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节(1 / 4)
主帅逃走的消息成了最后一根压垮斗志的稻草,辽军士兵开始四散逃跑,被驱赶而来的战马本已疲惫不堪,在泥泞湿滑的雪地里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倒是挡住了往回奔跑的辽军士兵的退路,让夏军轻易的追杀了上万的人头。
苏锦下达了自由追击的命令,但能够追击的只有这五万生力军了,他们有雪橇战车相助,而其他人因为失去了战马的机动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辽军士兵四散仓皇而逃。
既然不能追人,苏锦便让他们四下里抓马,而莫罗的追击极为凶悍,一直追杀辽军到了贺兰山口,这才因地势陡高而放弃,这一路上尸体倒下无数,杀人如麻。
夏营众将喜逐颜开,纷纷相互道贺,天黑时分,战场打扫完毕,伤亡歼敌数字也统计出来了,此战夏军死伤近八万,加上昨天夜里的那一战,伤亡高达十一万之巨,这是个令人咂舌的数字;而辽人则更惨,前后派了三十二万大军前来,逃走的不足五万,竟然被歼灭二十六万之多,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伤亡。
谁也没想到,夏辽两国之战双方累积损失兵力近四十万人,夏国虽然是胜利一方,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除了十一万兵马的损失,战马也损耗了二十万头,若不是最后抓了不少辽国的战马,整个夏国骑兵都要名存实亡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夏国居然也开始缺起战马来,这在盛产马匹的夏国,不能不说是个笑话。
而辽人此战后基本上失去了一战之力,虽然号称铁骑百万,实际上辽国的主力便是三十万宫帐军加上四十万的部族兵,其他的都是扈从兵,也就是杂役乡团之类的拉百姓组成的军队,没什么战斗力;此战消耗了辽人十万宫帐军,外加十七万部族兵,七十万大军少了五分之二,今后除了防守,怕是再难挑起战端了。、
(本卷终,请看下卷:肋生风雷踏歌行)
第九三五章战后格局(上)
经过五天五夜的连轴赶路,苏锦终于在大年初一的上午赶到了明珠城自己的府邸,全家妻妾老少翘首以盼,终于盼得苏锦归来,顿时一片欢腾。
到了家的苏锦,整个人都要虚脱了一般,脸颊也瘦的变了形,上下颌的胡须也参差凌乱,看上去就像是大病了一场,让晏碧云等人心疼的几乎要掉泪。
整个新年,苏锦闭门谢客,平日里除了陪着妻妾家人便是闭门静思,经过这两个月的战争经历,整个人的气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除了凌厉的气势之外,还有些隐隐的不快。
晏碧云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她也明白是因为什么,可是除了安慰之外,她能做什么呢?苏锦在为自己让许多无辜的士兵命丧黄泉而悔恨,虽然晏碧云也认为苏锦做的略微过分了点,但是站在苏锦的立场,她又不得不承认苏锦这么做有着充分的理由。
几经开导,苏锦也渐渐的平复起来,他只能用身不由己来说服自己,就算是内疚,若回到战场之上,苏锦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新年期间,《明珠报》成了最为抢手的大众读物,因为上面有关于辽夏之间大战的连载,传言说苏大人受夏国相邀去指挥了这场战斗,而写这篇连载的便是明珠报的首席记者,苏大人宠爱的小妾叫做往事如烟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她天天在枕边得到的消息自然是千真万确,所以引得万人哄抢,以至于十万份的免费赠报都不够,报社主编李重只得下令加印出售,十文钱一份的报纸卖出去了三十多万份,不仅是明珠城,西北各州府,甚至很多客商都将报纸成沓的买下,寄往各地州府中的亲朋故旧,让他们先睹为快。
平时这种消息百姓只是靠在官府中当差的官家人传递出来,最后在街头巷尾形成风言,往往以讹传讹最后被证实虚夸虚假了不少,但有了明珠报的客观报道,百姓们几乎将其当成了朝廷的邸报一般,速度和真实性也不可同日而语。
苏锦本来已经很出名了,这一下更是成了全民偶像,北到西北四路,霸州沿线,南到广南广西诸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津津乐道于苏锦的种种过往经历和趣事,惊叹于他崛起之快速,发迹之迅猛,有不得不承认他的成功名符其实。
正月初九,圣旨来到了明珠城,赵祯要苏锦携全部家眷回京共度上元节,并商讨战后格局及朝廷的政策,这是赵祯第一次邀请臣子共度上元节,往年只是赐宴群臣,但却从未有人单独受到如此的殊荣。
苏锦原本就估摸着自己不可能清净的呆在明珠城到正月十五,回来后他便将战事过程写成奏折呈报上去了,赵祯定然会急着见自己,果然时隔数日,圣旨便来了。
苏家上下收拾了一番,拖儿带女,带着一千亲卫,二十辆大车浩浩荡荡的赶往京城,夏思菱身怀六个月的身孕,享受特殊待遇,由柔娘浣娘姐妹亲自陪同,坐的便是苏锦特制的爱心马车。
这回回到京城,估计夏竦要合不拢嘴了,因为苏锦已经答应夏竦,如果是个男孩便让他姓夏,以免除夏竦无后之忧;对苏锦而言只赚不赔,儿子还是自己的,夏家的家业将来可是要照单全收了,但夏思菱和夏竦父女倒像是占了苏锦不少的便宜一般,感激的就差磕头捣蒜了。
四天后,苏家上下到达汴梁西城外,没过十里亭,远远便看见彩旗飞舞人头涌动的气势,苏锦在马上一眼便看到了黄罗伞盖,心中一惊,赵祯又亲自来迎接了,这已经是第三次赵祯亲自来迎接自己了。
苏锦并没太过激动,他对赵祯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换言之他更加的了解赵祯了,赵祯亲自来迎接自己,虽然是莫大的荣誉,赵祯的心中也必然极为感激,但更多的是作秀成分,那是借着此事向天下人表明他赵祯的胸怀。
即便如此,礼节上也不能马虎,苏锦赶紧远远下马,招呼众妻妾掺着老夫人下车,礼部主客也远远迎了上来,老远便笑脸行礼,一脸的灿烂之色。
“苏大人,您可算是到了,皇上率诸位大人从辰时便在此迎候,这都等了一个时辰了,赶紧的去见皇上吧。”
苏锦忙还礼道:“这如何敢当,天气寒冷,怎能让皇上在此迎候?”
“皇上高兴着呢,跟诸位大人谈谈笑笑,倒也没见怎么烦躁。”
苏锦笑道:“那便好,主客大人请带路,我携家眷这便去参见皇上。”
主客笑眯眯的道:“好说好说,老朽去禀报,大人随后跟来便是。”
苏锦让晏碧云掺着王夫人,柔娘和浣娘掺着夏思菱,一家大小缓步上前,走到长亭前,一席红地毯直通亭上,赵祯笑盈盈的端坐龙辇上,两侧朝中大臣鱼贯排列,均向苏锦颔首致意。
苏锦紧走几步,来到阶下,向赵祯行礼,身后苏家众人也拜倒参见;赵祯赶紧从龙座上起身,走下阶来亲手扶起苏锦,笑道:“都起来吧,苏爱卿凯旋归来,为我大宋建下丰功伟业,朕该给你行礼感谢才对。” ↑返回顶部↑
苏锦下达了自由追击的命令,但能够追击的只有这五万生力军了,他们有雪橇战车相助,而其他人因为失去了战马的机动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辽军士兵四散仓皇而逃。
既然不能追人,苏锦便让他们四下里抓马,而莫罗的追击极为凶悍,一直追杀辽军到了贺兰山口,这才因地势陡高而放弃,这一路上尸体倒下无数,杀人如麻。
夏营众将喜逐颜开,纷纷相互道贺,天黑时分,战场打扫完毕,伤亡歼敌数字也统计出来了,此战夏军死伤近八万,加上昨天夜里的那一战,伤亡高达十一万之巨,这是个令人咂舌的数字;而辽人则更惨,前后派了三十二万大军前来,逃走的不足五万,竟然被歼灭二十六万之多,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伤亡。
谁也没想到,夏辽两国之战双方累积损失兵力近四十万人,夏国虽然是胜利一方,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除了十一万兵马的损失,战马也损耗了二十万头,若不是最后抓了不少辽国的战马,整个夏国骑兵都要名存实亡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夏国居然也开始缺起战马来,这在盛产马匹的夏国,不能不说是个笑话。
而辽人此战后基本上失去了一战之力,虽然号称铁骑百万,实际上辽国的主力便是三十万宫帐军加上四十万的部族兵,其他的都是扈从兵,也就是杂役乡团之类的拉百姓组成的军队,没什么战斗力;此战消耗了辽人十万宫帐军,外加十七万部族兵,七十万大军少了五分之二,今后除了防守,怕是再难挑起战端了。、
(本卷终,请看下卷:肋生风雷踏歌行)
第九三五章战后格局(上)
经过五天五夜的连轴赶路,苏锦终于在大年初一的上午赶到了明珠城自己的府邸,全家妻妾老少翘首以盼,终于盼得苏锦归来,顿时一片欢腾。
到了家的苏锦,整个人都要虚脱了一般,脸颊也瘦的变了形,上下颌的胡须也参差凌乱,看上去就像是大病了一场,让晏碧云等人心疼的几乎要掉泪。
整个新年,苏锦闭门谢客,平日里除了陪着妻妾家人便是闭门静思,经过这两个月的战争经历,整个人的气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除了凌厉的气势之外,还有些隐隐的不快。
晏碧云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她也明白是因为什么,可是除了安慰之外,她能做什么呢?苏锦在为自己让许多无辜的士兵命丧黄泉而悔恨,虽然晏碧云也认为苏锦做的略微过分了点,但是站在苏锦的立场,她又不得不承认苏锦这么做有着充分的理由。
几经开导,苏锦也渐渐的平复起来,他只能用身不由己来说服自己,就算是内疚,若回到战场之上,苏锦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新年期间,《明珠报》成了最为抢手的大众读物,因为上面有关于辽夏之间大战的连载,传言说苏大人受夏国相邀去指挥了这场战斗,而写这篇连载的便是明珠报的首席记者,苏大人宠爱的小妾叫做往事如烟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她天天在枕边得到的消息自然是千真万确,所以引得万人哄抢,以至于十万份的免费赠报都不够,报社主编李重只得下令加印出售,十文钱一份的报纸卖出去了三十多万份,不仅是明珠城,西北各州府,甚至很多客商都将报纸成沓的买下,寄往各地州府中的亲朋故旧,让他们先睹为快。
平时这种消息百姓只是靠在官府中当差的官家人传递出来,最后在街头巷尾形成风言,往往以讹传讹最后被证实虚夸虚假了不少,但有了明珠报的客观报道,百姓们几乎将其当成了朝廷的邸报一般,速度和真实性也不可同日而语。
苏锦本来已经很出名了,这一下更是成了全民偶像,北到西北四路,霸州沿线,南到广南广西诸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津津乐道于苏锦的种种过往经历和趣事,惊叹于他崛起之快速,发迹之迅猛,有不得不承认他的成功名符其实。
正月初九,圣旨来到了明珠城,赵祯要苏锦携全部家眷回京共度上元节,并商讨战后格局及朝廷的政策,这是赵祯第一次邀请臣子共度上元节,往年只是赐宴群臣,但却从未有人单独受到如此的殊荣。
苏锦原本就估摸着自己不可能清净的呆在明珠城到正月十五,回来后他便将战事过程写成奏折呈报上去了,赵祯定然会急着见自己,果然时隔数日,圣旨便来了。
苏家上下收拾了一番,拖儿带女,带着一千亲卫,二十辆大车浩浩荡荡的赶往京城,夏思菱身怀六个月的身孕,享受特殊待遇,由柔娘浣娘姐妹亲自陪同,坐的便是苏锦特制的爱心马车。
这回回到京城,估计夏竦要合不拢嘴了,因为苏锦已经答应夏竦,如果是个男孩便让他姓夏,以免除夏竦无后之忧;对苏锦而言只赚不赔,儿子还是自己的,夏家的家业将来可是要照单全收了,但夏思菱和夏竦父女倒像是占了苏锦不少的便宜一般,感激的就差磕头捣蒜了。
四天后,苏家上下到达汴梁西城外,没过十里亭,远远便看见彩旗飞舞人头涌动的气势,苏锦在马上一眼便看到了黄罗伞盖,心中一惊,赵祯又亲自来迎接了,这已经是第三次赵祯亲自来迎接自己了。
苏锦并没太过激动,他对赵祯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换言之他更加的了解赵祯了,赵祯亲自来迎接自己,虽然是莫大的荣誉,赵祯的心中也必然极为感激,但更多的是作秀成分,那是借着此事向天下人表明他赵祯的胸怀。
即便如此,礼节上也不能马虎,苏锦赶紧远远下马,招呼众妻妾掺着老夫人下车,礼部主客也远远迎了上来,老远便笑脸行礼,一脸的灿烂之色。
“苏大人,您可算是到了,皇上率诸位大人从辰时便在此迎候,这都等了一个时辰了,赶紧的去见皇上吧。”
苏锦忙还礼道:“这如何敢当,天气寒冷,怎能让皇上在此迎候?”
“皇上高兴着呢,跟诸位大人谈谈笑笑,倒也没见怎么烦躁。”
苏锦笑道:“那便好,主客大人请带路,我携家眷这便去参见皇上。”
主客笑眯眯的道:“好说好说,老朽去禀报,大人随后跟来便是。”
苏锦让晏碧云掺着王夫人,柔娘和浣娘掺着夏思菱,一家大小缓步上前,走到长亭前,一席红地毯直通亭上,赵祯笑盈盈的端坐龙辇上,两侧朝中大臣鱼贯排列,均向苏锦颔首致意。
苏锦紧走几步,来到阶下,向赵祯行礼,身后苏家众人也拜倒参见;赵祯赶紧从龙座上起身,走下阶来亲手扶起苏锦,笑道:“都起来吧,苏爱卿凯旋归来,为我大宋建下丰功伟业,朕该给你行礼感谢才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