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1 / 4)
但他身子骨太弱,又被王夫人逼得无法喘气,心中压抑异常,又正巧赶上季节变换染了风寒,差点就这么去了。
第131章
好在贾家如今不算没落,贾敬又在朝中也十分得用,又有林家这样的亲戚,所以这次贾珠重病,王夫人病急乱投医拿了贾政的名帖向宫中递了牌子,倒是请回来了一个真正擅长医治风寒的太医。
再加上贾珠在林宪叮嘱后,也确实有注意锻炼身体,底子也养回来了。
所以太医到后,倒是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经此一事,贾珠在将军府上几乎成了易碎的瓷器,不管是王夫人还是他妻子季氏,对他都称得上予取予求。
尤其是王夫人,自从太医说了贾珠此病来势汹汹更大的原因是在压力太大,以至于心生抑郁后,她几乎再也不曾提起让贾珠宠幸妾室丫鬟的话。就连原本送到贾珠身边的那些用来和季氏打擂台的丫鬟妾室,只要贾珠没碰过的,全都拿了一笔银子将人遣了个干净。
之前哪怕太医不厌其烦地劝贾珠放宽心,他都没什么反应,反倒是王夫人这举动一做,都不用太医再劝,贾珠就放松下来了,眉眼间完全没了往日忧虑,整个人看起来疏朗开阔,话都多了不少。
这原本紧绷的心态一放松,病情自然就好得快。在太医惊诧的目光中,贾珠的身体很快就好到能下地了。
见此,太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贾珠这就是心病,心病好了,百病全消。
太医摇摇头,很快就带着药箱走了。
不过想着贾珠一表人才,人也礼貌,不像是其他得势勋贵那般对他呼来喝去,太医便投桃报李地叮嘱了王夫人一番:“贵公子身体本就不如常人,房事太过频繁反而容易掏空他的身体,到时候生病也会愈发频繁。若是他自己愿意也就罢了,若是不愿,夫人还是顺了他的意更好。”
王夫人心中自然是不太愿意的,但贾珠重病一事将她吓得不轻,犹豫之后,到底不甘不愿地应了下来。
太医总不会害了她儿子。
只是自此后,王夫人对贾珠的妻子季氏就愈发看不顺眼。
但对季氏来说,丈夫此后身边常伴的只有自己,已经是天大的幸运,婆母的些许为难,反倒不被她放在心上。
贾珠的事情似乎借此解决了,可贾宝玉的,却一直是王夫人的心病。
自抓周那天被贾政骂了句“酒色之徒”,如贾珠所想那般,之后再与人交际,只要提到宝玉,总有一些嫉妒小人拿此事来刺她,虽然她面上总不在意,可王夫人心底却早就恨得咬牙切齿。
王夫人有时也忍不住想,她究竟是造了什么孽,成才的大儿子不听她的话,为了儿媳竟然险些把命都丢了,逼得她只能顺了他的意。
而一心为她考虑的大女儿元春,又是个不消停的,明明夫妻恩爱,却偏要弄出些事端,如今搅得家宅不宁不说,还非得让姑爷去科举做官。
若是姑爷在读书方面有天赋,哪怕为了家族计,他会不去读书科举?
如今亲家对元春可谓是怨声载道,对她这个将军夫人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如今她也只有宝玉了。
可想到宝玉的前程,她就不由悲从中来。
宝玉是嫡次子,并不能继承爵位,可科举做官的路子又因为贾政被堵住,王夫人只要想到在她去后两个儿子分家,宝玉只能得到一些财物傍身,便止不住的担心。
许是自己生活如意了,面对母亲对弟弟的担忧,贾珠也开始试着出主意:“弟弟如今的名声这般差,到底还是因为那话出自父亲口中,若是让父亲在外人面前,最好是当初那些客人面前多夸夸宝玉,自然就将之前名声盖过去了。”
王夫人精神一振:“快说我该怎么做?”
贾珠正色起来:“并不需要母亲做太多准备,只是要父亲配合。”他想了想,道,“正好我儿快要临盆,百日时大办一场,母亲找人引个话头,让父亲提起宝玉,最好多夸夸他,这样多来几次,让外人知道父亲对长大后的宝玉十分满意,外人自然不会再提起周岁时的一时失语。”
贾珠没说的是,只要在酒色之事上严格要求宝玉,以宝玉的聪明才智,必能早早得中举人,到时神童之名传开,谁还记得贾政在孩子周岁时说的话?
但贾珠心中时有忧虑,因为贾政并不爱管宝玉(贾珠未死,贾政自然更看重这个已经考中秀才,且有很大机会考上举人、进士的儿子),宝玉的启蒙都是贾珠与元春教导。也因此,贾珠对宝玉的聪慧十分了解,但与此同时,宝玉的一些“恶习”,他也十分了解。 ↑返回顶部↑
第131章
好在贾家如今不算没落,贾敬又在朝中也十分得用,又有林家这样的亲戚,所以这次贾珠重病,王夫人病急乱投医拿了贾政的名帖向宫中递了牌子,倒是请回来了一个真正擅长医治风寒的太医。
再加上贾珠在林宪叮嘱后,也确实有注意锻炼身体,底子也养回来了。
所以太医到后,倒是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经此一事,贾珠在将军府上几乎成了易碎的瓷器,不管是王夫人还是他妻子季氏,对他都称得上予取予求。
尤其是王夫人,自从太医说了贾珠此病来势汹汹更大的原因是在压力太大,以至于心生抑郁后,她几乎再也不曾提起让贾珠宠幸妾室丫鬟的话。就连原本送到贾珠身边的那些用来和季氏打擂台的丫鬟妾室,只要贾珠没碰过的,全都拿了一笔银子将人遣了个干净。
之前哪怕太医不厌其烦地劝贾珠放宽心,他都没什么反应,反倒是王夫人这举动一做,都不用太医再劝,贾珠就放松下来了,眉眼间完全没了往日忧虑,整个人看起来疏朗开阔,话都多了不少。
这原本紧绷的心态一放松,病情自然就好得快。在太医惊诧的目光中,贾珠的身体很快就好到能下地了。
见此,太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贾珠这就是心病,心病好了,百病全消。
太医摇摇头,很快就带着药箱走了。
不过想着贾珠一表人才,人也礼貌,不像是其他得势勋贵那般对他呼来喝去,太医便投桃报李地叮嘱了王夫人一番:“贵公子身体本就不如常人,房事太过频繁反而容易掏空他的身体,到时候生病也会愈发频繁。若是他自己愿意也就罢了,若是不愿,夫人还是顺了他的意更好。”
王夫人心中自然是不太愿意的,但贾珠重病一事将她吓得不轻,犹豫之后,到底不甘不愿地应了下来。
太医总不会害了她儿子。
只是自此后,王夫人对贾珠的妻子季氏就愈发看不顺眼。
但对季氏来说,丈夫此后身边常伴的只有自己,已经是天大的幸运,婆母的些许为难,反倒不被她放在心上。
贾珠的事情似乎借此解决了,可贾宝玉的,却一直是王夫人的心病。
自抓周那天被贾政骂了句“酒色之徒”,如贾珠所想那般,之后再与人交际,只要提到宝玉,总有一些嫉妒小人拿此事来刺她,虽然她面上总不在意,可王夫人心底却早就恨得咬牙切齿。
王夫人有时也忍不住想,她究竟是造了什么孽,成才的大儿子不听她的话,为了儿媳竟然险些把命都丢了,逼得她只能顺了他的意。
而一心为她考虑的大女儿元春,又是个不消停的,明明夫妻恩爱,却偏要弄出些事端,如今搅得家宅不宁不说,还非得让姑爷去科举做官。
若是姑爷在读书方面有天赋,哪怕为了家族计,他会不去读书科举?
如今亲家对元春可谓是怨声载道,对她这个将军夫人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如今她也只有宝玉了。
可想到宝玉的前程,她就不由悲从中来。
宝玉是嫡次子,并不能继承爵位,可科举做官的路子又因为贾政被堵住,王夫人只要想到在她去后两个儿子分家,宝玉只能得到一些财物傍身,便止不住的担心。
许是自己生活如意了,面对母亲对弟弟的担忧,贾珠也开始试着出主意:“弟弟如今的名声这般差,到底还是因为那话出自父亲口中,若是让父亲在外人面前,最好是当初那些客人面前多夸夸宝玉,自然就将之前名声盖过去了。”
王夫人精神一振:“快说我该怎么做?”
贾珠正色起来:“并不需要母亲做太多准备,只是要父亲配合。”他想了想,道,“正好我儿快要临盆,百日时大办一场,母亲找人引个话头,让父亲提起宝玉,最好多夸夸他,这样多来几次,让外人知道父亲对长大后的宝玉十分满意,外人自然不会再提起周岁时的一时失语。”
贾珠没说的是,只要在酒色之事上严格要求宝玉,以宝玉的聪明才智,必能早早得中举人,到时神童之名传开,谁还记得贾政在孩子周岁时说的话?
但贾珠心中时有忧虑,因为贾政并不爱管宝玉(贾珠未死,贾政自然更看重这个已经考中秀才,且有很大机会考上举人、进士的儿子),宝玉的启蒙都是贾珠与元春教导。也因此,贾珠对宝玉的聪慧十分了解,但与此同时,宝玉的一些“恶习”,他也十分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