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2 / 4)
“先帝驾崩了,但真相还未大白天下,如果殿下始终把这场戏演下去,大周的后世子孙永远不会知道,这个国家到底为何积弱至此,永远不会懂得真正的为君之道。他们只会记得,先帝时期,有个权臣造反,差点害得王朝改姓,所以,他们会继续走上先帝走过的‘权术之路’。而同样的,朝臣们也会继续深陷党争。如此,哪怕大周侥幸熬过了殿下这一代,也很快会走到亡国的境地。”
“殿下说,您明白这一点,因此将匣子交给他,期许他终有一日能够站稳脚跟,能够不惧‘得位不正’的骂名,能够有底气做一个前无古人的帝王,后无来者的儿子,令先帝罪恶昭然若揭,唤醒麻木不仁的朝臣与天下人。这样,大周才真正有了希望。”
“您那么相信他,他却说不能相信自己。他想对得起您,可三年五年,人心易变,坐在那么高的位子,再烫的血也可能慢慢冷却。多年后再要揭示先帝罪证,就等于亲手推翻这些年的自己。当他被累累权势拥簇,还能有如今这份一往无前的血气,拿起那个匣子吗?”
“这场戏一旦演了,就可能再也走不出来。所以他想,不能等,大周也等不起了,既然总该由他来,不如现在就做这件事。殿下在出城‘追杀’您的几日里,亲笔写下这封揭露先帝丑事的罪文,交给了小人。”
陈沾说到这里,眼眶再次红了起来,哽咽了下道:“或许殿下根本没思量活着回去,所以什么都交代好了,包括与手底下的朝臣。他的死,便是除去罪文与匣子,搭给大周的第三块板子,越惨烈越够力道。而他在文书里提到的,关于您的部分,也够给您正名,加上朝臣的支持,一定能换您回去辅佐十三殿下。他不想逼十三殿下长大,却不得不这样,希望您能晚几年再养老,陪小殿下走过最难的一段路吧。”
陆时卿听完,默然良久,拆开了手里的罪文书,却先从里头抽出一张字条来。
字条上没有署名没有落款,寥寥两行字,清秀俊逸却力透纸背,是郑濯拿左手写的,他说:求仁得仁,死犹未悔。
元赐娴走近了低头一看,鼻头霎时酸楚起来。
陆时卿把字条捏在手里,叫陈沾与众人退远,然后跟她说:“别自责。”
她什么都没说,他就知道了。元赐娴摇摇头,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表达什么。
陆时卿叹口气,瞧着她问:“在你的梦里,我是什么时候死的?”
她不太明白他怎么突然问这个,犹豫了下说:“十三殿下登基后不久。”
“朝堂中空,十三殿下初初登基,我来不及稳定朝局便身故,你以为,那样的大周能支撑多久?多不过三年,必将亡国。”
元赐娴皱皱眉,一时没反应过来他的意思。
他继续道:“但现在不同了。在你的梦里,阿濯暴毙,却什么都没得到,大周走向尽头,我们每个人的牺牲都白费了。而如今,”他拿起手中的字条,“他以死换朝廷上下一个清醒,而我也会陪十三殿下中兴大周,直到看见曙光的一日。”
他伸手抚了抚的鬓发:“所以别自责,因为你的改变,他求仁得仁,大周的明天也会是别的样子。窈窈,打起精神来,我们回去。”
元赐娴压抑了一整日的心好像突然活了过来,拼命点头:“回去,回京城去。”
七日后六月十一,大周皇十三子登基,于登基大典追封皇六子郑濯为德王。随后,本该已被处死的前中书侍郎恳请面圣,来时带了一口沉重的棺椁,不顾满堂瞠目,称替为救陛下亡故的德王宣读一篇罪文。
洋洋洒洒三千文,揭先帝罪证,陈宫变实情,话毕,满堂寂静,年幼的皇帝神情肃穆,下了登基以来的第二道旨意,擢升陆侍郎为大周中书令,全权代理此案,以告德王在天之灵。
是年,为长清元年。
七年后,长清八年仲夏,一辆印有陆府徽记的马车悄悄驶出了侧门。
马车里头传来女子低低的咕哝声:“不吃这个,想要酸的。”
紧接着有个男声响起,疑惑道:“我怎么不记得你当年怀元臻元姝时候那么挑食?”
“刚进你家门,可不得给阿娘留点贤良淑德的好印象?”她说完又抱怨别的,“说起来,我这怀着娃呢,做什么非得大老远跟你回洛阳休养?”
马车里,陆时卿端着碗小米粥放也不是,勺也不是,叹口气:“这不是怕你临盆这事跟长安犯冲。”
元赐娴撇撇嘴:“我看你是托我的福,想休个生产假,然后温水煮青蛙,干脆赖在那儿再也不回京城来了。我告诉你,陛下小小年纪贼着呢,可不会叫元姝离了他眼皮,你真道这趟真能一家子金蝉脱壳?”
陆时卿听完气得牙痒,把准备给她喝的粥一饮而尽,道:“辞官信我都准备好了。”一副说什么也要一走了之的样子。
元赐娴觑觑他,觉得有点困倦,头一歪倒他怀里,“我睡一会儿,到了叫我。”
他“嗯”一声,给她靠着,然后默默思忖起功成身退的对策。
元赐娴舒舒服服入了睡,这一睡,却听见久违的潺潺水声。 ↑返回顶部↑
“殿下说,您明白这一点,因此将匣子交给他,期许他终有一日能够站稳脚跟,能够不惧‘得位不正’的骂名,能够有底气做一个前无古人的帝王,后无来者的儿子,令先帝罪恶昭然若揭,唤醒麻木不仁的朝臣与天下人。这样,大周才真正有了希望。”
“您那么相信他,他却说不能相信自己。他想对得起您,可三年五年,人心易变,坐在那么高的位子,再烫的血也可能慢慢冷却。多年后再要揭示先帝罪证,就等于亲手推翻这些年的自己。当他被累累权势拥簇,还能有如今这份一往无前的血气,拿起那个匣子吗?”
“这场戏一旦演了,就可能再也走不出来。所以他想,不能等,大周也等不起了,既然总该由他来,不如现在就做这件事。殿下在出城‘追杀’您的几日里,亲笔写下这封揭露先帝丑事的罪文,交给了小人。”
陈沾说到这里,眼眶再次红了起来,哽咽了下道:“或许殿下根本没思量活着回去,所以什么都交代好了,包括与手底下的朝臣。他的死,便是除去罪文与匣子,搭给大周的第三块板子,越惨烈越够力道。而他在文书里提到的,关于您的部分,也够给您正名,加上朝臣的支持,一定能换您回去辅佐十三殿下。他不想逼十三殿下长大,却不得不这样,希望您能晚几年再养老,陪小殿下走过最难的一段路吧。”
陆时卿听完,默然良久,拆开了手里的罪文书,却先从里头抽出一张字条来。
字条上没有署名没有落款,寥寥两行字,清秀俊逸却力透纸背,是郑濯拿左手写的,他说:求仁得仁,死犹未悔。
元赐娴走近了低头一看,鼻头霎时酸楚起来。
陆时卿把字条捏在手里,叫陈沾与众人退远,然后跟她说:“别自责。”
她什么都没说,他就知道了。元赐娴摇摇头,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表达什么。
陆时卿叹口气,瞧着她问:“在你的梦里,我是什么时候死的?”
她不太明白他怎么突然问这个,犹豫了下说:“十三殿下登基后不久。”
“朝堂中空,十三殿下初初登基,我来不及稳定朝局便身故,你以为,那样的大周能支撑多久?多不过三年,必将亡国。”
元赐娴皱皱眉,一时没反应过来他的意思。
他继续道:“但现在不同了。在你的梦里,阿濯暴毙,却什么都没得到,大周走向尽头,我们每个人的牺牲都白费了。而如今,”他拿起手中的字条,“他以死换朝廷上下一个清醒,而我也会陪十三殿下中兴大周,直到看见曙光的一日。”
他伸手抚了抚的鬓发:“所以别自责,因为你的改变,他求仁得仁,大周的明天也会是别的样子。窈窈,打起精神来,我们回去。”
元赐娴压抑了一整日的心好像突然活了过来,拼命点头:“回去,回京城去。”
七日后六月十一,大周皇十三子登基,于登基大典追封皇六子郑濯为德王。随后,本该已被处死的前中书侍郎恳请面圣,来时带了一口沉重的棺椁,不顾满堂瞠目,称替为救陛下亡故的德王宣读一篇罪文。
洋洋洒洒三千文,揭先帝罪证,陈宫变实情,话毕,满堂寂静,年幼的皇帝神情肃穆,下了登基以来的第二道旨意,擢升陆侍郎为大周中书令,全权代理此案,以告德王在天之灵。
是年,为长清元年。
七年后,长清八年仲夏,一辆印有陆府徽记的马车悄悄驶出了侧门。
马车里头传来女子低低的咕哝声:“不吃这个,想要酸的。”
紧接着有个男声响起,疑惑道:“我怎么不记得你当年怀元臻元姝时候那么挑食?”
“刚进你家门,可不得给阿娘留点贤良淑德的好印象?”她说完又抱怨别的,“说起来,我这怀着娃呢,做什么非得大老远跟你回洛阳休养?”
马车里,陆时卿端着碗小米粥放也不是,勺也不是,叹口气:“这不是怕你临盆这事跟长安犯冲。”
元赐娴撇撇嘴:“我看你是托我的福,想休个生产假,然后温水煮青蛙,干脆赖在那儿再也不回京城来了。我告诉你,陛下小小年纪贼着呢,可不会叫元姝离了他眼皮,你真道这趟真能一家子金蝉脱壳?”
陆时卿听完气得牙痒,把准备给她喝的粥一饮而尽,道:“辞官信我都准备好了。”一副说什么也要一走了之的样子。
元赐娴觑觑他,觉得有点困倦,头一歪倒他怀里,“我睡一会儿,到了叫我。”
他“嗯”一声,给她靠着,然后默默思忖起功成身退的对策。
元赐娴舒舒服服入了睡,这一睡,却听见久违的潺潺水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