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1 / 4)
第120章 翻篇
锦安别宫。
泰安阁中烧了火盆, 此时温暖如春的梢间里,身在其中的人却感受不到半分暖意。几位老大人额上甚至都是冒着冷汗。帝王的眼神沉甸甸地压在他们心口处,让人无法言语。
方才京城赈灾事宜刚刚议完,皇上就提起了地动之后皇陵突然出现巨石之事,所有人顿时都是一片默然。
梅尚书与旁边的几位同僚对视了几眼, 心中有些叹息, 似乎历史又要在眼前重演了。十一年前江首辅刚过逝, 江皇后所出的太子便在秋狩时死于虎口, 从此后皇子们就各自为政, 一派散沙;十一年后的现在,秦首辅久病不能劝谏帝王, 皇家又要再起波澜——
地动之事半年前就探测到了, 虽然梅尚书一直半信半疑,但若有深信之人,想浑水摸鱼,只要将那方巨石事先埋下,到今日就能成就异象。
这不是很简单的手法吗?
更甚者,梅尚书还怀疑这个人应该就是皇上。
皇上,究竟想做些什么?
明康帝看着室内一圈低头不语的大臣, 放下茶碗再次问道:“皇陵之事, 众卿有何意见?”
秦首辅生病之后,内阁中众人隐隐以梅尚书为尊, 梅尚书见没人愿意当出头鸟, 只得朝前一步出来道:“臣请皇上为受灾百姓考虑, 先行安排震后救援之事。至于皇陵异象,此事神异太过,需要再行调查才是。”
梅尚书此话一出,明康帝的面色立刻淡了下来。
去年才由京卫指挥使升任兵部尚书的张将军张大衍察言观色,接话道:“朝廷有数万臣工,赈灾之事固然要紧,抽调人手调查皇嗣真相也是紧要之事。先皇借地动示警,咱们若不能及时响应,岂不是辜负了先皇的一片拳拳盛意?”
梅尚书看张大衍一定要将太祖给扯进来,嗤笑了一声:“先皇逝去多年,若天上有灵,知道大衍尚书对他的心意如此看中,一定会十分欢喜。”
张大衍立刻竖起眉毛,他最恨的就是别人拿他的名字取笑,偏偏他又生就一双铜铃大小的牛眼睛,一生起气来,真是名副其实的大眼。
张大衍当即就要与梅尚书辩个分明,明康帝恰在此时出声:“皇室一向人丁不丰,张尚书说得对,赈灾之事不能轻慢,先皇示警也要重视。不管找回来的是朕的兄弟,还是朕的皇子,都是一件好事。”
明康帝此言,相当于盖棺定论了。梅尚书虽然说话一向不饶人,但他在官场中浮沉大半辈子,也懂得看眼色。他叹了一口气,若是寻回来的是皇叔还好,若是皇子,朝中又要有变动了。
明康帝说完这番话后接着便下了一个命令,他要回京主持赈灾事宜。现下京中还有余震,梅尚书苦劝无用后,只得噎下心中的担忧。只是心里却再次叹出一口气,皇上这一次回京,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一接到皇上要回京的消息,太孙便让人送信给钟涵。
皇帝说要回京,那折扣是一点不带打的。第二日早上,车驾仪仗都已经准备好了。
也幸得第二日早晨天气晴好,圣驾才能一路快马赶回了京城。
太孙与钟涵商量的是,百姓们无法长街跪迎,好歹要清空街道,得让圣驾能通畅无阻回到宫中。
卫绍此时才知道钟涵为何放弃太孙。他一目十行地看过太孙的信件,太孙在信中措辞和气婉转,道是他也知道百姓们的屋舍百不存一,但圣驾回京是件大事,让钟涵务必配合才行。
卫绍摇了摇头,上位者宅心仁厚是一件好事,但若是过于心慈手软,在处理朝政时便容易被小人影响。他将信递回给钟涵,心中对钟涵为何把信给他看心知肚明。
两人先前隔阂太多,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彼此的忠诚度。
如何彼此忠诚?
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钟涵是在向他示意,他不会瞒他任何事。
卫绍想了想:“皇上回来后,赈灾之事应该就会交给户部了。若是可能,我们还是应该尽力争取此事。” ↑返回顶部↑
锦安别宫。
泰安阁中烧了火盆, 此时温暖如春的梢间里,身在其中的人却感受不到半分暖意。几位老大人额上甚至都是冒着冷汗。帝王的眼神沉甸甸地压在他们心口处,让人无法言语。
方才京城赈灾事宜刚刚议完,皇上就提起了地动之后皇陵突然出现巨石之事,所有人顿时都是一片默然。
梅尚书与旁边的几位同僚对视了几眼, 心中有些叹息, 似乎历史又要在眼前重演了。十一年前江首辅刚过逝, 江皇后所出的太子便在秋狩时死于虎口, 从此后皇子们就各自为政, 一派散沙;十一年后的现在,秦首辅久病不能劝谏帝王, 皇家又要再起波澜——
地动之事半年前就探测到了, 虽然梅尚书一直半信半疑,但若有深信之人,想浑水摸鱼,只要将那方巨石事先埋下,到今日就能成就异象。
这不是很简单的手法吗?
更甚者,梅尚书还怀疑这个人应该就是皇上。
皇上,究竟想做些什么?
明康帝看着室内一圈低头不语的大臣, 放下茶碗再次问道:“皇陵之事, 众卿有何意见?”
秦首辅生病之后,内阁中众人隐隐以梅尚书为尊, 梅尚书见没人愿意当出头鸟, 只得朝前一步出来道:“臣请皇上为受灾百姓考虑, 先行安排震后救援之事。至于皇陵异象,此事神异太过,需要再行调查才是。”
梅尚书此话一出,明康帝的面色立刻淡了下来。
去年才由京卫指挥使升任兵部尚书的张将军张大衍察言观色,接话道:“朝廷有数万臣工,赈灾之事固然要紧,抽调人手调查皇嗣真相也是紧要之事。先皇借地动示警,咱们若不能及时响应,岂不是辜负了先皇的一片拳拳盛意?”
梅尚书看张大衍一定要将太祖给扯进来,嗤笑了一声:“先皇逝去多年,若天上有灵,知道大衍尚书对他的心意如此看中,一定会十分欢喜。”
张大衍立刻竖起眉毛,他最恨的就是别人拿他的名字取笑,偏偏他又生就一双铜铃大小的牛眼睛,一生起气来,真是名副其实的大眼。
张大衍当即就要与梅尚书辩个分明,明康帝恰在此时出声:“皇室一向人丁不丰,张尚书说得对,赈灾之事不能轻慢,先皇示警也要重视。不管找回来的是朕的兄弟,还是朕的皇子,都是一件好事。”
明康帝此言,相当于盖棺定论了。梅尚书虽然说话一向不饶人,但他在官场中浮沉大半辈子,也懂得看眼色。他叹了一口气,若是寻回来的是皇叔还好,若是皇子,朝中又要有变动了。
明康帝说完这番话后接着便下了一个命令,他要回京主持赈灾事宜。现下京中还有余震,梅尚书苦劝无用后,只得噎下心中的担忧。只是心里却再次叹出一口气,皇上这一次回京,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一接到皇上要回京的消息,太孙便让人送信给钟涵。
皇帝说要回京,那折扣是一点不带打的。第二日早上,车驾仪仗都已经准备好了。
也幸得第二日早晨天气晴好,圣驾才能一路快马赶回了京城。
太孙与钟涵商量的是,百姓们无法长街跪迎,好歹要清空街道,得让圣驾能通畅无阻回到宫中。
卫绍此时才知道钟涵为何放弃太孙。他一目十行地看过太孙的信件,太孙在信中措辞和气婉转,道是他也知道百姓们的屋舍百不存一,但圣驾回京是件大事,让钟涵务必配合才行。
卫绍摇了摇头,上位者宅心仁厚是一件好事,但若是过于心慈手软,在处理朝政时便容易被小人影响。他将信递回给钟涵,心中对钟涵为何把信给他看心知肚明。
两人先前隔阂太多,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彼此的忠诚度。
如何彼此忠诚?
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钟涵是在向他示意,他不会瞒他任何事。
卫绍想了想:“皇上回来后,赈灾之事应该就会交给户部了。若是可能,我们还是应该尽力争取此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