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 / 4)
民以食为天。沈怡已经找到了玉米,如果接下来真的还能找到红薯等高产的食物,那么沈怡在寻找粮种这一方面的天赋就坐实了。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因为他找来的粮种吃饱肚子,那么沈怡日后说不定真能受了全民的敬仰。等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沈家人不造反,哪个皇帝敢杀他们?皇帝甚至还要供着他们,就像是供着孔家人一样。既然孔家人身后站着无数的读书人,那沈家身后也有无数百姓。
不过,在现今这个社会,读书人的声音能上达天听,底层老百姓的声音却还不能传到当权者的耳中。很多当权者怕书生不满,却不怕老百姓的埋怨。因为,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老百姓们轻易不会造反。所以,光被老百姓敬仰还不够,得让沈怡的功绩在读书人中口口相传,沈家的位置才能稳了。
沈德源目光幽深地看着手中的论语。他想,等到玉米成熟的时候,或许该在暗中推动一下,让各类的文人雅集中能多出一些如《玉米吟》、《玉米赋》、《仙种赋》、《盛世太平诗》这样的作品。
就像是边静玉想的一样,沈德源打算把沈怡放在显武帝的身后。在一切能扬名的事上,他们先推显武帝,再慢慢把沈怡显出来,让显武帝吃肉,而沈怡仅仅是跟着喝汤而已。如此,沈怡将不动声色地在民间拥有大量的声望,却不会招了显武帝的眼。而等沈怡地位稳固了,就没有人能轻易动他了。
皇上日后再想找人给谁顶罪,不管他要动谁家,反正沈家是动不了了的。
“少年可畏啊!”沈德源深深地叹了一声。
沈德源不知道边静玉有没有想到这么多,反正他独自在书房里想得冷汗淋漓。
边静玉现在是什么年纪?未及弱冠!他又是什么资历?还未正式进入官场!然而他表现出来的大局观以及他对人心的掌握,都让沈德源这个久居官场的老狐狸叹服。这样一个人,如果沈德源不曾亲眼看着边静玉长大,不知道他的品性,如果沈德源没有见过边静玉和沈怡相处时的和谐画面,他肯定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和他有纠葛。但是,沈德源现在却觉得,能遇到边静玉,这其实是沈怡的幸运。
边静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人人都说他君子如玉,他们却不知道他一直都是玩弄规则的好手。他在处事上老道而果敢,却在感情上热切而真诚。尘世浊流,人心复杂。他其实是个尚未觉醒的狩猎者,却愿意为真心献上真心。
————————
世间唯余一点温柔,尽付我的家人与你。
第81章
等到姚和风被沈家的饭菜养得胖了六斤后,会试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会试和乡试一样,也要考三场。每场考试中,考生先一天入场,后一天离场,需要在考场中住两个晚上。第一场考完后,第二天就得入场继续考第二场。如此三场考下来,一共要花费九天的时间。
在考场中当然吃得简单、住得别扭,所以若没有一个较好的身体,整场考试是撑不下来的。
边静玉与姚和风之前一直住在沈家,若是在考试前搬来搬去换了环境,万一不适应新环境睡不好了怎么办,所以他们考试期间依然住在沈家。沈怡亲自负责送他们俩去考场,然后再把他们接回来。
会试比着乡试要难很多。这不仅仅是从考试内容来说的,也是从考试规模来说的。乡试是省级考试,会试却是国家级考试。全国各地的考上了举人的优秀学子齐聚京城,按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能力,不然他们考不上举人,但会试却是择优录取,不管考生有多优秀,反正每次只录取有限的人数。
显武一朝正值本朝中的鼎盛时期,人们安居乐业,当得起“国泰民安”四个字。一般在这种时期,读书的人多,科举业也更发达。纵观显武一朝,会试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达到了一万人!那一届录取了多少考生呢?三百二十七位!一万多优秀的考生里面,最终只录取了三百二十七位,瞧瞧这难度!
这一次因是新设的恩科,不在常规的考试之列,因为较为匆忙,很多考生从外地赶不过来,所以参与会试的人数相对而言少一些。但是,上一届及前几届没有考中的考生大都选择留在京城中继续苦读,再加上太学、国子监中向来不缺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加一块儿,人数也不少了。沈德源在朝为官,虽不好刻意去打探科考的事,但也有意无意地听了一耳朵,本次会试报考的人数也有好几千人。
乡试就相当于是后世的高考。而会试则是把每个省份的高考成绩前列的考生凑一块再比一场,从中挑出最最优秀的那些。每个省份的高考优秀者,其实已经很优秀了,但会试要选拔出更优秀的人。
本届会试中,已经报名的这好几千人就相当于是各省份的高考优秀者,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中被筛到了其中不够优秀的人,经过层层大考留下的人都是精英。边静玉与姚和风现在要和这帮精英们竞争,哪怕沈德源非常看好他们,但万一边静玉没中,沈德源其实也能够理解。
“虽然报名参试的考生数量比前两届都要少,但本届的录取人数肯定也要相对少上一些。”姚和风说。他们已经提前到了考场的外头,此刻正在排队入场。他排在边静玉前一位,沈怡陪他们站一起。
朝中的官职一直都有定数。去年才刚刚经历过一次春闱,朝廷的人才储备还是很充足的,所以这一届恩科中录取的贡士并不会特别多。往届都能录取三百人左右,这一届大概只能录取两百人左右。
他们前头乌泱泱的全是人头,后面也已经坠了不少人,边静玉前后看了几眼,摇了摇头说:“真没觉出人少来……”考生们的队伍都快排到状元楼那边去了。因会试的内容多贴合实际,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言之有物,这非常需要阅历,所以在一堆的考生里头,边静玉与姚和风格外年轻得过分了。
哦,也俊逸得过分了。
在他们周围有很多已经蓄了须的考生,他们瞧着边姚两位面色轻松、似乎不知道紧张为何物的年轻人,心情都有些复杂。有那种心胸狭隘之人,甚至从鼻子里哼出了一个表示不屑的音。边静玉下意识朝那人看去,那人见自己失礼的行为被当事人发现了,不以为羞,反而还狠狠地瞪了边静玉一眼。
边静玉抿嘴一笑,竟是一笑而过了,半点都没有把这种挑衅放在心上。
如果那人最终没有考中,边静玉何必去记失败者的名字?如果那人有幸考中了,日后官场中再相见,这人若还这般行事,边静玉自然有法子教他重新做人。所以他继续低声与姚和风以及沈怡说笑。
马上就要进考场了,此时再聊学问上的事反而容易让人紧张,姚和风便故意说起了其他,道:“之前收到了我娘的信,她再有几天就到京城了。她是来帮我相看亲事的。”不管会试成绩如何,他都早就到了应该娶亲的年纪,只是因为父母一直不在身边,无人帮他相看,才会让他在亲事方面蹉跎至今。 ↑返回顶部↑
不过,在现今这个社会,读书人的声音能上达天听,底层老百姓的声音却还不能传到当权者的耳中。很多当权者怕书生不满,却不怕老百姓的埋怨。因为,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老百姓们轻易不会造反。所以,光被老百姓敬仰还不够,得让沈怡的功绩在读书人中口口相传,沈家的位置才能稳了。
沈德源目光幽深地看着手中的论语。他想,等到玉米成熟的时候,或许该在暗中推动一下,让各类的文人雅集中能多出一些如《玉米吟》、《玉米赋》、《仙种赋》、《盛世太平诗》这样的作品。
就像是边静玉想的一样,沈德源打算把沈怡放在显武帝的身后。在一切能扬名的事上,他们先推显武帝,再慢慢把沈怡显出来,让显武帝吃肉,而沈怡仅仅是跟着喝汤而已。如此,沈怡将不动声色地在民间拥有大量的声望,却不会招了显武帝的眼。而等沈怡地位稳固了,就没有人能轻易动他了。
皇上日后再想找人给谁顶罪,不管他要动谁家,反正沈家是动不了了的。
“少年可畏啊!”沈德源深深地叹了一声。
沈德源不知道边静玉有没有想到这么多,反正他独自在书房里想得冷汗淋漓。
边静玉现在是什么年纪?未及弱冠!他又是什么资历?还未正式进入官场!然而他表现出来的大局观以及他对人心的掌握,都让沈德源这个久居官场的老狐狸叹服。这样一个人,如果沈德源不曾亲眼看着边静玉长大,不知道他的品性,如果沈德源没有见过边静玉和沈怡相处时的和谐画面,他肯定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和他有纠葛。但是,沈德源现在却觉得,能遇到边静玉,这其实是沈怡的幸运。
边静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人人都说他君子如玉,他们却不知道他一直都是玩弄规则的好手。他在处事上老道而果敢,却在感情上热切而真诚。尘世浊流,人心复杂。他其实是个尚未觉醒的狩猎者,却愿意为真心献上真心。
————————
世间唯余一点温柔,尽付我的家人与你。
第81章
等到姚和风被沈家的饭菜养得胖了六斤后,会试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会试和乡试一样,也要考三场。每场考试中,考生先一天入场,后一天离场,需要在考场中住两个晚上。第一场考完后,第二天就得入场继续考第二场。如此三场考下来,一共要花费九天的时间。
在考场中当然吃得简单、住得别扭,所以若没有一个较好的身体,整场考试是撑不下来的。
边静玉与姚和风之前一直住在沈家,若是在考试前搬来搬去换了环境,万一不适应新环境睡不好了怎么办,所以他们考试期间依然住在沈家。沈怡亲自负责送他们俩去考场,然后再把他们接回来。
会试比着乡试要难很多。这不仅仅是从考试内容来说的,也是从考试规模来说的。乡试是省级考试,会试却是国家级考试。全国各地的考上了举人的优秀学子齐聚京城,按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能力,不然他们考不上举人,但会试却是择优录取,不管考生有多优秀,反正每次只录取有限的人数。
显武一朝正值本朝中的鼎盛时期,人们安居乐业,当得起“国泰民安”四个字。一般在这种时期,读书的人多,科举业也更发达。纵观显武一朝,会试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达到了一万人!那一届录取了多少考生呢?三百二十七位!一万多优秀的考生里面,最终只录取了三百二十七位,瞧瞧这难度!
这一次因是新设的恩科,不在常规的考试之列,因为较为匆忙,很多考生从外地赶不过来,所以参与会试的人数相对而言少一些。但是,上一届及前几届没有考中的考生大都选择留在京城中继续苦读,再加上太学、国子监中向来不缺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加一块儿,人数也不少了。沈德源在朝为官,虽不好刻意去打探科考的事,但也有意无意地听了一耳朵,本次会试报考的人数也有好几千人。
乡试就相当于是后世的高考。而会试则是把每个省份的高考成绩前列的考生凑一块再比一场,从中挑出最最优秀的那些。每个省份的高考优秀者,其实已经很优秀了,但会试要选拔出更优秀的人。
本届会试中,已经报名的这好几千人就相当于是各省份的高考优秀者,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中被筛到了其中不够优秀的人,经过层层大考留下的人都是精英。边静玉与姚和风现在要和这帮精英们竞争,哪怕沈德源非常看好他们,但万一边静玉没中,沈德源其实也能够理解。
“虽然报名参试的考生数量比前两届都要少,但本届的录取人数肯定也要相对少上一些。”姚和风说。他们已经提前到了考场的外头,此刻正在排队入场。他排在边静玉前一位,沈怡陪他们站一起。
朝中的官职一直都有定数。去年才刚刚经历过一次春闱,朝廷的人才储备还是很充足的,所以这一届恩科中录取的贡士并不会特别多。往届都能录取三百人左右,这一届大概只能录取两百人左右。
他们前头乌泱泱的全是人头,后面也已经坠了不少人,边静玉前后看了几眼,摇了摇头说:“真没觉出人少来……”考生们的队伍都快排到状元楼那边去了。因会试的内容多贴合实际,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言之有物,这非常需要阅历,所以在一堆的考生里头,边静玉与姚和风格外年轻得过分了。
哦,也俊逸得过分了。
在他们周围有很多已经蓄了须的考生,他们瞧着边姚两位面色轻松、似乎不知道紧张为何物的年轻人,心情都有些复杂。有那种心胸狭隘之人,甚至从鼻子里哼出了一个表示不屑的音。边静玉下意识朝那人看去,那人见自己失礼的行为被当事人发现了,不以为羞,反而还狠狠地瞪了边静玉一眼。
边静玉抿嘴一笑,竟是一笑而过了,半点都没有把这种挑衅放在心上。
如果那人最终没有考中,边静玉何必去记失败者的名字?如果那人有幸考中了,日后官场中再相见,这人若还这般行事,边静玉自然有法子教他重新做人。所以他继续低声与姚和风以及沈怡说笑。
马上就要进考场了,此时再聊学问上的事反而容易让人紧张,姚和风便故意说起了其他,道:“之前收到了我娘的信,她再有几天就到京城了。她是来帮我相看亲事的。”不管会试成绩如何,他都早就到了应该娶亲的年纪,只是因为父母一直不在身边,无人帮他相看,才会让他在亲事方面蹉跎至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