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妾 第65节(1 / 4)
两人都还是来自京州……
她心里模模糊糊地就忽有了个不着边际的想法。当然也只是那么一想。
毕竟这两人,此前应当是不认识的。
顾芸收回视线, 从背后推了儿子的肩一把:“叫你们去陪客人,怎么光顾着在这里和妹妹说话。”
杏花转头一见她, 就噘着嘴小声告状道:“娘, 要不是你让我拉着阿兄, 他早就跑的没影了。这还不算, 他还叫我别去招惹凌公子,甚至还说最好连向大哥也别走太近,不知是着了哪门子魔了!”
杏花越说越是小脸愤红,凌公子就算了, 向大哥可是救过她和阿娘的。
顾芸心里的疑云却是更浓了,她低头瞅了瞅盘里的甜瓜,递给了顾杏花,让她端去给院子里的两位客人享用。
自己则推着绷着脸的儿子, 把人撵进了屋子, 叹了口气:“阿娘知道你素来是个好孩子,你同阿娘说说,近日来的这些反常,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顾槐沉思再三,看向顾芸, 面色凝重地问了声:“阿娘,一定还记得韩沃吧?”
顾芸当然记得,要不也不会方才饭桌上杏花刚刚提了一嘴,她就不让杏花说了。
这到底不是什么愉快的事。
顾芸这会儿更加一头雾水:“怎么你也说起这个了?”
顾槐兀自说道:“当年魏王来吴州游赏,韩沃想方设法自荐为其向导,为之解说人情风物,更是宵衣旰食将自己编纂的吴州风情录集录完毕,献给魏王。那几日他是如何鞍前马后你我不是不知,魏王分明受下,回京后却转头给他冠了个想靠阿谀媚上谋取捷径的罪名,又以整治歪风邪气为由,剥夺了他当次的科举资格,自己则借此博得刚正的美名。”
韩沃是他同窗的兄长,其实也是有真才实学的。起初对于他这样的做法,顾槐虽然有些不敢苟同,却也明白他的苦处——天下永远是权贵门阀的天下,读书人想要出头,仅凭几分才识想要战胜血脉阶层,无异于痴人说梦,除了三年一次的科举,前三甲者能被任用,剩下几人能出头?
而三甲之外,其他中榜的士子好些也不过做个地方小吏,可世家子弟,随随便便就能被塞到朝堂之中。
还有魏王,也许不过是个肥愚的酒囊饭袋。
可韩沃编写的那本吴州风情录,后来为魏王所窃,成了他游玩吴州的见闻心得。一朝署上了魏王段益的大名,更名为吴州见闻志,竟让魏王一跃成了有名的才子,没有任何人提出质疑。
就连韩沃本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顾槐道:“自此事之后我就灰心了,什么宏图理想,不过无壤之苗,一旦地位太过悬殊,就没有公道可言。阿娘可知,王公贵族对于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不啻穿肠毒药,若是不慎沾上,也许哪日就毒发了。”
顾芸听得也是一阵毛骨悚然,那些王公贵族碾死他们就和蚂蚁似的。
并且韩沃这孩子她是有印象的,其实人是有些本事的,也有抱负,就是心思活络了些,可自那件事后,就一蹶不振了。
阿槐说的对,能不与大人物打交道,那还是不打交道更好。
可这与阿槐近日的异举有什么关联?
顾芸想了想,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她斟酌着问道:“你莫不是怀疑这位凌公子来头不小,也许是什么王侯公卿之家的人物……?”
“不是怀疑,是确知。”顾槐苦笑道,“而且,想必阿娘也看出了向知其实是女子之事?”
顾芸震惊得说不出话,实则向知来的头几日,她就已经看穿了她的女儿身,只是这么久也没有和谁说起过。却原来这事她儿子也一早就看破了?
可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顾槐说的话,却让她更为震惊之至,嘴张得都能塞下一枚完整的鸡蛋了——
顾槐把那天初见凌弗后,隔着一堵院墙,听到的向知与凌弗的对话,原原本本地都说给了顾芸听。
顾芸的腿都有些打颤。甚至于,听着听着,她萌生了一个更为大胆的猜想。
追寻妻子而来的王爷,前阵子不就有一个,动静闹得还不小。 ↑返回顶部↑
她心里模模糊糊地就忽有了个不着边际的想法。当然也只是那么一想。
毕竟这两人,此前应当是不认识的。
顾芸收回视线, 从背后推了儿子的肩一把:“叫你们去陪客人,怎么光顾着在这里和妹妹说话。”
杏花转头一见她, 就噘着嘴小声告状道:“娘, 要不是你让我拉着阿兄, 他早就跑的没影了。这还不算, 他还叫我别去招惹凌公子,甚至还说最好连向大哥也别走太近,不知是着了哪门子魔了!”
杏花越说越是小脸愤红,凌公子就算了, 向大哥可是救过她和阿娘的。
顾芸心里的疑云却是更浓了,她低头瞅了瞅盘里的甜瓜,递给了顾杏花,让她端去给院子里的两位客人享用。
自己则推着绷着脸的儿子, 把人撵进了屋子, 叹了口气:“阿娘知道你素来是个好孩子,你同阿娘说说,近日来的这些反常,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顾槐沉思再三,看向顾芸, 面色凝重地问了声:“阿娘,一定还记得韩沃吧?”
顾芸当然记得,要不也不会方才饭桌上杏花刚刚提了一嘴,她就不让杏花说了。
这到底不是什么愉快的事。
顾芸这会儿更加一头雾水:“怎么你也说起这个了?”
顾槐兀自说道:“当年魏王来吴州游赏,韩沃想方设法自荐为其向导,为之解说人情风物,更是宵衣旰食将自己编纂的吴州风情录集录完毕,献给魏王。那几日他是如何鞍前马后你我不是不知,魏王分明受下,回京后却转头给他冠了个想靠阿谀媚上谋取捷径的罪名,又以整治歪风邪气为由,剥夺了他当次的科举资格,自己则借此博得刚正的美名。”
韩沃是他同窗的兄长,其实也是有真才实学的。起初对于他这样的做法,顾槐虽然有些不敢苟同,却也明白他的苦处——天下永远是权贵门阀的天下,读书人想要出头,仅凭几分才识想要战胜血脉阶层,无异于痴人说梦,除了三年一次的科举,前三甲者能被任用,剩下几人能出头?
而三甲之外,其他中榜的士子好些也不过做个地方小吏,可世家子弟,随随便便就能被塞到朝堂之中。
还有魏王,也许不过是个肥愚的酒囊饭袋。
可韩沃编写的那本吴州风情录,后来为魏王所窃,成了他游玩吴州的见闻心得。一朝署上了魏王段益的大名,更名为吴州见闻志,竟让魏王一跃成了有名的才子,没有任何人提出质疑。
就连韩沃本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顾槐道:“自此事之后我就灰心了,什么宏图理想,不过无壤之苗,一旦地位太过悬殊,就没有公道可言。阿娘可知,王公贵族对于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不啻穿肠毒药,若是不慎沾上,也许哪日就毒发了。”
顾芸听得也是一阵毛骨悚然,那些王公贵族碾死他们就和蚂蚁似的。
并且韩沃这孩子她是有印象的,其实人是有些本事的,也有抱负,就是心思活络了些,可自那件事后,就一蹶不振了。
阿槐说的对,能不与大人物打交道,那还是不打交道更好。
可这与阿槐近日的异举有什么关联?
顾芸想了想,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她斟酌着问道:“你莫不是怀疑这位凌公子来头不小,也许是什么王侯公卿之家的人物……?”
“不是怀疑,是确知。”顾槐苦笑道,“而且,想必阿娘也看出了向知其实是女子之事?”
顾芸震惊得说不出话,实则向知来的头几日,她就已经看穿了她的女儿身,只是这么久也没有和谁说起过。却原来这事她儿子也一早就看破了?
可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顾槐说的话,却让她更为震惊之至,嘴张得都能塞下一枚完整的鸡蛋了——
顾槐把那天初见凌弗后,隔着一堵院墙,听到的向知与凌弗的对话,原原本本地都说给了顾芸听。
顾芸的腿都有些打颤。甚至于,听着听着,她萌生了一个更为大胆的猜想。
追寻妻子而来的王爷,前阵子不就有一个,动静闹得还不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