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3 / 4)
还想多纠结两天呢,吴莉佳上门了。她和那片子的导演关系不错,一上门就是:“小毓铮啊,咱去拍戏吧,除了你,阿姨真不知道找谁好了。”
顾毓铮奇怪了,找个小演员有这么难吗?
还真有。
行内人都知道,拍戏最怕的是什么?动物和孩子。这两种可没那么好指挥。理解力、情绪表现力,想要找个符合要求的,真是能把导演头发都给愁白了。好容易找到个好苗子吧,人家还不一定能来。
如果是在寒暑假拍戏,那能来的孩子还算多一点,可这次拍摄因为出了意外,占用的正常上课时间。
华夏80年代的影视产业在国际上小有名气,在国内的处境却没想象中的好。别说后世了,就是和90年代都没法比,诸位家长是想要当星爸星妈,但他们更看重孩子的学习,大家喊的口号还都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这些家长眼里,演戏怎么演?能挣钱吗?要花多少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习?
答案呢,肯定要花很多时间,一般的孩子耽误了上课写作业的时间也肯定会影响学习。至于挣钱,呵呵,真是不好意思,国内的演员还是拿普通工人工资的,小演员当然也有钱拿,但是比大人的工资要少。
孩子还小,出去拍戏,家里起码要有一个大人跟着。剧组投入少,拍摄条件本来就艰苦,还没多少钱拿,还要耽误学习,最重要的是,万一拍了一次戏,心变野了,不爱学习了怎么办?所以,您找别人吧。
对,是有那么一大批觉得上电视很有面子,同时又不怎么看重金钱效益,也不怎么在意孩子的学业的父母倒是希望孩子去,可这样的孩子往往成绩又不够出挑,老师不愿意他们去。
于是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准假的孩子,家长不想让他们去。想让孩子去的家庭,老师不准假,就是准假了,人家剧组还不一定要。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一般的小童星,大多都是剧组工作人员的孩子,从小受艺术熏陶,入戏快,又没有家庭阻力。或者是学习特别好,品学兼优,又有灵气,父母比较开明,老师也不担心影响其学业而推荐过来的。
当然,等到后来某些小童星变得大红大紫的时候,很多父母又要扼腕叹息了。
吴莉佳把话说得这么透,一副“非你不可”的架势,顾毓铮觉得自己再犹豫就是不识抬举了。
说真的,这确实是人家看得起你才来找你。如果自己条件不够,人家剧组也是宁缺毋滥的。
想想自己两辈子都没体验过拍戏呢,去就去吧。
剧组那边看来真的挺急,顾毓铮这边刚答应,第二天就被吴莉佳领着过去了。耿霜泠这个当妈的不放心,也跟着去了。
吴莉佳虽说是上美厂的,到底也归属于上影厂,比起他们母女要熟悉的多,一路上就讲了不少注意事项,顾毓铮都认真地听了。
因为拍的是生活片,拍摄场地是一处低矮的老房子,周围人已经被清空了,一伙十来个人正在现场忙碌着,几人一来就受到了热情接待。
这时候的剧组没后世那么风光,就算是当红的演员也是要下场一起干杂务的。都是人民群众,艺术工作者,分工不同罢了。
导演之前在学校是见过顾毓铮的,只是顾毓铮自己不知道而已。小姑娘看起来灵气十足,校长推荐的时候,他连试镜都省了,立马就同意了。
学校都开学了,好的小演员不好找啊,现在看到小姑娘愿意来,十分高兴,也没给她们留时间参观剧组,直接就将几页剧本递了过来,让助理先给他们讲戏。
这部片子讲的是一个与妻子离异的单亲爸爸找对象的故事。
王军是电影厂的一个普通放映工人,妻子为了出国与他离婚,留下9岁的女儿琳琳与之相依为命。琳琳年纪还小,平时他要上班没时间照看,生活中有着很多不便,为了给自己找个伴,也为了找个人来一起照顾女儿,他在朋友的劝解下,起了再婚的念头。
可是,带着孩子的男人找对象不容易,相看了几次都没成功,于是朋友劝他,在接触之初先暂时隐瞒孩子的事。他一时糊涂就照做了。之后果真成功与一位为了工作耽误婚期的30来岁姑娘确立了恋爱关系。
紧接着,新的麻烦出现了,姑娘来他家拜访,发现了守在门口等父亲回来的琳琳,为了圆谎,王军谎称这是邻居的孩子。
琳琳一开始不理解发生了什么事,差点说漏嘴,王军处在两个女人中间手忙脚乱。等姑娘走后,他与琳琳一番长谈,取得了女儿的谅解,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女儿琳琳为了有个妈妈,帮爸爸一起做了很多打动姑娘的事。后面理所当然的,真相还是败露了,最后在父女两人真诚地道歉后,善良的姑娘被打动,最终组成新的家庭。
整个故事紧跟时代潮流,有出国潮、有离婚潮等当时新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最终体现的又是真善美主旋律,可以预见,拍出来的话,一定会受到当时观众欢迎,说不定还能拿上不少奖项。
但顾毓铮看了,却觉得一言难尽。 ↑返回顶部↑
顾毓铮奇怪了,找个小演员有这么难吗?
还真有。
行内人都知道,拍戏最怕的是什么?动物和孩子。这两种可没那么好指挥。理解力、情绪表现力,想要找个符合要求的,真是能把导演头发都给愁白了。好容易找到个好苗子吧,人家还不一定能来。
如果是在寒暑假拍戏,那能来的孩子还算多一点,可这次拍摄因为出了意外,占用的正常上课时间。
华夏80年代的影视产业在国际上小有名气,在国内的处境却没想象中的好。别说后世了,就是和90年代都没法比,诸位家长是想要当星爸星妈,但他们更看重孩子的学习,大家喊的口号还都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这些家长眼里,演戏怎么演?能挣钱吗?要花多少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习?
答案呢,肯定要花很多时间,一般的孩子耽误了上课写作业的时间也肯定会影响学习。至于挣钱,呵呵,真是不好意思,国内的演员还是拿普通工人工资的,小演员当然也有钱拿,但是比大人的工资要少。
孩子还小,出去拍戏,家里起码要有一个大人跟着。剧组投入少,拍摄条件本来就艰苦,还没多少钱拿,还要耽误学习,最重要的是,万一拍了一次戏,心变野了,不爱学习了怎么办?所以,您找别人吧。
对,是有那么一大批觉得上电视很有面子,同时又不怎么看重金钱效益,也不怎么在意孩子的学业的父母倒是希望孩子去,可这样的孩子往往成绩又不够出挑,老师不愿意他们去。
于是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准假的孩子,家长不想让他们去。想让孩子去的家庭,老师不准假,就是准假了,人家剧组还不一定要。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一般的小童星,大多都是剧组工作人员的孩子,从小受艺术熏陶,入戏快,又没有家庭阻力。或者是学习特别好,品学兼优,又有灵气,父母比较开明,老师也不担心影响其学业而推荐过来的。
当然,等到后来某些小童星变得大红大紫的时候,很多父母又要扼腕叹息了。
吴莉佳把话说得这么透,一副“非你不可”的架势,顾毓铮觉得自己再犹豫就是不识抬举了。
说真的,这确实是人家看得起你才来找你。如果自己条件不够,人家剧组也是宁缺毋滥的。
想想自己两辈子都没体验过拍戏呢,去就去吧。
剧组那边看来真的挺急,顾毓铮这边刚答应,第二天就被吴莉佳领着过去了。耿霜泠这个当妈的不放心,也跟着去了。
吴莉佳虽说是上美厂的,到底也归属于上影厂,比起他们母女要熟悉的多,一路上就讲了不少注意事项,顾毓铮都认真地听了。
因为拍的是生活片,拍摄场地是一处低矮的老房子,周围人已经被清空了,一伙十来个人正在现场忙碌着,几人一来就受到了热情接待。
这时候的剧组没后世那么风光,就算是当红的演员也是要下场一起干杂务的。都是人民群众,艺术工作者,分工不同罢了。
导演之前在学校是见过顾毓铮的,只是顾毓铮自己不知道而已。小姑娘看起来灵气十足,校长推荐的时候,他连试镜都省了,立马就同意了。
学校都开学了,好的小演员不好找啊,现在看到小姑娘愿意来,十分高兴,也没给她们留时间参观剧组,直接就将几页剧本递了过来,让助理先给他们讲戏。
这部片子讲的是一个与妻子离异的单亲爸爸找对象的故事。
王军是电影厂的一个普通放映工人,妻子为了出国与他离婚,留下9岁的女儿琳琳与之相依为命。琳琳年纪还小,平时他要上班没时间照看,生活中有着很多不便,为了给自己找个伴,也为了找个人来一起照顾女儿,他在朋友的劝解下,起了再婚的念头。
可是,带着孩子的男人找对象不容易,相看了几次都没成功,于是朋友劝他,在接触之初先暂时隐瞒孩子的事。他一时糊涂就照做了。之后果真成功与一位为了工作耽误婚期的30来岁姑娘确立了恋爱关系。
紧接着,新的麻烦出现了,姑娘来他家拜访,发现了守在门口等父亲回来的琳琳,为了圆谎,王军谎称这是邻居的孩子。
琳琳一开始不理解发生了什么事,差点说漏嘴,王军处在两个女人中间手忙脚乱。等姑娘走后,他与琳琳一番长谈,取得了女儿的谅解,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女儿琳琳为了有个妈妈,帮爸爸一起做了很多打动姑娘的事。后面理所当然的,真相还是败露了,最后在父女两人真诚地道歉后,善良的姑娘被打动,最终组成新的家庭。
整个故事紧跟时代潮流,有出国潮、有离婚潮等当时新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最终体现的又是真善美主旋律,可以预见,拍出来的话,一定会受到当时观众欢迎,说不定还能拿上不少奖项。
但顾毓铮看了,却觉得一言难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