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76节(2 / 4)
天子这才意识到,他朝中还有两个没有后代的光棍儿呢。
一个专心办案,整素肃衣卫风纪;一个耽于教育,为天下学子传道解惑……或者还有要教导两位国舅的关系,竟闹到偌大年纪了还没娶妻生子!
按朝中旧例,没有儿子,就该推恩侄子。可是天子一想到他们没有亲生子,不禁就有些踌躇——这两人哪怕是现在结婚,年底就抱上儿子,孩子长大时,做父亲的年纪也大了,父亲们挣的一身功绩推恩给了侄儿,叫后来生的弱子们依恃谁去?
他想起宫中娇儿爱女,便劝了他们一句:“你二人也该为自己想想,不必学霍去病,定要灭了日、灭了虏患再成亲。这道荫封旨意朕替两位卿家留着,等你们想清楚了再说。”
谢瑛只有一个堂侄,世职都是要给他的,因此不必多想,当场就请荫堂侄。崔燮倒还得看两个弟弟谁能生,谁的儿子有出息,并不急着立刻选人,便求天子许他将来择定了再请旨。
这俩人直是奔着绝后去啊!
要不是天子知道他们素来品性端正,家里不养优童,出门也不狎戏子,一心只扑在事业上,都要以为他们有龙阳之癖了。
他看谢瑛已经请了旨荫封堂侄,便不再多说什么,只劝崔燮:“崔卿年纪尚轻,此时成亲也不大晚,回去慢慢考虑吧。若看上哪家淑女,朕将来也要有赏赐。”
崔燮十分感动,重申了自己得祖先告诫,不能成亲的事。
可怜哪。
高公公在旁听得直揩泪,朱佑樘也几乎想下旨叫他跟弟弟们分家,可兄弟们相依而居仍是儒家孝悌之义,做皇上也没有逼着臣子不管弟侄的道理。
天子微微摇头,不再提此事,吩咐内侍:“请太子来见见崔先生,谢卿亦不须回避,今日叫他一并见见国之功臣。”
立刻有内侍到清宁宫传旨。太子听了,脸上倒淡淡的没什么表情,端起储君架势说:“高伴伴、刘伴伴,替孤更衣,随孤去见两位大人。”
刘公公一面替太子更衣,一面用关切怜惜的眼神看着他。
朱厚照其实并不太震惊,也不需要安慰。
他从拿到那份边报抄件的时候,隐隐就猜到了会有和崔燮见面的机会,心里甚至已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再差不过就是崔燮也兼东宫职,当他的讲读官罢了。
这个崔先生就是再狠恶,也不能把他这东宫太子当作普通弟子一样惩罚。他眼下已经有十几位侍班官、讲读官、正字官了,有许多比侍讲学士身份还高,难道他进来之后真能一手遮天么?
不可能,他还有程詹事和王学士……
平常严肃得让小太子想起来就生畏的学士们此时都俨然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他打点起精神,挺胸叠肚地走进文华殿,崔谢二人立刻起身行礼见驾。太子答了礼,抬头看着二人,心中微叹:这两个真人比连环画儿里画的还体面,要是东宫里也都是这样的人该多好呢!
可惜他们一个教国舅办案,一个给国舅编撰连环画,害得他宫里年轻有力的太监都在国舅们查办案子时抓走了,只剩下高伴伴、刘伴伴这样的老伴了。
太子目光微垂,不忍再看那两张教人想起伤心事的面孔,低声道:“孤久闻两位大人之名,一直没有机会亲见,今日得见,心中亦不胜欢喜。”
两人逊谢一番,弘治便指着崔燮说:“崔先生才学出众,人品亦佳,朕已命中书舍人拟旨,往后叫他兼任东宫讲读官。哥儿以后也要听崔先生的话,好好念书,叫好叫朕与你母亲放心。”
果然来了!
这个崔先生光出现在国舅们的口中、他读的书里、奏章上还不够,就要走到文华殿,当他的先生了!
太子不由得又看了崔燮一眼,却见他长眉微拧,目光凌厉如剑,斜斜射向自己头顶。那副神情竟比王鏊先生发现他不认真读书时更可怕,吓得他立刻避开那道目光,转头看见父皇身边福泰的高公公,才又有了几分安全感,强自镇定,问道:“孩儿如今正跟杨先生和张先生读《大学》《礼记》,崔先生来了又讲什么呢?”
天子宠溺地看了他一眼:“先生们又不是只教你念书,还要给你讲做人的道理,治天下的道理,熏陶你的性情……崔先生品行极好,又精于农事,每日杨、张二先生讲完经书要旨,便叫崔先生给你讲讲稼穑之道。”
国朝历来以农耕为本,天子、皇后每年春天都要亲行耕籍礼、先蚕礼,以身作责,劝百姓耕织。
弘治帝知道太子平常就喜欢看有关农事的连环画,也盼着儿子将来能长成个知道百姓疾苦、稼穑艰难的好皇帝,让崔燮给他当先生,当是两全齐美之举。 ↑返回顶部↑
一个专心办案,整素肃衣卫风纪;一个耽于教育,为天下学子传道解惑……或者还有要教导两位国舅的关系,竟闹到偌大年纪了还没娶妻生子!
按朝中旧例,没有儿子,就该推恩侄子。可是天子一想到他们没有亲生子,不禁就有些踌躇——这两人哪怕是现在结婚,年底就抱上儿子,孩子长大时,做父亲的年纪也大了,父亲们挣的一身功绩推恩给了侄儿,叫后来生的弱子们依恃谁去?
他想起宫中娇儿爱女,便劝了他们一句:“你二人也该为自己想想,不必学霍去病,定要灭了日、灭了虏患再成亲。这道荫封旨意朕替两位卿家留着,等你们想清楚了再说。”
谢瑛只有一个堂侄,世职都是要给他的,因此不必多想,当场就请荫堂侄。崔燮倒还得看两个弟弟谁能生,谁的儿子有出息,并不急着立刻选人,便求天子许他将来择定了再请旨。
这俩人直是奔着绝后去啊!
要不是天子知道他们素来品性端正,家里不养优童,出门也不狎戏子,一心只扑在事业上,都要以为他们有龙阳之癖了。
他看谢瑛已经请了旨荫封堂侄,便不再多说什么,只劝崔燮:“崔卿年纪尚轻,此时成亲也不大晚,回去慢慢考虑吧。若看上哪家淑女,朕将来也要有赏赐。”
崔燮十分感动,重申了自己得祖先告诫,不能成亲的事。
可怜哪。
高公公在旁听得直揩泪,朱佑樘也几乎想下旨叫他跟弟弟们分家,可兄弟们相依而居仍是儒家孝悌之义,做皇上也没有逼着臣子不管弟侄的道理。
天子微微摇头,不再提此事,吩咐内侍:“请太子来见见崔先生,谢卿亦不须回避,今日叫他一并见见国之功臣。”
立刻有内侍到清宁宫传旨。太子听了,脸上倒淡淡的没什么表情,端起储君架势说:“高伴伴、刘伴伴,替孤更衣,随孤去见两位大人。”
刘公公一面替太子更衣,一面用关切怜惜的眼神看着他。
朱厚照其实并不太震惊,也不需要安慰。
他从拿到那份边报抄件的时候,隐隐就猜到了会有和崔燮见面的机会,心里甚至已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再差不过就是崔燮也兼东宫职,当他的讲读官罢了。
这个崔先生就是再狠恶,也不能把他这东宫太子当作普通弟子一样惩罚。他眼下已经有十几位侍班官、讲读官、正字官了,有许多比侍讲学士身份还高,难道他进来之后真能一手遮天么?
不可能,他还有程詹事和王学士……
平常严肃得让小太子想起来就生畏的学士们此时都俨然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他打点起精神,挺胸叠肚地走进文华殿,崔谢二人立刻起身行礼见驾。太子答了礼,抬头看着二人,心中微叹:这两个真人比连环画儿里画的还体面,要是东宫里也都是这样的人该多好呢!
可惜他们一个教国舅办案,一个给国舅编撰连环画,害得他宫里年轻有力的太监都在国舅们查办案子时抓走了,只剩下高伴伴、刘伴伴这样的老伴了。
太子目光微垂,不忍再看那两张教人想起伤心事的面孔,低声道:“孤久闻两位大人之名,一直没有机会亲见,今日得见,心中亦不胜欢喜。”
两人逊谢一番,弘治便指着崔燮说:“崔先生才学出众,人品亦佳,朕已命中书舍人拟旨,往后叫他兼任东宫讲读官。哥儿以后也要听崔先生的话,好好念书,叫好叫朕与你母亲放心。”
果然来了!
这个崔先生光出现在国舅们的口中、他读的书里、奏章上还不够,就要走到文华殿,当他的先生了!
太子不由得又看了崔燮一眼,却见他长眉微拧,目光凌厉如剑,斜斜射向自己头顶。那副神情竟比王鏊先生发现他不认真读书时更可怕,吓得他立刻避开那道目光,转头看见父皇身边福泰的高公公,才又有了几分安全感,强自镇定,问道:“孩儿如今正跟杨先生和张先生读《大学》《礼记》,崔先生来了又讲什么呢?”
天子宠溺地看了他一眼:“先生们又不是只教你念书,还要给你讲做人的道理,治天下的道理,熏陶你的性情……崔先生品行极好,又精于农事,每日杨、张二先生讲完经书要旨,便叫崔先生给你讲讲稼穑之道。”
国朝历来以农耕为本,天子、皇后每年春天都要亲行耕籍礼、先蚕礼,以身作责,劝百姓耕织。
弘治帝知道太子平常就喜欢看有关农事的连环画,也盼着儿子将来能长成个知道百姓疾苦、稼穑艰难的好皇帝,让崔燮给他当先生,当是两全齐美之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