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3 / 4)
吴冷西忙道:“臣不敢,今上所言,无一句不在情,无一句不在理,臣听了,自有所触,亦有所得。”
英奴笑着徐徐摇首,随之敛了笑,言及正事:“官仓的案子,前日朝会,听尚书令所言,是结案了?”
见天子在此处问起大案,而不是择日于东堂议事,吴冷西似有所悟,想起成去非的那几句交代来,先跪地请罪道:“臣曾奏请清查帝都各处官仓,当时臣亲眼所见,确是粮食满仓,可后来细想,鉴于北仓一事,不免心有疑虑,遂遣下属,于夜间再查,不意发觉惊天漏洞,因事关重大,臣有所顾忌,怕一时查不清,徒增君父忧心,故未曾及时上奏,臣有罪。”说罢深深伏于地,英奴瞟他一眼,却随手托他起身:
“朕不怪你,投鼠忌器,这个道理,朕懂,你本是白衣卿相之人,来查这个案子,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一样样说,先说北仓的案子吧。”
吴冷西略一迟疑,道:“北仓的卷宗,臣在司马门前已交由内侍,还请今上细察。”
“嗯,”英奴知道那卷宗不在少数,他携带定不方便,摆手道:“也罢,朕回头自己看,你怕是三言两语也说不完,那就说说这惊天的漏洞为何?”
吴冷西沉默有时,酝酿一番,方把这事前前后后道来,亦暗中留心天子神色,果真,英奴先是微蹙眉尖,继而紧拧了眉心,待听到最紧要处,嘴角已颤动不已,显然是怒到极处,吴冷西一席话了,等他发作,却见英奴只把唇抿得铁紧,半日才说出一句:
“国将不国……”
语气中并无明显的怒意,却自是深沉迂回,年轻的天子心底纵然惊愕震怒到极点,可四下寒凉入骨,也只能在心的一角燃起一片冰冷的火海,烧不到任何人,只能灼伤他这个孤家寡人。
君臣一时无话,吴冷西无从开口,似乎说什么也无法告慰天子,忽听英奴道:“尚书令知道这个事吗?”
吴冷西脑中转得快,随即道:“北仓的案子,今上曾下诏尚书令同廷尉会审,后又命吏部也参与进来,这件事,臣曾和大尚书提及,不知大尚书是否告知了尚书令大人。”
这话乍听起来,寻不出什么问题,英奴叹口气,“尚书令大事上分寸向来拿得准,他给朕举荐你,果真是生了一双慧眼,当初廷臣们在底下如何私议的,想必你也不会全然不知,只道尚书令任人唯亲,如今看,朕倒盼着这样的‘亲’再多些,纲纪兴许就好了!”
吴冷西闻言,再次叩首道:“臣本八百孤寒,蒙明主不弃,简在帝心,臣必当尽心竭力,死而后已。”
英奴见他如此,这次不再相扶,只抚了抚袖口,望向远山:“吴卿起身吧,北仓的案子既已结案,朕会细看卷宗,但这一事,不是还没弄清楚吗?朕要于延贤堂亲临诉讼。”
听得吴冷西心头一震,正不知该如何开口,英奴已侧眸紧紧盯住他:“此事只你知情,你把相关之人送进来,剩下的,朕来办就好。”
说着呆了片刻,方对吴冷西摆手:“到底是高处不胜寒,这会朕觉得十分冷,吴卿也先去了吧。”
目送吴冷西离去,英奴独坐西风良久,忽想起下令征辟史青一事,挥手招来山下侍卫,吩咐道:“让常侍问问台阁,史青应征了没?”
不多时,内侍一路小跑过来回话,见英奴仍在这冷风中,遂跪地劝道:“今上万金之体,牵系国祚,不可轻损,眼下风凉伤身,请今上千万慎之,还是回东堂再看奏表。”
见英奴似是神游物外,没听见自己所言,只得高声补描一遍,英奴看了他一眼,又冷目四下一番,这才起身往东堂去了。
等在东堂坐定,宫人奉上热茶来,英奴饮了几口,接过史青的上表,略略扫了几眼,本就心绪不佳,此刻更是火上浇油。史青有多少本事,成去非清楚,他也清楚,成去非果真度量难得,举荐史青,正遂己意,可手底这份上表都在扯了些什么?一壁言“寻蒙国恩,非陨首不能报”一壁又云“圣朝以孝治天下,老母无臣,无以致终年”,不过洋洋洒洒一片托词,偏还要“皇天后土,时所共鉴”!
英奴手一扬,那奏表便哧溜溜横飞下来,跌在地上,终是泄出火来:“好一个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朕要他那颗人头干什么!朕又要他结哪门子草,朕要的是他这个大活人实实在在来给朝廷做事!”
内侍见状,略略移袖,犹豫要不要给捡起来,不想英奴忽离座起身,大步下来,朝那奏表抬脚使劲踩了一阵,看得内侍瞠目结舌,这一幕也正被太后身边近侍黄裳看在眼里,太后本命他来请天子移驾西堂叙话,不料刚抬脚进来,便看到英奴正在一通极为有失人君气度的邪火,一侧内侍此刻瞧见了黄裳现身,忙投去求助的目光。
“今上这是怎么了?”黄裳疾步上前,蹲下身就要把奏表拾起,英奴跺脚拦住:“阿公不要捡!”
上头半行字迹露出来,黄裳知道定是臣子的奏折无疑,遂冲那边内侍摆了摆手,内侍会意忙把一众宫人带了下去。
“今上何必当着奴婢们这般?传出去,岂不有损天家威仪?倒又添那些臣子们的口舌。”黄裳微微叹气,俯身把那奏表捡起,小心给抹平吹净,重新置于案头。
英奴冷眼相看半晌,此刻并未再阻拦,甩袖仍坐下来,把那奏表掷到黄裳怀中恨恨道:“阿公看看罢!”
“老奴僭越了。”黄裳略一躬身,摊开奏表,不多时看完,还没开口,就听英奴音里仍携裹躁意:“阿公看清楚了?朕如今想用个人,都用不动!推三阻四,还要说得情深义重,全天下就他史青是大孝子!朕要是强逼他来当这个官,朕就是禽兽之心吗?!说什么父孝子慈方能家盛,他如今上无父,下无子,就一个老娘所以得好好养老送终!难道君父不是父了?难道他不知君臣和睦,国才能盛吗!”
大殿里他的回音久久不散,黄裳见他满面涨通红,尽情发作,知道是定是憋闷太久,也就由着他吼完,才道:
“今上息怒,老奴斗胆问今上,这征辟的诏书,是从何处发文?”
“自然是吏部。”英奴没好气应道,端过茶盏,刚一入口,发觉竟是凉的,原宫人都早已退下不敢进来,茶搁置半天自然冷却,他一阵心烦,脑中尽是海灾乱象,又有成去非上折子请旨下诏严禁江左世家趁灾买卖奴婢,清楚这里头意味着什么,如此一想,怒火复起,就势把那茶盏朝地上用力一掼,听得一阵叮当作响,只见一地狼藉残片,便是这般,毁得彻底,粉身碎骨之声,竟难得悦耳,他心头这才稍稍好受几分。 ↑返回顶部↑
英奴笑着徐徐摇首,随之敛了笑,言及正事:“官仓的案子,前日朝会,听尚书令所言,是结案了?”
见天子在此处问起大案,而不是择日于东堂议事,吴冷西似有所悟,想起成去非的那几句交代来,先跪地请罪道:“臣曾奏请清查帝都各处官仓,当时臣亲眼所见,确是粮食满仓,可后来细想,鉴于北仓一事,不免心有疑虑,遂遣下属,于夜间再查,不意发觉惊天漏洞,因事关重大,臣有所顾忌,怕一时查不清,徒增君父忧心,故未曾及时上奏,臣有罪。”说罢深深伏于地,英奴瞟他一眼,却随手托他起身:
“朕不怪你,投鼠忌器,这个道理,朕懂,你本是白衣卿相之人,来查这个案子,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一样样说,先说北仓的案子吧。”
吴冷西略一迟疑,道:“北仓的卷宗,臣在司马门前已交由内侍,还请今上细察。”
“嗯,”英奴知道那卷宗不在少数,他携带定不方便,摆手道:“也罢,朕回头自己看,你怕是三言两语也说不完,那就说说这惊天的漏洞为何?”
吴冷西沉默有时,酝酿一番,方把这事前前后后道来,亦暗中留心天子神色,果真,英奴先是微蹙眉尖,继而紧拧了眉心,待听到最紧要处,嘴角已颤动不已,显然是怒到极处,吴冷西一席话了,等他发作,却见英奴只把唇抿得铁紧,半日才说出一句:
“国将不国……”
语气中并无明显的怒意,却自是深沉迂回,年轻的天子心底纵然惊愕震怒到极点,可四下寒凉入骨,也只能在心的一角燃起一片冰冷的火海,烧不到任何人,只能灼伤他这个孤家寡人。
君臣一时无话,吴冷西无从开口,似乎说什么也无法告慰天子,忽听英奴道:“尚书令知道这个事吗?”
吴冷西脑中转得快,随即道:“北仓的案子,今上曾下诏尚书令同廷尉会审,后又命吏部也参与进来,这件事,臣曾和大尚书提及,不知大尚书是否告知了尚书令大人。”
这话乍听起来,寻不出什么问题,英奴叹口气,“尚书令大事上分寸向来拿得准,他给朕举荐你,果真是生了一双慧眼,当初廷臣们在底下如何私议的,想必你也不会全然不知,只道尚书令任人唯亲,如今看,朕倒盼着这样的‘亲’再多些,纲纪兴许就好了!”
吴冷西闻言,再次叩首道:“臣本八百孤寒,蒙明主不弃,简在帝心,臣必当尽心竭力,死而后已。”
英奴见他如此,这次不再相扶,只抚了抚袖口,望向远山:“吴卿起身吧,北仓的案子既已结案,朕会细看卷宗,但这一事,不是还没弄清楚吗?朕要于延贤堂亲临诉讼。”
听得吴冷西心头一震,正不知该如何开口,英奴已侧眸紧紧盯住他:“此事只你知情,你把相关之人送进来,剩下的,朕来办就好。”
说着呆了片刻,方对吴冷西摆手:“到底是高处不胜寒,这会朕觉得十分冷,吴卿也先去了吧。”
目送吴冷西离去,英奴独坐西风良久,忽想起下令征辟史青一事,挥手招来山下侍卫,吩咐道:“让常侍问问台阁,史青应征了没?”
不多时,内侍一路小跑过来回话,见英奴仍在这冷风中,遂跪地劝道:“今上万金之体,牵系国祚,不可轻损,眼下风凉伤身,请今上千万慎之,还是回东堂再看奏表。”
见英奴似是神游物外,没听见自己所言,只得高声补描一遍,英奴看了他一眼,又冷目四下一番,这才起身往东堂去了。
等在东堂坐定,宫人奉上热茶来,英奴饮了几口,接过史青的上表,略略扫了几眼,本就心绪不佳,此刻更是火上浇油。史青有多少本事,成去非清楚,他也清楚,成去非果真度量难得,举荐史青,正遂己意,可手底这份上表都在扯了些什么?一壁言“寻蒙国恩,非陨首不能报”一壁又云“圣朝以孝治天下,老母无臣,无以致终年”,不过洋洋洒洒一片托词,偏还要“皇天后土,时所共鉴”!
英奴手一扬,那奏表便哧溜溜横飞下来,跌在地上,终是泄出火来:“好一个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朕要他那颗人头干什么!朕又要他结哪门子草,朕要的是他这个大活人实实在在来给朝廷做事!”
内侍见状,略略移袖,犹豫要不要给捡起来,不想英奴忽离座起身,大步下来,朝那奏表抬脚使劲踩了一阵,看得内侍瞠目结舌,这一幕也正被太后身边近侍黄裳看在眼里,太后本命他来请天子移驾西堂叙话,不料刚抬脚进来,便看到英奴正在一通极为有失人君气度的邪火,一侧内侍此刻瞧见了黄裳现身,忙投去求助的目光。
“今上这是怎么了?”黄裳疾步上前,蹲下身就要把奏表拾起,英奴跺脚拦住:“阿公不要捡!”
上头半行字迹露出来,黄裳知道定是臣子的奏折无疑,遂冲那边内侍摆了摆手,内侍会意忙把一众宫人带了下去。
“今上何必当着奴婢们这般?传出去,岂不有损天家威仪?倒又添那些臣子们的口舌。”黄裳微微叹气,俯身把那奏表捡起,小心给抹平吹净,重新置于案头。
英奴冷眼相看半晌,此刻并未再阻拦,甩袖仍坐下来,把那奏表掷到黄裳怀中恨恨道:“阿公看看罢!”
“老奴僭越了。”黄裳略一躬身,摊开奏表,不多时看完,还没开口,就听英奴音里仍携裹躁意:“阿公看清楚了?朕如今想用个人,都用不动!推三阻四,还要说得情深义重,全天下就他史青是大孝子!朕要是强逼他来当这个官,朕就是禽兽之心吗?!说什么父孝子慈方能家盛,他如今上无父,下无子,就一个老娘所以得好好养老送终!难道君父不是父了?难道他不知君臣和睦,国才能盛吗!”
大殿里他的回音久久不散,黄裳见他满面涨通红,尽情发作,知道是定是憋闷太久,也就由着他吼完,才道:
“今上息怒,老奴斗胆问今上,这征辟的诏书,是从何处发文?”
“自然是吏部。”英奴没好气应道,端过茶盏,刚一入口,发觉竟是凉的,原宫人都早已退下不敢进来,茶搁置半天自然冷却,他一阵心烦,脑中尽是海灾乱象,又有成去非上折子请旨下诏严禁江左世家趁灾买卖奴婢,清楚这里头意味着什么,如此一想,怒火复起,就势把那茶盏朝地上用力一掼,听得一阵叮当作响,只见一地狼藉残片,便是这般,毁得彻底,粉身碎骨之声,竟难得悦耳,他心头这才稍稍好受几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