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喜跪下地上有些激动的道:“万岁爷洪福齐天,刚红翎特使快马进京,万岁爷,雁门大捷啊,咱大齐胜了。”
  皇上愣了一瞬,一把抓住他:“当真?”
  周喜点头:“奴才有几条命敢哄骗万岁爷,当真,四万胡兵被咱们大齐军歼灭在雁门城,听说只逃出去千余骑,北胡大王贺鲁兄弟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回了北胡,元气大伤,想来数年之内不敢再犯我大齐疆域了。”
  皇上点点头,却又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一战的确让胡人短时间内不敢再有进犯之心,却也难保以后的长治久安啊,太子的奏折可到了?”
  周喜忙双手呈上,皇上看了看,忽见皇后走了出来,把折子递给周喜,回身道:“皇后怎么出来了?”
  皇后看着他半晌:“可有什么喜事吗?”
  皇上笑道:“是喜事,大喜事,雁门大捷。”
  皇后娘娘一愣,忙道:“北境得安,臣妾为陛下贺。”
  皇上扶起她:“此次多亏了湛儿坐镇,才有雁门大。”
  皇后:“湛儿虽有功,到底年幼,还需万岁爷多多教导才是。”
  皇上笑了:“皇后这话可说远了,湛儿是我大齐的储君,朕对他寄予厚望,他也没让朕失望,朕颇感欣慰。”说着顿了顿道:“这几日母后病着,劳你在慈宁宫侍奉汤药,辛苦了。”
  皇后犹豫半晌,忽抬头道:“今儿早上太医院王升来请脉,说母后此次大病,实由心起,若能宽心,想来必会痊愈。”
  皇上目光略沉:“心病?什么心病?”
  皇后见皇上脸色不善,心里惊跳,忙垂下头:“臣妾不知。”
  皇上哼了一声,慈宁宫都没进,转身走了。
  皇后娘娘站在原地愣了半天,一阵风过,忍不住打了个激灵,这都开春了,怎她竟觉比冬底下还冷呢。
  旁边的崔嬷嬷道:“娘娘,您也别太担心了,就算他赫连威平了北胡,早晚不得回京吗,北征大军里他赫连家能耍耍威风,若进了京,还不得看咱们崔家的脸色,有太后娘娘跟娘娘,咱崔家就是大齐最显赫的望族。”
  皇后摇摇头:“可我这心里怎么就这么不安生呢,崔家哪儿可有什么消息?”
  崔嬷嬷摇摇头:“没听见什么消息,娘娘莫担心了,这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皇后:“但愿如此。”却一想到刚才皇上的目光,心里便止不住一阵阵发凉,夫妻多年,有些事,她不敢往深里头想,可不想就没事了吗,如此掩耳盗铃的日子,过到哪天是个头呢。
  周喜把茶放到御案上,小心的瞧了眼皇上的脸色,除夕那天乾清宫家宴,太子八百里加急到了,本来难得心情好些的皇上,瞧了加急文书 顿时大怒,恶狠狠的瞪了皇后一眼,丢下满殿嫔妃,拂袖而去。
  周喜后来方知道,是北征军内的崔庆元崔庆平,为了阻止赫连威立功,竟把精,钢,手,弩的制造图拱手送给了北胡,这已经不是两个家族内斗了,这是通敌叛国之罪。
  这几年崔家屡屡触及皇上底线,皇上早已不满崔家,如今添上这项大罪,崔家彻底没救了,不过,赫连家要是以为崔家倒了,他家就能一家独大,就打错了主意,从雁门储粮仓被胡人烧了开始,赫连家纵有天大的军功 ,也没用。
  更 何况,此次雁门大捷,首功是王大郎,说起王大郎,还真是不得不说是个奇葩,之前周喜听都没听过有这么个人,说是骁骑营的大头兵,被副统领赵勇提携,在北征 军中任先锋军校尉,可就是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头兵,却屡立奇功,斩杀左贤王首级,夜袭敌营,迫使北胡大王仓皇出逃,狼狈不堪,最后更献计瓮中捉鳖,大破 北胡,这位王大郎可谓一战成名,如今满朝文武谁还不知王大郎之名。
  而本该立功的主帅赫连威,却被胡人当胸一箭,侥幸保住性命,军功却没他的份儿了。赫连一族跟崔家费尽心机内斗,却不想给王大郎捡了便宜柴火,就不知这王大郎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让太子给东篱先生齐齐上奏为他请功,听说是个庄稼汉子,这事儿怎么想怎么诡异。
  正想着,忽外头小太监进来回说:“武陵先生在外求见。”
  周喜一惊,莫非这位避世而居的先生来给崔家说情了,当年万岁爷之所以默认武陵先生出京,就是想把先生从崔家这摊烂泥里摘出去,这好容易出去了,若是再搅合进来,可有些不识好歹。
  皇上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却仍道:“请先生进来。”
  皇上敬重先生,特赐他御前不跪,武陵先生躬身见礼,皇上摆摆手:“先生不必多礼,闻听先生在武陵源避世而居,逍遥自在,怎进京了,莫非有事?”
  武陵先生:“臣虽避世而居,却终是大齐臣子,微臣今日进宫,是为陛下保举一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