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1 / 4)
“你父皇走后,我就觉得这宁寿宫太大,我一个人住着,心里慌慌的。”
哪里是宁寿宫太大,分明是父皇走了,母后不习惯,因此觉得寂寞了。
皇帝立刻道:“看母后说的。不如,儿子回头就让人把老三和老四抱到母后跟前,让他们代儿子尽孝。”
“皇帝,若是在百姓人家,让孙子在祖母跟前承欢,本是平常事。可是,换了皇家,怎么叫人不浮想联翩?就是没有母后手里的龙禁尉,就是母后手里的那些产业,也够叫人眼热的了。”
“儿臣糊涂,请母后原谅。”
“灁儿,母后记得,当初你父皇就叮嘱过你,你也有了自己的虎贲卫?”
这支虎贲卫自然不是放在表面上的仪仗队了,而是直属于皇帝的密卫。
“是的,母后。”
“那母后手里的三支密卫,目前就不给你了。母后去了夏宫,也想做些事情打发时间。”
作为皇帝之母,贾琰不能保养皇子皇女之外的孙子孙女,可同样,她抱养了任何一个皇子皇女,都会在后宫前朝引起一阵波澜。@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只能找别的事情来打发时间。
“是,母后。”
贾琰拍了拍儿子的手。
虽然是亲母子,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母子之间也出现了隔阂。这是天家的宿命吗?
不过,有些事情,贾琰还是必须跟儿子说清楚的。
“昔年,你父皇就说过,这盐政走上了歧路。一边,盐场上盐堆积如山,甚至连高句丽和东瀛都在吃我们的盐,另一边,盐税价格太高,百姓吃不起,得病的更不是一个两个。你父皇就抱怨过,难道那高句丽、东瀛比我们大晋的百姓更加富裕不成。只是有些事情,不能由君王来做。”
皇帝听说,心中暗暗惭愧。
他当然知道盐政上的事儿。盐政早就走入了怪圈:因为盐税收不上来,朝廷就一味地抬高税率,税率太高一分,盐价就要翻一番,百姓就更加吃不起盐,盐税就更加收不上来。然后朝廷就继续抬盐税,以至于私盐越来越泛滥。
这已经是自前朝就流传下来的弊政了。
“母后的意思是,要改革税法?”
贾琰道:“哪朝哪代到了这时候不改革的?本朝国祚也有百年了。虽然说,朝廷一直在开疆拓土,各种海外的稀罕物什也源源不断地送进宫来,因此整个国家看似一片欣欣向荣。可是这繁花似锦的背后的危机和弊政呢?皇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母后,儿子,儿子愚钝,希望母后能够继续指点儿臣。”
贾琰摇了摇头,道:“皇儿,你要知道,士农工商,士人因为科举而做官,做官就能够得利,所以,他们天然就是维护王朝的统治的。国无粮而不稳,所以,国家要爱护农民,保护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是国家的基石。国无工则不强,从我们大晋纵横四海的舰船,再到兵器,都出自工匠之手,如果没有他们,将士们只能用命去挡别人的刀枪。所以,国家要栽培他们,也要对他们加强管理,防止我国的技术落后于他国或者是被他国偷走了技术。只有商人,见缝插针是他们的本性,只要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田氏市恩于齐民而取代姜氏一族成为齐国的国君,吕不韦奇货可居,前车之鉴近在眼前。”
“母后的意思是,儿臣应该更加严格地防范商人吗?”
贾琰摇了摇头,道:“华夏防范商人,防范了几千年,他们会一点措施都没有?皇帝,你有注意到,从前朝开始,官商已经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吗?”
生产力没有跟上来,但是,另一个世界里的美国豪门现象,有何尝不是大晋的现状?只不过细节上有些出入而已。
皇帝立刻想起来,就是当年的贾家,背后不也有严家这个大海商支持吗?只不过,严家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不是父皇信赖母后,就冲着贾家跟严家的关系,自己当年的储位也会被动摇、
当然,当年自己的储位也是受了不少冲击的。只不过,这个冲击,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权贵背后有商人支持,商人们确保权贵生活富裕舒适,而权贵则为商人保驾护航,为商人提供便利。
这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返回顶部↑
哪里是宁寿宫太大,分明是父皇走了,母后不习惯,因此觉得寂寞了。
皇帝立刻道:“看母后说的。不如,儿子回头就让人把老三和老四抱到母后跟前,让他们代儿子尽孝。”
“皇帝,若是在百姓人家,让孙子在祖母跟前承欢,本是平常事。可是,换了皇家,怎么叫人不浮想联翩?就是没有母后手里的龙禁尉,就是母后手里的那些产业,也够叫人眼热的了。”
“儿臣糊涂,请母后原谅。”
“灁儿,母后记得,当初你父皇就叮嘱过你,你也有了自己的虎贲卫?”
这支虎贲卫自然不是放在表面上的仪仗队了,而是直属于皇帝的密卫。
“是的,母后。”
“那母后手里的三支密卫,目前就不给你了。母后去了夏宫,也想做些事情打发时间。”
作为皇帝之母,贾琰不能保养皇子皇女之外的孙子孙女,可同样,她抱养了任何一个皇子皇女,都会在后宫前朝引起一阵波澜。@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只能找别的事情来打发时间。
“是,母后。”
贾琰拍了拍儿子的手。
虽然是亲母子,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母子之间也出现了隔阂。这是天家的宿命吗?
不过,有些事情,贾琰还是必须跟儿子说清楚的。
“昔年,你父皇就说过,这盐政走上了歧路。一边,盐场上盐堆积如山,甚至连高句丽和东瀛都在吃我们的盐,另一边,盐税价格太高,百姓吃不起,得病的更不是一个两个。你父皇就抱怨过,难道那高句丽、东瀛比我们大晋的百姓更加富裕不成。只是有些事情,不能由君王来做。”
皇帝听说,心中暗暗惭愧。
他当然知道盐政上的事儿。盐政早就走入了怪圈:因为盐税收不上来,朝廷就一味地抬高税率,税率太高一分,盐价就要翻一番,百姓就更加吃不起盐,盐税就更加收不上来。然后朝廷就继续抬盐税,以至于私盐越来越泛滥。
这已经是自前朝就流传下来的弊政了。
“母后的意思是,要改革税法?”
贾琰道:“哪朝哪代到了这时候不改革的?本朝国祚也有百年了。虽然说,朝廷一直在开疆拓土,各种海外的稀罕物什也源源不断地送进宫来,因此整个国家看似一片欣欣向荣。可是这繁花似锦的背后的危机和弊政呢?皇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母后,儿子,儿子愚钝,希望母后能够继续指点儿臣。”
贾琰摇了摇头,道:“皇儿,你要知道,士农工商,士人因为科举而做官,做官就能够得利,所以,他们天然就是维护王朝的统治的。国无粮而不稳,所以,国家要爱护农民,保护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是国家的基石。国无工则不强,从我们大晋纵横四海的舰船,再到兵器,都出自工匠之手,如果没有他们,将士们只能用命去挡别人的刀枪。所以,国家要栽培他们,也要对他们加强管理,防止我国的技术落后于他国或者是被他国偷走了技术。只有商人,见缝插针是他们的本性,只要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田氏市恩于齐民而取代姜氏一族成为齐国的国君,吕不韦奇货可居,前车之鉴近在眼前。”
“母后的意思是,儿臣应该更加严格地防范商人吗?”
贾琰摇了摇头,道:“华夏防范商人,防范了几千年,他们会一点措施都没有?皇帝,你有注意到,从前朝开始,官商已经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吗?”
生产力没有跟上来,但是,另一个世界里的美国豪门现象,有何尝不是大晋的现状?只不过细节上有些出入而已。
皇帝立刻想起来,就是当年的贾家,背后不也有严家这个大海商支持吗?只不过,严家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不是父皇信赖母后,就冲着贾家跟严家的关系,自己当年的储位也会被动摇、
当然,当年自己的储位也是受了不少冲击的。只不过,这个冲击,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权贵背后有商人支持,商人们确保权贵生活富裕舒适,而权贵则为商人保驾护航,为商人提供便利。
这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