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记面馆 第17节(2 / 4)
李瓶道:“阿姨,这双鞋是我买来给你跳广场舞的时候穿的,虽然贵一点,但是对脚踝好,不容易崴到,你就收下吧。你当初救了我一命,又给了我一份工作让我凭借双手可以活下去。这双鞋跟这份恩情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你别让锋哥把钱补给我了,我送你礼物是心意,你转头就把买礼物的钱回给我,跟我这么见外么?”
“唉,你这孩子……”张淑蓉哭笑不得,“行吧,那阿姨这次就收下了。不过,瓶瓶,你以后可不准再买,不然阿姨要生气的。阿姨要是想穿,自然会叫你锋哥去给我买。”
“小时候我养他,我老了他养我,天经地义。你呀,赚点钱也不容易,还要寄回去养家,剩下的你就多存几个在手边。这女孩子呀,甭管怎么样,有钱才有底气。”
李瓶乖顺地点点头:“放心吧,阿姨,从下个月……不,从下下个月开始,我就多多存钱。”
下个月的工资已经预支出去了,得还债。
严锋意味深长的睨她一眼,个小丫头片子,真会现学现卖。本来是他劝她的话,结果她转头就拿去堵他老妈的嘴。
张淑蓉把新鞋子脱下来收好,招呼两个小的:“来吧,孩儿们,都动起来,今晚还有的忙呢。”
第81章 第81碗面
厨房里用热水泡着两大盆糯米,张淑蓉伸手捞出几粒,用指头碾了碾,“嗯,已经泡开了,咱们先包粽子。”
用筲箕把水滤尽,端到外面的桌子上。地上的水桶里泡着一大把粽叶,是前段时间张淑蓉带着李瓶去乡下的竹林里捡的。
东平镇周边的乡下家家户户屋前屋后几乎都种着大片的竹林,这里的人包粽子不用芦苇叶,而是用湘妃竹的竹笋壳。那竹笋壳呈黄白色,里侧白,外侧黄兼带着眼泪一样的斑斑点点。
每年端午节之前,女人们挑在有太阳的天气,去竹林里捡那长到成年人一般高的湘妃竹竹笋的外壳,有些掉在地上,有些还长在竹笋上,选那光净的、长得好的,拿回家来,在太阳底下晒干。用的时候再洗干净、泡软,就是极好的粽叶。
李瓶一向不会包粽子,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也见父母包过,用的芦苇叶。也不知怎么的,明明是极简单的动作,她每次都收拢不好,散做一堆。
现在用竹笋壳,感觉更难了。张淑蓉教了一会儿,李瓶都不好意思了,她已经浪费好几张粽叶了,明明是绵软的竹笋壳,她每次都能撕开口子。撕开了就包裹不住糯米,不能用了。再这么祸祸下去,她怕待会儿粽叶不够。
张淑蓉也没为难她,把包好的粽子递给她,让她拿着小剪刀掐头去尾,把粽叶支出来的多余部分剪掉。
严锋倒是很熟练,别看他一双男人手粗糙又宽厚,可左右翻转几下,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成型了,看得李瓶啧啧称奇。
包好的粽子装了一大桶,李瓶没数,但估摸一下,上百个是有的。这东西也不能久放,家里就三个人,吃得完吗?
李瓶有点愁,忍不住问张淑蓉:“阿姨,这么多粽子,得吃到啥时候啊?”
“傻丫头,这点粽子不算多的,大部分要拿去送人。一家送一点,我还怕到时候你不够吃呢。”
在李瓶老家,端午节不算个大节,一般人家也就包几个粽子自家吃,应应景儿,亲戚间一般也不会相互走动、送礼。只有那刚定了亲的年轻男女,男方会在端午节给女方家送点粽子、挂面、糖果什么的。
包好的粽子倒进平时煮面的大煮锅里,掺上宽宽的水,煮上四个小时,还得浸泡一晚上。
一边的大锅里煮着粽子,另一边的大锅蒸着剩下的那盆糯米。严锋从三楼上搬下来一个大石臼,又拿下来一根半人高的木杵,清洗干净,用帕子擦去水渍。
李瓶看得稀奇,忍不住问:“锋哥,这是拿来干嘛的?”
严锋有些得意:“没见过吧?这是拿来做糍粑的。”
李瓶在老家的时候倒是吃过一回糍粑,有一次过春节跟着父母上街,有人推着车在大街上叫卖。父亲买了一碗,她跟母亲分着吃,糯叽叽的糍粑裹上炒熟的豆面、浇上红糖汁,又甜又糯。
真没想到,做糍粑需要这么大的阵仗。
第82章 第82碗面
张淑蓉把蒸熟的糯米倒进石臼,又开始蒸第二锅。
严锋拿着木杵,一下下捶打着石臼里面的糯米饭。每捶打一阵,就戴上塑料手套翻动一下糯米饭,如此往复。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儿,严锋上身只穿了件黑色的短t恤,手臂上隆起一坨坨硬邦邦的肌肉。没一会儿,额头上和脸上就凝起了豆大的汗珠,整个人热气腾腾的,恨不得连唯一一件t恤也脱掉。 ↑返回顶部↑
“唉,你这孩子……”张淑蓉哭笑不得,“行吧,那阿姨这次就收下了。不过,瓶瓶,你以后可不准再买,不然阿姨要生气的。阿姨要是想穿,自然会叫你锋哥去给我买。”
“小时候我养他,我老了他养我,天经地义。你呀,赚点钱也不容易,还要寄回去养家,剩下的你就多存几个在手边。这女孩子呀,甭管怎么样,有钱才有底气。”
李瓶乖顺地点点头:“放心吧,阿姨,从下个月……不,从下下个月开始,我就多多存钱。”
下个月的工资已经预支出去了,得还债。
严锋意味深长的睨她一眼,个小丫头片子,真会现学现卖。本来是他劝她的话,结果她转头就拿去堵他老妈的嘴。
张淑蓉把新鞋子脱下来收好,招呼两个小的:“来吧,孩儿们,都动起来,今晚还有的忙呢。”
第81章 第81碗面
厨房里用热水泡着两大盆糯米,张淑蓉伸手捞出几粒,用指头碾了碾,“嗯,已经泡开了,咱们先包粽子。”
用筲箕把水滤尽,端到外面的桌子上。地上的水桶里泡着一大把粽叶,是前段时间张淑蓉带着李瓶去乡下的竹林里捡的。
东平镇周边的乡下家家户户屋前屋后几乎都种着大片的竹林,这里的人包粽子不用芦苇叶,而是用湘妃竹的竹笋壳。那竹笋壳呈黄白色,里侧白,外侧黄兼带着眼泪一样的斑斑点点。
每年端午节之前,女人们挑在有太阳的天气,去竹林里捡那长到成年人一般高的湘妃竹竹笋的外壳,有些掉在地上,有些还长在竹笋上,选那光净的、长得好的,拿回家来,在太阳底下晒干。用的时候再洗干净、泡软,就是极好的粽叶。
李瓶一向不会包粽子,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也见父母包过,用的芦苇叶。也不知怎么的,明明是极简单的动作,她每次都收拢不好,散做一堆。
现在用竹笋壳,感觉更难了。张淑蓉教了一会儿,李瓶都不好意思了,她已经浪费好几张粽叶了,明明是绵软的竹笋壳,她每次都能撕开口子。撕开了就包裹不住糯米,不能用了。再这么祸祸下去,她怕待会儿粽叶不够。
张淑蓉也没为难她,把包好的粽子递给她,让她拿着小剪刀掐头去尾,把粽叶支出来的多余部分剪掉。
严锋倒是很熟练,别看他一双男人手粗糙又宽厚,可左右翻转几下,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成型了,看得李瓶啧啧称奇。
包好的粽子装了一大桶,李瓶没数,但估摸一下,上百个是有的。这东西也不能久放,家里就三个人,吃得完吗?
李瓶有点愁,忍不住问张淑蓉:“阿姨,这么多粽子,得吃到啥时候啊?”
“傻丫头,这点粽子不算多的,大部分要拿去送人。一家送一点,我还怕到时候你不够吃呢。”
在李瓶老家,端午节不算个大节,一般人家也就包几个粽子自家吃,应应景儿,亲戚间一般也不会相互走动、送礼。只有那刚定了亲的年轻男女,男方会在端午节给女方家送点粽子、挂面、糖果什么的。
包好的粽子倒进平时煮面的大煮锅里,掺上宽宽的水,煮上四个小时,还得浸泡一晚上。
一边的大锅里煮着粽子,另一边的大锅蒸着剩下的那盆糯米。严锋从三楼上搬下来一个大石臼,又拿下来一根半人高的木杵,清洗干净,用帕子擦去水渍。
李瓶看得稀奇,忍不住问:“锋哥,这是拿来干嘛的?”
严锋有些得意:“没见过吧?这是拿来做糍粑的。”
李瓶在老家的时候倒是吃过一回糍粑,有一次过春节跟着父母上街,有人推着车在大街上叫卖。父亲买了一碗,她跟母亲分着吃,糯叽叽的糍粑裹上炒熟的豆面、浇上红糖汁,又甜又糯。
真没想到,做糍粑需要这么大的阵仗。
第82章 第82碗面
张淑蓉把蒸熟的糯米倒进石臼,又开始蒸第二锅。
严锋拿着木杵,一下下捶打着石臼里面的糯米饭。每捶打一阵,就戴上塑料手套翻动一下糯米饭,如此往复。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儿,严锋上身只穿了件黑色的短t恤,手臂上隆起一坨坨硬邦邦的肌肉。没一会儿,额头上和脸上就凝起了豆大的汗珠,整个人热气腾腾的,恨不得连唯一一件t恤也脱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