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穿成民国小可怜 第200节(3 / 4)
呼吸衰竭而死的病人因为临到最后一刻还在努力呼吸,所以走的时候一般都会维持嘴巴大开双目圆睁的模样,一个又一个,被白布包裹而送走,沈周两位医生从痛惜到麻木再到逃避,每次午夜梦回,那种无力感几乎已经成了他们的噩梦。
但是他们没办法啊,没有药,没法治,他们连尝试的路径都没有,然而此时此刻,有人为他们指出了一条路。
“血清疗法,我好像听说过这个,是把已经治愈患者的血浆输给病人是不是?这真的有用?”沈子安有些激动地道。
“叶医生,您给仔细说说,这原理是什么?效果有多少?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在座的医生虽然因为条件受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收国际上最前沿最先进的医学知识,但是他们出于职业嗅觉,立刻问出其中最关键的问题。
叶一柏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经历过鼠疫,并且治愈的病人体内会产生对鼠疫细菌的抗体,而血清疗法就是将这些治愈病人的抗体人为输入到重症病人的体内,让他们产生细菌抗体,从而自我康复,它的效果因人而异,但如果有足量合格血浆供应的话,治愈的希望还是不小的。”
所有人都听出来了,叶一柏话中的关键就是“足量和合格”。
“一个病人需要多少血浆,怎样的血浆效果最好?”
“一个重症病人需要七到十个治愈病人提供血浆,健康的,没有其他血液传染病的,治愈后60-80天的病人,效果最佳。”
叶一柏的回答让在场的白大褂们倒吸一口凉气,一个重症需要七到十个治愈病人提供血浆,而且在确保健康的同时,还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要求,如此严苛的条件,难怪这种治疗方式不能广泛被推广开来。
“杭城爆发鼠疫不过是这一月的事情,哪里去找已经治愈了60-80天的病人。”许元和丧气道。
“不,有!一定有!虽然说爆发是这一个月来的事情,但是在十月份我就接触过疑似病人,一定有,只是我们不知道,一定有的!”他站起来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鹏村和洋村,最先爆发的地方,我们可以去问,还有这么大的杭城!一定找得到!”
经历过那噩梦般的半个月,沈周两位医生不想再重复在黑暗中徘徊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日子,既然有人给他们指出了道路,那么就走下去,努力走下去,拼尽一切走下去!
“对!如果我们都放弃希望了,那躺在楼上的他们怎么办。”一个年纪略大的医生说道:“我们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既然是希望,就得担起希望的责任来。我可是带着学生来的,总要给这些小家伙做点榜样吧。”
几个有幸参加会议的年轻医生早就激动地满脸通红,初生牛犊不怕虎,刚穿上白大褂不久的他们听闻能够有机会治愈鼠疫重症患者,都忘却了此时的艰苦条件和鼠疫带来的感染风险,变得兴奋而热切起来。
叶一柏紧绷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神经在这一个似乎稍稍松缓了些,即使前路再艰难,他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
“其二,磺胺。这是一种能够抗感染的药物,我曾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过有关于它的制备方式,但是它的原材料难寻,大都被欧洲当做红色染料的原料来使用。”
叶一柏觉得既然血清疗法都提上议程了,想来再来个没有经过药物实验的磺胺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了,不过显然,这个时代医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远远超过了叶一柏的想象。
在九十年后,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医生的所有治疗都有规章和制度的保护,这一方面保护了医生,但同时也限制住了他们尝试的勇气。
就好比叶一柏,他迟迟不把磺胺这个东西拿到台面上来讲,并不是他敝扫自珍,而是他潜意识里认为没有经过周密药物实验的药物是不能够应用在临床上的,其他医生和规则也不允许其这么草率地被应用在临床上,而这时候的医生显然没有这么复杂的脑回路,他们觉得既然能治病,那自然是要用,哪来的那么多顾忌。
一众白大褂们在听到“其二”两个字后就已经打起了精神竖起了耳朵,然后他们发现叶医生后面说的东西他们都听不懂。
如果说血清疗法,一众白大褂中还有人懂个一鳞半爪的,那么磺胺这个东西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个全新的东西,抗感染的药?这五个字听得就让一众白大褂心神震动。
抗感染的药,简简单单五个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没什么感觉,但在这个会议室里的人可都是医学专业毕业的,哪怕是最年轻的刚穿上白大褂的也知道这五个字意味着什么。
感染,当下医学最大的敌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便找出十个病死的人中总有六七个是死于感染,而叶医生居然说,他有能抗感染的药物!
这好比在九十年后,有人对你说他有能治疗癌症的药一样,你第一反应必然是这是荒谬的,怎么可能,更何况比起患上几率小的癌症来,感染几乎是所有普通人一辈子都避不开的事,不严重的或者运气好的熬过去,严重的运气不好的就一命呜呼。
1935年统计下来,民国平均寿命不过35岁,而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均寿命却翻了一番不止,最大的功臣就是磺胺和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的发现。
如果说一般人或者普通医生说这样的话,引来的肯定是一片不屑和嘲弄的声音,但是说这话的人是叶一柏,而现在是1933年,通讯的不发达和信息差使得华国医生对于有西方医疗有一种盲目的信心。
他们认知里做不到的事情,或许外国医生能做得到呢?叶医生可是登上过《柳叶刀》的人,可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排的上名的大医生。
但即便如此,这件事还是太不可思议了。
“叶医生,是不是我们理解有问题,抗感染的药?效果有多大,能治鼠疫?”许元和作为在场众人中与叶一柏最熟悉的人,在同行们的眼神催促下提出了这个问题。
叶一柏也是极力想说服同伴尝试磺胺,因此说得十分诚恳且肯定,“大家知道,在杭城鼠疫之前,上海也曾发现过鼠疫病人,那次的鼠疫病人是我最先发现的,我在那三个鼠疫患者身上尝试过这种药物,治疗效果很不错,除了唯一一个已经呼吸衰竭得比较厉害的病人外,其余两个重症病人都成功救了回来。” ↑返回顶部↑
但是他们没办法啊,没有药,没法治,他们连尝试的路径都没有,然而此时此刻,有人为他们指出了一条路。
“血清疗法,我好像听说过这个,是把已经治愈患者的血浆输给病人是不是?这真的有用?”沈子安有些激动地道。
“叶医生,您给仔细说说,这原理是什么?效果有多少?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在座的医生虽然因为条件受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收国际上最前沿最先进的医学知识,但是他们出于职业嗅觉,立刻问出其中最关键的问题。
叶一柏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经历过鼠疫,并且治愈的病人体内会产生对鼠疫细菌的抗体,而血清疗法就是将这些治愈病人的抗体人为输入到重症病人的体内,让他们产生细菌抗体,从而自我康复,它的效果因人而异,但如果有足量合格血浆供应的话,治愈的希望还是不小的。”
所有人都听出来了,叶一柏话中的关键就是“足量和合格”。
“一个病人需要多少血浆,怎样的血浆效果最好?”
“一个重症病人需要七到十个治愈病人提供血浆,健康的,没有其他血液传染病的,治愈后60-80天的病人,效果最佳。”
叶一柏的回答让在场的白大褂们倒吸一口凉气,一个重症需要七到十个治愈病人提供血浆,而且在确保健康的同时,还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要求,如此严苛的条件,难怪这种治疗方式不能广泛被推广开来。
“杭城爆发鼠疫不过是这一月的事情,哪里去找已经治愈了60-80天的病人。”许元和丧气道。
“不,有!一定有!虽然说爆发是这一个月来的事情,但是在十月份我就接触过疑似病人,一定有,只是我们不知道,一定有的!”他站起来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鹏村和洋村,最先爆发的地方,我们可以去问,还有这么大的杭城!一定找得到!”
经历过那噩梦般的半个月,沈周两位医生不想再重复在黑暗中徘徊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日子,既然有人给他们指出了道路,那么就走下去,努力走下去,拼尽一切走下去!
“对!如果我们都放弃希望了,那躺在楼上的他们怎么办。”一个年纪略大的医生说道:“我们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既然是希望,就得担起希望的责任来。我可是带着学生来的,总要给这些小家伙做点榜样吧。”
几个有幸参加会议的年轻医生早就激动地满脸通红,初生牛犊不怕虎,刚穿上白大褂不久的他们听闻能够有机会治愈鼠疫重症患者,都忘却了此时的艰苦条件和鼠疫带来的感染风险,变得兴奋而热切起来。
叶一柏紧绷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神经在这一个似乎稍稍松缓了些,即使前路再艰难,他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
“其二,磺胺。这是一种能够抗感染的药物,我曾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过有关于它的制备方式,但是它的原材料难寻,大都被欧洲当做红色染料的原料来使用。”
叶一柏觉得既然血清疗法都提上议程了,想来再来个没有经过药物实验的磺胺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了,不过显然,这个时代医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远远超过了叶一柏的想象。
在九十年后,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医生的所有治疗都有规章和制度的保护,这一方面保护了医生,但同时也限制住了他们尝试的勇气。
就好比叶一柏,他迟迟不把磺胺这个东西拿到台面上来讲,并不是他敝扫自珍,而是他潜意识里认为没有经过周密药物实验的药物是不能够应用在临床上的,其他医生和规则也不允许其这么草率地被应用在临床上,而这时候的医生显然没有这么复杂的脑回路,他们觉得既然能治病,那自然是要用,哪来的那么多顾忌。
一众白大褂们在听到“其二”两个字后就已经打起了精神竖起了耳朵,然后他们发现叶医生后面说的东西他们都听不懂。
如果说血清疗法,一众白大褂中还有人懂个一鳞半爪的,那么磺胺这个东西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个全新的东西,抗感染的药?这五个字听得就让一众白大褂心神震动。
抗感染的药,简简单单五个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没什么感觉,但在这个会议室里的人可都是医学专业毕业的,哪怕是最年轻的刚穿上白大褂的也知道这五个字意味着什么。
感染,当下医学最大的敌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便找出十个病死的人中总有六七个是死于感染,而叶医生居然说,他有能抗感染的药物!
这好比在九十年后,有人对你说他有能治疗癌症的药一样,你第一反应必然是这是荒谬的,怎么可能,更何况比起患上几率小的癌症来,感染几乎是所有普通人一辈子都避不开的事,不严重的或者运气好的熬过去,严重的运气不好的就一命呜呼。
1935年统计下来,民国平均寿命不过35岁,而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均寿命却翻了一番不止,最大的功臣就是磺胺和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的发现。
如果说一般人或者普通医生说这样的话,引来的肯定是一片不屑和嘲弄的声音,但是说这话的人是叶一柏,而现在是1933年,通讯的不发达和信息差使得华国医生对于有西方医疗有一种盲目的信心。
他们认知里做不到的事情,或许外国医生能做得到呢?叶医生可是登上过《柳叶刀》的人,可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排的上名的大医生。
但即便如此,这件事还是太不可思议了。
“叶医生,是不是我们理解有问题,抗感染的药?效果有多大,能治鼠疫?”许元和作为在场众人中与叶一柏最熟悉的人,在同行们的眼神催促下提出了这个问题。
叶一柏也是极力想说服同伴尝试磺胺,因此说得十分诚恳且肯定,“大家知道,在杭城鼠疫之前,上海也曾发现过鼠疫病人,那次的鼠疫病人是我最先发现的,我在那三个鼠疫患者身上尝试过这种药物,治疗效果很不错,除了唯一一个已经呼吸衰竭得比较厉害的病人外,其余两个重症病人都成功救了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