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大战起,波斯明教(2 / 5)
柯崇云又将余下的十万禁军分出七万派往关陇,归入镇西将军哲别挥下。只留三万军队留手京城,加上不久后从淮北调集回来的三万教兵,总兵力也不过六万。
相比于北宋时期,开封城外动辄几十万大军,这六万的数字可谓极少了,然而却完全足够了,因为相比北宋,此时的燕云十六州都在新朝掌控之下,完全没有必要调集那么多军队在开封附近,拱卫京师。
相比较而言,反而是关陇一带,需要更多的人马。
事实上,加上柯崇云新派过去的七万大军,关陇一带已经汇集了十四万军队,其中重甲骑兵铁浮图三千、重甲步兵三千,乃是阵战的利器,轻骑兵两万,也都是饱经战阵的精锐之士,余下十余万步兵中还有五千火器兵。
新朝的火铳如今总数不过五千,其中有三千都送到了西边。实在是火铳的打造效率太低,虽然后堂燧发火铳在技术上领先时代四百年,但是钢铁锻造工艺却差得太远。
如今的火铳都是巧匠一锤子一锤子精心打磨出来的,根本做不到批量生产。
这一点柯镇恶也无能为力,相比于燧发和后堂的技术,金属冶炼的工艺需要的积累实在太多了。
相比于枪械,火药的制造技术反而更容易一些,所以这五千火器兵中除了三千火铳兵,还有两千火雷兵,专门布置地雷。
地雷对于骑兵的杀伤效率比之火铳,或许还要更强三分。
可以说,哲别回下的镇西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是新朝五大战区之首。
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柯崇云等一众高层普遍认为,关陇接下来将会是蒙古的首要攻击目标。
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开元三九二二年,四月初十,西夏派使者入开封,愿割兰州城换华国出兵,抵御蒙古。
开元是新朝立国后采用的新历。
新历以黄帝登基之年为开元元年,以北宋沈括提出的《十二气历》为原型,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参照节气定月,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年的第一天定为立春日,这样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
新历是阳历,而华夏传统的的历法采用的都是阴阳历。
阴阳历就是后世常说的农历,以月相一个周期为一个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但是这样一来,一年就不止十二个月。
古人便以闰月的方式,来调节,这就是阴阳历中的十九年七闰法。
这种计算方法复杂无比,且与季节时令相差很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在一年中的位置前后游移达一个月,一般人无法掌握。
而沈括提出的《十二气历》与十二节气完美契合,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更加简明直接,比后世的公历还要合理。
后世的公历又叫做格里历,同样是阳历,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二月只有二十八天,比一月小了三天,看起来就很让人费解。
而《十二气历》以单月为小月,三十天,双月为大月,三十一天,平年十二月三十天,闰年十二月为三十一天,看起来就十分自然。
可惜《十二气历》太过超前,遭到当时的朝廷的普遍反对,未经推行,因为这个时代,复杂的历法只有读书人能够掌握,掌握历法就等于掌握了农时,这也是士大夫掌控农民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朝建立,百废待兴,修订历法的时候,便有人提出了《十二气历》,同样遭到不少人反对,但是柯镇恶来自后世,更习惯阳历的方式,十分支持这个历法。
所以《十二气历》才得以采用,不过为了平衡,旧历并未废除。
在柯镇恶的建议下,新朝采用后世的双历法,以开元纪年的《十二气历》作为官方历法,在官方的文件中以此为标准。而在旧历同时存在,比照《十二气历》,日期写在其下方。
柯崇云登基之日乃是立春,也就是开元三九二二年一月一日元旦,对应的旧历就是兴民元年一月初八。开元纪年的元旦定在立春,比之格里利要晚差不多一个月,也就是换成公元纪年差不多已经是二月份了。
兴民是柯崇云登基之后的年号,此时南宋的皇帝并不是历史上的宋理宗赵昀,而是赵竑,不过年号却也是宝庆,去是去年年中登基,当年仍用嘉定,今年正式改元宝庆。
所以宝庆元年与兴民元年便是同一年,西夏今年则是乾定三年,换算成后世公元纪年便是公元一二二五年。
言归正传。 ↑返回顶部↑
相比于北宋时期,开封城外动辄几十万大军,这六万的数字可谓极少了,然而却完全足够了,因为相比北宋,此时的燕云十六州都在新朝掌控之下,完全没有必要调集那么多军队在开封附近,拱卫京师。
相比较而言,反而是关陇一带,需要更多的人马。
事实上,加上柯崇云新派过去的七万大军,关陇一带已经汇集了十四万军队,其中重甲骑兵铁浮图三千、重甲步兵三千,乃是阵战的利器,轻骑兵两万,也都是饱经战阵的精锐之士,余下十余万步兵中还有五千火器兵。
新朝的火铳如今总数不过五千,其中有三千都送到了西边。实在是火铳的打造效率太低,虽然后堂燧发火铳在技术上领先时代四百年,但是钢铁锻造工艺却差得太远。
如今的火铳都是巧匠一锤子一锤子精心打磨出来的,根本做不到批量生产。
这一点柯镇恶也无能为力,相比于燧发和后堂的技术,金属冶炼的工艺需要的积累实在太多了。
相比于枪械,火药的制造技术反而更容易一些,所以这五千火器兵中除了三千火铳兵,还有两千火雷兵,专门布置地雷。
地雷对于骑兵的杀伤效率比之火铳,或许还要更强三分。
可以说,哲别回下的镇西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是新朝五大战区之首。
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柯崇云等一众高层普遍认为,关陇接下来将会是蒙古的首要攻击目标。
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开元三九二二年,四月初十,西夏派使者入开封,愿割兰州城换华国出兵,抵御蒙古。
开元是新朝立国后采用的新历。
新历以黄帝登基之年为开元元年,以北宋沈括提出的《十二气历》为原型,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参照节气定月,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年的第一天定为立春日,这样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
新历是阳历,而华夏传统的的历法采用的都是阴阳历。
阴阳历就是后世常说的农历,以月相一个周期为一个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但是这样一来,一年就不止十二个月。
古人便以闰月的方式,来调节,这就是阴阳历中的十九年七闰法。
这种计算方法复杂无比,且与季节时令相差很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在一年中的位置前后游移达一个月,一般人无法掌握。
而沈括提出的《十二气历》与十二节气完美契合,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更加简明直接,比后世的公历还要合理。
后世的公历又叫做格里历,同样是阳历,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二月只有二十八天,比一月小了三天,看起来就很让人费解。
而《十二气历》以单月为小月,三十天,双月为大月,三十一天,平年十二月三十天,闰年十二月为三十一天,看起来就十分自然。
可惜《十二气历》太过超前,遭到当时的朝廷的普遍反对,未经推行,因为这个时代,复杂的历法只有读书人能够掌握,掌握历法就等于掌握了农时,这也是士大夫掌控农民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朝建立,百废待兴,修订历法的时候,便有人提出了《十二气历》,同样遭到不少人反对,但是柯镇恶来自后世,更习惯阳历的方式,十分支持这个历法。
所以《十二气历》才得以采用,不过为了平衡,旧历并未废除。
在柯镇恶的建议下,新朝采用后世的双历法,以开元纪年的《十二气历》作为官方历法,在官方的文件中以此为标准。而在旧历同时存在,比照《十二气历》,日期写在其下方。
柯崇云登基之日乃是立春,也就是开元三九二二年一月一日元旦,对应的旧历就是兴民元年一月初八。开元纪年的元旦定在立春,比之格里利要晚差不多一个月,也就是换成公元纪年差不多已经是二月份了。
兴民是柯崇云登基之后的年号,此时南宋的皇帝并不是历史上的宋理宗赵昀,而是赵竑,不过年号却也是宝庆,去是去年年中登基,当年仍用嘉定,今年正式改元宝庆。
所以宝庆元年与兴民元年便是同一年,西夏今年则是乾定三年,换算成后世公元纪年便是公元一二二五年。
言归正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