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5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他想建芯片厂。
  他出生在大陆, 成长在台湾, 工作在美国,近年来才回台湾,参与了芯片厂的创建。
  但他希望在大陆建芯片厂。因为这是他父母的理想, 他父母当初是一块儿撤去台湾的,那会儿他才刚上小学呢。
  周秋萍没说话, 只听对方说下去。一般人到大陆创业, 第一反应应该是找政府, 尤其是芯片行业。
  就是台积电能飞起, 也少不了台湾政府的大力扶持。
  林博士像是在叹息:“我原本参与的是无锡一个项目建厂,但审批实在太慢了。芯片行业更新很快,再等下去,准备引进的生产线已经落后了。我希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做事。”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大陆也启动了芯片工程。1986年的叫做“531战略”,1990年的又叫“908工程”,都是国家部委牵头的大项目。
  无锡的那家工厂,承接的就是908工程。但现在已经是1993年了,这个工厂还没影子,技术尚未引进,工厂也没开始建。
  但周秋萍感觉建不建也无所谓。因为很可能等它建好的时候,那引进的技术早就被淘汰掉了。
  周秋萍开门见山:“那你需要我们做什么?是帮忙联系地方政府还是单纯的投资?政府的话,海城我们比较熟悉些,如果需要土地的话,浦东那边我们有地,可以划拨出来用。我个人建议可以选择海城。”
  为啥呢?很简单。
  一个是交通便利,海城算是一个枢纽,海陆空交通工具都有。
  林博士要在大陆建厂的话,那肯定得从外面请工程师。因为断层时间太久了,光靠大陆的专业人士,现在这事真没啥希望。否则也不用从531变成908,从战略变成工程。
  美国的芯片行业,华人工程师出头的不少。他们过来参与建厂,拖家带口的可能性很小。交通方便,他们回去探亲也方便。
  另一个就是海城的城市氛围。要怎么形容呢?两个字:洋气。
  大陆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十几年,但摸着石头过河是真摸着。一直到今年开十四-大,才正儿八经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
  在这种大背景下,洋气的海城更加适合从海外归来的华人。否则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和氛围,会让人家不自在的。
  对,她就是考虑的这么周到。
  她甚至已经考虑到了,如果有这么多人过来的话,那应该如何安排人家的住宿?
  长期住酒店肯定不现实,得有个稳定的住处。
  不知道现在的政策变没变,外籍人士是否能住普通社区?实在不行的话,干脆把他们住的小区让出来。
  反正东方大厦已经完工,贸易公司也已经完成搬迁。留下了一个办公室是为了方便联系小区的顾客。
  不过如果要长期留在海城的话,他们肯定不能长久和家人分离。于是配套的成熟社区必须得有。
  学校是最起码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必须得一应俱全。
  她瞬间就将这件事和她之前考虑过的私立学校结合到了一起。
  再顺带着,芯片厂的家属社区也有着落了。
  她原本就想以航母为依托,构建主题乐园,然后往外扩延,打造一个成熟的社区。
  现在,这二者之间就有了联系的点。
  周秋萍面带微笑:“你希望我们做的,我们能做的,我们都会尽量去做。后勤保障工作,我们可以想办法负责。”
  林博士吃了一惊,他就是过来融资的,难听点讲叫打秋风。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周老板居然会这么热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