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千娇 第67节(1 / 4)
眼下之所以是这副拉胯的样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蜀国内部问题严重——没有这些内部问题,高溶也不敢托大,在对北面用兵之后,想靠着分兵拿下蜀中啊。
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这就是了。
燕国大军入蜀非常容易,一路遇到的关隘很少有需要强攻的,一小部分自己就投诚了,另一部分则是有蜀国内部的‘投降派’配合、说服,半打半不打的,也就拿下了。
最关键的是,在燕国大军的‘表演’下,成都这边更是人心浮动!大家这下是真认为蜀国要完蛋了!值此之际,不少人考虑的就不是保全蜀国,而是要考虑下家了,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原本不是‘投降派’的人。
好处不能叫主合派那些人全占了!处于这种想法,‘里应外合’这种事蜀国内也要抢着做了。事实上,一旦转换了立场,原本支持抗燕的人,这会儿接纳燕国‘纳土’是最积极的。
除了少数不认可天下一统的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反抗之心。
认可天下一统的话,那迟早就会有人来统一天下,或许是燕国高氏,也有可能是以后哪一门。相对来说,蜀中孟家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眼下这种大势下,若不是孟家死忠,大家其实没有太大的理由抗拒燕国来接手蜀地。
关键就是‘大势’,大势不到,大家是不服你的,凭什么你坐皇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是要打过再说!也就是燕国本就势大,如今又收复燕云成功,搞定了北面这个隐患...不少人已经认可高溶会成为重新统一华夏的皇帝了。
有这种大势在,再逢着蜀国国内心不齐,才造就了如今这般顺利的局面。
最后索性,也不用等燕国大军来了,一批人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决定发动政变,获得禁军支持,直接抓住蜀王,请他写下退位诏书——这件事一做,那些半真半假的抵抗也不用做了,蜀地本身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还能在新朝算‘大功一件’!
于是之后数日,就能见到蜀宫内乱,以及各处衙署的喊杀场面。
搞事情的人有成的,有不成的,不过就算不成也没什么,反正大势已经偏向的很明显了。搞事情的这边,心气越来越高,哪怕失败一两次也不放在心上,相反,另一边就算胜利,士气也早就降到了低点。
大致控制住蜀王宫之后,蜀王孟钊被人发现换上了内宦的衣服,在几个心腹护送下出宫!就在最后关头,被人拿住了!
众人也没有多做什么,只是将退位诏书,以及臣服于燕王的私信写下,‘请’孟钊用印,然后将这些送到该到的地方。
成都的事情没有瞒着的意思,孟钊退位,令蜀中将领停止抵抗——除了极少数‘自行抵抗’的将领,其他的收到消息之后就非常识时务地做出了选择。
就这样,蜀中的事慢慢进入了收尾阶段,大军开到成都接手一切,从孟氏的财富,到蜀地的统治。前者还好,一部分留在蜀中,用于蜀中的发展,另一部分紧俏物资,以及奇珍异宝,慢慢运送出去就行。
后者就是个慢活儿、细活儿了,大军完成初步占领和威慑之后,还要等后续派来的文官慢慢收拾。
而等到蜀中事已初步了结的消息传到高溶手中,他和大军已经快走到洛阳了。
一时之间,双喜临门。一喜当然是收复燕云,之前消息早就传回了没错,但高溶人没回来,就是庆贺都是收着的——此战最大的功劳在天子,你们这提前庆祝了,是安的什么心?难道想说功劳是别的谁的?
另一喜就是平蜀中了,纵然大家都知道平蜀中没费什么力气,但费的力气大小,和功劳大小本来就没有绝对关系。对于燕国来说,拿下了蜀中,剩下的就只有南吴了(南吴之外还有南梁,但那一向不被放在眼里,不只是因为南梁国力弱,还因为南梁国主数代荒唐,实在叫人看不起)。
南吴相较于原本的燕国,已经是弱国了。现在一年时间不到,天下大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消彼长之下,没人觉得南吴能抵抗燕国...现在能做的就是等,等燕国休养生息,重新积攒出用兵的本钱。
至于燕国,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好。
洛阳这边也很快接到了蜀中的消息,为着这‘双喜临门’,又增添了一重忙碌——原本为班师回朝准备的庆典,需要再提高规格。
这种计划外的事,对礼部考验最大。然后宫中也有庆贺,因此六局二十四司也忙乱了一回。
第81章 整个宫里都因为……
整个宫里都因为御驾亲征的高溶归来而忙乱的厉害。
不只是六局二十四司要准备一连串的宫宴,真要是那样的话,忙的也就是尚食局、尚仪局,其余四局或许会增加一些工作,但也有限的很。而现实却是,六局二十四司通通都很忙!
蔡淑英就与杨宜君说道:“这几日,便是我司闱司也比往日更忙出几倍。平日里宫规严谨,出入自有方,寻常也不会太过走动,平白惹事...最近不同了,走动的人多,还有不少要司里在下钥之后行方便。”
“哼哼,行方便,一个个倒是想的很美!这等方便是能行的么?”蔡淑英看起来是挺有怨气的。
这一点杨宜君倒是能够理解...宫里事多,需得小心谨慎,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惹上事儿了。所以安分守己的,往往如非必要,都不会离开自己平常活动的一小片地。平常尚且如此,等到各处落锁,除非拿了特殊许可,否则不能通行时,那就更谨慎了!一般来说,蔡淑英她值夜班,几天也遇不到一个要她们开门的。 ↑返回顶部↑
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这就是了。
燕国大军入蜀非常容易,一路遇到的关隘很少有需要强攻的,一小部分自己就投诚了,另一部分则是有蜀国内部的‘投降派’配合、说服,半打半不打的,也就拿下了。
最关键的是,在燕国大军的‘表演’下,成都这边更是人心浮动!大家这下是真认为蜀国要完蛋了!值此之际,不少人考虑的就不是保全蜀国,而是要考虑下家了,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原本不是‘投降派’的人。
好处不能叫主合派那些人全占了!处于这种想法,‘里应外合’这种事蜀国内也要抢着做了。事实上,一旦转换了立场,原本支持抗燕的人,这会儿接纳燕国‘纳土’是最积极的。
除了少数不认可天下一统的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反抗之心。
认可天下一统的话,那迟早就会有人来统一天下,或许是燕国高氏,也有可能是以后哪一门。相对来说,蜀中孟家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眼下这种大势下,若不是孟家死忠,大家其实没有太大的理由抗拒燕国来接手蜀地。
关键就是‘大势’,大势不到,大家是不服你的,凭什么你坐皇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是要打过再说!也就是燕国本就势大,如今又收复燕云成功,搞定了北面这个隐患...不少人已经认可高溶会成为重新统一华夏的皇帝了。
有这种大势在,再逢着蜀国国内心不齐,才造就了如今这般顺利的局面。
最后索性,也不用等燕国大军来了,一批人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决定发动政变,获得禁军支持,直接抓住蜀王,请他写下退位诏书——这件事一做,那些半真半假的抵抗也不用做了,蜀地本身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还能在新朝算‘大功一件’!
于是之后数日,就能见到蜀宫内乱,以及各处衙署的喊杀场面。
搞事情的人有成的,有不成的,不过就算不成也没什么,反正大势已经偏向的很明显了。搞事情的这边,心气越来越高,哪怕失败一两次也不放在心上,相反,另一边就算胜利,士气也早就降到了低点。
大致控制住蜀王宫之后,蜀王孟钊被人发现换上了内宦的衣服,在几个心腹护送下出宫!就在最后关头,被人拿住了!
众人也没有多做什么,只是将退位诏书,以及臣服于燕王的私信写下,‘请’孟钊用印,然后将这些送到该到的地方。
成都的事情没有瞒着的意思,孟钊退位,令蜀中将领停止抵抗——除了极少数‘自行抵抗’的将领,其他的收到消息之后就非常识时务地做出了选择。
就这样,蜀中的事慢慢进入了收尾阶段,大军开到成都接手一切,从孟氏的财富,到蜀地的统治。前者还好,一部分留在蜀中,用于蜀中的发展,另一部分紧俏物资,以及奇珍异宝,慢慢运送出去就行。
后者就是个慢活儿、细活儿了,大军完成初步占领和威慑之后,还要等后续派来的文官慢慢收拾。
而等到蜀中事已初步了结的消息传到高溶手中,他和大军已经快走到洛阳了。
一时之间,双喜临门。一喜当然是收复燕云,之前消息早就传回了没错,但高溶人没回来,就是庆贺都是收着的——此战最大的功劳在天子,你们这提前庆祝了,是安的什么心?难道想说功劳是别的谁的?
另一喜就是平蜀中了,纵然大家都知道平蜀中没费什么力气,但费的力气大小,和功劳大小本来就没有绝对关系。对于燕国来说,拿下了蜀中,剩下的就只有南吴了(南吴之外还有南梁,但那一向不被放在眼里,不只是因为南梁国力弱,还因为南梁国主数代荒唐,实在叫人看不起)。
南吴相较于原本的燕国,已经是弱国了。现在一年时间不到,天下大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消彼长之下,没人觉得南吴能抵抗燕国...现在能做的就是等,等燕国休养生息,重新积攒出用兵的本钱。
至于燕国,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好。
洛阳这边也很快接到了蜀中的消息,为着这‘双喜临门’,又增添了一重忙碌——原本为班师回朝准备的庆典,需要再提高规格。
这种计划外的事,对礼部考验最大。然后宫中也有庆贺,因此六局二十四司也忙乱了一回。
第81章 整个宫里都因为……
整个宫里都因为御驾亲征的高溶归来而忙乱的厉害。
不只是六局二十四司要准备一连串的宫宴,真要是那样的话,忙的也就是尚食局、尚仪局,其余四局或许会增加一些工作,但也有限的很。而现实却是,六局二十四司通通都很忙!
蔡淑英就与杨宜君说道:“这几日,便是我司闱司也比往日更忙出几倍。平日里宫规严谨,出入自有方,寻常也不会太过走动,平白惹事...最近不同了,走动的人多,还有不少要司里在下钥之后行方便。”
“哼哼,行方便,一个个倒是想的很美!这等方便是能行的么?”蔡淑英看起来是挺有怨气的。
这一点杨宜君倒是能够理解...宫里事多,需得小心谨慎,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惹上事儿了。所以安分守己的,往往如非必要,都不会离开自己平常活动的一小片地。平常尚且如此,等到各处落锁,除非拿了特殊许可,否则不能通行时,那就更谨慎了!一般来说,蔡淑英她值夜班,几天也遇不到一个要她们开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