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1 / 4)
郗超很清楚,真到那时候也不会是废立,而是禅让了。
摄政?辅政?
无论废立还是禅让,司马昱都无缘得见,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就在翌年(372)9月7日,司马昱坐上皇位才刚过八个月,他终于因忍受不住这巨大的心理压力,一病不起了。
司马昱预感死期临近,当日给桓温连发四封诏书,催桓温入朝接受托孤遗诏。而且,他在见不到桓温的情况下,甚至连太子都没敢册立。为什么司马昱急于想见桓温?实际上,他毫不怀疑桓温会谋朝篡位,如果不让桓温接受遗诏,到时候桓温不承认儿子的继承人身份,搞不好会率军进犯京都。如果改朝换代不可避免,他只求和平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儿子一条命。
然而,桓温生性谨慎,他怕被刺杀,硬是没敢入朝。
五天过去了,到9月12日,司马昱还是没等来桓温,他眼看自己就要撑不住了,只好匆忙册立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司马曜为皇太子,同时写下遗诏,请桓温按照周公姬旦的方式摄政。前文讲皇太后庾文君的时候说过,摄政指代替皇帝行使最高权力,这远远超越了辅政的权限。
紧接着,司马昱又补了一封遗诏:“如果太子能辅佐就辅佐,如果不能辅佐,丞相可自取其位!”在汉末三国时期,曾有两位君主对臣子说过类似的话。一个是吴国奠基人孙策临终前对张昭说了,一个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了。无论孙策与张昭,还是刘备与诸葛亮,都堪称肝胆相照的君臣典范,他们说这番话的目的是激励臣子努力辅佐后继者。可司马昱的心境则跟孙策、刘备截然不同,时至今日,他已彻底放弃,彻底妥协了。
候在一旁的左卫将军王坦之接过遗诏看了又看。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遗诏哪有这么写的?司马氏可以没骨气,可以不要江山,但他太原王氏,以及建邺那几大家族绝不能妥协!王坦之跪在司马昱床前,当着皇帝的面将这封遗诏撕了个粉碎。
我们再讲讲太原王氏家族。在魏朝和西晋时,太原王氏成员全都官居要职,但自从匈奴王刘渊闹独立,太原王氏就开始受到牵连。
西晋晚期和东晋初期,太原王氏成员很不得势。直到匈奴汉赵(前赵)被羯族后赵灭掉,汉人与匈奴人的矛盾渐渐淡化后,太原王氏成员才得以重登政治舞台。但即便如此,跟刘渊关系最好的王浑、王济这一支的后人依旧抬不起头。而现在崭露头角的王坦之则是王浑弟弟王湛的孙子,这一支跟刘渊较少有瓜葛。
此时此刻,司马昱望着王坦之,破罐破摔地说道:“晋室江山是靠意外运气得来的。卿又何必这么放不下……”
王坦之怒了:“这天下,是宣皇帝(司马懿)和元皇帝(司马睿)呕心沥血才得来的!怎能说是运气?陛下不能说扔就扔!”
王坦之的执着似乎给了司马昱一丝勇气。他重新又改写了一封遗诏:“国事委托丞相,请丞相依诸葛亮、王导的先例辅政。”由此,摄政改成了辅政。
司马昱写完这封遗诏后,于当日驾崩,享年五十三岁,谥号“简文帝”。
史书中,随处可见司马昱和桓温的斗争周旋,其中不乏对司马昱气度和谋略的描写。不过,谢安却这样评价司马昱:“简文帝除了会清谈,跟惠帝(司马衷)没两样。”在他嘴里,司马昱成了一个只会清谈的智障者。好歹这人跟桓温斗了二十来年,怎么到头来竟被支持自己的士大夫骂得如此不堪呢?想必,这是因为他后来向桓温屈服,没能遂了谢安等人的意,为几大家族谋取利益吧。总之,司马昱,这个曾一度拔升宗室势力的皇帝,说到底,仅仅是士族的枪,以及桓温的傀儡罢了。
司马昱既已驾崩,理应该由太子司马曜继位,可群臣怕忤了桓温的意思,均不敢擅自做主。
尚书仆射王彪之(王彬的儿子,琅邪王氏成员)力排众议道:“天子驾崩,太子继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容丞相有异议!”
由此,司马曜才得以登基。
而今,褚蒜子已是五朝(司马聃、司马丕、司马奕、司马昱、司马曜)皇太后,这些年她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早学会做事不留把柄,她为不引起桓温的敌视,宣称要改桓温辅政为摄政,并正式下发了诏书。
王彪之又站出来阻拦,将褚太后的诏书原封不动退了回去。最终,朝廷仍按司马昱临终遗诏执行,让桓温辅政。
就这样,东晋王朝在太原王氏(王坦之)、琅邪王氏(王彪之)、陈郡谢氏(谢安)等几大家族的周旋下勉强得以延续。
那么说,在这个紧要关头,桓温的代理人郗超又干了些什么呢?遗憾的是,郗超像个透明人一样完全没出头。很可能,郗超也倾向让桓温辅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维持现状。而现状,对郗氏家族而言,无疑是最佳局面。
司马昱驾崩、司马曜继位的当天,身在姑孰的桓温接到了遗诏。
他看毕,大失所望。
“到头来只落得个辅政啊……”
原本,桓温认为司马昱临终前会直接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就算退一步,也能让自己摄政,但万没想到仅仅是辅政。这件事,让他再次见识到建邺那几大家族对政局的控制力,而郗超也并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离婚风波
前文讲东床快婿时提到过,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娶了自己的表姐——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为妻,作为郗王两家政治联盟的延续。然而,就在司马曜登基后不久,王献之突然与郗道茂离婚,随后娶了司马昱的女儿——安愍公主司马道福。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王献之和郗道茂感情笃深。王献之不愿跟郗道茂离婚,不想娶司马道福。他甚至把脚烧成重伤,以自残的手段来抗拒这事。但最终,王献之还是身不由己,被迫与郗道茂离婚,娶了司马道福。郗道茂离婚后则终身未嫁,在思念和悲伤中度过余生。
这桩离婚风波,意味着延续近五十年的郗王联盟正式宣告瓦解。 ↑返回顶部↑
摄政?辅政?
无论废立还是禅让,司马昱都无缘得见,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就在翌年(372)9月7日,司马昱坐上皇位才刚过八个月,他终于因忍受不住这巨大的心理压力,一病不起了。
司马昱预感死期临近,当日给桓温连发四封诏书,催桓温入朝接受托孤遗诏。而且,他在见不到桓温的情况下,甚至连太子都没敢册立。为什么司马昱急于想见桓温?实际上,他毫不怀疑桓温会谋朝篡位,如果不让桓温接受遗诏,到时候桓温不承认儿子的继承人身份,搞不好会率军进犯京都。如果改朝换代不可避免,他只求和平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儿子一条命。
然而,桓温生性谨慎,他怕被刺杀,硬是没敢入朝。
五天过去了,到9月12日,司马昱还是没等来桓温,他眼看自己就要撑不住了,只好匆忙册立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司马曜为皇太子,同时写下遗诏,请桓温按照周公姬旦的方式摄政。前文讲皇太后庾文君的时候说过,摄政指代替皇帝行使最高权力,这远远超越了辅政的权限。
紧接着,司马昱又补了一封遗诏:“如果太子能辅佐就辅佐,如果不能辅佐,丞相可自取其位!”在汉末三国时期,曾有两位君主对臣子说过类似的话。一个是吴国奠基人孙策临终前对张昭说了,一个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了。无论孙策与张昭,还是刘备与诸葛亮,都堪称肝胆相照的君臣典范,他们说这番话的目的是激励臣子努力辅佐后继者。可司马昱的心境则跟孙策、刘备截然不同,时至今日,他已彻底放弃,彻底妥协了。
候在一旁的左卫将军王坦之接过遗诏看了又看。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遗诏哪有这么写的?司马氏可以没骨气,可以不要江山,但他太原王氏,以及建邺那几大家族绝不能妥协!王坦之跪在司马昱床前,当着皇帝的面将这封遗诏撕了个粉碎。
我们再讲讲太原王氏家族。在魏朝和西晋时,太原王氏成员全都官居要职,但自从匈奴王刘渊闹独立,太原王氏就开始受到牵连。
西晋晚期和东晋初期,太原王氏成员很不得势。直到匈奴汉赵(前赵)被羯族后赵灭掉,汉人与匈奴人的矛盾渐渐淡化后,太原王氏成员才得以重登政治舞台。但即便如此,跟刘渊关系最好的王浑、王济这一支的后人依旧抬不起头。而现在崭露头角的王坦之则是王浑弟弟王湛的孙子,这一支跟刘渊较少有瓜葛。
此时此刻,司马昱望着王坦之,破罐破摔地说道:“晋室江山是靠意外运气得来的。卿又何必这么放不下……”
王坦之怒了:“这天下,是宣皇帝(司马懿)和元皇帝(司马睿)呕心沥血才得来的!怎能说是运气?陛下不能说扔就扔!”
王坦之的执着似乎给了司马昱一丝勇气。他重新又改写了一封遗诏:“国事委托丞相,请丞相依诸葛亮、王导的先例辅政。”由此,摄政改成了辅政。
司马昱写完这封遗诏后,于当日驾崩,享年五十三岁,谥号“简文帝”。
史书中,随处可见司马昱和桓温的斗争周旋,其中不乏对司马昱气度和谋略的描写。不过,谢安却这样评价司马昱:“简文帝除了会清谈,跟惠帝(司马衷)没两样。”在他嘴里,司马昱成了一个只会清谈的智障者。好歹这人跟桓温斗了二十来年,怎么到头来竟被支持自己的士大夫骂得如此不堪呢?想必,这是因为他后来向桓温屈服,没能遂了谢安等人的意,为几大家族谋取利益吧。总之,司马昱,这个曾一度拔升宗室势力的皇帝,说到底,仅仅是士族的枪,以及桓温的傀儡罢了。
司马昱既已驾崩,理应该由太子司马曜继位,可群臣怕忤了桓温的意思,均不敢擅自做主。
尚书仆射王彪之(王彬的儿子,琅邪王氏成员)力排众议道:“天子驾崩,太子继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容丞相有异议!”
由此,司马曜才得以登基。
而今,褚蒜子已是五朝(司马聃、司马丕、司马奕、司马昱、司马曜)皇太后,这些年她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早学会做事不留把柄,她为不引起桓温的敌视,宣称要改桓温辅政为摄政,并正式下发了诏书。
王彪之又站出来阻拦,将褚太后的诏书原封不动退了回去。最终,朝廷仍按司马昱临终遗诏执行,让桓温辅政。
就这样,东晋王朝在太原王氏(王坦之)、琅邪王氏(王彪之)、陈郡谢氏(谢安)等几大家族的周旋下勉强得以延续。
那么说,在这个紧要关头,桓温的代理人郗超又干了些什么呢?遗憾的是,郗超像个透明人一样完全没出头。很可能,郗超也倾向让桓温辅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维持现状。而现状,对郗氏家族而言,无疑是最佳局面。
司马昱驾崩、司马曜继位的当天,身在姑孰的桓温接到了遗诏。
他看毕,大失所望。
“到头来只落得个辅政啊……”
原本,桓温认为司马昱临终前会直接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就算退一步,也能让自己摄政,但万没想到仅仅是辅政。这件事,让他再次见识到建邺那几大家族对政局的控制力,而郗超也并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离婚风波
前文讲东床快婿时提到过,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娶了自己的表姐——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为妻,作为郗王两家政治联盟的延续。然而,就在司马曜登基后不久,王献之突然与郗道茂离婚,随后娶了司马昱的女儿——安愍公主司马道福。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王献之和郗道茂感情笃深。王献之不愿跟郗道茂离婚,不想娶司马道福。他甚至把脚烧成重伤,以自残的手段来抗拒这事。但最终,王献之还是身不由己,被迫与郗道茂离婚,娶了司马道福。郗道茂离婚后则终身未嫁,在思念和悲伤中度过余生。
这桩离婚风波,意味着延续近五十年的郗王联盟正式宣告瓦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