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3 / 4)
作为符彦卿最喜欢的长女,自家父亲和族中长辈是什么秉性,她实在最清楚不过!动动笔墨,向朝廷替郑子明邀功,顺便表明对自家女婿的支持态度可以,想要符家为了太子出兵,却难比登天!
先前郑子明说,局势未明朗之前,沿途各方势力大多数会选择袖手旁观。作为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五年前,李守贞兵败,明知道自己就困在城中,符家都未曾派遣半个死士前来相救。今天的事,在符家很多长辈眼里,不过是将李崇训换成郭君贵,他们怎么会舍得自家兵马为此牺牲?
“我给魏王写了一封信,嫂子只管送给他老人家过目。相信他老人家看到后,会做出对符家最有利的选择。此外,我刚才还越俎代庖,替嫂子宗训准备了一百亲兵,嫂子回娘家前,一并带上。”仿佛能猜到符赢为何脸色瞬息大变,郑子明指了指信囊,低声补充,脸上笑容里充满了镇定和自信。
想到对方数月前曾经逼得自家父亲无路可退,符赢心里立刻就又涌出了几分底气。双手将信囊举到眉间,郑重点头,“三叔放心,我与太子夫妻一体。绝不会辜负你们兄弟所托!”
“大嫂巾帼不让须眉,小弟静候你的好消息!此刻亲兵应该已经集结完毕,我带你前去交接!”郑子明拱了拱手,缓步将符赢领出了门外。
亲手结束乱世,重整如画山河,这是他、柴荣和赵匡胤三个,结伴南归途中所发下宏愿。这么多年来,兄弟三人所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努力向着这个目标靠近。无论谁挡在路上,都必杀之。管他姓刘、姓李,姓高还是姓符!
年久失修的道路,被马蹄踩得乱泥纷飞。
骑在马背上,大周太子柴荣眉头紧锁,长满青黑色胡须茬的脸孔上,挂着一道道的汗水和泥浆。
连续两天急行军,让他的身体和精神,都疲惫到了极点。但是,他心中的焦虑,却没有因为疲惫而减轻分毫。
除了韩重赟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成功逃出汴梁给他报信!两天以来,沿途地方官员,要么装聋作哑,对这支骑兵视而不见。要么首鼠两端,一边派人送了猪羊粮草出城劳军,一边紧闭四门,“以防城中有歹徒出门惊扰太子殿下”。谁也不肯主动站出来,对王峻等人的恶行做一句指责,更不肯派遣一兵一卒,与他这个当朝太子共赴国难!
“怪不得王峻和王殷有恃无恐!”不需要举一反三,柴荣从地方官员的表现上,就能猜出朝堂内大部分文武此刻所抱的是什么心态,真恨不得肋生双翼,直接飞回皇宫,将自家养父接出来,然后调集起兄弟几个所掌控各路大军血洗汴梁。
然而,多年领兵经验和心头仅剩下的几分理智,却清楚地告诉他,欲速而不达。骑兵的战斗力一半儿来自于战马,虽然太子侍卫和沧州精锐,都是一人双马,可以轮番换乘。但每天行军八十里,也是极限。再快,将士们的体力就无法及时恢复,战马也会迅速掉膘,生病,甚至直接累死。没等跟敌军发生接触,整支队伍就会不战而溃。
“大哥,该停下来歇息了。前方二十里就是曹州,节度使去年刚刚换成了王殷的结拜兄弟杨文生,态度难料。”赵匡胤做了三年多的节度使,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热血上头的公子哥。看到身边弟兄们的身体起伏节奏与战马的奔跑节奏越来越不合拍,快速凑到柴荣身边,低声提醒。
“啊,是他?我想起来了!”柴荣立刻激灵灵打了个哆嗦,四下看了看,果断做出决定。“找一个避风的地方,让弟兄们下马吃些热食!”
“好。”赵匡胤拱手领命,随即从柴荣的亲兵的背上拔出一面纯黑色令旗,高高地举过了头顶,“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遵命!”几名身穿都指挥使铠甲的将领,大声答应。随即同时向各自的身后挥舞角旗,“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
队伍中指挥使、百人将、都头们,开始履行各自的职责。一边大声重复着主将的命令,一边缓缓拉紧战马缰绳。
整个骑兵队伍缓缓减速,不多时,便由策马疾行,变成了小步慢跑,然后又变成了碎步行军。人和马呼出的热气混和在一起,在晚秋的平原上形成了一团厚厚的白雾。
“赵宝,赵奇!你们两个去头前探路,寻找合适的扎营地点。”赵匡胤满意地冲大伙点点头,将目光快速转向自己的亲兵。“必须在半炷香脚程之内,附近最好还有水源。”
“是,将军。”亲兵躬身领命,策马如飞而去。
“潘美将军,你麾下的斥候……”不待他们脱离自己的视线,赵匡胤又迅速来到潘美身边,低声跟对方商量。
“徐扬,张富,你们两个各带一小队斥候,听赵节度指挥!”不待他把话说完,潘美就痛快地扭头点将。
“遵命!”两小队斥候在徐扬和张富的带领下,越众而出,拱手向赵匡胤施礼。后者也不客气,用马鞭朝曹州方向指了指,大声吩咐,“按战时规矩,分头向前探路。一直探到曹州城下,探明守军动静为止。”
“遵命!”两支斥候都是郑子明亲手训练出来的精锐,不需要赵匡胤做过多吩咐,就自动分成了数组,三三为伴,呈扇面行,朝前方疾驰而去。
“潘将军,烦劳你再派一队精锐负责接应。不必分散开,集中起来以防万一。”望着众人迅速远去的背影,赵匡胤点点头,再度跟潘美低声协商。
“好!”潘美知道赵匡胤在担心什么,再度痛快地答允。“潘星,你带五十名弟兄,前方五里处警戒!” ↑返回顶部↑
先前郑子明说,局势未明朗之前,沿途各方势力大多数会选择袖手旁观。作为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五年前,李守贞兵败,明知道自己就困在城中,符家都未曾派遣半个死士前来相救。今天的事,在符家很多长辈眼里,不过是将李崇训换成郭君贵,他们怎么会舍得自家兵马为此牺牲?
“我给魏王写了一封信,嫂子只管送给他老人家过目。相信他老人家看到后,会做出对符家最有利的选择。此外,我刚才还越俎代庖,替嫂子宗训准备了一百亲兵,嫂子回娘家前,一并带上。”仿佛能猜到符赢为何脸色瞬息大变,郑子明指了指信囊,低声补充,脸上笑容里充满了镇定和自信。
想到对方数月前曾经逼得自家父亲无路可退,符赢心里立刻就又涌出了几分底气。双手将信囊举到眉间,郑重点头,“三叔放心,我与太子夫妻一体。绝不会辜负你们兄弟所托!”
“大嫂巾帼不让须眉,小弟静候你的好消息!此刻亲兵应该已经集结完毕,我带你前去交接!”郑子明拱了拱手,缓步将符赢领出了门外。
亲手结束乱世,重整如画山河,这是他、柴荣和赵匡胤三个,结伴南归途中所发下宏愿。这么多年来,兄弟三人所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努力向着这个目标靠近。无论谁挡在路上,都必杀之。管他姓刘、姓李,姓高还是姓符!
年久失修的道路,被马蹄踩得乱泥纷飞。
骑在马背上,大周太子柴荣眉头紧锁,长满青黑色胡须茬的脸孔上,挂着一道道的汗水和泥浆。
连续两天急行军,让他的身体和精神,都疲惫到了极点。但是,他心中的焦虑,却没有因为疲惫而减轻分毫。
除了韩重赟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成功逃出汴梁给他报信!两天以来,沿途地方官员,要么装聋作哑,对这支骑兵视而不见。要么首鼠两端,一边派人送了猪羊粮草出城劳军,一边紧闭四门,“以防城中有歹徒出门惊扰太子殿下”。谁也不肯主动站出来,对王峻等人的恶行做一句指责,更不肯派遣一兵一卒,与他这个当朝太子共赴国难!
“怪不得王峻和王殷有恃无恐!”不需要举一反三,柴荣从地方官员的表现上,就能猜出朝堂内大部分文武此刻所抱的是什么心态,真恨不得肋生双翼,直接飞回皇宫,将自家养父接出来,然后调集起兄弟几个所掌控各路大军血洗汴梁。
然而,多年领兵经验和心头仅剩下的几分理智,却清楚地告诉他,欲速而不达。骑兵的战斗力一半儿来自于战马,虽然太子侍卫和沧州精锐,都是一人双马,可以轮番换乘。但每天行军八十里,也是极限。再快,将士们的体力就无法及时恢复,战马也会迅速掉膘,生病,甚至直接累死。没等跟敌军发生接触,整支队伍就会不战而溃。
“大哥,该停下来歇息了。前方二十里就是曹州,节度使去年刚刚换成了王殷的结拜兄弟杨文生,态度难料。”赵匡胤做了三年多的节度使,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热血上头的公子哥。看到身边弟兄们的身体起伏节奏与战马的奔跑节奏越来越不合拍,快速凑到柴荣身边,低声提醒。
“啊,是他?我想起来了!”柴荣立刻激灵灵打了个哆嗦,四下看了看,果断做出决定。“找一个避风的地方,让弟兄们下马吃些热食!”
“好。”赵匡胤拱手领命,随即从柴荣的亲兵的背上拔出一面纯黑色令旗,高高地举过了头顶,“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遵命!”几名身穿都指挥使铠甲的将领,大声答应。随即同时向各自的身后挥舞角旗,“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
队伍中指挥使、百人将、都头们,开始履行各自的职责。一边大声重复着主将的命令,一边缓缓拉紧战马缰绳。
整个骑兵队伍缓缓减速,不多时,便由策马疾行,变成了小步慢跑,然后又变成了碎步行军。人和马呼出的热气混和在一起,在晚秋的平原上形成了一团厚厚的白雾。
“赵宝,赵奇!你们两个去头前探路,寻找合适的扎营地点。”赵匡胤满意地冲大伙点点头,将目光快速转向自己的亲兵。“必须在半炷香脚程之内,附近最好还有水源。”
“是,将军。”亲兵躬身领命,策马如飞而去。
“潘美将军,你麾下的斥候……”不待他们脱离自己的视线,赵匡胤又迅速来到潘美身边,低声跟对方商量。
“徐扬,张富,你们两个各带一小队斥候,听赵节度指挥!”不待他把话说完,潘美就痛快地扭头点将。
“遵命!”两小队斥候在徐扬和张富的带领下,越众而出,拱手向赵匡胤施礼。后者也不客气,用马鞭朝曹州方向指了指,大声吩咐,“按战时规矩,分头向前探路。一直探到曹州城下,探明守军动静为止。”
“遵命!”两支斥候都是郑子明亲手训练出来的精锐,不需要赵匡胤做过多吩咐,就自动分成了数组,三三为伴,呈扇面行,朝前方疾驰而去。
“潘将军,烦劳你再派一队精锐负责接应。不必分散开,集中起来以防万一。”望着众人迅速远去的背影,赵匡胤点点头,再度跟潘美低声协商。
“好!”潘美知道赵匡胤在担心什么,再度痛快地答允。“潘星,你带五十名弟兄,前方五里处警戒!” ↑返回顶部↑