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1 / 4)
阿公如今得了一众读者,愈发谨慎,最喜看别人称道之语,晚上一边喝点老酒一边看读者的来信,欢喜地胡子抖三抖,酒也多喝了两盏,最终走回去的时候跌了个踉跄,额头磕树上了,肿了老大一个包。
元武帝过来探望,还以为他们待阿公哪儿得不好哩。
天气转凉,沈三他们也终于从蘇州府回来了,带来了老家的问候,辰哥儿不能回去,蜜娘就画了辰哥儿和团哥儿的模样,上了颜色,见过的人都说像的不行,沈三带回去,两个老的看着开心得哭了,高兴孙儿在京城里出息,可又苦于不能见着重孙儿。
沈三道:“阿耶姆妈终归老了,同他们说话,不说的大声点都听不见了……”
沈三心中伤怀,决定每年这个时候都回去看看他们。沈大爷今年夏天走了,几个儿子为了出钱办丧事的事情争论不休,最疼的小儿子都不乐意多出钱,说当初分家是大哥占大头本就应该大哥办,分家的时候爹娘就是大哥养的。老大家的就不乐意了,说都是儿子,怎么就要全是他们大房出。再说沈大爷在的时候最疼的可是小儿子,常常补贴不少。
争来争去,生养了这么多个儿子,看重大儿,最疼小儿,谁知道最后拿出一点钱来的是最不疼爱的三儿子。三儿子憨厚老实最不得沈大爷沈大娘疼爱,因一家在印刷坊里都有个活儿,又是勤恳肯干的人,日子越过越好。
沈大爷的尸体因几个儿子的争执,又是大热天的,都腐烂了发臭了,还是沈老爷子看不下去,不忍兄长死了还这般不体面,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们好好办办。
几个儿子家又开始争谁家办,估摸着都是看在那几两银子的份上,沈大娘还在,所以还是交给大房,办的稀稀拉拉,也不尽人意。
沈老爷子叹息不已,他这大哥糊涂啊,悄悄这辈子疼得都是些什么狼心狗肺的东西,人也死了,他也只是个叔叔,能说什么呢,总归真正关系牵扯的人走了,以后只会渐行渐远。
沈大娘也大受打击,同沈老安人哭诉几个儿子不孝,沈老安人为着情面话没说太狠,若不是你一碗水端地太偏,死掐着不分家,如今也不会成这般,这些话自是不能说出口,老安人以此为例,时常提点下头的几个儿媳孙媳。
妇道人家,书读的不多,时常有些偏驳,这便是家宅不睦的根源。老安人没读多少书,却是顶顶明事理的人,教养的三个儿子个个孝顺又出息,下头的儿媳孙媳满心敬佩。
因着沈三和江氏回来了,蜜娘停了两日没去张氏那儿。
张氏时常腹疼,不能吃肉,食肉便会腹疼,只能吃些好消化的鱼虾,胃口不好,兴致缺缺,蜜娘和团哥儿常常来陪她,有团哥儿在,她常常能多吃一些。
这两日团哥儿不来,便觉屋中寂静得很,拿着给团哥儿的准备的玩具,不知不觉中竟是发觉屋中多了不少小儿的物件,团哥儿的衣裳团哥儿的小碗,蜜娘带过来,有的忘在这儿了就放这儿了。
她暗骂自己,又不住一道,日后定是不会吵她了。可望着那些物件又是忍不住多想几分。
她翻着报纸,翻来翻去也未翻到什么新鲜的,索然无味地放到一边。
大丫鬟接过来收拾好,亦是道:“小少爷不来屋里头就好似少了什么,厨房都问要不要准备小少爷的零嘴……”
张氏道:“日后都不必准备了,把团哥儿的东西都收拾收拾起来,等过些日子送回去。”
张氏想着大底日后也不会多来了。
谁知隔了一日,蜜娘又来了,带了沈三带回来的蘇州府的风物,团哥儿一到这儿就朝张氏身上扑。
张氏道:“怎么又来了?亲家母不是回来了吗?”
“您还嫌弃上我了?我娘忙着呢,还有辰哥儿要带,您还是赶紧养好身子,我若是忙不过来,就把团哥儿送您这儿。”
团哥儿听得自己的名字,抱着张氏扭过头来,复又钻她怀里头。
张氏心中忽的涨满了,拍了拍这肉团的屁股。
蜜娘坐塌上,问道:“团哥儿的小木碗呢?早晨就喝了点奶,还未吃辅食。”
张氏干咳两声:“这两日不在就收起来了,放在这儿积灰。”
张氏让人找出来,让厨房炖个蛋。
蜜娘在侯府留了半日,把团哥儿留下了,她要去赴宴,如今出了孝,外头的事情就多了,男人们外头打拼,女人们后头应酬打点都是少不了。
待是傍晚回来接团哥儿,竟是不想听到了江圭和林氏的争执。
“……你一个大男人能不能有些主意,不是找你娘就是找你爹!你弟弟如今都爬到你上头去了!” ↑返回顶部↑
元武帝过来探望,还以为他们待阿公哪儿得不好哩。
天气转凉,沈三他们也终于从蘇州府回来了,带来了老家的问候,辰哥儿不能回去,蜜娘就画了辰哥儿和团哥儿的模样,上了颜色,见过的人都说像的不行,沈三带回去,两个老的看着开心得哭了,高兴孙儿在京城里出息,可又苦于不能见着重孙儿。
沈三道:“阿耶姆妈终归老了,同他们说话,不说的大声点都听不见了……”
沈三心中伤怀,决定每年这个时候都回去看看他们。沈大爷今年夏天走了,几个儿子为了出钱办丧事的事情争论不休,最疼的小儿子都不乐意多出钱,说当初分家是大哥占大头本就应该大哥办,分家的时候爹娘就是大哥养的。老大家的就不乐意了,说都是儿子,怎么就要全是他们大房出。再说沈大爷在的时候最疼的可是小儿子,常常补贴不少。
争来争去,生养了这么多个儿子,看重大儿,最疼小儿,谁知道最后拿出一点钱来的是最不疼爱的三儿子。三儿子憨厚老实最不得沈大爷沈大娘疼爱,因一家在印刷坊里都有个活儿,又是勤恳肯干的人,日子越过越好。
沈大爷的尸体因几个儿子的争执,又是大热天的,都腐烂了发臭了,还是沈老爷子看不下去,不忍兄长死了还这般不体面,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们好好办办。
几个儿子家又开始争谁家办,估摸着都是看在那几两银子的份上,沈大娘还在,所以还是交给大房,办的稀稀拉拉,也不尽人意。
沈老爷子叹息不已,他这大哥糊涂啊,悄悄这辈子疼得都是些什么狼心狗肺的东西,人也死了,他也只是个叔叔,能说什么呢,总归真正关系牵扯的人走了,以后只会渐行渐远。
沈大娘也大受打击,同沈老安人哭诉几个儿子不孝,沈老安人为着情面话没说太狠,若不是你一碗水端地太偏,死掐着不分家,如今也不会成这般,这些话自是不能说出口,老安人以此为例,时常提点下头的几个儿媳孙媳。
妇道人家,书读的不多,时常有些偏驳,这便是家宅不睦的根源。老安人没读多少书,却是顶顶明事理的人,教养的三个儿子个个孝顺又出息,下头的儿媳孙媳满心敬佩。
因着沈三和江氏回来了,蜜娘停了两日没去张氏那儿。
张氏时常腹疼,不能吃肉,食肉便会腹疼,只能吃些好消化的鱼虾,胃口不好,兴致缺缺,蜜娘和团哥儿常常来陪她,有团哥儿在,她常常能多吃一些。
这两日团哥儿不来,便觉屋中寂静得很,拿着给团哥儿的准备的玩具,不知不觉中竟是发觉屋中多了不少小儿的物件,团哥儿的衣裳团哥儿的小碗,蜜娘带过来,有的忘在这儿了就放这儿了。
她暗骂自己,又不住一道,日后定是不会吵她了。可望着那些物件又是忍不住多想几分。
她翻着报纸,翻来翻去也未翻到什么新鲜的,索然无味地放到一边。
大丫鬟接过来收拾好,亦是道:“小少爷不来屋里头就好似少了什么,厨房都问要不要准备小少爷的零嘴……”
张氏道:“日后都不必准备了,把团哥儿的东西都收拾收拾起来,等过些日子送回去。”
张氏想着大底日后也不会多来了。
谁知隔了一日,蜜娘又来了,带了沈三带回来的蘇州府的风物,团哥儿一到这儿就朝张氏身上扑。
张氏道:“怎么又来了?亲家母不是回来了吗?”
“您还嫌弃上我了?我娘忙着呢,还有辰哥儿要带,您还是赶紧养好身子,我若是忙不过来,就把团哥儿送您这儿。”
团哥儿听得自己的名字,抱着张氏扭过头来,复又钻她怀里头。
张氏心中忽的涨满了,拍了拍这肉团的屁股。
蜜娘坐塌上,问道:“团哥儿的小木碗呢?早晨就喝了点奶,还未吃辅食。”
张氏干咳两声:“这两日不在就收起来了,放在这儿积灰。”
张氏让人找出来,让厨房炖个蛋。
蜜娘在侯府留了半日,把团哥儿留下了,她要去赴宴,如今出了孝,外头的事情就多了,男人们外头打拼,女人们后头应酬打点都是少不了。
待是傍晚回来接团哥儿,竟是不想听到了江圭和林氏的争执。
“……你一个大男人能不能有些主意,不是找你娘就是找你爹!你弟弟如今都爬到你上头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