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3 / 4)
余陶这话说得甚是不妥当,大臣中许多人立刻就纷纷辩驳起来。
见大臣们一时失了礼仪,余陶也不生气,只是含笑道:“既然诸位都有话说,那就让大家一起来辩。朕有意在大齐周报上开专题来辩论此事,诸位可有愿意执笔之人?”
丢下这句话,余陶就不再自己参与这件事了。
李婉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沉吟片刻,微微一笑。
余陶又在做这种事了,用无关紧要的小事来引发背后更多的算计。他看上去十分擅长这种算计。
争论女子是否有权参政不过是一开始的小事,让周报拿到话语权才是目的。
也许,以后不只是周报。
李婉的这个猜想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嫌弃一周一刊没办法畅快淋漓表达自己想法的臣子们很快就想出了增刊等方式,最终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增刊模式之后,周报变成了两日一刊。
这个时侯,再叫周报就已经不适合,于是,余陶大笔一挥,改了名。改名之后的大齐中央报官方性质十足,倒是让许多人有些望而生畏起来。
李婉在这个时侯,果断地让那个沈勋上了折子,将刊发报纸的权力进行有限的售卖,仅有的到许可的才能进行进行报纸制作和售卖。这份许可,被称之为报牌,最终发出去了五份。
其中一份被沈勋手底下的人拿到,在李婉的点子下,很快就变成了一份相对亲民的市井小报。不仅刊登市井之间的一些事,也刊登专门聘请了写书人写出来的各种故事,更有专门的板块刊登各方的商业信息,价格变化,流行趋势以及部分商家的广告。却只是偶尔用轻描淡写的口气说起朝堂之上的一些大事,只说,并不评论。
事实上,广告这个词都是李婉说出来的。第一次试探着付出了两百钱在这份报纸上得到了一小块广告位的掌柜,在第二天赢得了可喜的营业额增长。这让这份小报的广告位价格猛涨,也让那些刚刚将自家报纸弄出来试探市场的其他报纸的主人红了眼。
但是他们也知道,最低端的市场已经被这份报纸占领,于是,他们各自向着不同的领域发展。
过完年之后,整个齐国的报纸市场,就热热闹闹地发展了起来。
一时之间,纸坊水涨船高。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更
☆、第十七章
洛阳纸贵。
这个词现在可以很好地形容齐国很多地方的现状。有关女子是否为官的争论在告一段落之后,很快就有人掀起了新的争论,那就是官员是否应该理直气壮地享有免税的权力。
有人热情呐喊,说官员已经被国家荣养,就不该再享受更多。也有人觉得,十年寒窗苦读,若是连这份权力都没有了,来读书做什么?
大家彼此争论不休,受益最大的还是各家开办的报纸。以及有勇气在报纸上投入金钱,来打广告的商户。在这争论,渐渐变得白热化起来,商户们也渐渐的笑得见牙不见眼,整日里对着来往如织的人流嫌弃自家门户太小。若不是实在没有可能,一息之间将自家店铺变得更大,能够招揽更多的人,那些商户倒宁愿是,每日里都有这样的如织人流。就算是忙得累得夜里沾上了枕头就不想再醒过来,也是甘愿的。
这样的形式落入余陶头眼中,唇边渐渐的有了更多的笑容。对他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机会,渐渐的将话语权从士大夫手中夺过来的机会。
只可惜现在民间的力量还不够强,若是有了足够的力量,民间再派出一部分代表,加上勋贵,官员和皇室,几方联合之下这个国家相互制约各个部门,就已经齐全了。
想到不知道是谁在民间借这次机会,不仅带动了纸坊的建立,甚至其他相关产业都有复苏的迹象,余陶就心中安慰。
等到富商们手中有了更多的钱,自然会追寻更多的话语权。到了那个时候,三足鼎力就已成现实。
那个时候也就是自己功成身退的时候。
但是在那之前,自己需要先做到,将权力牢牢地握在手中,不要让钟家的人有机会夺去了这个位置。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所做的努力,也许就会化为流水。
过完了年之后,过年时间养出来的慵懒气氛就随之消散,大家都重新开始自己的工作。也许是因为过年期间那些辩论的缘故,重新回到岗位上的人们,都习惯于加快了说话的频率,随带的,做事的时候手脚就更快乐一些。这样的变化带来的是效率的提高。余陶非常欣慰地发现,自己颁布出去的命令比起以前,贯彻执行的速度快了很多。当然,能否得到彻底的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了。
过完了年之后,李婉也开始跟着姚子萱,离开了庄园,回到了成国公府位于京城的住宅。 ↑返回顶部↑
见大臣们一时失了礼仪,余陶也不生气,只是含笑道:“既然诸位都有话说,那就让大家一起来辩。朕有意在大齐周报上开专题来辩论此事,诸位可有愿意执笔之人?”
丢下这句话,余陶就不再自己参与这件事了。
李婉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沉吟片刻,微微一笑。
余陶又在做这种事了,用无关紧要的小事来引发背后更多的算计。他看上去十分擅长这种算计。
争论女子是否有权参政不过是一开始的小事,让周报拿到话语权才是目的。
也许,以后不只是周报。
李婉的这个猜想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嫌弃一周一刊没办法畅快淋漓表达自己想法的臣子们很快就想出了增刊等方式,最终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增刊模式之后,周报变成了两日一刊。
这个时侯,再叫周报就已经不适合,于是,余陶大笔一挥,改了名。改名之后的大齐中央报官方性质十足,倒是让许多人有些望而生畏起来。
李婉在这个时侯,果断地让那个沈勋上了折子,将刊发报纸的权力进行有限的售卖,仅有的到许可的才能进行进行报纸制作和售卖。这份许可,被称之为报牌,最终发出去了五份。
其中一份被沈勋手底下的人拿到,在李婉的点子下,很快就变成了一份相对亲民的市井小报。不仅刊登市井之间的一些事,也刊登专门聘请了写书人写出来的各种故事,更有专门的板块刊登各方的商业信息,价格变化,流行趋势以及部分商家的广告。却只是偶尔用轻描淡写的口气说起朝堂之上的一些大事,只说,并不评论。
事实上,广告这个词都是李婉说出来的。第一次试探着付出了两百钱在这份报纸上得到了一小块广告位的掌柜,在第二天赢得了可喜的营业额增长。这让这份小报的广告位价格猛涨,也让那些刚刚将自家报纸弄出来试探市场的其他报纸的主人红了眼。
但是他们也知道,最低端的市场已经被这份报纸占领,于是,他们各自向着不同的领域发展。
过完年之后,整个齐国的报纸市场,就热热闹闹地发展了起来。
一时之间,纸坊水涨船高。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更
☆、第十七章
洛阳纸贵。
这个词现在可以很好地形容齐国很多地方的现状。有关女子是否为官的争论在告一段落之后,很快就有人掀起了新的争论,那就是官员是否应该理直气壮地享有免税的权力。
有人热情呐喊,说官员已经被国家荣养,就不该再享受更多。也有人觉得,十年寒窗苦读,若是连这份权力都没有了,来读书做什么?
大家彼此争论不休,受益最大的还是各家开办的报纸。以及有勇气在报纸上投入金钱,来打广告的商户。在这争论,渐渐变得白热化起来,商户们也渐渐的笑得见牙不见眼,整日里对着来往如织的人流嫌弃自家门户太小。若不是实在没有可能,一息之间将自家店铺变得更大,能够招揽更多的人,那些商户倒宁愿是,每日里都有这样的如织人流。就算是忙得累得夜里沾上了枕头就不想再醒过来,也是甘愿的。
这样的形式落入余陶头眼中,唇边渐渐的有了更多的笑容。对他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机会,渐渐的将话语权从士大夫手中夺过来的机会。
只可惜现在民间的力量还不够强,若是有了足够的力量,民间再派出一部分代表,加上勋贵,官员和皇室,几方联合之下这个国家相互制约各个部门,就已经齐全了。
想到不知道是谁在民间借这次机会,不仅带动了纸坊的建立,甚至其他相关产业都有复苏的迹象,余陶就心中安慰。
等到富商们手中有了更多的钱,自然会追寻更多的话语权。到了那个时候,三足鼎力就已成现实。
那个时候也就是自己功成身退的时候。
但是在那之前,自己需要先做到,将权力牢牢地握在手中,不要让钟家的人有机会夺去了这个位置。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所做的努力,也许就会化为流水。
过完了年之后,过年时间养出来的慵懒气氛就随之消散,大家都重新开始自己的工作。也许是因为过年期间那些辩论的缘故,重新回到岗位上的人们,都习惯于加快了说话的频率,随带的,做事的时候手脚就更快乐一些。这样的变化带来的是效率的提高。余陶非常欣慰地发现,自己颁布出去的命令比起以前,贯彻执行的速度快了很多。当然,能否得到彻底的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了。
过完了年之后,李婉也开始跟着姚子萱,离开了庄园,回到了成国公府位于京城的住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