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 第33节(3 / 4)
宋建国有些头痛:“你这孩子真是太倔了,杨书记……”
……
宋书玉不但询问了杨书记,还问了公社其他几名主要的干部的情况。
宋建国本来是去提醒宋书玉收敛点的,最后变成了给她科普公社干部的情况和关系去了,走的时候他不放心地叮嘱了一番,让宋书玉别去公社,别往枪口上撞。
宋书玉见他实在是担心,很想跟他说明实情,但转念一想,要是知道了,自己明天提条件的时候宋建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晚上一家子吃饭时,宋书玉说了自己的计划:“妈,奶奶,我打算明天去公社摆摊。”
刘桂芝纳闷地看着她:“不是说不在咱们公社摆摊的吗?你咋改主意了?”
宋书玉笑盈盈地说:“以前不是想瞒着队里的人吗?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也没隐瞒的必要了,在哪里摆摊都一样,咱们公社还近一些。”
这话挺有道理的,刘桂芝不再反对。
第二天,宋书玉和谢铮一大早就去了公社。
挑选摊位地址的时候,宋书玉特别选在了公社办公室的斜对面。
谢铮不知道昨天宋建国来的事,觉得有些奇怪:“书玉,咱们要不换个地方?这里虽然人流量比较大,但毕竟在政府楼房对面。”
“没事,哪里都一样,就这里吧。”宋书玉手脚麻利地把东西摆上。
谢铮拗不过她,只好开始摆东西,但心里升起一种很怪异的感觉,总觉得从昨天突然说要到公社摆摊开始,书玉的反应就有些奇怪,但到底哪里奇怪,他又说不上来。
在红旗公社的生意更火爆了,因为整个公社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他们的事迹了,不用他们吆喝都一堆人围了上来。
杨书记刚在办公室里坐下就发现对面马路上围了一群人,本以为一会儿就散了。哪晓得一个小时后,人不但没散,而且越来越多,挤得水泄不通的,异常热闹。
他叫来前两年来的小干事:“小梁,外面是什么情况?”
小梁刚去凑过热闹,因此知道得很清楚:“红云大队那个宋书玉在那摆地摊卖衣服呢,我刚才去买了一件背心,质量还真不错,只要1.5,不要票。”
杨书记眯了眯眼,招了一下手:“把你买的背心给我看看。”
小梁立即去隔壁办公室将背心拿了过来。
杨书记展开一瞧,针脚细密,没有线头,缝得很好,再摸布料,跟供销社的也不差,不要票还便宜三毛钱,难怪卖得这么好呢。
将背心递给小梁,杨书记的目光穿过窗户,落到街对面,这姑娘有点意思,昨天他找了宋建国,今天她就跑到公社门口来摆摊。
杨书记放下笔,背着手出了门。
小梁见状,连忙跟上来:“杨书记,您也要买背心吗?我去帮您排队吧。”
杨书记摆手,饶有兴致地说:“不用,我去看看热闹。”
他说是去看热闹还真是去看热闹了,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杨书记根本挤不进去,只能耐心地站在外围,观察周围买东西人。
排了二十多分钟,杨书记总算是被挤到了最里面一层。
他站在一个阿婆后面,不动声色地观察对面的两个年轻人。
两人看起来还不到二十岁,非常年轻,但眼睛亮晶晶的,嘴角挂着笑,这么多人,语气也没丝毫的不耐烦,一一给顾客报价,算账,找钱,忙得满头大汗。
在他们身上,杨书记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拼劲,干劲。 ↑返回顶部↑
……
宋书玉不但询问了杨书记,还问了公社其他几名主要的干部的情况。
宋建国本来是去提醒宋书玉收敛点的,最后变成了给她科普公社干部的情况和关系去了,走的时候他不放心地叮嘱了一番,让宋书玉别去公社,别往枪口上撞。
宋书玉见他实在是担心,很想跟他说明实情,但转念一想,要是知道了,自己明天提条件的时候宋建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晚上一家子吃饭时,宋书玉说了自己的计划:“妈,奶奶,我打算明天去公社摆摊。”
刘桂芝纳闷地看着她:“不是说不在咱们公社摆摊的吗?你咋改主意了?”
宋书玉笑盈盈地说:“以前不是想瞒着队里的人吗?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也没隐瞒的必要了,在哪里摆摊都一样,咱们公社还近一些。”
这话挺有道理的,刘桂芝不再反对。
第二天,宋书玉和谢铮一大早就去了公社。
挑选摊位地址的时候,宋书玉特别选在了公社办公室的斜对面。
谢铮不知道昨天宋建国来的事,觉得有些奇怪:“书玉,咱们要不换个地方?这里虽然人流量比较大,但毕竟在政府楼房对面。”
“没事,哪里都一样,就这里吧。”宋书玉手脚麻利地把东西摆上。
谢铮拗不过她,只好开始摆东西,但心里升起一种很怪异的感觉,总觉得从昨天突然说要到公社摆摊开始,书玉的反应就有些奇怪,但到底哪里奇怪,他又说不上来。
在红旗公社的生意更火爆了,因为整个公社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他们的事迹了,不用他们吆喝都一堆人围了上来。
杨书记刚在办公室里坐下就发现对面马路上围了一群人,本以为一会儿就散了。哪晓得一个小时后,人不但没散,而且越来越多,挤得水泄不通的,异常热闹。
他叫来前两年来的小干事:“小梁,外面是什么情况?”
小梁刚去凑过热闹,因此知道得很清楚:“红云大队那个宋书玉在那摆地摊卖衣服呢,我刚才去买了一件背心,质量还真不错,只要1.5,不要票。”
杨书记眯了眯眼,招了一下手:“把你买的背心给我看看。”
小梁立即去隔壁办公室将背心拿了过来。
杨书记展开一瞧,针脚细密,没有线头,缝得很好,再摸布料,跟供销社的也不差,不要票还便宜三毛钱,难怪卖得这么好呢。
将背心递给小梁,杨书记的目光穿过窗户,落到街对面,这姑娘有点意思,昨天他找了宋建国,今天她就跑到公社门口来摆摊。
杨书记放下笔,背着手出了门。
小梁见状,连忙跟上来:“杨书记,您也要买背心吗?我去帮您排队吧。”
杨书记摆手,饶有兴致地说:“不用,我去看看热闹。”
他说是去看热闹还真是去看热闹了,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杨书记根本挤不进去,只能耐心地站在外围,观察周围买东西人。
排了二十多分钟,杨书记总算是被挤到了最里面一层。
他站在一个阿婆后面,不动声色地观察对面的两个年轻人。
两人看起来还不到二十岁,非常年轻,但眼睛亮晶晶的,嘴角挂着笑,这么多人,语气也没丝毫的不耐烦,一一给顾客报价,算账,找钱,忙得满头大汗。
在他们身上,杨书记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拼劲,干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