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3 / 3)
李成闻言便觉得今天的召见,应该不是仅仅为加封童贯,恐怕还有其他的事情。想起历史对于北宋末年的记载,心中便没有多少热情。只是淡淡地看着殿中的几人。对于宋史,他知道不多,只是知道金兵南下的日期,加上这段时间的韬光养晦,对于徽宗君臣的事情,他只了解不多。只是看到几人神色不定,便知道没有什么好事。
正想着,杨戬和梁师成已经同时走进殿中,看他们进来,徽宗这才皱眉道:“平身罢,今日无需多礼。”
不等梁师成开口,蔡京已经躬身道:“皇上,老臣听说皇上因为平定乱匪要再行加封童大人。”
徽宗看了一眼殿内的几人,微微笑道:“童爱卿此次平定方腊,确实有功。所以真准备加封童贯为太子太师,以此表彰其忠勇报国之心。”
蔡京闻言,立刻有些着急,童贯这一加封,便是位列三公,权势上直逼蔡京,加上童贯又掌兵权,蔡京实在难以接受,忍不住拱手道:“皇上,童大人固然忠勇可嘉,只是童大人身为内宦,而位列三公,实在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若是如此,恐天下士子不平,无法向天下交代啊!”
徽宗丝毫不以为意,只是笑道:“太师此言差矣。童贯虽然只是内宦,但是忠勇不逊任何外官,这次若非童爱卿剿灭乱匪,其他人还真的不能但此重任。正所谓赏罚分明,朕觉得,既然童爱卿如此立下大功,诺是不赏恐怕更加不能向天下交代!”
徽宗已经说到这里了,蔡京也不好反驳,只是拱手道:“皇上,童大人终究都是内宦,皇上定要三思而行啊!”
徽宗淡淡一笑,摇头道:“今日召见诸位爱卿,并非只为商议此事,而是另有要事商议。朕要看看众位爱卿有何高见。”
看到徽宗已经岔开了话题,蔡京也只能躬身道:“不知皇上所议何事?”
徽宗看着在场的几人,点头道:“近日辽兵屡屡犯境,而金国那边又一直没有消息,朕想问问众位爱卿,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此事。”
蔡京顿时抬眼看了一眼众人身后的李成,拱手道:“此事乃是李大人出使金国的主要使臣,皇上自然该问李大人。”
他话音刚落,梁师成便上前拱手道:“皇上,辽兵屡屡犯境,乃是边事,自然该有边地守军处置,我们身在京城,即便心急如焚,一时也远水难解近渴。”
杨戬这时却昂然上前,拱手道:“皇上,辽兵屡犯,实在另我天朝无光,微臣愿为皇上前去议和,若是事成,皇上便不用再为辽国忧心。”
徽宗闻言,摇了摇头,皱眉道:“与辽国议和,实在令朕心有不甘,金国迟迟不给回信,朕若贸然与辽国议和,如何向金国交代?何况辽国与我大宋世代为敌,若轻言议和,将来面对金国如何说得过去?”
徽宗话音刚落,童贯便大步上前,正色道:“陛下,微臣愿为皇上平定边患,一挫辽人气势!”
看到童贯挺身而出,徽宗眼前一亮,立刻含笑道:“爱卿刚刚平灭乱匪,这时前往攻辽是否有些勉强?”
童贯立刻抱拳道:“为皇上尽忠,哪里能顾及自己?微臣一切都是皇上所赐,自然要为皇上分忧,如今辽兵犯境,辽国皇帝耶律淳又刚刚病死,正是我大宋千载难遇的良机,童贯就是肝脑涂地也要为皇上尽忠!”
第三十八章 徽宗宠臣
徽宗显然十分欣赏童贯,立刻点头道:“不错,难得爱卿如此忠心,朕却是没有看错人。”
说毕,扭头向躲在众人身后的李成笑道:“李爱卿,你看今次攻辽何时可以得胜?”
李成看着满脸笑容的徽宗,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犹豫了一下,拱手道:“皇上英明,微臣觉得还是顺利自然为好,皇上若觉得童大人可以担此重任,而朝中又找不到更加合适的人选,那便可由童大人前往。”
徽宗点头笑道:“还是李卿之言不差,放眼朝中,掌兵诸将,朕的确只有童贯最为信任,而朝中其他将领,或者有此能力,但是朕实在难以放心。何况童贯又刚刚得胜,气势如虹,正可前往。”
听到徽宗的话,李成只能暗自叹气,他不露痕迹地劝徽宗使用其他将领,毕竟童贯面对的只是战斗力低下的农民军,如何能和强悍的辽兵相比?这样一位刚刚得胜的宦官,即便掌兵三十年,也还是不能和真正的军事将领相比。在自己境内灭灭土匪,自然可行,这样出去和凶悍的辽兵作战,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童贯显然没有听出李成话里的意思,闻言上前抱拳道:“为了陛下,为了平定边患,微臣不求富贵,只求为皇上分忧,,只要皇上信任童贯,童贯必定为陛下剿灭辽贼!”
徽宗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童贯的喜爱,闻言立刻点头道:“朕果然没有看错,爱卿当真是朕可以交托大事之人。”
听徽宗这样说,蔡京也无法再继续反对,只好拱手道:“军中之事,并非一人可以为之。微臣觉得,或者可以派一员能臣作为监军前往,如此一来更可以令皇上放心。”
徽宗闻言,看着蔡京点头叹道:“太师年事已高却还要操劳国事,实在令朕感叹,如今可为监军的人选,不知太师有何意见?” ↑返回顶部↑
正想着,杨戬和梁师成已经同时走进殿中,看他们进来,徽宗这才皱眉道:“平身罢,今日无需多礼。”
不等梁师成开口,蔡京已经躬身道:“皇上,老臣听说皇上因为平定乱匪要再行加封童大人。”
徽宗看了一眼殿内的几人,微微笑道:“童爱卿此次平定方腊,确实有功。所以真准备加封童贯为太子太师,以此表彰其忠勇报国之心。”
蔡京闻言,立刻有些着急,童贯这一加封,便是位列三公,权势上直逼蔡京,加上童贯又掌兵权,蔡京实在难以接受,忍不住拱手道:“皇上,童大人固然忠勇可嘉,只是童大人身为内宦,而位列三公,实在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若是如此,恐天下士子不平,无法向天下交代啊!”
徽宗丝毫不以为意,只是笑道:“太师此言差矣。童贯虽然只是内宦,但是忠勇不逊任何外官,这次若非童爱卿剿灭乱匪,其他人还真的不能但此重任。正所谓赏罚分明,朕觉得,既然童爱卿如此立下大功,诺是不赏恐怕更加不能向天下交代!”
徽宗已经说到这里了,蔡京也不好反驳,只是拱手道:“皇上,童大人终究都是内宦,皇上定要三思而行啊!”
徽宗淡淡一笑,摇头道:“今日召见诸位爱卿,并非只为商议此事,而是另有要事商议。朕要看看众位爱卿有何高见。”
看到徽宗已经岔开了话题,蔡京也只能躬身道:“不知皇上所议何事?”
徽宗看着在场的几人,点头道:“近日辽兵屡屡犯境,而金国那边又一直没有消息,朕想问问众位爱卿,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此事。”
蔡京顿时抬眼看了一眼众人身后的李成,拱手道:“此事乃是李大人出使金国的主要使臣,皇上自然该问李大人。”
他话音刚落,梁师成便上前拱手道:“皇上,辽兵屡屡犯境,乃是边事,自然该有边地守军处置,我们身在京城,即便心急如焚,一时也远水难解近渴。”
杨戬这时却昂然上前,拱手道:“皇上,辽兵屡犯,实在另我天朝无光,微臣愿为皇上前去议和,若是事成,皇上便不用再为辽国忧心。”
徽宗闻言,摇了摇头,皱眉道:“与辽国议和,实在令朕心有不甘,金国迟迟不给回信,朕若贸然与辽国议和,如何向金国交代?何况辽国与我大宋世代为敌,若轻言议和,将来面对金国如何说得过去?”
徽宗话音刚落,童贯便大步上前,正色道:“陛下,微臣愿为皇上平定边患,一挫辽人气势!”
看到童贯挺身而出,徽宗眼前一亮,立刻含笑道:“爱卿刚刚平灭乱匪,这时前往攻辽是否有些勉强?”
童贯立刻抱拳道:“为皇上尽忠,哪里能顾及自己?微臣一切都是皇上所赐,自然要为皇上分忧,如今辽兵犯境,辽国皇帝耶律淳又刚刚病死,正是我大宋千载难遇的良机,童贯就是肝脑涂地也要为皇上尽忠!”
第三十八章 徽宗宠臣
徽宗显然十分欣赏童贯,立刻点头道:“不错,难得爱卿如此忠心,朕却是没有看错人。”
说毕,扭头向躲在众人身后的李成笑道:“李爱卿,你看今次攻辽何时可以得胜?”
李成看着满脸笑容的徽宗,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犹豫了一下,拱手道:“皇上英明,微臣觉得还是顺利自然为好,皇上若觉得童大人可以担此重任,而朝中又找不到更加合适的人选,那便可由童大人前往。”
徽宗点头笑道:“还是李卿之言不差,放眼朝中,掌兵诸将,朕的确只有童贯最为信任,而朝中其他将领,或者有此能力,但是朕实在难以放心。何况童贯又刚刚得胜,气势如虹,正可前往。”
听到徽宗的话,李成只能暗自叹气,他不露痕迹地劝徽宗使用其他将领,毕竟童贯面对的只是战斗力低下的农民军,如何能和强悍的辽兵相比?这样一位刚刚得胜的宦官,即便掌兵三十年,也还是不能和真正的军事将领相比。在自己境内灭灭土匪,自然可行,这样出去和凶悍的辽兵作战,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童贯显然没有听出李成话里的意思,闻言上前抱拳道:“为了陛下,为了平定边患,微臣不求富贵,只求为皇上分忧,,只要皇上信任童贯,童贯必定为陛下剿灭辽贼!”
徽宗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童贯的喜爱,闻言立刻点头道:“朕果然没有看错,爱卿当真是朕可以交托大事之人。”
听徽宗这样说,蔡京也无法再继续反对,只好拱手道:“军中之事,并非一人可以为之。微臣觉得,或者可以派一员能臣作为监军前往,如此一来更可以令皇上放心。”
徽宗闻言,看着蔡京点头叹道:“太师年事已高却还要操劳国事,实在令朕感叹,如今可为监军的人选,不知太师有何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