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3 / 4)
院子里站着的人不少,陶湘随意张望一下,却发现并没有看见赵家当家的身影,而赵家正屋也黑着灯锁着门,不知是不是对方畏罪潜逃了,还是怎样。
面对好奇的屯民们,陶湘呼出一口寒气,索性将赵家当家是如何伺机害她命的事娓娓道来。
回来的路上她已将腹稿都打过几遍,为了隐去其中顾同志救她的事实,说得七分真三分假,很是下了功夫。
赵家在旮沓屯里是土生土长的门户,有不少沾亲带故的亲邻,纵使陶湘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但信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将信将疑。
陶湘也没有再过多解释,早在一先就有人去赵家拍门,但是赵家当家并不在家里。
连露面也不敢,指不定是躲在哪了,陶湘也不主动白费功夫浪费口舌,只等着能做主的老支书回来后再说。
果不其然,收到传讯的老支书不一会儿就领着队伍风风火火赶回来了,除此之外,他们甚至还救回了在深山意外碰见受伤昏迷的黄知青。
“黄知青差一点就要被狼吃掉了,当时绿眼泡子就离她那么近……”有跟去的年轻人一回屯便夸夸其谈起来。
随大伙打了一回狼,情绪难免雀跃又夸张,他们还不知道这是一场针对两个知青的报复谋害。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赵家当家,却意外遍寻不得。
第四十二章
这几乎是一个动荡而又忙乱的冬夜。
黄自如受的伤太重, 流了满脑袋的血,眼瞅着屯里压根治不了,老支书果断安排了年轻靠谱的后生与知青们连夜借拖拉机送她去镇上医院救治。
至于陶湘所说的被赵家当家袭击的事, 老支书愁皱巴着脸,只嘱咐屯民们先将赵家当家找到再说。
至此, 旮沓屯两知青被寻仇的事放到了台面上,一时间在村屯里涌起轩然大波。
剩下的就暂时与陶湘无关了, 一切被抛之在脑后, 身体疲累至极的她缩在自己狭小却充满安全感的小隔间,睡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困倦到不行的觉。
许是受到的惊吓不小, 又或是落了水种下病根,陶湘接连几天都没能爬起来,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发着低烧,恍惚中只听得到外头别人高高低低的阔谈大论声。
正月上旬,四合院西厢的空气中除了弥漫在外灶台上阵阵营养饽米食的香气, 还有就是人来人往密匝的探听,衬得现在的西厢越来越热闹了。
“呦, 陶知青好些了没有?不会真的是赵家男人干的吧?”
八卦的婆婶们日日乐此不疲地来往于西厢找陈阿婆打听, 有时也会带来些新的消息。
“那黄知青躺在医院里还没醒呢,伤得实在是重, 也不知道人还成不成了……”
“这赵家的门几日没开了,没丁点动静,大伙也寻不着人,看来是跑了!”
“可怜赵家那几个孩子, 母亲不长眼撞枪口上了,父亲也不着调,以后的日子还不知道该怎么过……”
兴许赵家当家是真的弃家逃跑了,接连几日身影不露,卖房保孩子的事更是没了下文。
屯里的人见状口风便又变了,先前还在怀疑,随着时间过去,如今猜测起赵家男人的屯民是多了起来,都说他是报复俩知青后畏罪潜逃,连小孩也顾不得管。
毕竟赵家的几个犯了罪事的孩子还关在县城等着被保回去,四合院的屋子也只过了一半,剩下的全是糊涂账。
冒着浓密炊烟的灶头棚子下,三姑六婆越说越停不下来,手里剥着的干豆壳伴随着嗤笑怜悯声落了满地。
除在旮沓屯里,赵家当家报复知青们的事于外屯仿佛也隐隐成为了十里八乡的谈资,这年头别想有什么秘密,也就外人说得隐晦。
旁边站在灶台前的陈阿婆一边听着,一边继续挥动锅铲搅拌锅里的粟粥,她正在准备中午的饭食,果果则蹲在她脚边安静乖巧地往灶中塞着柴料。
这些天来陶湘一直昏睡,就没起来正经吃过顿饭,祖孙俩索性就把自己的早饭与午饭合在一起吃,如同往年一样,节俭又苛刻。 ↑返回顶部↑
面对好奇的屯民们,陶湘呼出一口寒气,索性将赵家当家是如何伺机害她命的事娓娓道来。
回来的路上她已将腹稿都打过几遍,为了隐去其中顾同志救她的事实,说得七分真三分假,很是下了功夫。
赵家在旮沓屯里是土生土长的门户,有不少沾亲带故的亲邻,纵使陶湘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但信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将信将疑。
陶湘也没有再过多解释,早在一先就有人去赵家拍门,但是赵家当家并不在家里。
连露面也不敢,指不定是躲在哪了,陶湘也不主动白费功夫浪费口舌,只等着能做主的老支书回来后再说。
果不其然,收到传讯的老支书不一会儿就领着队伍风风火火赶回来了,除此之外,他们甚至还救回了在深山意外碰见受伤昏迷的黄知青。
“黄知青差一点就要被狼吃掉了,当时绿眼泡子就离她那么近……”有跟去的年轻人一回屯便夸夸其谈起来。
随大伙打了一回狼,情绪难免雀跃又夸张,他们还不知道这是一场针对两个知青的报复谋害。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赵家当家,却意外遍寻不得。
第四十二章
这几乎是一个动荡而又忙乱的冬夜。
黄自如受的伤太重, 流了满脑袋的血,眼瞅着屯里压根治不了,老支书果断安排了年轻靠谱的后生与知青们连夜借拖拉机送她去镇上医院救治。
至于陶湘所说的被赵家当家袭击的事, 老支书愁皱巴着脸,只嘱咐屯民们先将赵家当家找到再说。
至此, 旮沓屯两知青被寻仇的事放到了台面上,一时间在村屯里涌起轩然大波。
剩下的就暂时与陶湘无关了, 一切被抛之在脑后, 身体疲累至极的她缩在自己狭小却充满安全感的小隔间,睡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困倦到不行的觉。
许是受到的惊吓不小, 又或是落了水种下病根,陶湘接连几天都没能爬起来,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发着低烧,恍惚中只听得到外头别人高高低低的阔谈大论声。
正月上旬,四合院西厢的空气中除了弥漫在外灶台上阵阵营养饽米食的香气, 还有就是人来人往密匝的探听,衬得现在的西厢越来越热闹了。
“呦, 陶知青好些了没有?不会真的是赵家男人干的吧?”
八卦的婆婶们日日乐此不疲地来往于西厢找陈阿婆打听, 有时也会带来些新的消息。
“那黄知青躺在医院里还没醒呢,伤得实在是重, 也不知道人还成不成了……”
“这赵家的门几日没开了,没丁点动静,大伙也寻不着人,看来是跑了!”
“可怜赵家那几个孩子, 母亲不长眼撞枪口上了,父亲也不着调,以后的日子还不知道该怎么过……”
兴许赵家当家是真的弃家逃跑了,接连几日身影不露,卖房保孩子的事更是没了下文。
屯里的人见状口风便又变了,先前还在怀疑,随着时间过去,如今猜测起赵家男人的屯民是多了起来,都说他是报复俩知青后畏罪潜逃,连小孩也顾不得管。
毕竟赵家的几个犯了罪事的孩子还关在县城等着被保回去,四合院的屋子也只过了一半,剩下的全是糊涂账。
冒着浓密炊烟的灶头棚子下,三姑六婆越说越停不下来,手里剥着的干豆壳伴随着嗤笑怜悯声落了满地。
除在旮沓屯里,赵家当家报复知青们的事于外屯仿佛也隐隐成为了十里八乡的谈资,这年头别想有什么秘密,也就外人说得隐晦。
旁边站在灶台前的陈阿婆一边听着,一边继续挥动锅铲搅拌锅里的粟粥,她正在准备中午的饭食,果果则蹲在她脚边安静乖巧地往灶中塞着柴料。
这些天来陶湘一直昏睡,就没起来正经吃过顿饭,祖孙俩索性就把自己的早饭与午饭合在一起吃,如同往年一样,节俭又苛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