕生子中读过,只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宣和六年的新年。
宫里依然张灯结彩,热热闹闹。今年楚王进贡一批宫灯进京,绢纱灯,羊角灯,走马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御花园与主要宫殿都挂满了,到了夜晚,灯火通明,引着宫人纷纷出来看灯。
王琼姿也去凑了一回热闹,好看是好看,但是她担心,这些灯都是用蜡烛或者灯油,宫殿的材料以木头居多,极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她将主要宫殿的灯给撤了,只留御花园与寿宁宫,然后着令了三班人马,轮班时刻不停的巡逻。至于坤宁宫,也只留了两盏灯。
但这两盏灯极其精美,四壁绘有春时四景,在灯的四角坠有四颗拇指甲盖大的夜明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