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87节(3 / 4)
屋内烛光朦胧,人影晃动,家人不敢进屋打搅,只在阶下问了一声:“大人还没睡么?可是有什么事?要人进去帮助么?”
崔大人做贼心虚,当场蹲下去了,找了个桌子就往里钻。谢瑛眼疾手快地挡住桌边,怕他钻得太急了,磕了头,身子半弯不弯地站在桌前,朝窗外说:“我找些文书,没什么事,你们自管回去睡吧。”
崔燮蜷身缩在书桌下,额头抵着他的手,一条腿还没缩进去,正好压在他垂下来的衣摆上。门外传来家人的询问声、脚步声,仿佛随时要有人闯进房间,把他这位储相从谢瑛脚下拽出来曝光。
这么狼狈的时刻,他却有种莫名安心的感觉,拉住谢瑛的手,轻轻在掌心吻了一下,又一下。
轻如羽毛的触动渐渐加深,濡湿感从掌心散开,谢瑛的声音险些都维持不住锦衣卫同知应有的沉厉。幸亏家人都回去了,他这才松了口气,低眸看了崔燮一眼,想摆出个嗔怒的神情,却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崔燮也笑了起来,只不敢出声,谢瑛半跪下来,半抱着他拖出桌底,低低的笑声隔着窗子传到院儿里。还没走远的几个家丁低声议论着:“大人看见什么了,大半夜地笑成这样?”
“咱们府里又没什么笑话书,约么是新的边报吧?这些日子连传喜讯,别说大人高兴,咱们哥儿几个听了不也高兴?”
院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谢瑛的笑声也收敛在了一个深长的吻里。翰林院前辈的画像还在箱子里没翻出来,杨一清的更不知画了没画,却已没人顾得上再翻找。
他们最终也没找到杨一清的画像,只得改画了个他背对军队,正在检阅的形象,旁边又加了几个穿甲的将军,以示文武官戮力齐心保卫边疆。王守仁的面容崔燮却记得清楚,给他画成了个白衣秀士,斯斯文文地骑在马上,不失状元御史的风度。
这两人背后又是一片衣甲鲜明、杀气腾腾的军士,军旗高高飘扬,远处一条长城蜿蜒至画面尽头。
两本新漫画一并发售,买书就送这么张两本书封大小的彩印边军宣传图。除这图外,第一本又附赠前辈作者对新人的期许,第二本附赠读者们的意见调查表,每份留言都带着读者们的名字,算是回馈他们上次在游园会上的支持。
九月间第一批完纳的夏粮被输送到边关,同时传到边城的,还有锦衣卫的新书,和一幅显耀大明边军威势与某位文武双全的白袍小将王御史的图画。
杨副宪看着画中那道文官背影,不由得玩笑了几句:“这画师忒挑剔,嫌我没生出王伯安这副好样貌,竟不画我的脸了。”
镇守太监与武安侯郑瑛,几位都指挥与同知、佥事也自嘲道:“好歹副宪穿的是三品文官服色,背后就能认出来,我们剩下这些人一水儿的银盔银甲,也分不出谁是谁来。”
第295章
九十月间, 也正是辣椒收获的季节。
崔燮叫人在家里辟了半个院子种辣椒, 从九月就开始采收,直收到霜冻下来, 共收了二百来斤鲜椒。
这么多辣椒连种带送都足够了。他把大头儿晒干了存着, 只留了十来斤鲜的, 让厨子试着腌制。这厨子去年炸惯了辣椒油,却不大敢下手腌它, 索性提了主人家的肉和鸡去请谢家厨子帮忙——南方厨子都擅腌小菜、做酱, 总能有点儿经验。
崔燮也不管他们做得出来什么,先把辣椒油和干辣椒面打包了几筐, 当作年礼遍送给师长弟子、亲戚故旧家, 还往榆林的外家和四川的大姐家寄了些没去籽的干辣椒, 附上种法,方便他们自种自吃。
李东阳正好想给师弟杨一清寄些去,便问他家人能不能顺路捎一趟。
他一贯两袖清风,吃酒都靠蹭的, 自然没有雇车到边关的闲钱。崔燮痛快地说:“要去榆林可不就得先过陕西行都司?正好顺路, 就叫他们先给杨师叔送, 再给刘家送去。”
他把给杨大佬的辣椒也换成了带籽的,给两家分包好辣椒、种植指南,顺便还给王圣人和表弟、侄儿们带了后面两期新出的连环画——只有第一册 是王御史力挫边蛮的,后面几期就都是小王子劫夺国宝,锦衣卫受出关追踪的故事了。
杨一清收到炸的辣椒油和干辣椒后倒是十分欣喜,跟边关众人介绍:“去年我就听西涯兄说了此物, 又香又辣,御医还说能祛湿寒气。这边儿到夜里寒气重,吃这个既能祛寒生热,又不误事,比吃酒强多了!”
镇守陕西的赵太监也听宫里人说过辣椒,闻了闻辣椒油的香气,顿时喜上眉梢:“今日咱家与杨大人一同请客,叫人杀几腔羊,咱们也试试宫里的吃法!”
不只有宫里的吃法,还有餐饮专家费讲官精心撰写、居安斋出版的辣椒食用指南。
王圣人拿出崔家送来的连环画,兴致勃勃地说:“也别光拌白煮肉吃,将辣油加在汤里烫肉片试试?去年崔世兄家里做辣椒菜就没请我,说是江南人吃不得辣,今日我得尝尝这是怎么个辣法,凭什么我们江南人就吃不得了!”
两位请客的大人都不吝惜,煮了满满一锅红汤,切了几只羊腿的薄薄肉片。剩下的羊肉也添了些辣椒粉炖成羊肉汤,分给下面的士兵暖腹驱寒。
高喊着要尝辣椒味的王圣人第一个下桌,叫人端上清汤锅子来,请客的杨大佬没多久也蹭了过去。还是北京来的太监、侯爷和本地将军们能吃辣,围着桌子美滋滋地吃了一顿红汤锅子。
种辣椒!
京里送了辣椒籽来,明年就把养羊的草场翻了种辣椒! ↑返回顶部↑
崔大人做贼心虚,当场蹲下去了,找了个桌子就往里钻。谢瑛眼疾手快地挡住桌边,怕他钻得太急了,磕了头,身子半弯不弯地站在桌前,朝窗外说:“我找些文书,没什么事,你们自管回去睡吧。”
崔燮蜷身缩在书桌下,额头抵着他的手,一条腿还没缩进去,正好压在他垂下来的衣摆上。门外传来家人的询问声、脚步声,仿佛随时要有人闯进房间,把他这位储相从谢瑛脚下拽出来曝光。
这么狼狈的时刻,他却有种莫名安心的感觉,拉住谢瑛的手,轻轻在掌心吻了一下,又一下。
轻如羽毛的触动渐渐加深,濡湿感从掌心散开,谢瑛的声音险些都维持不住锦衣卫同知应有的沉厉。幸亏家人都回去了,他这才松了口气,低眸看了崔燮一眼,想摆出个嗔怒的神情,却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崔燮也笑了起来,只不敢出声,谢瑛半跪下来,半抱着他拖出桌底,低低的笑声隔着窗子传到院儿里。还没走远的几个家丁低声议论着:“大人看见什么了,大半夜地笑成这样?”
“咱们府里又没什么笑话书,约么是新的边报吧?这些日子连传喜讯,别说大人高兴,咱们哥儿几个听了不也高兴?”
院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谢瑛的笑声也收敛在了一个深长的吻里。翰林院前辈的画像还在箱子里没翻出来,杨一清的更不知画了没画,却已没人顾得上再翻找。
他们最终也没找到杨一清的画像,只得改画了个他背对军队,正在检阅的形象,旁边又加了几个穿甲的将军,以示文武官戮力齐心保卫边疆。王守仁的面容崔燮却记得清楚,给他画成了个白衣秀士,斯斯文文地骑在马上,不失状元御史的风度。
这两人背后又是一片衣甲鲜明、杀气腾腾的军士,军旗高高飘扬,远处一条长城蜿蜒至画面尽头。
两本新漫画一并发售,买书就送这么张两本书封大小的彩印边军宣传图。除这图外,第一本又附赠前辈作者对新人的期许,第二本附赠读者们的意见调查表,每份留言都带着读者们的名字,算是回馈他们上次在游园会上的支持。
九月间第一批完纳的夏粮被输送到边关,同时传到边城的,还有锦衣卫的新书,和一幅显耀大明边军威势与某位文武双全的白袍小将王御史的图画。
杨副宪看着画中那道文官背影,不由得玩笑了几句:“这画师忒挑剔,嫌我没生出王伯安这副好样貌,竟不画我的脸了。”
镇守太监与武安侯郑瑛,几位都指挥与同知、佥事也自嘲道:“好歹副宪穿的是三品文官服色,背后就能认出来,我们剩下这些人一水儿的银盔银甲,也分不出谁是谁来。”
第295章
九十月间, 也正是辣椒收获的季节。
崔燮叫人在家里辟了半个院子种辣椒, 从九月就开始采收,直收到霜冻下来, 共收了二百来斤鲜椒。
这么多辣椒连种带送都足够了。他把大头儿晒干了存着, 只留了十来斤鲜的, 让厨子试着腌制。这厨子去年炸惯了辣椒油,却不大敢下手腌它, 索性提了主人家的肉和鸡去请谢家厨子帮忙——南方厨子都擅腌小菜、做酱, 总能有点儿经验。
崔燮也不管他们做得出来什么,先把辣椒油和干辣椒面打包了几筐, 当作年礼遍送给师长弟子、亲戚故旧家, 还往榆林的外家和四川的大姐家寄了些没去籽的干辣椒, 附上种法,方便他们自种自吃。
李东阳正好想给师弟杨一清寄些去,便问他家人能不能顺路捎一趟。
他一贯两袖清风,吃酒都靠蹭的, 自然没有雇车到边关的闲钱。崔燮痛快地说:“要去榆林可不就得先过陕西行都司?正好顺路, 就叫他们先给杨师叔送, 再给刘家送去。”
他把给杨大佬的辣椒也换成了带籽的,给两家分包好辣椒、种植指南,顺便还给王圣人和表弟、侄儿们带了后面两期新出的连环画——只有第一册 是王御史力挫边蛮的,后面几期就都是小王子劫夺国宝,锦衣卫受出关追踪的故事了。
杨一清收到炸的辣椒油和干辣椒后倒是十分欣喜,跟边关众人介绍:“去年我就听西涯兄说了此物, 又香又辣,御医还说能祛湿寒气。这边儿到夜里寒气重,吃这个既能祛寒生热,又不误事,比吃酒强多了!”
镇守陕西的赵太监也听宫里人说过辣椒,闻了闻辣椒油的香气,顿时喜上眉梢:“今日咱家与杨大人一同请客,叫人杀几腔羊,咱们也试试宫里的吃法!”
不只有宫里的吃法,还有餐饮专家费讲官精心撰写、居安斋出版的辣椒食用指南。
王圣人拿出崔家送来的连环画,兴致勃勃地说:“也别光拌白煮肉吃,将辣油加在汤里烫肉片试试?去年崔世兄家里做辣椒菜就没请我,说是江南人吃不得辣,今日我得尝尝这是怎么个辣法,凭什么我们江南人就吃不得了!”
两位请客的大人都不吝惜,煮了满满一锅红汤,切了几只羊腿的薄薄肉片。剩下的羊肉也添了些辣椒粉炖成羊肉汤,分给下面的士兵暖腹驱寒。
高喊着要尝辣椒味的王圣人第一个下桌,叫人端上清汤锅子来,请客的杨大佬没多久也蹭了过去。还是北京来的太监、侯爷和本地将军们能吃辣,围着桌子美滋滋地吃了一顿红汤锅子。
种辣椒!
京里送了辣椒籽来,明年就把养羊的草场翻了种辣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