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千娇 第59节(2 / 4)
除了中书门下,在朝中另立一个山头,这可不可以呢?可以的,但高齐不想。明白一些说,他不想所有的权力都给臣子,他知道权力给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特别是面对力量其实很强的臣子(将所有朝臣看作一个整体的话,力量当然很强)。
所以他想到了身边围绕着自己的宦官,宦官制衡朝臣嘛,自古皆有,想到这个实在自然。
但唐末宦官乱政的事太让人忌讳了,高齐本人也不太喜欢太监,而且太监大多出身卑贱,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靠他们处理政事?那也不能够啊。
之后高齐才想到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宫女,确切的说是女官。女官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大多数都是读书识字的——女子便于掌控,而且大多数会老死宫中,不会留下儿女,而出宫的,自动就无法再染指宫中之事了,也不会是威胁。
完美。
就是从这开始,女官逐渐接触燕国政事,到如今已经是朝堂都不得不重视的一股力量了。
她们在奏疏上批定可或不可,是能决定很多事的!做的不好,牵连甚多,做的好,则有益于千千万万人。
而这,正是杨宜君想要的‘自我价值’。
第72章 各处采选女官预……
各处采选女官预备役的人马都回到了宫中,这一段时间他们的工作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采选女官当然不会去那些王公贵族之家,这一方面是不想自讨没趣,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传统...宫中防备着涉足权力的女官与外廷关系太深,所以自动避开了和王公、高官有关系的女子。
而出身等而下之的女子,她们有的是本身就很愿意来做女官,有的是不那么愿意,但家里愿意。还有的,自己和家人都不愿意,却不敢得罪皇家,只能领命答应——虽然过去也有拒绝了皇家征召的女子,也不见她们因此遭了打击报复,但普通人对皇权的敬畏是刻在骨子里的。
退一步说,真是个豁达的,自己和家里拒绝之后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忧虑,外人也不见得能如此啊。最简单的,这个女孩儿在婚姻嫁娶上就要减分了,只能嫁比自己差很多的人。至于之前相配的人,考虑到得罪皇家的风险,就另择淑女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家都不想担风险的。
所以总的来说,征召十个,九个都能得到肯定答案。
征召杨宜君的女官为赵娥奉上两样物件,其中一个是手鞠球,一个是一张花笺,上面有杨宜君写的一首词。
“大娘娘请看,这便是那位杨氏小娘子所做。”杨宜君答应了征召,女官便索取了她的女红作品,还让她写了一首诗词。因为那会儿是元宵节后,特意是以‘元宵节’所见所闻命题的。
不是所有被征召的小娘子都被索取了这些,杨宜君有这个待遇是赵娥对她印象特别深的缘故。当时那位高家的公主真是极力称赞了她一番,她又和这位公主没有半分干系,赵娥自然多有留心,觉得就算没有她说的那么夸张,也该有几分意思的。
赵娥把玩了一会儿手鞠球,笑着点了点头才放下。然后拿起了花笺:“听说这杨家小娘子是个才女,她的诗词品格不凡,还在蜀中印书发卖,那书说的是老大学问——哀家来瞧瞧......”
“是一阕《青玉案》啊...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一)
读过这阕《青玉案》,本来就很安静的殿内越发针落可闻了——这委实是一首好词,好到哪怕在场没什么文学修养的宫女一听,也觉得真真好到了极点,一时之间有说不出来的感触。
赵娥也是大族贵女出来的,当然也通诗词。在闺阁中和姊妹联句作诗,她还是常常拔得头筹的那个呢。她的水平不能和真正的大诗人、大词人相比,可是品味绝对够高,所以一读这词,她就知道词人绝到了什么地步。
她身边这些人觉得这词好,但到底有多好,真不见得一下就品出来了。
她自己也因为这阕《青玉案》怔了半晌,回忆起了一些往事。良久才道:“写的真是极好极好的,怎么就那么好了呢?”
“天下有这般才女,方知女儿家本就不让男子,只不过大多不能扬名,也就无人知道了。”
说了这话之后,她像是想到了什么,问征召杨宜君的女官:“这杨家小娘子可是有情郎了?”
主要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很容易一下想到情情爱爱。如果写词的人是男子,还能有别的联想,男子用男女之情暗喻君臣,指代抱负也挺常见。但写词的人是女子,就让人有些不安了。
赵娥不希望征召来的女官心里有怨气,今后又因为存着这段,惹出什么宫廷丑闻来。
过去也有女官与外男相好,趁着出宫办事的机会,男女狎昵,最后事情败露的。
女官连忙道:“都查过了,绝无此事...大约只是写诗作词,一时寄情而已。” ↑返回顶部↑
所以他想到了身边围绕着自己的宦官,宦官制衡朝臣嘛,自古皆有,想到这个实在自然。
但唐末宦官乱政的事太让人忌讳了,高齐本人也不太喜欢太监,而且太监大多出身卑贱,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靠他们处理政事?那也不能够啊。
之后高齐才想到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宫女,确切的说是女官。女官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大多数都是读书识字的——女子便于掌控,而且大多数会老死宫中,不会留下儿女,而出宫的,自动就无法再染指宫中之事了,也不会是威胁。
完美。
就是从这开始,女官逐渐接触燕国政事,到如今已经是朝堂都不得不重视的一股力量了。
她们在奏疏上批定可或不可,是能决定很多事的!做的不好,牵连甚多,做的好,则有益于千千万万人。
而这,正是杨宜君想要的‘自我价值’。
第72章 各处采选女官预……
各处采选女官预备役的人马都回到了宫中,这一段时间他们的工作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采选女官当然不会去那些王公贵族之家,这一方面是不想自讨没趣,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传统...宫中防备着涉足权力的女官与外廷关系太深,所以自动避开了和王公、高官有关系的女子。
而出身等而下之的女子,她们有的是本身就很愿意来做女官,有的是不那么愿意,但家里愿意。还有的,自己和家人都不愿意,却不敢得罪皇家,只能领命答应——虽然过去也有拒绝了皇家征召的女子,也不见她们因此遭了打击报复,但普通人对皇权的敬畏是刻在骨子里的。
退一步说,真是个豁达的,自己和家里拒绝之后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忧虑,外人也不见得能如此啊。最简单的,这个女孩儿在婚姻嫁娶上就要减分了,只能嫁比自己差很多的人。至于之前相配的人,考虑到得罪皇家的风险,就另择淑女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家都不想担风险的。
所以总的来说,征召十个,九个都能得到肯定答案。
征召杨宜君的女官为赵娥奉上两样物件,其中一个是手鞠球,一个是一张花笺,上面有杨宜君写的一首词。
“大娘娘请看,这便是那位杨氏小娘子所做。”杨宜君答应了征召,女官便索取了她的女红作品,还让她写了一首诗词。因为那会儿是元宵节后,特意是以‘元宵节’所见所闻命题的。
不是所有被征召的小娘子都被索取了这些,杨宜君有这个待遇是赵娥对她印象特别深的缘故。当时那位高家的公主真是极力称赞了她一番,她又和这位公主没有半分干系,赵娥自然多有留心,觉得就算没有她说的那么夸张,也该有几分意思的。
赵娥把玩了一会儿手鞠球,笑着点了点头才放下。然后拿起了花笺:“听说这杨家小娘子是个才女,她的诗词品格不凡,还在蜀中印书发卖,那书说的是老大学问——哀家来瞧瞧......”
“是一阕《青玉案》啊...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一)
读过这阕《青玉案》,本来就很安静的殿内越发针落可闻了——这委实是一首好词,好到哪怕在场没什么文学修养的宫女一听,也觉得真真好到了极点,一时之间有说不出来的感触。
赵娥也是大族贵女出来的,当然也通诗词。在闺阁中和姊妹联句作诗,她还是常常拔得头筹的那个呢。她的水平不能和真正的大诗人、大词人相比,可是品味绝对够高,所以一读这词,她就知道词人绝到了什么地步。
她身边这些人觉得这词好,但到底有多好,真不见得一下就品出来了。
她自己也因为这阕《青玉案》怔了半晌,回忆起了一些往事。良久才道:“写的真是极好极好的,怎么就那么好了呢?”
“天下有这般才女,方知女儿家本就不让男子,只不过大多不能扬名,也就无人知道了。”
说了这话之后,她像是想到了什么,问征召杨宜君的女官:“这杨家小娘子可是有情郎了?”
主要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很容易一下想到情情爱爱。如果写词的人是男子,还能有别的联想,男子用男女之情暗喻君臣,指代抱负也挺常见。但写词的人是女子,就让人有些不安了。
赵娥不希望征召来的女官心里有怨气,今后又因为存着这段,惹出什么宫廷丑闻来。
过去也有女官与外男相好,趁着出宫办事的机会,男女狎昵,最后事情败露的。
女官连忙道:“都查过了,绝无此事...大约只是写诗作词,一时寄情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