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2 / 4)
阿桔不由一阵难过,如果没有秦家,宁家那些表姑娘……
可命就是这样,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补偿。
“外祖父他们什么时候能到京城?宁家宅子得派人过去收拾收拾吧?”不想男人太自责,阿桔努力将他的心思往旁的事情上引。
看出妻子的担忧,赵沉笑了笑,摸摸她脸道:“放心,我都派人安排下去了,他们三月底到,你把各家家眷记熟就行。阿桔,还是那句话,赵家欠他们的会我跟父亲尽量补偿,但如果有人故意给你气受,你也不用忍气吞声,你跟孩子们不欠他们。”
他自己受委屈没关系,但他不会让妻儿跟着受委屈。
☆、第150章
宁家一族回京,赵沉早就派了人在路上照应侍奉,因此他对一行人的行程了如指掌。
宁家抵京前一日,赵沉请郭夫人来自家用晚饭,郭毅父子出宫后更是直接来了这边。
饭后宁氏让阿桔领着林竹先去哄孩子睡觉。
阿桔知道他们要商量明日接人一事,左右有什么结果赵沉都会告诉她,现在便先去哄孩子们了。林竹怀着身子也不宜操劳,牵着外甥女跟在长姐身旁。
厅堂里丫鬟们都退了出去,赵允廷看看妻子,对郭毅道:“明日我跟承远去接人,你们呢?”
郭毅平时虽然一直都故意跟赵允廷对着干,心里还是钦佩这个妹夫的,此时也没心思落井下石嘲讽赵允廷,叹口气道:“子敬媳妇身子重留在家里,我们都去。”郭家对宁家,没有赵家的那份愧疚,但那毕竟是岳父岳母,多年未见,他身为半个儿子,理该陪妻子去接人。
宁氏低头不语。
郭夫人牵着人走到偏房,小声劝她:“你的事只有祖父,咱们爹娘还有晋书知道,现在宁家那么多人,你去接,被有心之人猜出来再传出去就不好了。过阵子再找机会探望爹娘啊,他们都知道你的苦,你别自己怪自己。”
当年的事,该怪秦家,也可以怪赵家惹出事端,唯独不该怪她这个妹妹。
“我想他们了。”宁氏靠在姐姐怀里无声哭了起来,“以前祖母最疼我,可我连她过世的事都不知道,祖父都快八十了,还要受车马劳顿之苦。爹爹跟娘也快六十了,不知道头发白了没……还有三哥三嫂……”
宁晋书在整个宁家晋字辈里行三,在二房则生在郭夫人姐妹中间。
郭夫人扶正妹妹,红着眼圈道:“爹爹跟娘都不怪你,晋书若是将气撒在你身上,我就当没有过那个弟弟,你也不用认他当哥哥。”大房三房她不管,虽然都姓宁,到底隔了一层,但弟弟跟她们一母所生,他若是跟外人一样不讲道理埋怨妹妹,她一定会站在妹妹这边。
次日上午,两家人早早去城外等候。
没过多久,安王妃带着跛脚的唐举也来了,马车停在对面,与赵郭两家泾渭分明。
日上三竿时,十几辆马车不紧不慢行了过来。
其实边关苦寒,如今皇上把宁家的宅子还了回来,里面一应器具俱全,宁家人除了衣物基本没什么行李可带,但架不住他们人多啊。
老太公有三个儿子。
大老爷家两个舅爷,三个表兄都已娶妻生子。
二老爷家只有宁晋书一个舅爷,膝下一子二女,长女已经出嫁,儿子宁德是同辈最小的,二十五岁,娶妻张氏儿女成双,此外表姑娘宁宜芳十六岁尚未出嫁。
三老爷家人口最为简单,夫妻俩子嗣艰难,在京城就只有一个女儿,到边关后又添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四舅爷宁晋堂,辈分高年纪小,才十四岁。
十几辆马车浩浩荡荡而来,慢慢停下。
人多,却异常安静,只有几个小孩子兴奋地喊了几句京城,很快又被同车的父母压下。
没有人下车,只有老太公挑起了车帘子。
三家人赶紧见礼,女眷里安王妃悄悄往后望,郭夫人望着祖父泪盈于睫。 ↑返回顶部↑
可命就是这样,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补偿。
“外祖父他们什么时候能到京城?宁家宅子得派人过去收拾收拾吧?”不想男人太自责,阿桔努力将他的心思往旁的事情上引。
看出妻子的担忧,赵沉笑了笑,摸摸她脸道:“放心,我都派人安排下去了,他们三月底到,你把各家家眷记熟就行。阿桔,还是那句话,赵家欠他们的会我跟父亲尽量补偿,但如果有人故意给你气受,你也不用忍气吞声,你跟孩子们不欠他们。”
他自己受委屈没关系,但他不会让妻儿跟着受委屈。
☆、第150章
宁家一族回京,赵沉早就派了人在路上照应侍奉,因此他对一行人的行程了如指掌。
宁家抵京前一日,赵沉请郭夫人来自家用晚饭,郭毅父子出宫后更是直接来了这边。
饭后宁氏让阿桔领着林竹先去哄孩子睡觉。
阿桔知道他们要商量明日接人一事,左右有什么结果赵沉都会告诉她,现在便先去哄孩子们了。林竹怀着身子也不宜操劳,牵着外甥女跟在长姐身旁。
厅堂里丫鬟们都退了出去,赵允廷看看妻子,对郭毅道:“明日我跟承远去接人,你们呢?”
郭毅平时虽然一直都故意跟赵允廷对着干,心里还是钦佩这个妹夫的,此时也没心思落井下石嘲讽赵允廷,叹口气道:“子敬媳妇身子重留在家里,我们都去。”郭家对宁家,没有赵家的那份愧疚,但那毕竟是岳父岳母,多年未见,他身为半个儿子,理该陪妻子去接人。
宁氏低头不语。
郭夫人牵着人走到偏房,小声劝她:“你的事只有祖父,咱们爹娘还有晋书知道,现在宁家那么多人,你去接,被有心之人猜出来再传出去就不好了。过阵子再找机会探望爹娘啊,他们都知道你的苦,你别自己怪自己。”
当年的事,该怪秦家,也可以怪赵家惹出事端,唯独不该怪她这个妹妹。
“我想他们了。”宁氏靠在姐姐怀里无声哭了起来,“以前祖母最疼我,可我连她过世的事都不知道,祖父都快八十了,还要受车马劳顿之苦。爹爹跟娘也快六十了,不知道头发白了没……还有三哥三嫂……”
宁晋书在整个宁家晋字辈里行三,在二房则生在郭夫人姐妹中间。
郭夫人扶正妹妹,红着眼圈道:“爹爹跟娘都不怪你,晋书若是将气撒在你身上,我就当没有过那个弟弟,你也不用认他当哥哥。”大房三房她不管,虽然都姓宁,到底隔了一层,但弟弟跟她们一母所生,他若是跟外人一样不讲道理埋怨妹妹,她一定会站在妹妹这边。
次日上午,两家人早早去城外等候。
没过多久,安王妃带着跛脚的唐举也来了,马车停在对面,与赵郭两家泾渭分明。
日上三竿时,十几辆马车不紧不慢行了过来。
其实边关苦寒,如今皇上把宁家的宅子还了回来,里面一应器具俱全,宁家人除了衣物基本没什么行李可带,但架不住他们人多啊。
老太公有三个儿子。
大老爷家两个舅爷,三个表兄都已娶妻生子。
二老爷家只有宁晋书一个舅爷,膝下一子二女,长女已经出嫁,儿子宁德是同辈最小的,二十五岁,娶妻张氏儿女成双,此外表姑娘宁宜芳十六岁尚未出嫁。
三老爷家人口最为简单,夫妻俩子嗣艰难,在京城就只有一个女儿,到边关后又添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四舅爷宁晋堂,辈分高年纪小,才十四岁。
十几辆马车浩浩荡荡而来,慢慢停下。
人多,却异常安静,只有几个小孩子兴奋地喊了几句京城,很快又被同车的父母压下。
没有人下车,只有老太公挑起了车帘子。
三家人赶紧见礼,女眷里安王妃悄悄往后望,郭夫人望着祖父泪盈于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