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5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秋萍惊讶:“你去新加坡了?你不是在美国留学吗?”
  印象当中,满打满算,他好像也来不及拿毕业证。
  张俊摇头:“机会难得。林博士之前在台湾建厂的时候,就曾经想从大陆招工程师过去,这样可以代为培养。但那边不愿意,新加坡还好,这方面限制不严格,这才让他找到了机会。”
  他之所以愿意在中间当掮客,帮忙拉投资,就是因为这份前情。
  周秋萍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会尽量找钱的。过完年我就回海城,给他在海城领导面前做介绍。”
  对芯片这种东西,钱重要,人才重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更重要。
  张俊聊了自己在新加坡的体验,看看时候不早了,便告辞离开。
  周秋萍和余成送他出门,在门口撞见了刚好进来的曹敏莉和卢振军。
  老卢同志一见人就下意识地皱眉毛,待到他们送完人回来,他就像跟一言难尽一样:“你们怎么跑到香港来过年了?”
  因为国际长途太贵,所以平常大家没事时很少打电话,故而他到今天才从曹敏莉口中得知,这一家老小全都来了香港。
  他原本还计划除夕当天飞回海城呢,正月初三再走。
  周秋萍第一反应就是在心中翻白眼,关你屁事,管的挺宽。
  曹敏莉也觉得他说话有问题:“我欢迎大家过来,好长时间没聚了,好生想念。”
  卢振军知道自己犯了众怒,不敢再吭声了,自己相当识相地转移话题:“刚才那是小张吧?他不是在美国留学吗?”
  周秋萍都要佩服这位大佬的记忆力了。太牛掰了,关俊同学对他来说应该是位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大家只是在江州住在大院子里时,短暂的相处过。
  结果人家的去处,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余成简单解释了事情经过,主动邀请:“不知道二位老板有没有投资的兴趣?”
  当初台积电在台湾建厂的时候同样没钱,是政府的大佬一个个给商界大佬打电话,化缘化来的钱。
  但那会儿台湾已经是四小龙,有钱了,商界大佬卖政界大佬面子,你掏一把我掏一把,就把钱筹的差不多了。
  大陆不行,大陆太穷了。自主权大的民营企业才刚刚开始正儿八经发展。各种生产公司以及国营单位,即便财大气粗,上面的婆婆也太多了,不是想干啥就干啥。
  首钢之所以能够袖子一摞就搞芯片,也是因为他们的掌门人以狂而著称,胆子向来很大,不怎么卖婆婆们面子。
  所以余成把目标放在了灵活度更高的掌门人身上。
  曹敏莉从头听到尾,提醒他们:“既然打算在这方面投资,我个人建议将这家公司的注册地点放到维京群岛。”
  倒不是为了优惠的税收政策。
  毕竟不管是那位拥有美国国籍的台湾的林博士,还是他们当中任何一人注资,都决定了这家工厂的性质是合资,无所谓注册地点在何处。
  真正关键的点在于技术引进的限制。
  苏联是解体了,但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壁垒并没有消失。
  她对大陆的芯片市场知之甚少,但她清楚龙心一直在搞这方面的研发。从90年搞到现在,也没听说有任何成果。大环境如何,她心里就有数了。
  坦白说,曹董也看好这个行业。
  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利用的也就是廉价的劳动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