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2 / 3)
自经历了二次革命的惨败,再加上北洋政府坚持收复青岛主权,并公然与日本在辽东一战,经过这一连串此消彼长的事件之后,之前的革命主义者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即便是在革命团体内部,同样是有许多不同的派系存在,这些派系有的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主义者,有的却是推崇实干,还有的则是职业革命家。
如今国家总算得以安定,而且北洋政府也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可救药,再加上革命团体内部的种种斗争,愈发加快了意见和态度分裂的情况。
据说目前中华革命党内部大致上有三种声音,大部分依然是支持倒袁,余下的一部分是认为应该静观其变,再一部分则是听信了筹安会的宣传造势,认为应该尝试着进行一次国家体制的突破性变革。成功了自然是好,失败了再倒袁也不迟。
在后两者当中也有不少人是出于对日本的民族仇视,青岛和辽东一系列事件使得这些人认识到日本人根本不像表面上那么友善。正所谓痛恨一件事必会连带的痛恨与其相关的事,对于孙中山等人与日本人亲近,许多人自然萌生看不惯的态度。
第30章,唐氏云南
云南省,昆明,督军府前院书房外的走廊上,秘书处首席幕僚陈维庚在唐继尧副官李友勋,和云南第二师师长兼任讲武堂校长顾品珍的陪同下,快步走进了书房。
此时书房内,唐继尧正站在书桌后面,手里捧着一份电文默读着,等到陈维庚、李友勋、顾品珍三人走进时,他依然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三人只好先站在一旁等候,每个人的脸色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看完电文后,唐继尧缓缓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电文纸张无力的搁在了书桌上。他抬起头看了一眼站在面前不远处的三人,先是不慌不忙的落座下来,随即才开口向陈维庚问道:“叶洲兄,此次丽江之行让你辛苦了,昨日下午才结束的会议,今日便匆匆忙忙赶过来,怕是没能好好休息吧。”
原定于六月七日的丽江会议,唐继尧这边便是派遣督军府秘书处幕僚长陈维庚赴会。
陈维庚是云南省有名的政治人物,又是早年云南同盟会和革命派最有资历的一员。单单派遣这样一个革命元勋似的的人物前去丽江与回,其实已经表明了唐继尧的态度。
丽江会议前后进行了三天,昨天下午正式结束。陈维庚顾不上休息,连夜奔波的赶回省城来向唐继尧汇报会议的情况,可见这次会议非同小可。
“督军大人客气了,事关重大,维庚自然不敢有多耽误。”陈维庚快速的说道,脸上显出了几分迫不及待。
“今日凌晨,贵阳那边已经来了一封电报,看来丽江之晤诸位谈的并不容易呀。”唐继尧先一步说道,说完之后他眉宇之间的踌躇之意更进一分。“说说吧,具体是怎么回事?”
“贵州刘督军的意思是以我云南马首是瞻,广西杨司令和刘司令却认为目前国内声势有变,再加上陆荣廷那老匹夫态度暧昧,有传闻实质说广西督军府已经在与北洋政府密谋了。至于四川那边,熊总长和赵、黄两位司令部似乎有意见不合的地方,而且两年前北洋军调拨陈宦、吴光新二人入川,占据川东和重庆,目的不言而喻。”陈维庚连忙说道。
刘督军是指刘显世。杨司令和刘司令则是杨希闵、刘震寰,杨希闵本是滇军在大革命时期派往广西驰援的一支部队,如今占据广西西北部分城镇,名义上仍旧尊命于云南督军府,然而实际上俨然成了独树一帜的地方小军阀;至于刘震寰是早年追随革命军在广西起义,后来与革命军刘古香一起掌握着一支武装部队。
杨、刘二人在广西都只是小势力,杨希闵的部队不足两千余人,部分军火供应还得依靠云南来提供支援。刘震寰的革命军虽然人数稍微多一些,差不多四千余人,对外甚至还曾称有七八千人,但正规军少之又少,大部分还是各地哥老会的人马,质素可见一斑。
然而如今为了筹谋大事,再者真正掌握广西乃至广东大权的陆荣廷又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这会儿见北洋政府声势浩大,根本不把丽江会议放在眼里。也因此,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哪怕杨希闵、刘震寰势力再小,也必须好好的拉拢。
自清末末年开始,四川的情况便一直混乱不堪。因为川蜀之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谁手里有几百个兵便能占据一个城镇“自立为王”。尤其是大革命过后,四川省内的情况愈发不清楚,浑水摸鱼者比比皆是,弄得四川现在遍地都是军阀。
不仅如此,当年大革命为了驰援四川,云南、贵州都曾派遣部队入川。后来大革命成功了,这几支滇军和黔军也没有返回本省的打算,反而就地占据四川的一城半区做为地盘。也因此,四川本地的军事力量还是非常忌恨这些外省部队,只可惜省内乱的不行,互相明争暗斗之余,少不了要引用外援来巩固彼此的统治,久而久之愈发让这几支滇军、黔军有了落地生根的嫌疑。
熊总长便是四川民政总长熊克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熊克武是拥戴南方革命阵营,可身为四川本地的军阀势力,对于云南增派到四川的赵又新、黄毓成两路人马多少还是有冲突。
听完陈维庚的介绍之后,在场所有人脑海里都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楚的局势构架。表面上西南四省还是有反对帝制、坚决倒袁的势力,论武装军事力量也不算太差。但是在统一的旗帜之下,彼此之间的缝隙仍然十分明显。再加上北洋政府一早就有所防备,四川、广西、湖南都早早布下了重兵。
“叶洲,你直接告诉我,其他三省可否真有决心?”缓缓吸了一口气之后,唐继尧略显出几分不耐烦的样子,直截了当的询问道。
“唉,虽然大家表面反应都很积极,说只要有人愿意站出来领导,一定竭力响应。不过开了三天的会议,任谁都没有说出一个具体响应的计划,更没有一个人能给出一个准心。倒是熊总长的人跟赵司令、黄司令吵个不休。还有那杨大人,一直催要下一年的军费。只怕,所谓的起事也都只是信口雌黄,一个个还是寄希望坐山观虎斗,见风使舵罢了。”陈维庚十分无奈的说道。
“早知道这些人就只会耍嘴皮子。”一旁的李友勋愤恨的说道。
“不过,见风使舵本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关键还是要有势头,只要带起了势头,其他四省必然还会跟风而来。其实早先在下已经收到了一些风声,北洋政府并非人人都顺意袁世凯目前的所作所为。只要声势够大,北洋内部必会自行风崩离析。”顾品珍郑重其事的说道。
北洋内部各派系之间明争暗斗的事情,对于一些稍微懂政治或者活跃在这一块的人们来说,都已经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秘密。从二次革命那会儿开始,北洋内部的分歧便已经愈发明显,先是吴佩孚不满湖南都督的任命,后是曹锟懊恼丢了直隶都督的位置。就连北洋元老段祺瑞、冯国璋二人之间也时常争风吃醋。
不说远的,单说最近这段时间的情况。北洋政府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像样的后起之秀,袁世凯也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能带兵的宗亲,结果袁肃才刚刚在辽东立下汗马功劳,回京之后便被没收了兵权。只能说袁世凯的疑心病作祟,使得原本就不团结的北洋,愈发显得松动。
唐继尧之所以很热衷于此次丽江会晤,同样是因为看穿了北洋政府内部的情况。当然,除此之外他的野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今孙中山避居日本,蔡锷同样远渡东洋养病,整个西南五省除了陆荣廷之外,就属他云南势力最强,因此少不了要趁着这个时机揭竿而起,成为西南反袁力量的领导者。
对于其他几个省而言,反袁或许有一定的革命成分,但这个革命成分绝对不是主流。无非都是抱着趁乱时多抢一把,获得更多的地盘和权力,同时还能增添正面的形象,何乐而不为?然则唐继尧不仅要捞地盘、捞资本,更是要成为能竞争中央的领导人物。
他不止一次幻想,有朝一日国会大选时能有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中,只有上升到这样的境地,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大权。 ↑返回顶部↑
如今国家总算得以安定,而且北洋政府也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可救药,再加上革命团体内部的种种斗争,愈发加快了意见和态度分裂的情况。
据说目前中华革命党内部大致上有三种声音,大部分依然是支持倒袁,余下的一部分是认为应该静观其变,再一部分则是听信了筹安会的宣传造势,认为应该尝试着进行一次国家体制的突破性变革。成功了自然是好,失败了再倒袁也不迟。
在后两者当中也有不少人是出于对日本的民族仇视,青岛和辽东一系列事件使得这些人认识到日本人根本不像表面上那么友善。正所谓痛恨一件事必会连带的痛恨与其相关的事,对于孙中山等人与日本人亲近,许多人自然萌生看不惯的态度。
第30章,唐氏云南
云南省,昆明,督军府前院书房外的走廊上,秘书处首席幕僚陈维庚在唐继尧副官李友勋,和云南第二师师长兼任讲武堂校长顾品珍的陪同下,快步走进了书房。
此时书房内,唐继尧正站在书桌后面,手里捧着一份电文默读着,等到陈维庚、李友勋、顾品珍三人走进时,他依然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三人只好先站在一旁等候,每个人的脸色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看完电文后,唐继尧缓缓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电文纸张无力的搁在了书桌上。他抬起头看了一眼站在面前不远处的三人,先是不慌不忙的落座下来,随即才开口向陈维庚问道:“叶洲兄,此次丽江之行让你辛苦了,昨日下午才结束的会议,今日便匆匆忙忙赶过来,怕是没能好好休息吧。”
原定于六月七日的丽江会议,唐继尧这边便是派遣督军府秘书处幕僚长陈维庚赴会。
陈维庚是云南省有名的政治人物,又是早年云南同盟会和革命派最有资历的一员。单单派遣这样一个革命元勋似的的人物前去丽江与回,其实已经表明了唐继尧的态度。
丽江会议前后进行了三天,昨天下午正式结束。陈维庚顾不上休息,连夜奔波的赶回省城来向唐继尧汇报会议的情况,可见这次会议非同小可。
“督军大人客气了,事关重大,维庚自然不敢有多耽误。”陈维庚快速的说道,脸上显出了几分迫不及待。
“今日凌晨,贵阳那边已经来了一封电报,看来丽江之晤诸位谈的并不容易呀。”唐继尧先一步说道,说完之后他眉宇之间的踌躇之意更进一分。“说说吧,具体是怎么回事?”
“贵州刘督军的意思是以我云南马首是瞻,广西杨司令和刘司令却认为目前国内声势有变,再加上陆荣廷那老匹夫态度暧昧,有传闻实质说广西督军府已经在与北洋政府密谋了。至于四川那边,熊总长和赵、黄两位司令部似乎有意见不合的地方,而且两年前北洋军调拨陈宦、吴光新二人入川,占据川东和重庆,目的不言而喻。”陈维庚连忙说道。
刘督军是指刘显世。杨司令和刘司令则是杨希闵、刘震寰,杨希闵本是滇军在大革命时期派往广西驰援的一支部队,如今占据广西西北部分城镇,名义上仍旧尊命于云南督军府,然而实际上俨然成了独树一帜的地方小军阀;至于刘震寰是早年追随革命军在广西起义,后来与革命军刘古香一起掌握着一支武装部队。
杨、刘二人在广西都只是小势力,杨希闵的部队不足两千余人,部分军火供应还得依靠云南来提供支援。刘震寰的革命军虽然人数稍微多一些,差不多四千余人,对外甚至还曾称有七八千人,但正规军少之又少,大部分还是各地哥老会的人马,质素可见一斑。
然而如今为了筹谋大事,再者真正掌握广西乃至广东大权的陆荣廷又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这会儿见北洋政府声势浩大,根本不把丽江会议放在眼里。也因此,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哪怕杨希闵、刘震寰势力再小,也必须好好的拉拢。
自清末末年开始,四川的情况便一直混乱不堪。因为川蜀之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谁手里有几百个兵便能占据一个城镇“自立为王”。尤其是大革命过后,四川省内的情况愈发不清楚,浑水摸鱼者比比皆是,弄得四川现在遍地都是军阀。
不仅如此,当年大革命为了驰援四川,云南、贵州都曾派遣部队入川。后来大革命成功了,这几支滇军和黔军也没有返回本省的打算,反而就地占据四川的一城半区做为地盘。也因此,四川本地的军事力量还是非常忌恨这些外省部队,只可惜省内乱的不行,互相明争暗斗之余,少不了要引用外援来巩固彼此的统治,久而久之愈发让这几支滇军、黔军有了落地生根的嫌疑。
熊总长便是四川民政总长熊克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熊克武是拥戴南方革命阵营,可身为四川本地的军阀势力,对于云南增派到四川的赵又新、黄毓成两路人马多少还是有冲突。
听完陈维庚的介绍之后,在场所有人脑海里都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楚的局势构架。表面上西南四省还是有反对帝制、坚决倒袁的势力,论武装军事力量也不算太差。但是在统一的旗帜之下,彼此之间的缝隙仍然十分明显。再加上北洋政府一早就有所防备,四川、广西、湖南都早早布下了重兵。
“叶洲,你直接告诉我,其他三省可否真有决心?”缓缓吸了一口气之后,唐继尧略显出几分不耐烦的样子,直截了当的询问道。
“唉,虽然大家表面反应都很积极,说只要有人愿意站出来领导,一定竭力响应。不过开了三天的会议,任谁都没有说出一个具体响应的计划,更没有一个人能给出一个准心。倒是熊总长的人跟赵司令、黄司令吵个不休。还有那杨大人,一直催要下一年的军费。只怕,所谓的起事也都只是信口雌黄,一个个还是寄希望坐山观虎斗,见风使舵罢了。”陈维庚十分无奈的说道。
“早知道这些人就只会耍嘴皮子。”一旁的李友勋愤恨的说道。
“不过,见风使舵本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关键还是要有势头,只要带起了势头,其他四省必然还会跟风而来。其实早先在下已经收到了一些风声,北洋政府并非人人都顺意袁世凯目前的所作所为。只要声势够大,北洋内部必会自行风崩离析。”顾品珍郑重其事的说道。
北洋内部各派系之间明争暗斗的事情,对于一些稍微懂政治或者活跃在这一块的人们来说,都已经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秘密。从二次革命那会儿开始,北洋内部的分歧便已经愈发明显,先是吴佩孚不满湖南都督的任命,后是曹锟懊恼丢了直隶都督的位置。就连北洋元老段祺瑞、冯国璋二人之间也时常争风吃醋。
不说远的,单说最近这段时间的情况。北洋政府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像样的后起之秀,袁世凯也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能带兵的宗亲,结果袁肃才刚刚在辽东立下汗马功劳,回京之后便被没收了兵权。只能说袁世凯的疑心病作祟,使得原本就不团结的北洋,愈发显得松动。
唐继尧之所以很热衷于此次丽江会晤,同样是因为看穿了北洋政府内部的情况。当然,除此之外他的野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今孙中山避居日本,蔡锷同样远渡东洋养病,整个西南五省除了陆荣廷之外,就属他云南势力最强,因此少不了要趁着这个时机揭竿而起,成为西南反袁力量的领导者。
对于其他几个省而言,反袁或许有一定的革命成分,但这个革命成分绝对不是主流。无非都是抱着趁乱时多抢一把,获得更多的地盘和权力,同时还能增添正面的形象,何乐而不为?然则唐继尧不仅要捞地盘、捞资本,更是要成为能竞争中央的领导人物。
他不止一次幻想,有朝一日国会大选时能有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中,只有上升到这样的境地,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大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