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1 / 4)
杜甫心中并不认同李白之言,然李白如今诗冠天下,自己名声轻微,能得其青眼有加,也令他感动万分。他闻言上前又与李白共饮一盏,说道:“诚如君言,杜甫敢不从命?”
李白哈哈大笑,又俯身自己倒酒。高适事先准备好的烧春酒早已饮尽,此时所饮为荥阳“土窟春”酒,李白喝酒过了数盏之后,就不再辨酒之滋味,可见他但凡有酒即可,酒之品质如何尚在其次。
四人皆饮得熟醉,最后相携扶归。是夕洛阳街头上,有四人踉踉跄跄而行,路人闻其酒气,观其醉态,又见他们似癫狂般大声说话,遂努力躲避这四个不知何处出来的醉汉。他们哪儿知道,其中二人实为有唐一代称冠的诗仙诗圣呢?
秋风再起,宜人的天气将人们带入秋色之中。忽如一夜之间,汴郡城内大街小巷里的菊花齐齐盛开,花团锦簇,其盛状唯有洛阳牡丹盛开时方可媲美。
汴城外东南三里处,有一个秀水环绕、古木参天的所在,居中有一个高约五丈的高台,台上种植有名花贵木,更有殿宇亭楼,到了此季节,满台被各色菊花遮掩得密密实实,菊花的香气弥漫在高台周围。
此台名为“吹台”,系汉代梁孝王在此修建梁园时,为了在此吹弹游乐,由此增筑高台。梁孝王其实是在旧台的基础上增高加阔而已,这个吹台古即有之,那是人们为了纪念晋国太宰师旷而建。
师旷自幼眼盲,然听力超群,琴艺卓绝,且满腹经纶,能言善辩,深得晋悼公和晋平公的信任及重用。师旷琴艺卓绝,能以琴音描绘出飞鸟的动姿和鸣叫,其琴谱《阳春》、《白雪》和《玄默》等曲实为千古绝唱,其身逝之后,仪邑百姓就在师旷住过的地方筑台建祠,并供上师旷抚琴的塑像,是为吹台现在之址。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果然依约齐集吹台,他们赏菊游台,凭吊师旷的古迹,由此逸兴湍飞,诗兴大发,各有佳作留存。
李白眺望蓝天白云,心中幽思顿发,感触地说道:“遥想师旷当年,在此小桥流水,其焚香操琴,将天地万物动静皆集于其琴音之中,此种美韵,我辈惜于只能遥思了。唉,人生若能如此,夫复何求?”
高适笑道:“太白兄寄情山水,有仗剑游侠之风。若师旷再世,他专一处静寻幽,太白兄如此性情,能与之长期相处吗?”
李白道:“偶然为之,亦无不可。”
三人由是相视而笑,其意甚洽。
此后高适被转授为左晓卫兵曹参军,赴河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之职;而李白在汴郡又结喜缘,娶了宗氏夫人,他或游历天下,或与夫人举案齐眉,日子过得相对平静;至于杜甫,仍孜孜以求于考取功名,只是屡考不中,以致岁月蹉跎,可见命运造化,殊非强求而来。
第十五回 君王惘识安禄山 权相欲谋王忠嗣
安禄山现在身兼范阳节度使与平卢节度使二职,又得李隆基面授,当然要立新功表现一回。其回到营郡即召人开始谋划,待从王忠嗣那里借来的二万兵马到位,即发动一拨攻势。
王忠嗣拨来的二万兵马主要从河西军里抽调而来,王忠嗣令哥舒翰带兵前往。这二万兵马到了涿郡地面,即接到安禄山将令就地驻扎。
月余之内,安禄山纵兵向北猛攻,相继击破契丹人与奚人的营盘,捕获人众五万,由此获得东北大捷。捷报传到京中,李隆基闻讯大喜,当即下诏旌扬安禄山,并对参战将士给予了丰厚的封赏。
哥舒翰带兵驻扎后方,又为客军,朝廷的封赏没有他们的份儿,颁下的诏书中也未提他们的功劳。如此又过了月余,哥舒翰渐渐变得焦躁起来,遂修书一道,派人快马送至王忠嗣手中。
哥舒翰系突厥哥舒部的后裔,其能读《左氏春秋》、《汉书》,又仗义疏财,由此将士归心。王忠嗣之所以看重他,却是缘于哥舒翰英武绝伦。某日吐蕃兵盗边,侵入苦拔海并击杀唐军守将。王忠嗣即令哥舒翰前去主持防务,哥舒翰仅带年仅十六岁的一名家奴前去接管。孰料驻军副使倨傲不肯服从,哥舒翰遂拔出刀来一刀将他砍翻,由此震慑众人。
这里的唐军因为主将被杀,早吓得龟缩垒中不肯出战。哥舒翰驱赶众人出垒,令他们在后掠阵,看自己如何厮杀。
哥舒翰常使一杆蘸金虎头枪,此枪重六十二斤,通体系用镔铁打造。却说两军对阵,哥舒翰一马一枪行至两阵中间,身后仅有那位名为左车的家奴步行跟随。双方擂鼓声中,就见吐蕃军阵中也缓缓走出三骑。
哥舒翰驱马跑动,口中大喝一声,瞬间就冲到敌骑面前。那杆金枪左右闪动,就见两人已然倒撞下马,剩下一人大惊,驱马斜刺里好歹躲过了金枪的招呼。倏忽就冲出了数丈之远。他又听到脑后马蹄声响,知道哥舒翰正在追赶,遂低头策马狂奔,于是八只马蹄在阵前“嗒嗒”乱响,马后扬起的尘埃形成了一道长烟。
蓦地,一声断喝如雷鸣似的,那吐蕃将领闻声一惊,不由得回头而顾,就见哥舒翰已将金枪高高举过肩顶,然后凝力前刺,此将顿时感到喉间一凉,刺痛后再无意识。哥舒翰挑杀番将,又奋力将尸体向空中一抛,竟然有五丈余高,众人眼睛一花,那尸体已然跌落地面。
左车飞奔而至,手提利刃斩下首级。众人这时才发现,左车的手中已提有两颗首级,敢情他随哥舒翰上阵,竟然是办如此的善后事儿。
哥舒翰挥手令唐兵冲锋,吐蕃兵由于遭此大挫,竟然折了锐气,阵脚很快大乱,由此大败。
王忠嗣得知哥舒翰的英勇事迹,赞道:“一枪连击三将,真英武也。”是役之后,王忠嗣奏请朝廷,授哥舒翰为右武卫将军。
哥舒翰在涿郡候王忠嗣复书,这日终于候到,他阅罢回书即驰往范阳。
安禄山此时已从营郡回到范阳,闻听哥舒翰在门外求见,遂同意入内。哥舒翰入衙后向安禄山欠身为礼,说道:“安大使,末将奉王大使将令,刻日就要返回河西,今特来辞行。”
安禄山听了觉得有些不顺耳,遂冷颜说道:“哥舒将军此话从何说起呢?这二万兵马奉圣旨归入本大使统辖,又哪儿来的王大使?哥舒将军,你率本部兵马欲往何处,须奉本大使将令才是。”
哥舒翰的祖上系突厥部族酋长,归入大唐节制后,也官至大都督之职,这安禄山虽号称突厥人,其身上流淌的血液实在说不明道不清,殊非突厥正宗。哥舒翰此前与他人谈起安禄山的来历,语气中颇有不屑之意。他现在见安禄山脸现倨傲之色,心中的不屑又腾然而起,就强压火气说道:“末将奉旨来此,此前谨遵安大使将令,不敢有丝毫差池。然末将之所以领兵前来,圣旨里说得很明白,即是安大使暂借一时,待此战完毕,可当即归回河西。如今战事已毕,末将奉王大使将令返营,有何不可?” ↑返回顶部↑
李白哈哈大笑,又俯身自己倒酒。高适事先准备好的烧春酒早已饮尽,此时所饮为荥阳“土窟春”酒,李白喝酒过了数盏之后,就不再辨酒之滋味,可见他但凡有酒即可,酒之品质如何尚在其次。
四人皆饮得熟醉,最后相携扶归。是夕洛阳街头上,有四人踉踉跄跄而行,路人闻其酒气,观其醉态,又见他们似癫狂般大声说话,遂努力躲避这四个不知何处出来的醉汉。他们哪儿知道,其中二人实为有唐一代称冠的诗仙诗圣呢?
秋风再起,宜人的天气将人们带入秋色之中。忽如一夜之间,汴郡城内大街小巷里的菊花齐齐盛开,花团锦簇,其盛状唯有洛阳牡丹盛开时方可媲美。
汴城外东南三里处,有一个秀水环绕、古木参天的所在,居中有一个高约五丈的高台,台上种植有名花贵木,更有殿宇亭楼,到了此季节,满台被各色菊花遮掩得密密实实,菊花的香气弥漫在高台周围。
此台名为“吹台”,系汉代梁孝王在此修建梁园时,为了在此吹弹游乐,由此增筑高台。梁孝王其实是在旧台的基础上增高加阔而已,这个吹台古即有之,那是人们为了纪念晋国太宰师旷而建。
师旷自幼眼盲,然听力超群,琴艺卓绝,且满腹经纶,能言善辩,深得晋悼公和晋平公的信任及重用。师旷琴艺卓绝,能以琴音描绘出飞鸟的动姿和鸣叫,其琴谱《阳春》、《白雪》和《玄默》等曲实为千古绝唱,其身逝之后,仪邑百姓就在师旷住过的地方筑台建祠,并供上师旷抚琴的塑像,是为吹台现在之址。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果然依约齐集吹台,他们赏菊游台,凭吊师旷的古迹,由此逸兴湍飞,诗兴大发,各有佳作留存。
李白眺望蓝天白云,心中幽思顿发,感触地说道:“遥想师旷当年,在此小桥流水,其焚香操琴,将天地万物动静皆集于其琴音之中,此种美韵,我辈惜于只能遥思了。唉,人生若能如此,夫复何求?”
高适笑道:“太白兄寄情山水,有仗剑游侠之风。若师旷再世,他专一处静寻幽,太白兄如此性情,能与之长期相处吗?”
李白道:“偶然为之,亦无不可。”
三人由是相视而笑,其意甚洽。
此后高适被转授为左晓卫兵曹参军,赴河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之职;而李白在汴郡又结喜缘,娶了宗氏夫人,他或游历天下,或与夫人举案齐眉,日子过得相对平静;至于杜甫,仍孜孜以求于考取功名,只是屡考不中,以致岁月蹉跎,可见命运造化,殊非强求而来。
第十五回 君王惘识安禄山 权相欲谋王忠嗣
安禄山现在身兼范阳节度使与平卢节度使二职,又得李隆基面授,当然要立新功表现一回。其回到营郡即召人开始谋划,待从王忠嗣那里借来的二万兵马到位,即发动一拨攻势。
王忠嗣拨来的二万兵马主要从河西军里抽调而来,王忠嗣令哥舒翰带兵前往。这二万兵马到了涿郡地面,即接到安禄山将令就地驻扎。
月余之内,安禄山纵兵向北猛攻,相继击破契丹人与奚人的营盘,捕获人众五万,由此获得东北大捷。捷报传到京中,李隆基闻讯大喜,当即下诏旌扬安禄山,并对参战将士给予了丰厚的封赏。
哥舒翰带兵驻扎后方,又为客军,朝廷的封赏没有他们的份儿,颁下的诏书中也未提他们的功劳。如此又过了月余,哥舒翰渐渐变得焦躁起来,遂修书一道,派人快马送至王忠嗣手中。
哥舒翰系突厥哥舒部的后裔,其能读《左氏春秋》、《汉书》,又仗义疏财,由此将士归心。王忠嗣之所以看重他,却是缘于哥舒翰英武绝伦。某日吐蕃兵盗边,侵入苦拔海并击杀唐军守将。王忠嗣即令哥舒翰前去主持防务,哥舒翰仅带年仅十六岁的一名家奴前去接管。孰料驻军副使倨傲不肯服从,哥舒翰遂拔出刀来一刀将他砍翻,由此震慑众人。
这里的唐军因为主将被杀,早吓得龟缩垒中不肯出战。哥舒翰驱赶众人出垒,令他们在后掠阵,看自己如何厮杀。
哥舒翰常使一杆蘸金虎头枪,此枪重六十二斤,通体系用镔铁打造。却说两军对阵,哥舒翰一马一枪行至两阵中间,身后仅有那位名为左车的家奴步行跟随。双方擂鼓声中,就见吐蕃军阵中也缓缓走出三骑。
哥舒翰驱马跑动,口中大喝一声,瞬间就冲到敌骑面前。那杆金枪左右闪动,就见两人已然倒撞下马,剩下一人大惊,驱马斜刺里好歹躲过了金枪的招呼。倏忽就冲出了数丈之远。他又听到脑后马蹄声响,知道哥舒翰正在追赶,遂低头策马狂奔,于是八只马蹄在阵前“嗒嗒”乱响,马后扬起的尘埃形成了一道长烟。
蓦地,一声断喝如雷鸣似的,那吐蕃将领闻声一惊,不由得回头而顾,就见哥舒翰已将金枪高高举过肩顶,然后凝力前刺,此将顿时感到喉间一凉,刺痛后再无意识。哥舒翰挑杀番将,又奋力将尸体向空中一抛,竟然有五丈余高,众人眼睛一花,那尸体已然跌落地面。
左车飞奔而至,手提利刃斩下首级。众人这时才发现,左车的手中已提有两颗首级,敢情他随哥舒翰上阵,竟然是办如此的善后事儿。
哥舒翰挥手令唐兵冲锋,吐蕃兵由于遭此大挫,竟然折了锐气,阵脚很快大乱,由此大败。
王忠嗣得知哥舒翰的英勇事迹,赞道:“一枪连击三将,真英武也。”是役之后,王忠嗣奏请朝廷,授哥舒翰为右武卫将军。
哥舒翰在涿郡候王忠嗣复书,这日终于候到,他阅罢回书即驰往范阳。
安禄山此时已从营郡回到范阳,闻听哥舒翰在门外求见,遂同意入内。哥舒翰入衙后向安禄山欠身为礼,说道:“安大使,末将奉王大使将令,刻日就要返回河西,今特来辞行。”
安禄山听了觉得有些不顺耳,遂冷颜说道:“哥舒将军此话从何说起呢?这二万兵马奉圣旨归入本大使统辖,又哪儿来的王大使?哥舒将军,你率本部兵马欲往何处,须奉本大使将令才是。”
哥舒翰的祖上系突厥部族酋长,归入大唐节制后,也官至大都督之职,这安禄山虽号称突厥人,其身上流淌的血液实在说不明道不清,殊非突厥正宗。哥舒翰此前与他人谈起安禄山的来历,语气中颇有不屑之意。他现在见安禄山脸现倨傲之色,心中的不屑又腾然而起,就强压火气说道:“末将奉旨来此,此前谨遵安大使将令,不敢有丝毫差池。然末将之所以领兵前来,圣旨里说得很明白,即是安大使暂借一时,待此战完毕,可当即归回河西。如今战事已毕,末将奉王大使将令返营,有何不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